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商報
記者:邵忠
胡國林,濃眉大耳,說話直爽。8月27日,「溫州男裝中國行」首站活動在鄭州市舉行兩地男裝行業座談會,胡國林代表在豫溫商發言,吐露從事15年男裝經驗的心聲:「溫州服裝在設計上具有明顯優勢,河南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有市場消費優勢,兩者對接組合,定能做大做強。」
胡國林在鄭州從30多平方米的小店做起,經過15年的奮鬥,如今擁有自己的服裝品牌「百盟路易」,並成為「啄木鳥」河南省總代理。他開出的直營店和加盟店有150多家。
胡國林
出生年份:1970年
籍貫:甌海公司職務:百亨服飾(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社會職務:鄭州市溫州商會常務理事
轉行:從鞋廠老闆到男裝店主
胡國林的老家在甌海區茶山街道。1991年開始,他自主創業,在老家開辦製鞋作坊。做事踏實,不怕吃苦的胡國林經過七年披星戴月的積累,1998年把鞋廠搬到溫州市區葡萄棚,購置了三間三層的民房作為廠房。
「最多一天也能生產一千多雙鞋子,年利潤六七十萬元沒問題。」胡國林說,但他對鞋廠膠水的刺鼻味特別敏感,雖然每年賺錢比較穩定,但還是想轉行,到「外面的世界闖蕩」。「選擇服裝行業,是因為服裝消費量大,可以做大市場。選擇來鄭州,當時我哥在鄭州做生意。」
轉行到服裝行業,一切從零開始學習,胡國林決定先從零售做起,等積累了經驗再做批發生意。
2005年初,他和妻子在鄭州市火車站商圈的銀基商貿城租了一間30多平方米的小店零售男裝。
「商場人擠人,客流量大,但光顧自己店鋪的顧客很少,一天營業額才幾百元,不夠兩個營業員的工資和每年十多萬元店租費用的成本。」問題出在哪?胡國林百思不得其解。
入行:男裝店從虧本到盈利
虧本經營三個月後,胡國林靜下心來琢磨。他走訪市場,逐家仔細觀察別人店鋪賣的男裝款式,對比發現自己賣的男裝款式沒有別人家時尚,問題出在進貨渠道上。
時間短,對男裝理解不深透,他再次進貨時採取「土辦法」,早上六七點先到批發市場轉一圈,轉完後看哪家批發店門口排隊的人最多,胡國林就選這家店進貨。「飯店吃飯的人越多,菜會越新鮮。大家都到這家店批發男裝,說明他家男裝好賣。」胡國林這招果然有效,店裡生意慢慢變好。
他最終目的是批發男裝,做大生意,對零售的利潤不是太在意,故標價較低。「不介意賺多賺少」的想法反而吸引更多的客戶,日營業額開始超過萬元。有位在溫州當過兵的鄭州人,在店裡跟胡國林聊得來,胡國林就把零售幾千元的皮草按800元的進價給他。十幾天後,鄭州人居然手拎兩瓶「五糧液」酒專門過來致謝。
發展:從零售到批發
零售店開了10個月後,胡國林對男裝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河南人穿衣喜歡寬鬆,板型略大、經濟實惠性價比高的男裝定會暢銷。他決定進軍批發行業,在名門天隆批發城二樓買了一間店面。轉讓銀基商貿城的零售店時,發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位鄭州本地人想接手店面,對「生意好為什麼還要轉讓」極度懷疑,派妹妹當「臥底」應聘營業員「眼見為實」才相信。
2006年開始做男裝批發生意後,胡國林煉就一雙「火眼金睛」,不用手摸,遠遠望去,就能知道板型、面料、工藝,衣服能不能大賣,心裡八九不離十。第一年用自家購買的27平方米店面做批發;第二年向隔壁租了一間;第三年發展到三間店面……2010年,他在六樓租了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心裡謀劃「更大的事業」。
同在名門天隆批發城從事男裝批發的溫州老鄉吳存田說:「胡國林這幾年發展很快,他對服裝有自己特獨的見解,在批發城裡,他屬於領頭羊。」
轉型:走品牌之路
經過5年的發展,到2010年,胡國林總結出在河南做男裝,想持久發展,必須堅持「品質高、價位低、品牌好」9字真經。當年3月份,胡國林去上海成立百亨服飾(上海)有限公司,並註冊「百盟路易」男裝品牌。
經過幾年努力,「百盟路易」在河南省各市縣開出80多家專賣店。事實證明,胡國林的判斷是正確的,有品牌的衣服比雜牌服裝銷售量要大。
最近幾年,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河南人穿服裝開始追求大品牌。由於自有品牌知名度不夠響亮,想補齊品牌的短板,2018年胡國林代理了「啄木鳥」男裝。代理該品牌時,身邊的朋友都「看不懂」,「服裝生意越來越難做的情況下,還花巨資代理別人的品牌,有這個必要嗎?老胡是不是傻了。」胡國林心裡自有盤算,男裝生意越是利薄難做,越需品牌的加持。
2年時間不到,證明胡國林的判斷是正確的。拿下「啄木鳥」河南全省、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的總代後,專賣店已發展了70來家,銷售勢頭良好。
胡國林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溫州市區一所學校教書,小女兒孫瑪莉大學畢業後跟隨他從事服裝行業。孫瑪莉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對服裝消費市場影響較大的當下,幸虧她父親的布局,走品牌發展之路,疫情對公司影響微乎其微。當然,作為有文化的新生代,繼承父輩事業的同時,要用更多的時間考慮未來,立足河南的同時,把目標瞄向全國市場,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
胡國林與小女兒孫瑪莉(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