今天上午10點,徐崢最新喜劇《港囧》重磅登陸百視通院線了!
這片口袋君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和老婆看的,第二遍是國慶檔帶三姑六婆一起看的。兩遍看完後,仍然覺得這片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目前這片豆瓣評分6.0分,口袋君摸著良心說,有點太低了,給《港囧》打開7.0分還是不算過份的。要不是遭遇官方音軌被洩露,《港囧》的最終票房絕對不止目前內地影史排名第三的16.1億人民幣。
以下文字,分享於《港囧》上映兩天後,口袋君還是想為港囧鳴不平!
徐崢的《港囧》票房爆了!兩天就破了4.6億人民幣。
之前,著名微信號"娛樂資本論",根據徐崢的各種資本操作,反推出他的票房預期:9億人民幣。
目前,剛上映了兩天,就完成了一半。
《捉妖記》的美編設計師估計已經在構思海報該如何做了。因為照這個趨勢來看,《港囧》完全是衝著《捉妖記》24.38億人民幣來的。徐崢已經恭祝過你們超越《泰囧》了,禮尚往來一下的可能性非常大。(口袋君註:最終由於眾所周知的盜版洩露原因,《港囧》的內地票房止步於16.3億人民幣,僅次於《捉妖記》和《速度與激情7》)
但在高逼格,閱片無數的影迷平臺:豆瓣上。幾乎呈現一大片的吐槽之風。
導致目前《港囧》的豆瓣總體評分遠遠低於《泰囧》。
口袋君昨天下午已看過正片。以下是豆瓣短評:
發到"口袋電影APP"的新浪微博帳號上,有影迷吐槽有收紅包嫌疑
首先聲明一下,作為一名三流業餘影評人,口袋君目前還沒有進入@徐崢 的法眼,連前幾天的上海點映都沒邀請偶。票是口袋君自己出錢買的。
以下口袋君就來具體分析下,為什麼《港囧》會出現目前票房大爆發,而影迷群體卻瘋狂吐槽的情況
A.票房的本質
什麼是票房?口袋君認為,票房的本質就是需求。每種類型片在當今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上,都會有一個固定的觀影需求。比如,皮克斯動畫,就有專門一批影迷追隨,只要一出必看。但有一種類型片,在當今內地電影市場卻有著最廣泛的需求,最沒有上限的,那就是喜劇片。在這個市場上,好的喜劇片實在太奇缺了,所以才會有大鵬的《煎餅俠》11億人民幣+的票房奇蹟,當《捉妖記》在喜劇的基礎上,再加入怪獸、奇幻元素後,三者結合的爆發力是極為驚人的。
所以,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能讓其坐進電影院,與一幫陌生人在一個黑暗空間一起度過這兩個小時,最重要的一個訴求就是:買笑。老子上班、生活、學習已經夠苦逼了,讓我不懂腦,笑兩個小時,忘卻煩惱是一個極大的需求。
儘管懂電影的人都明白無論從電影工業體系的各個層面來看,好萊塢電影的想像力、格局、專業能力比起國產片那都是宇宙級別的,但唯獨在「讓人發笑」這件事上,好萊塢顯然無法讓普通中國人做到毫無障礙,一個是翻譯所造成的含義損失,另一個就是文化差異的問題。比如,大多數中國人都無法理解《銀河護衛隊》中,星爵Walkman中的金曲對普通美國人意味著什麼;同樣,大多數老美也無法理解《港囧》中的這些粵語金曲,對中國70後,80後意味著什麼。
B.影迷群體、普通觀眾的區分
怎麼樣快速區分你算不算影迷群體?口袋君想到之前讀過一篇文章說,在德國,如果每周能踢上一次足球,你就算「足球人口」。同理推得,如果你一年看50部電影以上就能算影迷。如果每年觀影量少於10部,就算普通觀眾。
在中國當影迷,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幸福的。他們每天會刷下Mtime上的影訊、甚至去國外直接去看英語資訊、什麼重要預告片一發,就馬上看個好多遍、每次看完一部片後,就去豆瓣上評分寫評語打分、還有字幕組這樣的現代網絡俠客源源不斷地提供精神食糧。但這樣的影迷,從總量上的佔比來說,是極少的。
根據統計,2014年,中國人平均年觀影0.4次,而美國人均接近5次。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主流觀眾遠未成熟。
口袋君記得在三年前觀看《泰囧》時,有一位觀眾是被人推著輪椅入場的,他的笑聲很奇怪,總是比正常人要慢上15秒鐘,所以經常哄堂大笑15秒後,就聽見他一個人在那邊咯咯地亂笑,場面非常魔性。所以,不僅僅是都市精英有享受電影這種高級娛樂的權利,萬萬千千的中國普通觀眾也有進影院大笑一場的巨大需求。
徐崢的囧系列可以說就極其聰明地瞄準了這批人的需求,在《港囧》中融入了不少性笑話,甚至是關於內地與香港關係的政治笑話。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一年只進電影院一次,他們不愛看帶中文字幕的好萊塢大片,從不上豆瓣,也不明白時光網是什麼網站,他們不需要很複雜的劇情,更不需要理解什麼致敬彩蛋,他們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老子要笑,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基本的感官刺激來獲得快樂。所以,徐崢的這部《港囧》才能在短短兩天時間,斬獲4.6億人民幣票房。因為這樣的人,才是中國人中的大多數,他們也有娛樂的需求。
因此,口袋君極其看好《港囧》接下來的票房走勢,此片放在2015國慶檔真的是太討巧了。
C.《港囧》觀後感
口袋君不才,入行7年,目前觀影量還未過1000部。也不算港片迷,連《大話西遊》也沒完整地看過一遍。
之所以會這麼強調,是因為和口袋君同行的童鞋觀影量已過3000,並且是個十足的美劇迷、港片迷,TVB迷。因此每當這些粵語金曲響起後,Ta就從內心燃燒起"怒火",瘋狂吐槽「那麼高大上的BGM,怎麼能用在這樣的鏡頭上,當年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的愛情,《港囧》豈能媲美,簡直太low了,這是部十足的爛片」
從口袋君的角度,《港囧》可以給到4星。因為這是一部很聰明,經過精密算計的電影。
首先,徐崢很會對影迷的預期進行管理。徐布斯隨意定檔發布會、力挺包貝爾研討會、維密天使發布會,體現出了其「城會玩」的氣質。包括之前發布的預告片,遲遲不把劇情主線亮出來,真的很會弔胃口。
第二,徐崢深深明白BGM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安插了大量80-90年度香港粵語金曲。這也是影迷群體最不滿的一個地方。這種方法實在太過投機取巧,容易弄巧成拙。但作為不算港片迷的口袋君來說,這些歌真的很好聽。(下方有收歌貼,請高能關注!)
第三,大量香港黃金配角和對港片的致敬。比如,這位:
第四,片尾那場高空平臺戲,對各方勢力的隱喻很有想法。
第五,作為一個每天接觸大量電影物料的電影小編來說,《港囧》的物料之豐富,質量之高體現了徐崢這位事必躬親的「電影產品經理」是何等地有想法。
當然,《港囧》中最被吐槽的兩位:
1)包貝爾,口袋君覺得的確不如王寶強那麼自然,部分表演的確做作了點,感覺就是為說笑而說笑,笑點高的影迷尷尬無比,接受不能。
2)高冷模特杜鵑全程撲克臉,演技很差,很容易出戲。完全是在靠顏值和身材補。
D.總結陳詞
平心而論,徐崢在《港囧》中的確是在極盡之所能勢 討好普通觀眾和影迷兩大群體,誠意還是有的。當然後者真的是很難討好的,因為他們深受好萊塢電影文化影響,觀片無數,是個有情懷,有態度,有想法的精英群體。如果你是這樣的群體,那《港囧》不必去看,這片對你來說太Low,絕對是爛片。但如果你平時看電影不多,或者是想帶平時不太看片的父母,親戚朋友在今年國慶長假去一次電影院,選擇《港囧》會是次不錯的觀影經歷。當然13歲以下的小盆友就不要帶了。口袋君認為,《港囧》讓好萊塢分級是: 大大超越PG-13,差一點點到R級的那種尺度。
最後,口袋君轉一篇@新浪電影 的原創文,收歌才是正事啊!你懂的!
《港囧》裡的粵語老歌都幫你們扒出來啦!《港囧》最全音樂精裝版
抖皚木/文
新浪娛樂訊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徐崢這次在《港囧》裡搞了一次「粵語老歌大串燒」,從譚詠麟到張國榮再到陳百強,從草蜢到Beyond,網羅了不少80、90’s的香江金曲。不過想想編劇之一的趙英俊,就是那個當年搞出《刺激2005》的傢伙,也就不覺得奇怪啦。
趙英俊說,當時他打包了幾個G的粵語老歌拿給包括徐崢在內的幾個編劇一起聽,最後才從中選出了下面的這些歌。所有歌曲都是根據情節和情緒決定的,所以這些表面上像是大串燒的歌曲,其實每一首都是很有用意噠,下面就一起慢慢聊聊裡面的這些歌曲和情緒。
張學友《餓狼傳說》
張學友《餓狼傳說》
《港囧》的片頭字幕,用張學友的《餓狼傳說》,配上了一組快速剪輯的香港鏡頭:中環穿梭的人流、叮叮車、押井守在《攻殼機動隊》中用來詮釋後現代感的標誌招牌……幾個鏡頭就把港味帶出來啦,這個片段超棒!
這首歌出自張學友在1994年推出的一張同名專輯,學友哥也在這張EP類型的專輯開始,嘗試了搖滾和R&B風格。遙記得《餓狼傳說》當時在大陸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就這樣在開篇就暴露了年齡……),幾乎是各種港臺金曲合集CD的「標配」。
不得不說,這首歌放在開篇其實也是男主心情的寫照,憋了十幾年,大老遠跑到香港,只為一吻初戀女友彌補糾結多年的遺憾,這種愛本身就帶著餓狼覓食般飢餓和絕望。最後附上一段《餓狼傳說》的歌詞,你們感受下:「偏偏知道愛令我無明天/愛會像頭餓 狼嘴巴似極甜/假使走近玩玩她兇相便呈現/愛會像頭餓 狼豈可抱著眠/她必給我狠狠的傷勢做留念」。
譚詠麟
譚詠麟《誰可改變》
當年這首歌也是苗僑偉和翁美玲主演的TVB港劇《天師執位》的主題曲。1984年7月,譚詠麟推出了專輯《愛的根源》,結果是大獲成功,每首歌都是經典,《誰可改變》就是其中之一。同樣是這個7月,張國榮推出了《Leslie》這張專輯,一曲《Monica》終於讓沉浮多年的他有了走紅的跡象。轟動了整個80年代香港樂壇的「譚張大戰」,從這個7月就已經悄然開始。
電影中,這首《誰可改變》出現在描寫徐來和楊伊校園初戀的部分,用來追憶這段有緣無分的情感也是說不出的合適,不信請看歌詞:「情逝去不再留半點/誰可以將 將光陰倒轉/再讓往日 復現眼前/能再共你 漫步田園……」
張國榮
張國榮《為你鍾情》《當年情》《倩女幽魂》《拒絕再玩》
下面就要進入張國榮的大串燒啦!都知道裡面哥哥的元素從金曲到配樂再到電影,用的最多啦。光是歌就有四首:《倩女幽魂》、《拒絕再玩》、《當年情》、《為你鍾情》,《阿飛正傳》和《英雄本色》的配樂也要有,然後大學時電影院裡放的是《胭脂扣》,《阿飛正傳》中「一分鐘的朋友」的經典臺詞也必須有。
關於為什麼放了這麼多張國榮的元素,徐崢說統計出這個結果也是巧合啦,用什麼歌都是根據劇情他們幾個編劇一起商量的,所以那些腦補徐導是榮迷的也可以醒醒啦~
「我覺得可能因為正好比較契合我們這個電影裡面的那些點吧。就是好像你到最後在車上那個,你必須是放《倩女幽魂》的那個音樂,我就覺得它天然的就是那麼合適。」
讓我們來看看,哥哥的這幾首歌是怎麼「天然的就是那麼合適」的吧。
最先出現的是《為你鍾情》,在電影中被用來搭配和詮釋校園時代的徐來對初戀女友楊伊的愛慕之情。這首歌是張國榮在1985年5月推出的同名專輯的主打歌曲,後來還被用在了他當年的一部同名電影中。其實這首歌也是張國榮和唐鶴德的「定情之歌」啦。在電影《為你鍾情》中,張國榮為了追求李麗珍送了她OK手勢的胸針,後來他在很多次在演唱會上唱起《為你鍾情》時,都會偷偷做出這個手勢,分享兩個人才懂的語言。然後在張國榮的葬禮上,被很多人攙扶著站在哥哥遺像旁邊的唐先生,依舊做出了這個ok的手勢……
畫風回來!繼續講。接下來出現的就是《當年情》啦。出現在歷經磨難的徐來,放棄去見初戀女友的時候。《當年情》是張國榮在1987年推出的專輯《愛慕》中的一首歌,不過更多人記住這首歌則因為它也是電影《英雄本色》的主題曲。這首歌在電影裡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張國榮演唱的版本,另一個則是純音樂版。和《為你鍾情》一樣,為這首歌填詞的也是「霑叔」黃霑。歌詞裡寫著:「擁著你 當初溫馨再湧現/心裡邊 童年稚氣夢未汙染/今日我 與你又試肩並肩/當年情 此刻是添上新鮮」。可以說,把一首描寫重逢的歌放在這裡,也算是暗示了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吧。
然而徐來的苦難還在繼續,後來二人組被墨西哥黑幫追殺的時候,還用了一段張國榮的《拒絕再玩》。這首歌有國語和粵語兩個版本,翻唱的其實是安全地帶的那首《じれったい》。雖然電影裡用的是粵語版,但是國語版開頭的那句「戴上面具之後 我緊緊抓住風的腳步/飛奔在都市中 找一條自己的道路」似乎更適合用來搭配「鐵頭人徐來逃生記」呢。
最後一首是《倩女幽魂》,徐來「破罐破摔」和老婆一家上下撕逼大戰結束後,坐上小巴上的時候放的就是這首歌。《倩女幽魂》也是張國榮和王祖賢主演的那部同名電影的主題曲,粵語版被收錄在哥哥1987年的專輯《Summer Romance》中。作詞的依然是霑叔啦,「紅塵裡 美夢有幾多方向/找痴痴夢幻中心愛 路隨人茫茫」,用在一意追尋逝去初戀美夢的徐來的身上,還真就是徐崢說的那樣「天然的就是那麼合適」!
除了上面的四首歌,中間也有穿插《阿飛正傳》和《英雄本色》的兩首配樂《Maria Bona》以及《Mark『s Theme》。其實《港囧》裡面王家衛的元素也是不少哇,《花樣年華》用過的《Aquellos Ojos Verses》電影裡也有,楊伊的房間號碼是「2046」號。除了「一分鐘朋友」,「鳳梨罐頭」、「曾經有份真摯的愛情」這些關鍵臺詞也有出現。雖然「曾經」這段爆紅其實是因為《大話西遊》,說到底也是當年劉鎮偉對好基友王家衛的調侃嘛。
本人「不懷好意」地問過之前抱怨沒人找自己演王家衛那種愛情戲的徐崢,這次用這麼多「王家衛梗」是不是就是想自己「過把癮」啊?徐導笑了笑說,那個是「講笑」的啦,反正也要說臺詞,「我們為什麼不讓這個臺詞有另外一種色彩,有一些典故,有一些出處,這樣看片的時候會覺得比較好玩兒」,姑且相信你。
陳百強《偏偏喜歡你》
陳百強《偏偏喜歡你》
說完譚詠麟和張國榮,也該說到陳百強了。也是在校園初戀的這段,徐來和楊伊在一起刷牆畫海報,這時候出現了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這是陳百強在1982年8月推出的同名專輯中的主打歌,幾乎是陳百強一生中最重要的幾首作品之一了。雖然這裡用的遠沒有《金雞》中的那首《一生何求》那麼「走心」,不過聽到很久沒在電影裡聽到的陳百強,還是忍不住激動了一發。
用這首歌形容徐來對逝去初戀「欲追還慫」的心態也還算蠻貼切噠,作為一名中年中產男,徐來雖然有老婆「菠菜」相伴,依然是「分秒想著過去」,回憶起「舊日情如醉」,即使「此際怕再追」,仍然hold不住地「偏偏痴心想見你」啊!
林子祥
陳小春《亂世巨星》 林子祥 《真的漢子》
徐來和小舅子拉拉誤闖《古惑仔大戰鐵頭人》的片場,不管鐵頭人是什麼鬼,有了古惑仔,當然要配陳小春的這首《亂世巨星》。當年「山雞」陳小春和「浩南哥」鄭伊健為古惑仔系列獻貢獻了不少金曲,這首歌就是電影《97古惑仔戰無不勝》的片尾曲。《亂世巨星》也幾乎是最具標示性的「古惑仔」主題曲啦,難怪《煎餅俠》讓古惑四子再聚首的時候,BGM選的也是這一首。
混戰結束後,一直摘不掉鐵頭罩的徐來,茫然地走在香港的街頭,上演「Lost in HK」,這時候響起的卻是非常勵志的林子祥的《真的漢子》。這首歌是林子祥自己寫的,鄭國江填詞,收錄在他1988年的專輯《生命之曲》中。歌詞看上去熱血得不得了啊,感覺就像在給失意迷茫的徐來打氣:「做個真的漢子 承擔起苦痛跟失意/投入要我願意 全力幹要幹的事」,所以,該幹的事兒還得幹起來~
許冠傑
許冠傑《滄海一聲笑》草蜢《忘情森巴舞》
徐來和小舅子拉拉繼續誤闖妓院,還被墨西哥黑幫追殺,兩人路過一個在祭拜故人的小屋時,此段還喪心病狂地惡搞了《笑傲江湖》,當時用的就是黃霑作詞作曲,許冠傑演唱的《滄海一聲笑》,人物的造型都是「古裝」的,熟悉的古琴道具也都在,然而撒骨灰這一出是鬧哪樣啊,完全就是「喪屍版」的……許冠傑的《滄海一聲笑》用在這裡,產生的反差,也是蠻有笑果的。
另外,闖妓院的這一段其實還用了草蜢的《忘情森巴舞》,這首歌收錄在草蜢1991年發行的同名專輯中。歌詞一上來就是「情人尋新歡 你有你苦悶/為何仍痴心 學我繼續耍玩」,大有種鼓勵「反叛」的味道在裡邊呢,用在為了見初戀而惹了一身麻煩努力逃命的徐來身上,也算貼切吧。
葉麗儀《上海灘》
葉麗儀《上海灘》葉振棠《萬裡長城永不倒》
葉麗儀的《上海灘》是在徐來帶著鐵頭,和拉拉從電梯裡走出來的一刻響起的。徐崢說過,自己特別喜歡《上海灘》裡的馮程程,說他平生追星買的唯一一張照片,就是一張周潤發和趙雅芝版本的許文強和馮程程的一張黑白照片。葉麗儀的這首《上海灘》,就是當年這部港劇的主題曲,也收錄在她1980年發行的同名專輯中。所以,導演,這首歌應該是你選的吧?!
《萬裡長城永不倒》用的比較奇葩,是作為拉拉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時的BGM出現的。這首歌是81年麗的電視臺(亞視前身)港劇《大俠霍元甲》的主題曲,這部《大俠霍元甲》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部被內地引進播出的港劇。
盧冠廷
盧冠廷《一生所愛》
在徐來和楊伊好不容易重逢後,想起了盧冠廷的《一生所愛》,也是《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的片尾曲。終於說到這首歌了!相信很多人都很愛這首歌,連徐崢都說「這個必!須!得!有!」。都知道,徐崢也是星爺的粉絲一枚啊,他說自己本來想在前面徐來和初戀畫海報那段就用,但是查了一下發現年代不合適……
徐導承認,這段還是有一些致敬偶像周星馳的成分在裡面的。不過主要還是想「幫助觀眾來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只要用在一起,本身就感動了,這個感受本身是比較複雜的」,姑且再相信你。觀眾會不會對徐來和楊伊的這段感動,本人不敢說,但是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忍不住想起《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和紫霞仙子,順便聯想到星爺和朱茵…都是有緣無分無疾而終的感情啊,徐來和楊伊也是如此。那句「相親竟不可接近」的歌詞,用來形容帶著鐵頭罩無法與楊伊相認的徐來,簡直沒有更合適的。
這首歌是盧冠廷和唐書琛這一對夫妻檔創作的,盧冠廷譜曲,唐書琛填詞。以前聽劉鎮偉說過,當時寫這首歌時兩人之間感情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首歌才會聽上去這麼絕望吧。
Beyond
Beyond 《情人》
既然是粵語金曲大串燒,怎麼能少了Beyond!在最後一段,徐來和妻子「菠菜」在高空懸掛的玻璃板上經歷了驚險的一幕,徐來最後還是緊緊抓住了妻子的手,這時候的配樂就是Beyond的《情人》。趙英俊說,這首是他在這張歌單裡的最愛哦!
《情人》這首歌收錄在Beyond93年的專輯《樂與怒》中,當時Beyond全部遷往日本準備在那裡大展拳腳,據說這首歌就是Beyond四子送給當時的另一半噠,黃家強和葉世榮也都承認這是寫給愛人的一首歌。不過為這首歌填詞的劉卓輝後來透露,這首原本叫《大陸情人》的歌曲,其實是借分隔兩地的感情來隱喻內地與香港的關係,他和黃家駒都有共識。「是人是牆是寒冬 藏在眼內/有日有夜有幻想 無法等待/盼望我別去後會共你在遠方相聚」歌詞也是藏得蠻深啊。
徐來此時此刻也是明白了妻子菠菜的珍貴,決定重新回歸家庭,渴望團聚。「多少春秋風雨改 多少崎嶇不變愛」用來形容菠菜對徐來不離不棄的夫妻真情也很合適。後來沒過多久,黃家駒就在日本意外去世,這首歌也成了他的最後一首情歌。
不知道大家聽完以後是不是很有想去KTV的衝動呢?其實徐崢也說過覺得在電影院裡重放這些歌還是很有感覺噠,「如果打個字幕大家就開始卡拉OK了」。為什麼《港囧》不乾脆學日版《冰雪奇緣》弄出一個「卡啦OK版」嘛?!對此趙英俊的解釋是,電影裡傳達的情緒還是不合適噠。所以,看完《港囧》的各位,不如找到這張歌單,大聲唱起來吧,電影就應該這麼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