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導演的戲,戰爭題材」,李九霄只知道這兩點就進了電影《金剛川》劇組。
出於此前與管虎導演合作的默契及信任,雖然李九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角色是什麼,但管虎一喊,他立馬就到,「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在家裡摩拳擦掌很久了。」
熱映電影《金剛川》中,李九霄飾演劉浩。
李九霄在電影《金剛川》裡飾演志願軍戰士劉浩,是主演裡少有的90後,大多數觀眾對他的了解來自2016年上映的電影《火鍋英雄》中的「八戒」,去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送我上青雲》中的「毛毳」,以及今年熱映的《八佰》中的「刀子」。
《金剛川》,製作周期短、任務重,拍攝之前業內都認為這部電影難以完成,李九霄從始至終都認定它一定會成功:「拍攝時,我始終有著一個信念——這就是在打仗,我就是劉浩。為什麼能成,是因為這個團隊的人都有一個『一定要完成』的信念,要把它做到極致。我相信真正打仗的時候也是這樣,隊伍裡不可能有誰一上來就說搞不定。」
最難的是「回到那個年代」
在《金剛川》的三位導演之一路陽看來,劉浩是樸實的,同時又具有多重性。他年紀不大,經歷了不少生死,看慣了戰場,本已很成熟,卻又有少年意氣風發的心性,想找到合適的演員不容易。但李九霄完成得很好,「他會用四川涼山方言來表演,有時甚至會忘記自己是一個演員,能把氛圍襯託得真實舒服。」
劉浩的動機很純粹,他心裡一直記著死去戰友們的遺願,渴望衝向前線殺敵,為的只是要告訴那些逝去的戰士「我們勝利了」。
從沒演過軍人的李九霄,把自己歸零,進行魔鬼軍訓,練隊列、練軍姿,比如一直跟著他的那把波波沙衝鋒鎗,怎麼握槍、發射、換彈夾,都要練,還要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除此之外,要掌握志願軍部隊裡的特有手勢、臥式、蹲姿以及如何匍匐前進、在草叢裡埋伏隱蔽等。
《金剛川》開拍前,李九霄接受軍事訓練。
但最難的是,作為當代青年,如何讓自己回到那個年代,變成那個年代的一名士兵,讓自己也讓觀眾相信那些「最可愛的人」的故事。李九霄為此在網絡上找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跡,他特別希望當代青年能夠用心體驗那個年代英雄們的精神。
每天的拍攝都是在「偷師」
劉浩的高光時刻在金剛橋上,他一直想過橋去完成任務,拿到勳章祭奠逝去的戰友,但他發現無論怎麼焦急地想去對岸,這座橋總會被敵軍炸垮。最終他扛著橋樁,怒吼咆哮著,在戰火中犧牲。
李九霄說,導演給了這個角色兩個字,就是癲狂。當延時炸彈爆炸後,他滿世界找連長高福來(鄧超飾),看到的卻是已經被炸掉了半個身子的戰友,臨死之前只給他留下一句「修橋」。他幾乎要瘋了,他明白戰爭不僅只有勝利,更多的是犧牲、殘酷的一面。「我起初也一直在想自己應該什麼狀態,後來拍攝的時候更多地是去感受現場,導演、主演、群演,在那個環境下我已經想不起來別的事情,看著鄧超老師的眼神,我從內心能感受到那種崩潰,整場戲下來嗓子快喊啞了,因為這樣激烈情緒的表達,在那個情況下真是孤注一擲的絕望感。」
《金剛川》中,李九霄與鄧超。
作為組裡的青年演員,李九霄把每一天的拍攝都看做是「偷師」。張譯曾跟他說過一句話「拍戲,天賦是一部分,勤奮和努力,去琢磨、去鑽研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張譯總是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兒休息時間,幫我更好地塑造角色。他告訴我如何在望遠鏡擋住眼睛的情況下表現心理活動與情緒,有著急、有興奮、有尋找、有不確定、有堅毅,我以前怎麼也想像不到一個望遠鏡能有那麼多『戲』和情感表達,真是覺得長見識了」,李九霄說。
《八佰》裡不化妝差點成遺憾
「其實我跟管虎導演合作了三部電影,還有一部沒上。」李九霄說,促成他和管虎導演的合作,還要感謝製片人梁靜。當初梁靜看了李九霄的照片後,對他的長髮造型印象深刻。
他記得第一次見管虎時,「很多人看我的外形,都會覺得我是那種很硬的,脾氣會很爆的形象。但管虎導演第一次見我,就說他能看到我內心柔軟的一面。」而通過後來的合作,李九霄越發敬佩管虎導演的審美,「他知道什麼是真正男人身上的帥和酷,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且他善於放大這些特點。」
很多人都對電影《八佰》中的「刀子」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後他自告奮勇,獨自衝橋的片段。李九霄說,這要歸功於導演管虎和攝影指導曹鬱。「『刀子』的髮型、著裝都是導演定的,這完全就是他的審美,而且衝上橋的那段戲是曹鬱老師親自掌機拍攝,才把我拍得那麼帥。」
電影《八佰》中,「刀子」在橋上的最後一場戲讓觀眾印象深刻。
當然,李九霄也有遺憾,「不都說電影是遺憾的藝術嗎。」但有時候遺憾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最好的結果。比如在電影《八佰》裡,李九霄曾遺憾自己沒化妝,其實不化妝也是當時李九霄自己要求的,他說他就喜歡不化妝的自己,但後來他又對此有些擔心。影片上映後,李九霄覺得這恰好是「刀子」與眾不同的地方,好像也是一個不錯的呈現。「我其實不會去想很深層次的例如現在自己的表演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層次,但至少創作是快樂的,一遇到好角色,我都想竭盡全力地去付出,拍完,很酷,就行了。」
三十而立,算是「立」住了
第一次見到李九霄是五年前,那時他在電影《火鍋英雄》中飾演四個劫匪中的一員——八戒,搶劫時會戴著豬八戒的面具。當時的李九霄留著一頭長髮,不說話的時候很酷,喜歡時不時地捋捋自己的頭髮。
電影《火鍋英雄》中,張亦馳、尹昉、王彥霖、李九霄(左起)飾演劫匪。
1990年,李九霄出生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區,父親是文工團的編舞老師,母親是舞蹈演員。五歲那年,李九霄隨家人定居北京,母親為了照顧他,做了一名全職媽媽。彼時聊起過他年少時不羈的過往,也聊起過母親因此為他成長流過的汗水和眼淚。
五年後,李九霄參演的《八佰》《金剛川》先後上映,也恰逢他三十歲。母親看過電影後說,第一次覺得兒子手裡的飯碗「捧」穩了,「她說,你這三十而立,算是真『立』住了。」
李九霄
「對我來說,沒有大角色、小角色或者正派、反派。我覺得演員和角色之間就像是談戀愛。可能就是一見鍾情,你遇到一個人,覺得『哇,他好吸引我!』但是哪吸引,怎麼吸引,其實自己也說不清。我遇到吸引我的角色,就是這種感覺。」
從畢業到如今,最艱難的時期對他而言早已過去,那個時候兩年都沒戲拍。《火鍋英雄》上映後,至少這五年來他一直都在拍戲。他很少去規劃什麼,他覺得什麼東西定死了就變得沒意思了,「而且計劃有什麼用呢?現在的變化太快了,走一步看一步。」他形容自己的每一個角色就像升級打怪,「打一個怪物,才能升級,一部戲就是一個怪物。」他也從來不跟別人比,「每天都要拍戲,也沒有那個時間去比。」
就連他標誌性的長髮是什麼時候剪短的,他都沒特別留意過,「真的記不住了,我的頭髮肯定都是跟著角色走的,我從來沒刻意去想過這件事。」
至於今年算不算是他事業迎來轉機的一年,李九霄笑笑:「是不是轉機,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如果有轉機我就迎接轉機,如果沒有,我就繼續拍戲。」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周慧曉婉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