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一顆近地行星,據地僅僅2.2萬公裡,是否會進入地球呢?

2020-12-23 天時說科技

地球周圍每時每刻都會有小行星掠過地球,一些小行星受到地球引力捕捉,有可能會進入地球陸地。今年的9月18號,NASA宣布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它直徑大約在5米到10米左右,目前正在加快向地球附近移動,這個小行星被科學家命名為2020SW6,科學家擔憂的並非是這顆小行星進入地球的影響,而是按照它的原本軌跡運行,有可能會進入大氣層,形成一場流星雨。

小行星偷偷進入地球

目前還無法得知這顆小行星屬於什麼類型小型,如果它是由鐵質的小行星,對於人類的影響會更大,因為它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受到地球引力影響,加上和大氣層的摩擦,有一些很大質量的隕石會落到地面。在9月18號初次被科學家發現,它已經來到了地球附近,並且一些發射衛星距離還要近,一旦受到引力影響,會進入大氣層中。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小行星撞擊狀況,比如說6500萬年前,一顆隕石來到了地球上,撞擊地面導致當時統治1.5億年的恐龍消失,除此之外地球上超過90%左右的生物,徹底從地球上消失,這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帶來的影響。正是因為它的到來,給哺乳動物發展機會,大約在1000萬年之前,哺乳動物佔據地球上的主要地位,說到底人類文明能夠發展起來,還是恐龍早已滅絕。

嚴重撞擊事故

按照目前人類科技水平,還無法準確預防小行星的到來,畢竟有很多小行星來到地球後,人類才知道他們進入了小行星,目前人類主要做的是預防小行星提前到來,因為它們撞擊後給人類造成傷害。

2013年便是如此,一顆隕石來到地球上,人類根本沒有發現它的出現,一直到它接近核電站的時候,這時候大家才意識到,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多次核電站爆炸,每次核電站爆炸都會引起巨大傷害,超過幾百萬人都躲不過此次傷害,然而這顆小行星直接去往核電站,它在運行的過程中被一個不明物體給摧毀了。

擊碎的隕石碎片,造成1000多人受傷,這時候大家才意識到,一顆小行星潛入地球的嚴重性,目前NASA已提出防禦小行星計劃,預計在2025年後將徹底實施。

相關焦點

  • NASA發現7顆類地行星
    這顆新的星球被命名為家園二號,顧名思義,也就是除了地球之外的第二家園。多少年來,像《星際迷航》《星際穿越》《三體》等有關太空探索的影視、小說作品不斷湧現,天馬行空的想像,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尋找類地行星並最終幫助人類實現太空移民。仰望星空,尋找第二個地球,真的會有這一天嗎?
  • NASA行星搜尋探測器發現一顆隱藏在殘骸盤中的行星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在過去的15年裡,天文學家一直希望能找到一顆圍繞年輕恆星AU Microscopii--這顆紅矮星距離地球約32光年--運行的隱藏行星。研究人員在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據其介紹,AU Mic b的體積是地球的58倍,每8.5天運行一周。它的發現對於行星獵手來說是一個福音,因為這顆行星是如此年輕,這給了天文學家一個去了解行星形成過程的機會。 為了發現這顆行星,天文學家們使用了NASA TESS收集到的數據。
  • 地球之外最浪漫
    點擊播放 GIF 1.5M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語宙+灑向天外都是愛一顆名為地球的行星新年將至,地球人以不同的曆法和風俗迎來美好時刻,在近地軌道上每90分鐘繞地球飛一圈的太空人們也有自己的慶祝方式。今天,宙姐帶大家看看天上怎麼過新年。把時針撥回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阿波羅計劃。在完成前期的箭船各系統驗證飛行和一次地球軌道載人飛行後,阿波羅8號是否載人、去地球軌道還是環月軌道,在NASA引起了爭議。最終,這次任務被確定為「航天史上最危險的決定之一」:載人環月飛行。
  • NASA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的主要成就
    1977年至1990年期間,特派團取得了以下成績:第一艘飛越太陽系外四顆行星的宇宙飛船(旅行者2號)第一次發現四顆外行星(都是宇宙飛船)的多顆衛星的任務:木星3顆新衛星土星4顆新衛星天王星11顆新衛星海王星6個新衛星第一艘宇宙飛船飛越四顆不同的目標行星
  • 天問一號已距地球1672萬公裡,太陽及八大行星引力是考驗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截至9月15日0時,「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地火旅途已經持續了54天,距離地球約1672萬公裡,目前各分系統工作狀態良好。54天飛離地球1672萬公裡,狀態良好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成功發射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又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承擔了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
  • 一顆小行星差點撞上地球,然而人類只提前1天才發現?
    7月25日,上周四,這顆足以毀滅一座城市的小行星以每秒24公裡的速度與地球擦肩而過。當時隕石最近距離地球僅為72500千米,這組數字或許看起來很大,不過僅為地月平均距離的5分之一。就在今年6月,一顆汽車大小的小行星2019MO撞擊了地球並發生爆炸,其撞擊威力甚至衛星都可以捕捉到:
  • 1月中旬小行星將靠近地球,800萬公裡上空飛過,地外天體能防禦?
    這顆小行星依然是屬於阿波羅型小行星,是一顆從地球軌道穿過的近地天體,所以存在威脅屬於正常的說明,該小行星的直徑在0.5千米至1.1千米之間,預計在1月13日或14日晚上左右到達地球的最近位置,也就是1月中旬時段,靠近的時間快了,按照如今的計算情況來看,距離地球的位置在750萬至810萬公裡外,所以屬於潛在危險的小行星,該小行星亮度為12.9等,角速度為每分鐘33.4弧秒,將經過船尾座、
  • 間隔10天,NASA發現的小行星靠近地球,11月1日掠過
    最近這段時間,小行星頻繁出現在地球上空,就連萬聖節也不放過。明天一顆小行星將以每小時35000公裡的速度接近我們的星球,據國際天文聯盟稱,這塊被稱為2019UG11的太空巖石是在10天前的10月21日首次被觀測到的。
  • 科學家預測:小行星或在美國大選前一天墜落地球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 Grasse Tyson)稱,在美國總統大選的前一天,一顆冰箱尺寸大小的小行星可能會撞擊地球。 這位科學家在Instagram上寫道:「像冰箱一樣大的太空巖石小行星2018VP1,正在以每小時超過40233公裡的速度衝向我們。
  • 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會滅絕嗎?
    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99%以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為致命!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滅亡全人類嗎?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17米重達10000噸的隕石飛入俄羅斯上空。平均每50萬年,直徑1公裡大小的小行星就會光臨地球一次,這可能會引起全球災難。在6600萬年前的那次撞擊中,恐龍以及絕大多數動物都滅絕了。地球上僅剩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生存了下來,像人類一樣大小的,幾乎無法生存。我們的太陽系發生過大規模碰撞的例子1994年,一顆彗星被木星引力分解成21塊碎片。它們競相撞入木星大氣層,其中最大的碎片直徑2公裡的撞進木星時。
  • 人造繞地行星的軌道衰變,五大因素,自然行星可逃避此命運嗎?
    圖源:Forbes 那自然衛星怎麼樣呢?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衛星們與其行星的距離都要比人工繞地衛星距地球遠得多。比如國際空間站(ISS),它的公轉時間只有90分鐘,而我們的月球卻需要近一個月才能繞地球一圈。
  • 天外來客,曾經飛掠地球的小行星
    天文學家不斷在宇宙中尋找會與地球擦身而過、可能會有撞擊地球危險的小行星。9月1日,名為2011 ES4的小行星將掠過地球。這並非是小行星第一次與地球的親密接觸,最近幾年不少小行星都曾飛掠地球。9月1日小行星2011 ES4會飛過地球,屆時它距地球最近時為12萬公裡,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不到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這顆小行星的模樣雖然未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直徑在22米到49米之間,是一顆較小的小行星。
  • NASA稱今日將有小行星飛過地球,比地月距離還近
    據外媒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今天(9月1日)將有一顆比籃球場大的小行星飛過地球,屆時它的與地球的距離將比地月距離還近,並不會對地球造成危險。報導稱,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表示,9月1日小行星2011 ES4將會飛過地球。屆時它將與地球只有45000萬英裡(約72420千米),將比地月距離還近,被列為近地天體(NEO)。
  •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 以前我們提到太陽系內的行星,會不自覺地想到有九大行星。但在二零零六年,天文學家們通過一次會議判定太陽系是八大行星,冥王星被驅逐出列,降為矮行星,這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
  • 行星撞地球?今年9月有可能出現地外星體撞擊事件!
    先前,天文學家們認為車里雅賓斯克隕石來自一顆直徑約2公裡左右的近地小行星1999 NC43。但在對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進行分析,並利用光譜學方法對其可能的礦物成分進行詳細研究之後,科學家們認為這兩者之間的相似程度很低,因而不太可能存在關聯。
  • 行星獵手克卜勒·成功和遺憾
    9年多的飛行,觀測了53萬多個恆星系統,確認發現了2662顆系外行星。克卜勒的終極追求——對「宜居地球」的追尋也還沒有得到確定的答案。確實,克卜勒發現了很多質量和地球相當的巖質行星,也發現了很多位於對應恆星宜居帶中(也就是溫度不冷不熱可以允許液態水在表面穩定存在)的行星。
  • 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威力高達上億顆核彈,地球真是個幸運兒
    4萬公裡的地方,這個距離小於木星的洛希極限,很快,整個彗星被撕成了21塊了,其中最大的一塊碎片有4公裡寬。然而,這並不是結束,僅僅是一個開始,到了1994年7月16日的時候,這麼多碎片開始以每小時21萬公裡的速度撞向了木星大氣層,換算成秒,就是每秒60公裡,在木星的南半球相撞,相撞產生了巨大的爆炸,相撞的地方產生了上億度的高溫,撞擊所產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其中最大的一塊碎片產生了能量相當於地球上6萬億噸tnt炸藥,也相當於上億顆人類威力最大的核彈,人類到目前止,還造不出這麼多東西
  • NASA:月球或因45億年前地球與另一顆行星碰撞而形成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2日報導,一項對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月球巖石的研究支持了月球的形成可能是在約45億年前因另一顆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後導致的這一假說。這一假說推測,當地球是一顆年輕的行星並且剛剛開始形成時,它就被附近的另一顆名為忒伊亞(Theia)的原始行星撞擊。碰撞摧毀了忒伊亞星和地球的一部分,產生的氣體、巖漿和化學元素此後又重新組合形成今天稱為地球和月球的兩個星球。西蒙和加爾加諾的研究為這一可以追溯到1974年的理論增加了支持依據。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不過第二個問題濤濤倒是可以非常乾脆的回答,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類地球的星球絕對有無數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子,就會形成行星。一個恆星系統就這樣生成了,可以說所有的恆星幾乎都會有行星相伴。
  • 玉樹上空,不明飛行物照亮大地,地球比我們想像的要危險
    有些人說是火箭、衛星殘骸,並不可能,因為火箭和衛星的殘骸不可能來到低空,它們的體積很小會在高層大氣中燃燒殆盡,會像一顆流星一樣悄無聲息的消失,是不會發生爆炸的。 而小行星來到地球以後,它們最喜歡在飛到距離地面數十公裡的時候發生解體,因為小行星進入地球的速度往往會高於第二宇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