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他人之慨:名創優品上市沒有新故事?

2020-12-22 澎湃新聞

產業作者|王晶晶|一鳴網(ID:yimingtmt)原創內容

十年前,十元小店的風吹向了小鎮,喇叭裡「件件十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喧囂聲猶在耳邊,而隨著消費升級浪潮掀起後,人們對於產品品質、消費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升級版十元店應用而生。

在這一波的升級浪潮中,通過優化門店環境,複製市場爆款等方式的名創優品似乎成為最大的贏家。尤其過去幾年,在其對標對象無印良品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反而快速崛起。

近日,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募資1億美元。這個從2018年就擬定的上市計劃,經過兩年的醞釀,終於官靴落地。

在線下零售店頻頻大敗退的幾年裡,名創優品卻遍地開花,7年全球開店4222家,將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做到年總銷售額超190億元,背後是一門怎樣的生意經?

而且在名創優品高歌猛進的故事中,我們還看到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截至每年6月底的2019財年和2020財年,歸屬於名創優品股東的淨虧損分別為-2.9億元和-2.6億元。

這次IPO是名創優品2018年獲得騰訊和高瓴共10億元的投資後的第一次資本行動,不難想像,堅持擴張的背後名創優品還需要更多的資本來助力講好故事。那麼,名創優品為什麼如此堅持擴張呢?其薄利多銷的故事又該怎麼講?

十元升級的內在

作為一家生活用品零售商,名創優品主要聚焦產品的「高顏值、高品質和高性價比」,旨在為消費者提供生活家具、電子電器、洗護、食品、飾品、文具等11個品類,超過8000個核心SKU的生活用品,其相比於傳統十元店升級的內核是什麼?

如果說裝修簡約大氣的門店與高顏值的產品是名創優品產品力的敲門磚,那麼複製市場爆品則是其產品力的核心所在。

如何複製?或可從名創優品成立以來,抄襲風波一直未斷中窺知一二。

眾所周知,對於小商品零售商來說,SKU數量是線下實體店繞不開的話題,那麼,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現最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商品,來實現空間價值賦能就是一門學問。

名創優品選擇了「模仿抄襲」市場爆款,即在選品方面,跟風市場爆款。這是市場規避風險常用的一種方式,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方面這種選品策略助力名創優品迅速崛起、門店數量一路上揚,但另一方面也註定了「抄襲」將成為名創優品撕不掉的標籤。

儘管被打上了「偽日系」、「抄襲」的標籤,但不得不說,名創優品還是俘獲了大量用戶,商場中排隊的長龍或就是一個佐證。

再者,名創優品的突進還得益於其對供應鏈的重塑,打破傳統代銷制,對產品銷售、議價掌握絕對主導權。

傳統線下零售都是商品賣出去之後才交付供應商貨款,以此解決庫存壓力,但也會導致供應商直接幹預市場定價。而名創優品有龐大的店鋪體量做支撐,與800多家供應商建立合作,通過大規模採購攤薄成本,疊加庫存流轉率高,不壓帳期,貨到倉庫直接結算,從而擁有產品銷售的絕對控制權。

但產品的品控問題依舊是名創優品的軟肋。上市消息前腳公布,後腳產品問題就被再次推上頭條。9月27日,上海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了《2020年第1期化妝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根據公告,名創優品代理的一款指甲油產品致癌物超標1400多倍。

事實上,除了這次代理的指甲油問題被爆之外,此前其銷售產品也多次登上質量黑榜,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

擴張求活

背靠加盟商乘涼,名創優品能夠迅速擴張,得益於「投資型加盟」模式。

在名創優品4222家門店中,其中直營門店佔比3.1%,加盟店和經銷商門店佔比高達96.9%。投資加盟模式由加盟商承擔品牌使用費、門店租金、裝修費和首筆鋪貨的貨款,名創優品負責門店營運和員工招聘、商品配送。

這意味著在與名創優品的合作中,加盟者基本沒有話語權。

具體而言,加盟商首先需要向名創優品繳納一次性貨品保證金75萬元以及裝修預付金,此後每年還需繳納8萬元特許商標使用金。而經營期間產生的店鋪租金、人員工資、電費等費用則需加盟商自理,其中每天營業額的62%(食品為67%)都要上交名創優品。

葉國富提到,「我們希望沒有一個加盟商垮掉,沒有一個供應商垮掉,我們不僅要活下去,還要加快開店才行。」並在疫情期間,將2020年600家的開店目標,提高到了1200家。

這意味著什麼,轉嫁風險與加強現金流。

每一個加盟商進入名創優品,都要先支付8萬元加盟費、75萬元貨品保證金和至少56萬元的裝修預付款。只要店開起來,名創就能到手83萬。

葉國富還說了,只有低成本和低毛利才能有真正的低價格,並稱名創優品的毛利率只有8%,而同行一般在40%左右。但如果毛利率真的只有8%,企業基本不會盈利。

事實上,名創優品的毛利率的確不是葉國富聲稱的那樣,2019財年和2020財年,名創優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6.7%和30.4%,而且還呈現逐步上漲趨勢。

不過,拋開這兩年名創優品在IP聯名上的動作,的確仍屬於薄利區間,那就不難想像為何瘋狂開店了。

從投資加盟模式與薄利屬性來看,開店越多,對於名創優品的總盈利成績就貢獻越大,單店效益不是其主要目的,其看中的是一定數量上的規模效益。

這或也就是為什麼名創優品就算虧損也要擴張的原因。

電商,守攻兩難

葉國富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叫板馬雲,抵制電商。

在線下零售式微背景下,名創優品一直深耕線下,並從2013年面世以來始終呈現逆勢上揚趨勢,而與此同時,線上零售正在火熱打響,這讓葉國富對於線上平臺有了天然的敵意。

疊加,名創優品的薄利屬性讓其對於成本有了極為苛刻的把控,而和電商合作意味著需要支付額外的廣告營銷費用和物流支出,利潤將被進一步攤薄。

不過,在今年疫情陰霾籠罩下,名創優品的態度明顯轉變,不僅和餓了麼、美團、順豐等平臺合作,還自建社交電商平臺「名創優品員工內購」,利用小紅書、直播帶貨、小程序等提高品牌影響力。

前文提到的加盟模式對於加盟商而言,囿於薄利屬性,單店效應難提振背景下,加盟商當然不會繼續買帳,失去加盟商的信任,名創優品的擴張恐是個偽命題。疫情之下,名創優品的線上渠道拓展戰略攪動了利潤分配的池水,但這或是加盟模式的備選方案。

不過,線上情況也不樂觀。從選品角度來看,網易嚴選的不溫不火就是例證,而低價層面更是難與淘寶、拼多多相匹敵,線上渠道對於名創優品而言的關鍵是對於利潤的重構,而如何打好這場戰役,葉國富尚未給出答案。

但我們知道,在資本市場,慷他人之慨的故事並不好講。

相關焦點

  • 要上市的名創優品除了品控還有三大軟肋
    而且在名創優品高歌猛進的故事中,我們還看到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截至每年6月底的2019財年和2020財年,歸屬於名創優品股東的淨虧損分別為-2.9億元和-2.6億元。這次IPO是名創優品2018年獲得騰訊和高瓴共10億元的投資後的第一次資本行動,不難想像,堅持擴張的背後名創優品還需要更多的資本來助力講好故事。那麼,名創優品為什麼如此堅持擴張呢?其薄利多銷的故事又該怎麼講?
  • 名創優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名創優品,至今已成立七年,其總部位於廣州,從第一家實體店發展到今天全球超過了4200家門店,進駐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憑藉著高顏值、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特質,名創優品已成為生活日用品消費領域裡深入人心的品牌之一。2020年10月15日,名創優品正式登陸紐交所。
  • 名創優品闖關上市,但更大的難題還在後面
    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CEO葉國富在現場說,名創優品的核心競爭力是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做好這兩件事很難,但很有價值,名創優品就要做價值的事。」三年前,嘉程資本李黎曾問葉國富是否希望公司上市,後者回答: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上市,上市絕對是主流。無論是哎呀呀還是名創優品,葉國富一直都希望通過上市讓這門生意成為主流。如今,這位「廣州阿富」終於得償所願。
  • 中國名創優品,赴美上市
    名創優品要在美國上市了,九月二十三日,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招股書,擬定在紐交所上市,交易代碼為M N S O。
  • 從山寨到被山寨,名創優品沒有秘密
    沒有學歷、沒有技術、沒有資源,葉國富用三個月的時間才找到一份鋼管廠銷售員的工作。回過頭來看,這確實是一個於微處發跡的傳奇故事,十九年後,葉國富就以80億的身家登上了《胡潤中國百富榜》。上個財年,名創優品平均每月推出600個新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創優品有100名產品經理,負責確定趨勢、協助產品設計、協調供應商生產,以及將成品推向市場。每周召開的採購委員會負責調整營銷策略、挑選推向市場的新SKU,產品經理開發出來的新品必須通過採購委員會的批准才能投產上市。
  • 名創優品上市!究竟是馬雲錯了,還是葉國富對了?
    不得不說,就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廣告卻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名創優品。也是因此,葉國富的該營銷案例也被奉為了經典! 而隨著如今名創優品越來越火爆的生意,葉國富也把自己的「10元店」開成上市公司! 9月24日,名創優品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招股書,擬於紐交所上市。
  • 名創優品上市 這家中國企業是如何走出國門的?
    本網1月07日訊 名創優品上市後發布得首份財報驚豔了所有人,大家都很好奇這家企業是如何在3個月吸金20億。名創優品財務長兼執行副總裁張賽音表示,名創優品瞄準年輕人,為年輕消費群體打造時尚潮流好物,如名創優品與全球頂級IP漫威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聯名產品,在年輕人中引發一波搶購潮。
  • 名創優品上市後第一份財報,它還穩嗎?
    名創優品上市之際,《電商在線》曾在文章《名創優品衝關紐交所》中分析過它的商業模式,也預測其在進入一個更大競技場之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渠道、品牌都是關鍵詞。 這個季度的財報顯示,至少在渠道上,名創優品的開店速度開始減緩,尤其在原本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場上,新增店鋪只有個位數。
  • 名創優品成功上市,超300名獲得股權激勵的員工身家飆升
    伴隨著名創優品的成功上市,超300名獲得股權激勵的員工身家飆升,其中超過40人身家超千萬,更有12名員工身家過億,一舉實現「財富自由」,造富能力領跑實體經濟領域上市公司。 名創優品上市前,惠及多達300人以上的股權激勵計劃在中國公司並不多見,繼阿里、騰訊、小米這些巨頭之後,名創優品的上市激勵,讓年輕人對自己的奮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想像空間。 據了解,名創優品此次股權激勵計劃不拘一格,覆蓋各層級、各專業條線的人才,不以職級一刀切,關注歷史業績,關注能力。
  • 名創優品赴美上市背後:低價好生活與偽日系疑雲
    10月15日,名創優品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10元店」收得每股20.88美元,市值63.47億美元。上市首日,名創優品股價一度大漲24.5%,市值超75億美元名創優品的「日本故事」臨近上市,一則指甲油致癌物超標1400多倍的新聞登上了頭條。
  • 名創優品挖角泡泡瑪特
    毫無疑問,上市讓名創優品迎來了高光時刻,從「十元店」成功逆襲為綜合零售領域的龍頭企業。而在線下門店繼續擴張的同時,名創優品也在其它領域不斷做出嘗試。 因此,入局潮玩市場也是名創優品順應市場變化的表現。 其次,擴大業務領域,尋找新增長點。在產品研發方面,名創優品執行的是「711」策略,即每周從10000個產品庫中挑選並推出100個新的SKU,目前名創優品平均每月推出超過600個SKU。
  • 【眼觀】名創優品上市,爭議中向韭菜揮起鐮刀
    今天,名創優品在美正式遞交招股書,預示著中國最大的"十元店"將要上市了。 說起名創優品,爭議和熱捧便不絕於耳。 由於採用日系風格設計,且從logo到店面,名創優品被認為很多地方都抄襲了優衣庫、無印良品、日本大創的設計,因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 名創優品上市:創造億萬富翁,成就造富神話
    MINISO名創優品,於2013年在廣州創立,主打性價比,自成立以來始終向顧客傳遞「美好生活與價格無關」的生活態度。「優質低價」是名創優品打造產品的永恆目標,在名創優品,消費者可以以親民的價格購買到高顏值、高品質的產品。
  • 葉檀:剛上市就敢這麼玩!名創優品 逆天了!
    在快時代,真正脫穎而出的,都是能慢下來,深刻理解用戶需求,打造爆款產品,精耕商品價值的公司,優衣庫是這樣,小米是這樣,名創優品還是這樣。在美國上市不久的名創優品,最近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證明「不賺快錢、永續經營」,需要產品為王,需要創新致勝!
  • 葉檀:剛上市就敢這麼玩,名創優品 逆天了.
    在快時代,真正脫穎而出的,都是能慢下來,深刻理解用戶需求,打造爆款產品,精耕商品價值的公司,優衣庫是這樣,小米是這樣,名創優品還是這樣。 在美國上市不久的名創優品,最近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證明「不賺快錢、永續經營」,需要產品為王,需要創新致勝!
  • 從名創優品上市到阿里一元店,誰才是平價之王?
    10月15日,名創優品正式登錄紐交所,股票代碼「MNSO」,定價20美元,市值約70億美元。「名創優品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在上市儀式現場,名創優品(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葉國富表示,「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說起來很容易,要做到很難。」
  • 名創優品上市,10元線下店,夾縫之下的立足點
    這篇內容是想換個角度,討論一下名創優品「先胖」的問題,名創優品是抓住幾個契機點才讓一家10元店成功赴美上市的?名創優品能赴美上市並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其老闆的經驗和敏銳的市場嗅覺。名創優品的老闆葉國富早年還操盤過另一個在當時非常成功的女性飾品連鎖店——哎呀呀,傳聞葉國富做名創優品的想法是在哎呀呀失敗後的一次日本散心之旅。
  • 上市後虧損近17億元,名創優品能否借潮玩解盈利之困?
    名創優品在疫情之下經濟疲軟,為緩解盈利之困推出潮玩品牌"TOP TOY"拓展多元化業務,引入Hello Kitty、漫威、迪士尼等52個IP及潮玩品牌。上市後首份財報虧損嚴重,此時入局潮玩市場,打響一場千億潮玩市場的戰爭,名創優品能否因此解困?
  • 名創優品IPO持續推進 計劃上市地點為中國香港或美國
    風靡全國的「十元店」名創優品在去年獲得騰訊、高瓴資本等的投資後,正朝著IPO目標繼續衝刺。6月25日,有消息稱名創優品或擬通過IPO募資10億美元,計劃上市地點為中國香港或美國。對此,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實名創優品2018年1月15日就已啟動IPO,目前公司IPO正穩步推進中」。
  • 名創優品赴美上市:平價大生意會被看好嗎?
    長跑七年,終至「上市」路口。然後呢? 美東時間10月7日,名創優品提交招股書,計劃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發行3040萬股ADS,擬融資額度為(包含超額配售權)5.76億美元~6.4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