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葛群力
取景地:浙江台州
淺議崗位與程序性文件、支持性文件的關係
企管的目的之一,是解決業務問題,即解決:這項業務工作誰來做?什麼時候做?在哪裡做?為什麼做?怎樣做?
從內部監督審核的業務角度來看,任何業務或管理工作,都可以分解為:目標(成果或服務)+工作對象(客戶)+業務內容(任務)+業務標準(規範)+技術(工藝)+成文信息(資料檔案)=企業各專業職能管理工作。其本質是通過制度調節人的履職行為,避免工作服務失誤、產品不合格、規章制度或記錄的不合規。
如何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科學用工,融合不同專業職能部門內的崗位設置、職責分工、崗位或部門之間業務點對點的單線流程建立、或整合成服務或產品體系,以及關鍵或核心業務工作的標準,都需要通過管理技術,建立職能部門的管理機制。
任何業務工作管理最基礎的落腳點都是職能部門內部設置的崗位,一般來自兩方面,一是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要求,比如安全員、消防員、職業經理人、會計等,這些專業的崗位往往有主管部門對專業的技術或技能要求。另一方面是企業出於自身管理需求而設置的特殊崗位,比如行政助理等。
崗位的設置:
當職能部門依據管理需求設置崗位後,就需要識別崗位的業務邊界,配備人、辦公硬體設施、工作必備的環境、專業的知識培訓及該崗位的服務過程或成果的評估、測量、監督等相關資源後,賦予該崗位相應的職務與績效,至此,完成了崗位的設置管理。
崗位職務、責任及標準建立:
崗位的職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主管部門的監管要求,另一方面來自企業經營的管理需求。融合這兩方面,即形成崗位的業務履職行為規範與崗位的形象規範,以此為管理基礎,延伸出對崗位的履職和形象的規範標準要求。國際、國家或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均有各種標準或規範的要求,作為企業專業職能部門管理者,需要識別、梳理這些標準,轉化並導入企業內,即企業自身的知識標準,並結合職能部門現有不同專業的專業崗位有效匹配、對接,形成該部門或專業崗位的管理支持性文件,即崗位的履職行為標準與崗位的形象標準,前者即業務成果或服務,後者即企業工作禮儀或企業文化。
崗位業務程序建立:
完成單崗位的職責確定、崗位業務支持性文件配套後,以客戶的業務需求或產業鏈為導向,在單一部門內部不同崗位之間形成項目業務流程,識別部門關鍵或核心的業務流程,編制跨崗位業務程序性文件。跨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需要企業最高管理者指定牽頭組織部門負責該業務流程,並配備協助部門,這種程序性文件依舊由牽頭組織部門負責彙編。
以上就是企業的職能部門崗位設置、企業外法規轉化企業內控制度標準、崗位業務支持性文件及部門程序性文件之間的關係。
知識的分享也是一種慈善!朋友!喜歡的話,麻煩點下「在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