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8部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韓國電影,向大家展示一個與韓劇截然相反的韓國真實社會,赤裸裸的揭示韓國現實生活中那些挑戰人類底線的陰暗面,用嚴謹的製作態度將罪惡與醜陋毫不遮掩的呈現給觀眾。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2010)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是由韓國真實犯罪案件改編,講訴一個生活在偏僻小島上地位低下的女人福南,被島上其他家人當成畜生一樣使喚,最終因女兒被殺,身心無法承受拿起屠刀解救眾生的故事。丈夫與妓女在房中雲雨,福南從始至終在房門外幹活。福南天真熱情的眼神與好姐妹冷漠無情的臉。影片中最令人心痛莫過於福南最傾心的好姐妹,看到福南屠殺島上的人而瘋狂逃竄,將福南對她的友情消耗殆盡。女兒被殺後島民賄賂警察,集體無視福南的痛苦,將她推向復仇的深淵。最終福南拿起鐮刀開始大屠殺,手刃常年折磨性侵她的小叔子。
《殺人回憶》(2003)
《殺人回憶》是韓國電影史至今難以逾越的高標杆,改編自韓國懸案「雨夜連環強姦殺人案」。拍攝手法嫻熟,劇情張弛有度,前兩次都讓觀眾以為抓到了兇手,實際上卻都無罪釋放。晴天下麥田的美好景象,竟是殺人案電影的片頭。
有人分析躺在水渠裡的女屍士,是這個極具模仿力的孩子所為。案件依然在發生,受害者一個接一個,當抓到最後一個嫌犯時觀眾和辦案人員一樣情緒激動。等待良久的公文打開時似乎大家都認定了是他,卻偏偏顯示與現場DNA不符,眼睜睜的看著嫌犯逃離隧道深處。
愚笨的鄉村警察相信神婆的玄學,認為符紙上會顯現兇手的真面目。17年後兩鬢略白的原辦案民警路經最初案發現場,情不自禁的蹲下望向水渠那頭。碰巧路過的女孩告訴他,前幾天也有一個男人像你這樣呆呆的蹲在這裡看,原民警追問對方長相,女孩答:很普通。原民警再追問,女孩又答:真的很普通,很普通那種。民警瞬間眼眶微紅,攝像機定格在他蠟黃的臉上,背後是最初那片金黃色的稻田,影片就此戛然而止,留給觀眾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孩子們》(2011)
《孩子們》同《殺人回憶》一樣,改編自真實案件,影片改編自發生在1991年韓國大邱的真實案件,該案件被稱為「青蛙少年失蹤事件」,是韓國三大未解謎案之一,也是三大懸案中影響最大的一件。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在陽光明媚的季節結伴上山,從此了無蹤跡,沒有人能說清究竟發生了什麼,十年後才偶然挖出孩子們的森森白骨。韓國出動大量警力搜山尋找失蹤的孩子。十年後人們偶然發現了孩子們的屍體。家長面色沉重的認領只剩白骨的孩子,這世間沒有真相的案件,沒有答案的謎團多得讓人心痛。
《梨泰院殺人事件》(2009)
《梨泰院殺人事件》相較其他影片的故事情節要簡單的多,犯罪過程也並不複雜,只是兩個人在漢堡店內的廁所導致一位大學生死亡。
萌男張根碩飾演的殺人嫌犯皮爾森。嫌犯皮爾森演示殺人過程,其中多處細節與兇手作案手法不符。
電影將重點盯在案發後兩人不一致的說法以及複雜的推敲和分析上,影片一次又一次形成結論然後再推翻,情節跌宕起伏令人難辨是非。僅僅是因為好玩就殘忍殺害無辜學生的另一位嫌犯。兩名嫌犯相互指認對方是兇手,並分別回憶不同的案發過程,使得案情撲朔迷離。兩位嫌疑人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在剖析還原過程中疑點重重,無法有利的證明是其中哪一任所為,導致最後無法結案,反覆上庭陷入死循環。
《熔爐》(2011)
《熔爐》甚至推動了司法改革,影片在韓國熱映後引起巨大反響,韓國當局重審了當年的案件,將涉案人員重新起訴,並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
長期遭受暴力和性侵的聾啞兒童,無助憤恨的雙眼。
影片講訴一位聾啞障礙學校的老師,偶然發現學生們長期被校長和老師性侵和虐待,為了將孩子們從魔爪中解救,為了將罪惡之人繩之於法,與罪惡勢力抗爭到底的故事。喪失人性的老師在學校公廁對學生實施強姦。善良正直的老師在維權過程中被警務人員毆打。維權期間所遭受的苦難和維權過程的艱辛讓人無法想像。此片將韓國社會中陰暗、無下限、道德淪喪、官官相護等現象體現的淋漓盡致。道德淪喪的校長安然無恙的繼續逍遙於世。沒有哪個人看熔爐不流淚不憤恨,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生活的世界。
《玩物》(2013)
《玩物》在韓國「張紫妍」真實事件為基礎,添加了一些虛構的情節。影片以一位韓國女明星的死亡為主線,用插敘的敘事方法將案發始末,抽絲剝繭逐步呈現給觀眾,揭露了國政商高層性侵女明星的醜陋社會現象。
被迫與新聞會長援交的演藝界新人鄭智熙。
為查明真相追查到底的正直記者,沒有他的堅持與執著,也許就沒有真相大白這天。
一場一場的庭審進行到影片結尾才算真正顯露了真兇,本以為就此完結,卻急轉直下的給了一個令人不解的審判結果,可見政商勾結潛規則之強大。影片原型張紫妍漂亮大方的生前照。年輕漂亮的生命成了政商勾結的潛規則的犧牲品,可惜可嘆。
《追擊者》(2008)
《追擊者》以韓國連環殺人狂魔「柳永哲」為原型,講述一個按摩店老闆發現自己店內的掙錢工具——按摩女們陸續失蹤,為挽回損失而追查真兇的故事。影片節奏緊迫、畫面凌厲,劇情剛發展一段,就毫無懸念的將兇手亮明身份。兇手慣用的手法,用錘子鑿鐵釘穿入受害者頭部,手段辛辣殘忍。按摩店老闆與兇手展開追逐、搏鬥。審訊過程中兇手輕鬆愉悅的講述殺人過程,還時不時的吃些零食。反倒在已知兇手是誰的情況下,將觀眾推入起伏不斷的意料之外,導演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死死扣著觀眾的心弦,糟糕的辦案者、十惡不赦的殺人狂魔、良心發現的按摩店老闆、終於逃出魔爪又被抓了回去殘忍殺害的按摩女美珍。剛剛僥倖逃脫的按摩女美珍,驚慌失措的準備逃跑。最後美珍的頭顱被放進魚缸裡同遊動的熱帶魚一起安靜的待在水中。
《共謀者》(2012)
《共謀者》被中國觀眾戲稱:割腎者的救贖,影片以2009年一個真實中韓倒賣器官案件為原型,以人體器官販賣組織為主線,引出在中韓之間往返的遊船上,隱藏著一夥倒賣人體器官的組織。他們有策劃者、醫生、搬運者、守衛,常年活動在中韓往返的遊船上,伺機對遊客下手,獲取器官後將屍體綁著重物沉入海底,抵達中國後將鮮活的器官保鮮送達醫院售賣,連海關、警察、國有醫院都是組織的一部分,互相勾結牟利。憧憬著美好旅程的韓國小夫婦,此刻他們並不知道噩夢即將開始。犯罪分子嫻熟的調整攝像機準備拍攝手術過程,以便向買家證明器官的來源和新鮮程度。
無助的丈夫四處尋找失蹤良久的妻子,船已抵達中國境內,一切都晚了。
如此龐大縝密的組織犯罪,讓人細思恐極,在浩瀚的無辜遊客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影片增添了很多戲劇性起伏,被害女與犯罪組織的關係,被害女失蹤後苦苦尋覓的丈夫竟是組織幕後高層等等都為原型增添了不少懸疑氛圍。遊船靠岸後組織成員火速帶著鮮活的器官送往醫院進行交易。
《那傢伙的聲音》(2007)
影片根據1991年發生的李亨浩綁架事件改編,電視臺主播韓京培的兒子被綁架了,綁匪打來電話要求1億韓元的贖金,京培不得討價還價。京培與妻子智善都十分著急,無奈之下只好報警了,警方很快展開了調查。然而警方的高科技調查方式對於狡猾的罪犯來說根本起不了作用。唯一有用的證據便是綁匪打來電話時被錄下了的嗓音。一把低沉而且毫無感情的嗓音。案情一直沒有進展,京培與妻子連兒子的死活都不知道。於是京培決定自己出面,偷偷向綁匪提出見面的要求。
影片改編自韓國三大懸案之一,原型是發生在1991年的一起韓國的綁架勒索並撕票的事件。被綁架的李亨浩是一個年僅9歲的韓國小男孩,1991年1月29日在家附近的公園內被拐,父母在被電話恐嚇勒索44天後,向歹徒交出了2億韓元贖金。但李亨浩的屍體卻在漢江的某下水道被發現,警方的調查結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誘拐的第2天就已經死亡。導演樸鎮彪當時還只是某家電視臺的攝影助理,他所在的節目組對這次誘拐事件進行了全程報導。2007年,根據韓國的法律,15年的公訴期限已過,罪犯已經逃脫了法律制裁,在人們漸漸已經淡忘這件事的時候,樸鎮彪徵得死者父母的同意,將事件改編成電影,並在影片結尾向觀眾播放當時警方掌握的罪犯錄音資料以及肖像素描。導演樸鎮彪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拍攝該片的初衷:「有些事情,我們永遠都不該淡忘。」
猜你喜歡:
熱點:我國法律會對在美「犯事兒」的周立波追責麼?
淚奔:父親趕路24小時,剛到家門口眼前一幕讓他...
別再分不清這些法律術語了~
論:假如《長城》是一道司考刑法題
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司考輔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