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成就夢想 實幹創造未來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2020級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金秋時節,杏林飄香。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對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47名博士研究生,1035名碩士研究生,4735名本專科生和14個國家和地區的35名留學生新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從你們接到通知書的時候,河南中醫將成為你的終身標籤,榮辱與共,血脈相連,與你相伴一生。40年前的9月份,我和你們一樣作為一名新生來到了這個學校,那天來報到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在這40年來,河南中醫藥大學已經成為一個擁有深厚底蘊,擁有堅韌開拓精神的大學。從我當年報到的農大校區,300餘名同學,2個本科專業,發展到現在的4個校區、2萬餘名在校生、33個本科專業、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學校已經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體、多學科專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專業格局,是河南省中醫藥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醫療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龍頭和中心,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就在今年,我們學校獲批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和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建設高校,中醫學、中藥學、康復治療學獲批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等16個專業獲批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校60餘年來,我校已為社會培養各類中醫藥人才14餘萬名。他們遍布世界各地。我們的校友中,有一批科學家,如世界大獎「2016未來健康技術獎」獲得者、美國紐約醫學院終身教授李秀敏、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王升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劉延澤、長江學者李建生等;有一批企業家,如羚銳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熊維政,上海長甲集團董事長趙長甲;有一批行政管理人員,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馬建中、駐馬店市市長朱是西、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耀獻、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楊永清、暨南大學副校長張榮華等;還有一批名醫名家,如國醫大師李振華教授、張磊教授,全國百名名中醫丁櫻教授、毛德西主任醫師、崔公讓主任醫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丁櫻教授、趙文霞教授等,在「河南省名中醫」中有90%是我校畢業生。尤其在本次抗疫過程中,在全國表彰的1499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中,有我們80級校友二附院副院長鄭福增,82級校友北京市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83級校友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楊秋敏,96級校友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曹飛,99級校友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張傳濤,以他們為代表的河南中醫藥大學校友,白衣為甲、逆行出徵,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抗擊疫情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做出了突出的成績,為學校贏得了榮譽。
同學們,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的展望未來。今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大家正常的學習生活,但你們堅持夢想,頑強拼搏,經受住了疫情和升學的雙重考驗,彰顯出了青春向上的力量和過人的實力,交出了青春的第一張合格答卷。奮鬥成就夢想,實幹創造未來。新的開始,期望和憧憬並存。藉此機會,我想對大家提出三點希望。
一、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重任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正所謂「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希望同學們在大學裡不僅專業方面有所建樹,還能形成更廣闊的視野和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一要胸懷家國之志。責重山嶽,能者方擔之。2020年註定不凡,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對各國都是一場大考。疫情無義,人心無懼。當疫情風暴將武漢捲入死生之地、存亡之境時;當西方政客和媒體醜化和污衊中國時,我們採取恢弘、靈活、積極的防控措施,向世界展現了驚人的能力。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決心的背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
在洶湧的疫情當中,全國人民並肩站立、攜手行動,築起打不垮、推不倒的巍巍長城。我校醫療隊迅速集結,72名優秀醫護人員分三批加入國家中醫醫療隊奔赴武漢一線, 11名省級救治專家指導省內疫情救治,58名醫護人員堅守對口幫扶單位助力疫情一線救治工作,他們用生命守護了萬家安詳。希望同學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在以後的大學生活和工作中,繼續肩負起「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責任,踐行「大醫精誠、厚德濟民」的崇高信念和神聖使命,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在服務社會、奉獻國家的青春歷程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要勇擔時代之責。中華民族一次一次地從危難中挺過來、活下去、強起來,就是因為從不缺乏像鍾南山院士、張伯禮院士這樣為國家、民族、集體利益忠誠守望、無私奉獻的「中國脊梁」。這副支撐中國發展強大的「脊梁」,不僅有傑出的他們,還有平凡的我們,更有肩負著祖國未來的你們。大疫出良藥,中醫顯身手。從應用「三藥三方」等有效方劑,到採取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等防疫做法,中醫藥為抗擊疫情作出重要貢獻。同學們,當前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持續存在以及秋冬季節傳染病高發等因素交織疊加,各方面的風險隱患仍不容忽視,保住得來不易的戰疫成果至關重要。因此,學校自始至終貫徹「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理念,繼續實施嚴格的校園管理,保障每位同學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就需要同學們服從學校的防控工作安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些要求看起來有些繁瑣,卻是我們當下必須做到的。尤其我們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要求應該更高。希望同學們胸懷強烈的使命責任,矢志光大岐黃之術,以疫情的苦難磨礪品格意志,為將來報效祖國做好充分的準備,彰顯新時代青年學子的擔當與作為。
三要開拓創新之勇。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共克時艱,方知少年意氣。大學是一個師生共同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旅程。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唯創新者進、創新者強、創新者勝,你們要主動融入時代,堅定創新自信,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在打破常規中超越思維定勢。希望你們堅持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保持初心、求真學問,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二、提升人格修為,激揚青春夢想
大學不僅是知識與文化傳播的殿堂,也是道德和人格養成的殿堂。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曾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震撼我們的心靈,一是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 而人格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和個性的綜合體現。我希望你們用長遠的目光和包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業和生活,使其對得起內心的良知、學術的尊嚴以及社會大眾的期待。
一要有格局講團結。思想活躍是高校的重要特徵,各種思想觀點在這裡交匯,各種價值觀念在這裡碰撞。「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我們要秉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態度,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不僅要努力尋找和培養志同道合的同志、戰友,更要有胸懷、有能力與不同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品行、不同性情的人建立不同層面、不同量級的信任與合作。這是一個不斷突破人性局限、人性消極面的過程,是一個破繭成蝶、化敵為友、化友成親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壯大自己的過程。
二要有境界講奉獻。奉獻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責任。具體到學習生活中,需從三個「要」上下功夫。一是要有「吃苦吃虧、不計得失」的心態。二是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的自覺。三是要有「先人後己、寬以待人」的胸懷。同學們,河南中醫藥大學她不僅僅是一所學校,也是你們年輕人成長發展、生命升華的見證之地!在這個地方,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和學位,還有我們的情感和友誼。許多年後,我們也許會忘記自己上過什麼樣的課程,但是忘不掉的是在河中醫的刻苦奮鬥、磨難修煉;忘不掉的是我們的感情振蕩、友愛深長。
三要有毅力強體魄。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近年來,黨中央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大力倡導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也讓當下的人們對健康問題空前關注。大家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運動習慣,並在學校形成熱愛鍛鍊、崇尚運動的良好整體氛圍。讓體魄強健成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標配,讓健康第一成為大學校園新風尚。
三、精進專業素養,成就奮鬥人生
大學的學習不同於中學,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也不同於本科。進入大學,需要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自覺學習;作為研究生,要從接受知識向創造知識轉變。這就要求同學們要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努力掌握獲取知識、學習技能的各種方法與本領。
一要心無旁騖潛心學。《大醫精誠》中指出「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大學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做好學問是我們每一個大學人的第一要務。既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幹、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
二要端正態度虛心學。古人云:「立身百行,以學為基」。首先是向書本學習。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了解過去、理解現在、洞察未來的階梯。二是向實踐學習。實踐出真知,實踐育人才。因此,「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三是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我希望你們以那些堅守理想價值、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為榜樣,在完善自己、鑄就個人美好人生的同時,溫暖整個世界。
三要結合實際靈活學。20世紀著名思想大師懷海特曾經這樣說過:「在中學裡,伏案學習;在大學裡,應該站起來,四面瞭望。」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們中醫經典《傷寒論》講,「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就是要求我們既要以牛角掛書的勤奮、下帷讀書的決心,飽讀詩書,吸收全人類的文化精粹,又要博學而通達,把多種碎片化、外在化的知識消化、融化、內化,把互不相干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形成自己通透系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
同學們,有夢不覺天涯遠,揚帆起行正當時。在實現中華民族「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在完成我校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的目標任務中,希望你們能將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格局、融入到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格局、融入到學校發展的大格局,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華章。
最後衷心祝願同學們學業有成,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