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想起已經好久沒更新公眾號,突然發覺如果再一直拖著不更新,很可能就會慢慢把寫公眾號這個事情給淡忘了。
這三個月回了香港處理點事情,加上人有點懶,所以就一直拖更到現在,實在有點慚愧。
經過幾天的深刻檢討,思考當初開始寫這個公眾號的原因,我決定要認真悔改,保持起碼每星期一更。
如果我惰性發作又拖更了,大家可以私信我催更。
七月份基於希望讓大家可以直接從池田先生的著作中了解創價學會的歷史和佛法信心的姿勢,我直接將《新人間革命》放公眾號連載,但閱讀數卻是慘不忍睹。有讀者反映《新人間革命》的內容與大家的生活背景產生不到共鳴,勾不起大家的興趣。
所以,我決定還是用一開始比較通俗的方式和大家聊聊佛法的法理和創價學會的歷史。
為了重新出發,我把公眾號的名字從《名字即凡夫》改為《鹿爺丸》,主要是為了讓這個公眾號看起來有趣好玩些,畢竟佛法話題一般給人感覺老氣沉悶。
《鹿爺丸》是從釋尊最初的說法地「鹿野苑」變化而來的,會廣東話就比較好理解。
忽然想來,這個公眾號不也算是個說法地?
說起這個鹿野苑,它是古印度波羅奈斯的一處園林,位於現在瓦拉那西以北約10公裡,是釋尊成道後最初說法的地方。
關於鹿野苑名字的由來,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波羅奈斯國王喜歡獵鹿,於是鹿王每天都讓小夥伴們抽生死籤,不幸抽中的倒黴蛋要犧牲自己去給國王射殺,以此保護鹿群其他成員。
就這樣,國王每天都會射到一頭鹿,心滿意足地回宮。
直到有一天,正當國王彎弓搭箭時,忽然看到一頭氣度高華、非同一般的公鹿兩眼含淚。國王感到驚訝,收起了弓箭走過去仔細打量那頭鹿。
那頭鹿突然開口說起人話,原來他就是鹿王,本來今天的倒黴蛋是一頭懷孕的母鹿,鹿王不忍心一屍兩命,讓鹿群的數量加倍減少,重新抽籤又對其他的鹿不公平,所以就決定由自己來代替那頭母鹿獻給國王。
那個年頭連鹿都會說人話,還好孫猴子還沒出生,不然鹿王要領盒飯了。
國王聽了十(xia)分(de)感(bu)動(qing),下令這一帶從此永不許獵鹿。
就這樣這片地方便成了鹿的天堂,從此被稱為鹿野苑。
釋尊在佛陀伽耶的菩提樹下得道之後,就直接往鹿野苑走去。
從佛陀伽耶到鹿野苑的距離大概有二百一十公裡,據說釋尊走了大概一個月,可見廣宣流布不單要智慧深邃、伶牙俐齒,還要腿腳有力、意志堅定。
釋尊為什麼一得道就那麼急著要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去而不留在摩揭陀國說法呢?
原來他是要去找當年苦行時候的五位小夥伴。
當年釋尊在優婁頻羅舍那村的苦行林裡修行的時候,他非常嚴格的苦行吸引了五位同樣在苦行的小迷弟。他們覺得釋尊一定能通過他過於嚴格的苦行而得悟,便和他一起修行,看能不能來個雞犬升天。
釋尊在實踐極端苦行後明白到折磨自己並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於是他放棄了。他在附近的尼連河裡洗了個澡,又喝了村裡一位姑娘所供養的乳粥恢復體力。
五個小夥伴生氣了。
釋尊放棄了苦行,自個洗了個澡,又喝了姑娘的粥,引起了他們的鄙視,覺得釋尊墮落了。
失望透的小夥伴們離開了這塊傷心地,去了波羅奈斯的鹿野苑。
成道後的釋尊打聽到五個小夥伴身處的地方,立馬火急火燎的趕過去首先為他們說法。
其實五比丘離開苦行林後也並不是隨便找個地方下腳,鹿野苑又被人叫作「仙人論處」和「仙人住處」,就是仙人們說法和居住的地方。五比丘可以說是為了求道而去的。
釋尊選擇首先為五比丘說法應該是認為他們是真實的求道者。
當五比丘看到釋尊向他們走近的時候,腦子裡還想著決不會歡迎他。
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實際上當釋尊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被釋尊光輝的形象打動了,相當熱情的迎接了他。
釋尊和五比丘在鹿野苑一起生活了一段很長時間,平時當中兩個人在聽釋尊說法的時候,另外三個人就會出去託缽維持六個人的生活;當三個人聽講時,原本的兩個人就會出去託缽。
就這樣,五比丘成為了釋尊的首批弟子。
古印度的人認為作為理想人格體現的聖人出世時,他能自由旋轉宇宙的大圓輪,宣說最高的真理。根據這個傳說,當一個獲得最高覺悟的聖人宣說出宇宙真理的時候就叫作「轉法輪」。
釋尊在鹿野苑邁出了弘揚佛教的第一步。釋尊這一最初的說法,帶有向全世界宣告佛教誕生的意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被人們稱之為「初轉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