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以來,廣安市華鎣市通過全覆蓋開展「1+N」聯繫服務群眾走訪、村頭(街頭)問政、「幹部面對面接訪」等,積極收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並把解決群眾反映問題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截至目前,該市共收集問題或意見建議2460個,幫助解決、協調辦理或做好政策解釋的問題1840個,其中提交華鎣市級部門解決的48個問題,已解決完成15個,正在辦理19個,計劃納入明年項目規劃或做好政策解釋14個。
「芝麻綠豆事」也要納入「任務清單」
「真的做夢都沒想到我們家也能用上自來水。」11月29日,祿市鎮走馬嶺村8組村民李天明高興地說。
雖然村裡早已接通了自來水,但是當初安裝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原因,李天明沒有報名安裝。最近幾年,雖然女兒在外務工,家裡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全家的日子一直過得比較「緊巴」,安裝自來水的願望也一直沒有實現。
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李天明挑水越來越吃力了,了解到相關情況後,華鎣市水務局立即安排人員為他家免費接通了自來水。
「了解情況後的第二天,他們就來到我家裝自來水,我當時還在地裡幹活,鄰居來給我說我都不敢相信,心想我家這麼點小事怎麼會這麼快就來解決了……」李天明告訴記者。
「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事情,哪怕是『芝麻綠豆的小事』,我們都建立了任務清單,根據輕重緩急進行解決或者向群眾做好解釋工作。」祿市鎮黨委副書記陽仿軍介紹說。
同樣有這樣感受的還有華龍街道廨院社區的居民。在村頭問政活動中,廨院社區居民提出有一座小橋出現了裂縫,存在安全隱患,華龍街道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不到一個星期就維修好了。
原來,今年夏天的一場大雨,讓這條小溪河水瞬間暴漲,枯樹雜草堵塞在橋下,水退後居民發現溪上的小橋已經多處開裂成為危橋。「現在走在修葺一新的小橋上,再也不用心驚膽戰了。」該社區居民紛紛點讚道。
「維修山坪塘、維修人行橋、新建便民路……這些看似小事,但對群眾來說卻是事關生產生活的大事,對此我們要求相關單位根據群眾反映事情的難易程度擬定了任務清單,能夠當場解決的就當場解決,現在沒有條件解決的問題,也要認真做好解釋工作,並向列入完成時限或解決途徑。」華鎣市紀委負責人劉文介紹說。
華鎣市在「人民閱卷·廣安行動」中,針對收集的問題建立了問題登記臺帳、跟蹤督辦臺帳、整改反饋臺帳,健全完善調度會商、督查督辦、情況通報和獎優罰劣等工作機制,確保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能夠有地方「找個說法」。
認真答好群眾對幹部的「考卷」
「小鄒,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劉書記,現在身體好多了……」
近日,華鎣市天池鎮紀委書記劉世軼再次來到「老熟人」鄒馳的家中,雖然相識不過4個月,但兩人卻像兄弟一樣熟稔。
而他們的結緣,還要從該鎮開展的「街頭問政」活動說起。今年7月,鄒馳來到劉世軼的接訪攤點上,向他傾訴自己的困難。
鄒馳曾在河南鄭州某部隊服役,服役期間由於身患甲亢兩次住院治療,退役返鄉後,他的病情逐漸加重,難以從事體力勞動,加上沉重的醫療負擔,家中經濟日益困窘,但他在申請退役軍人帶病回鄉待遇時,卻遇到了難題,因為他的退伍檔案上沒有任何病例記載,導致申請無法通過審核。
經過研究,華鎣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決定派出工作組到鄭州查閱他的病歷資料,部隊醫院經過多方查證,原來是鄒馳的姓名登記為「周馳」,通過核查,確定醫療保險號一致,醫院出具了相關證明。這也意味著鄒馳申請帶病回鄉政策待遇的最大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華鎣市在「人民閱卷·廣安行動」中,建立「收集—交辦—解決—反饋」工作機制,對收集到的群眾訴求及時分類匯總,建立工作檯帳,明確辦理責任人和辦結時限,對臺帳記錄的問題逐一整改銷號;堅持每月督導通報各級各部門開展聯繫服務群眾、收集解決問題等工作推進情況,採取直插鎮村一線隨機走訪群眾、抽查臺帳等方式,剖析檢查各級各部門工作推進情況,對不重視、不落實、工作拖拉遲緩、弄虛作假、群眾意見大的鄉鎮(街道)、部門,及時約談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陽燦 李家祥 周松林)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