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戒為師】-----「以戒為師」的重要性

2021-12-29 生命在線
.

再談「以戒為師」的重要性

「以戒為師」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要真正百分之百做到,世間又有幾人及格呢?因此學戒持戒,並非拿著戒尺去衡量他人,去找別人的錯處。而是拿著它來省視自我,鞭策自己。一個持戒嚴謹之人,不但夜聞敲門心不驚,心境坦蕩蕩的,自己安心還能帶給周圍的人一種安全與信心。

戒在小乘來講「是正順的解脫之本」,在大乘來講則是「無上菩提本」。戒仿如建房之基,房子建得牢不牢,就看地基挖得夠不夠深。戒定慧三學以戒為首,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世尊入滅前弟子問:「您老走後我們依靠誰?」吾佛慈悲教示:「以戒為師」!《瓔珞本經》也說:「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由此可知戒對佛弟子的重要性了。


「以戒為師」能使我們這顆散亂的心不向外奔馳,逐漸地獲得內心的安定。《大涅槃經》說:「戒是一切善法階梯,亦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地總是一切樹木之本;戒是諸善根之主導者,如彼商主導商人;戒是善法勝幢,如天帝釋所立勝幢,戒能永斷一切惡業及三惡道……。」由此可知,不論行善斷惡,不論離苦得樂,戒都有決定性的作用,沒有戒,人心大亂;沒有戒,人天軌道失序。可見,「以戒為師」實在是重要的法則。

人在世間,其地位之高下,不在於他的種族是否尊貴,色相是否莊嚴,是否博學多聞,更不在於他的財富有多少,而是在於他有無崇高的德行,而這種德行就是佛教講的淨戒。


一個沒有戒行和智慧的人,縱使他富可敵國,又有高貴的種族,端嚴的外表,但這在佛看來,與禽獸相差無幾!相反的,一個能夠嚴守淨戒,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算他地位卑微,也沒什麼見聞,但他可尊為人間的勝士,值得每個人敬重。

守戒,說穿了就是過有道德的生活。「過有道德的生活」是人之本份,一個人能夠把人做好,才有資格談學佛。在道場裡,我們不是常聽法師大德們說:「學佛要先學做人」嗎?由此可知做人比學佛、成佛更重要!一個連人都做不好的人,怎麼還有心思去想學佛,去過有道德的生活呢?

有人說地球生病了,目前全球氣候異常,災難頻仍,可以說我們生活的地球「病得不輕」。與其說是地球生病了,不如說人倫寞落、人心敗壞還貼切些。放眼看去,報紙、電視、雜誌、網絡的報導真是不堪入目。我想,如果人人能學佛,人人都儘量做到「以戒為師」,人人都能過有道德的生活,則國與國之間少了戰爭,人與人之間少了猜疑,人人都能過上返樸歸真的自然生活,到那時,娑婆世界就是西方淨土。


我所住持的報慈寺在公安縣農村,近年來,附近許多農民也皈依了三寶。他們告訴我,在田裡整莊稼,看到螞蟻連碰都不敢碰,唯恐一不小心,把它送上西天,犯了殺生大罪漸漸地……一路行來,他們終於慢慢體會出守戒的莊嚴與神聖,感覺到守戒的清涼與自在,知道佛當時制戒的苦心!

戒如明月。月亮代表了清涼、安靜,月也代表了光明與智慧。明月在暗夜中放出皎潔的清輝,指引夜歸人一條明路。除此,月光不明也不暗,烈日威力太猛,常常曬傷了人,而星光太暗,也顯不出它的作用,唯有明月既不傷人,又能指引路人。戒也是如此,一個持戒嚴謹的人,絕對不會去做傷天害理的事,也不會去傷害他人,造成別人的不便。謹守淨戒的行者身上必散發出一股莊嚴,一股清涼!


佛教最基本的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不殺生代表慈悲,不偷盜、不邪淫代表義,不妄語代表了信,不飲酒代表和平與不失人倫。

殺生——慈眼待眾是真菩薩

菩薩發心以慈濟眾為本,世間那個生命不怕死不怕痛?從菩薩的眼光看去,六道眾生無不是自己多生多劫來的父母親眷,為人子者報恩尚且不及,怎忍殺生?殺生又分:

自殺——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

教人殺——用嘴教唆他人行殺,或遣使者去殺,雖不是親自動手,卻也結束了對方生命!


方便殺——巧設特殊的方便,結束對方生命。

讚嘆殺——原本沒有殺意,你卻從旁加以讚嘆,讚美他的力量大、膽識夠,使他殺心頓起,動手殺了對方。

見作隨喜——見他人行殺,認為殺得對,殺得好,私心隨喜!

咒殺——以惡咒術,詛咒令人結束生命。

以上六種殺生之法,若用在結束「人身」上面,看來不易犯,然者殺「生」涵蓋了一切有生命的眾生,在這種情況之下,家居環境中面對蚊兄、蟻弟、蟑姐時,就知道「六殺」經常在眼前上演哪!

妄語——涵養怒中氣,提防順口言

說話不實是為妄。妄語不但欺騙凡夫,還誣罔了正直之人。

妄語表口業,「禍從口出」、「一言興邦」、「刀傷易愈,語傷心恨難消!」等都意味著口德的重要。問題是有些人明知不真,為了愛面子,卻硬說是真。有些人自以為口說妄語無人曉,殊不知妄語出口,諸天鬼神悉知悉見,也許這些鬼神本來想保護我們,卻因妄言一出而捨棄了我們。


「寧可破塔壞像,終不向人道出家人之過惡,若說過惡,如壞佛法身」,「涵養怒中氣,提防順口言;謙恭原益己,輕薄易招愆」開口道長短之前,先作如是觀。

盜戒

不與取,名之為盜。也就是他人之物,非經主人同意,擅自取用是為盜。盜也分數種:

劫取——明目張胆,運用強力,不管主人高不高興,肯不肯給,硬行搶來。

偷取——避人耳目,趁物主不注意,把東西悄悄拿走。

嚇取——掌握他人把柄或穩私,以威脅手段索取。

騙取——用種種欺詐手段,把他人財物騙取過來。

以上「四盜」,也許有人認為,我乃正人君子,怎麼可能會劫、會偷、會嚇、會騙人錢財?認為自己這一輩子,不會拿別人之物,不會犯盜戒!可是近代顯宗弘一大師卻說:「其他戒易守,唯盜戒最難!」


例如:寄一封應貼50分郵票的超重信時,心想反正郵局又不會查,於是貼了32分郵票,就投入郵筒,這也是盜戒的一種。再如辦公室裡未經承辦人許可,就動用公家的信紙信封,乃至影印私人文件等也是盜的一種。

在眾多盜戒中,果報最嚴重的應算盜常住物了。施主省吃儉用,以清淨心和恭敬心供養三寶的東西,未經常住同意擅自取用也是盜!而這種盜《方等經》講:「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所不救。」《大集經》講:「盜僧物者,罪同五逆。」由此可看出盜常住物後果實在嚴重。我們發心到佛寺幫忙為自己培福,固然很好,若貪念不除或不明因果,損壞或任意取用,則有損自己的發心。

總而言之,戒是拿來省視自己,是拿來規範自己的。末法時代持戒、護戒、倡戒,佛之弟子人人有責也!

相關焦點

  • 以戒為師,切莫任意亂為
    諸佛大慈大悲,出現於世,救度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極力提倡以戒為師,戒是無上的根本,是解脫成佛的根本因素。如果不嚴守戒律,一意孤行,為所欲為,自由主義,想解脫成佛是絕對不可能的。佛陀住世要我們以戒為師,嚴守戒律,用戒律嚴格的控制自己,自己管住自己,把一意孤行,為所欲為,自由主義的惡認識、惡思想徹底清除,是十方諸佛徹底大悲心的所在。
  •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 界詮法師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現在有大德,某大德公然提出來,跟他弟子講說 :小小戒可舍。譬如說「不非時食戒」他說:因緣,制戒的因緣與現在不合時宜,不應持。他就直接這麼講,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他說就不用持了。譬如說比丘尼犯四獨,他說:這是過去的情形,現在不需要。要這樣說,那戒都不用持了,持啥?那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所以我們在學的時候,你做不到只是說慚愧 ,我們做不到,但是也有人能做到。不能說你因為做不到、不適應,我都把它改了,適應我就持。
  • 以戒為師——道場之道的思考
    佛陀制戒的目的,首要一條,就是「令僧安樂」。以戒為師,僧團就能安樂;僧團安樂了,僧人就能更好的修行辦道;能夠安僧辦道,寺院的功能就會全面地體現出來。最後的效果就是正法久住。佛教在當今的發展十分迅猛,佛教界更應「以戒為師」,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道德修養,樹立良好的佛教形象,做社會之楷模、人天之師表,為社會的和諧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 【以戒為師】----受五戒的重要性
    你學佛法,把這些的災難都沒有了。這不是好處是什麼?所以心無疲厭,要常常來學佛法。◎ 不受戒是真「自由」嗎?有這個邪知邪見的人說:「不要受戒。你受戒做什麼?何必弄個『戒』來管著你?不受戒多自由呢!你何必要受戒呀?」你以為不受戒是自由,卻很容易墮地獄了。那真是「自由」,很容易就跑到地獄去了。
  • 【傳戒】己亥年中普陀寺三壇大戒法會:佛教中興 以戒為師
    我們佛教裡面所講的內容無非是經、律、論三藏,那麼經、律、論三藏所闡述的也就是戒、定、慧三學,所以我們要去闡述佛教的內容,經常用戒、定、慧三學來表述。那麼受戒這一個月,我們就是牢固戒律法、戒學這一塊的內容,所以戒學這一塊,我們就包括了受戒、學戒、持戒、戒成得解脫。
  • 佛涅槃時,說以「戒」為師,「色戒」真正意義是什麼,知道的不多
    佛涅槃時,說以「戒」為師,「色戒」真正意義是什麼,知道的不多。佛在世時,除了講經說法,就給出家人和在家信眾制定了相應的戒律。在佛涅槃之前舍利弗和目犍連也不忍見佛陀涅槃,於是在佛陀滅度之前進入涅槃,同時有七萬阿羅漢也一起進入涅槃。
  • 漢傳本來戒為師,藏密來後師為戒. 福智僧團被妖鎮,四皈必然破佛制.
    佛法如果動搖了三皈依這個根本,動搖了以戒為師,轉而以服從上師為至高戒,以皈依上師為主乃至唯一,那還談什麼佛法?漢傳以戒為師的傳統或許就要在這裡終結了。這也不是危言聳聽。因為藏密是上師高於一切。臺灣福智僧團日常法師把自己的上師位置傳給真如女士,由她來領導僧團,已經是一個典型的上師意志高於一切的惡果了。許多人對於福智僧團的事,是看不慣的。也就此說了許多話,認為不正常。
  • 以戒為師丨戒法、戒體、戒行與戒相
    戒法者,佛為優婆塞優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彌、沙彌尼之十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出家五眾菩薩之十重四十八輕戒
  • 《以戒為師》第六章:破戒類型
    因為強戒,因為無人引導,因為不知道正確的戒色方法,我被心魔虐了十幾年,虐出來一身的不適,後來基本虐成了行屍走肉,鏡子裡的人在一天天憔悴,未老先衰,那時的我就是心魔的傀儡,心魔的提線木偶。我現在分享自己的成功戒色經驗,就是希望廣大戒友不要再重走我的老路,能夠早日擺脫心魔的控制,重新回歸陽光純淨的自己。只有心地純淨的人,才有清澈明亮的眼神,那種眼神充滿正氣。
  • 三壇大戒 | 碧山寺三壇大戒法會之二壇比丘戒登壇圓滿
    2017年6月12日,五臺山碧山寺三壇大戒法會進入第十八天,今日二壇正授比丘戒圓滿結束。恭請十師是日上午,三壇大戒戒子二壇比丘戒登壇圓滿結束,並舉行了隆重的結壇回向法會。眾新戒比丘列隊排班,雲集在護國戒壇外,衣缽齊備,法相莊嚴。
  • 印祖:以戒執身不行非禮;以定攝心不起妄念;以慧斷惑明見本性
    印光大師:以戒執身不行非禮;以定攝心不起妄念;以慧斷惑明見本性【印光大師開示】以戒執身,不行非禮。以定攝心,不起妄念。以慧斷惑,明見本性。皆克己復禮修持之力。依是力而行,尚可以上成佛道,況其下焉者?(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聞思修、戒定慧是學佛的基本次第。佛法大海浩瀚無邊,只有通過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行佛法才能真正獲益。儒家強調要克己復禮,就是要克服自己的貪嗔痴才能恢復應該有的禮數。
  • 【以戒為師】教你漏盡通,修成無需睡覺的純陽之體
    斷淫:煉精化氣  戒淫,是佛教一直反覆強調的,是生死關,是超脫輪迴的根本。但要如何才能斷淫呢?其實唯有「煉精化氣」。這些人,只是表面的戒淫,而其實潛意識中淫慾更盛,往往夢中卻難以自控。很多出家人,長期不近女色,卻難免夢中有淫念。  要戒淫,好比大禹治水,不是單純的「水來土掩」,勉強壓抑,而是必須疏導。百日築基,打開丹田,讓精氣導入丹田,運行於三脈七輪。如此精氣不衝動,加上心中覺念常在。慾念欲生則覺,覺即空。時常是保持內心的清淨,不讓慾念生起。而不是等生起後再降服。重在預防。慾念欲起則覺察,則降服。
  • 佛說:在值佛世難的時代,以戒為師者,即是真正的常隨佛學
    如果能夠得到他的直接指引,修行的成就應該會迅速得多,針對這種情況,佛祖在即將涅槃時為大家開示的第2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以戒為師」。佛祖為什麼要大家「以戒為師」呢?如果不能持戒修行,那麼即使常伴隨佛祖身邊,恐怕也難以有所成就,這句話不是我們瞎猜的,而是佛祖親自說的:佛言:佛子離吾數千裡,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 【以戒為師】----持誦楞嚴咒,破除邪淫虛妄
    所以他得到無量無數無法統計的長久時間,常與諸佛同生一處,就能常隨佛學,明白諸佛為眾生心內諸佛,眾生乃諸佛心內眾生,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好像惡叉聚之果一樣,三果一蒂,不相舍離。和佛同處薰煉修習,永遠沒有分散離開。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 守戒為何為行法之首?犯戒之人施法,反遭冥譴
    還特別喜歡收弟子,自稱為師,實在是瞎子給聾子引路。自己沒什麼功夫品行,總在外面招惹是非。這幾種情況,我們要深以為戒。所以守戒的要求一再在道門內部敲響警鐘,至於實際收效如何,不僅受時代風氣的制約,也是因人而異。端誠的法師儘管仍有不少,那不老實的,恐怕也不會聽了幾句勸便斂跡改過。就守戒與法術靈驗的關係言,通常認為戒行不嚴,人品不端,肯定不能使法靈驗;且犯戒之人去施法,反而會有冥譴。
  • 如何「六根互用」與「戒定慧」?萬物的體相用都只是一個體相用
    六合是︰戒和﹑身和、口和、意和、見和﹑利和;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敬是生活原則,是讓彼此能夠和樂相處的觀念,還是共同遵守的目標和宗旨。天地靈氣,一心一意。何為戒定慧?沙門即剃度的出家修道人,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出家人,是斷惡息心者。戒定慧是佛教用語,即戒律、禪定、智慧。戒是修行的行動;定是徹見自己本性;慧昰徹見自性而發成。戒是律;法是定;慧是僧(大沙門為智慧成就)。
  • 劉連群:周信芳的「一字為師」
    後來,果然正是倚仗他的智謀籌劃和改裝親探虎穴,協助黃天霸等剿滅了恃強凌弱、欺男掠女的惡霸莊主費德功。戲的故事走向,從主人公「撇著點兒」出場那一刻,已露端倪。這就是「一字為師」了。在一般的印象中,「一字為師」似乎多為藝術家接受觀眾或普通人的意見和建議,虛懷若谷,對自己有所啟發和助益,謙遜地尊之以「師」。
  • 我的求婚戒 訂婚戒 結婚戒
    求婚戒首先求婚戒其實根本完全非常多餘的一個東西。對外國人來說,要如何來挑選求婚戒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你月薪收入的1~2倍。而為什麼是選鑽石呢?因為鑽石硬度高,光彩夠所以對於鑽石,戒臺不太會有太特殊的設計。任何過於複雜的設計都會搶了鑽石的風採。也因為這樣所有呆頭鵝男生買了送女生,不容易被退貨!有人說,鑽石可以保值,所以這個求婚戒不只在心理的意義上面,對未來也是一個投資。這又完全是一個廠商操作的產物。
  • 終於出新神戒了!這個神戒比麻痺神戒還厲害!
    這次更新確實有看頭終於出新神戒了!而且這個神戒比麻痺神戒還厲害!只要大佬們集齊了全套特戒即可激活「融合神戒」從而提升各項屬性獲得合擊免傷加成,增強戰力而且融合神戒還可以繼續升階獲得更高的屬性加成新增「特戒融合及升階」功能玩家全套特戒激活後即可激活「融合神戒」,從而提升屬性,獲得合擊免傷加成,增強戰力
  • 殺盜淫妄是我們修行對治的永遠主題,修學坐禪之前,先來聊聊戒!
    戒定慧者,三無漏學。由戒而定,由定發慧。真實的智慧必須籍由禪定才可以生發。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誦經也好,行善也好,乃至於做其他一些佛事也好,固然都是修學佛法的一部分。但真正的佛法起修必須是由修學禪定開始!偉大的佛陀教導我們無量大眾「以戒為師」。那我們到底要向這位「戒老師」學習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