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亞洲的狼犬界未曾聽說過「林嘉哲」這三個字,那就表示你可能投入狼犬界不到五年;如果你在德國的狼犬界向當地的犬友提起「C. C. Lin」,而當地的犬友不知道,則可以表示這位犬友可能距SV的核心很遠,林嘉哲的英文名字就是C. C. Lin,他在狼犬界的出名,絕不是擁有超級的明星犬,他也絕不是以擁有很大的犬舍或很多的犬只而出名,他是以一股熱忱的心,完完全全的奉獻給狼犬的相關組織、制度與薪火的相傳。今天他雖然因年歲大而退休,但是他永遠是臺灣PDA的理事長,因為臺灣的PDA從他參與創會以來一直到四年多以前他退休為止,始終是站在臺灣狼犬界的最高峰,甚至一段時間還超越過日本的狼犬組織。
林嘉哲,無論是以PDA理事長或者是秘書長的身份,他在PDA的20餘年來,PDA從零開始一直到成為臺灣最受歡迎與最受肯定的一個協會,他始終都是堅守著崗位,親臨會務。
這段期間,在會務的正常運作下,他成為第一個在亞洲地區制定與執行耳號與採用SV訓練制度的協會領導者,他是亞洲第一個將專業媒體引到德國SV本部展作全面報導的先知者,他是亞洲三個SV境外審查員的直接與間接培育者,這幾個經過他的手而完成的事務,絕對是狼犬界人士所敬佩的,也是他為亞洲地區狼犬界所作出的最大貢獻。
林嘉哲,1930年2月9日生於福建省廈門市的鋼琴之鄉鼓浪嶼,早年就讀廈門英華書院、北京私立育英中學、北京私立輔仁大學(心理系),1950年隨國民黨遷到臺灣開始經商,閒暇之時,並以其在廈門期間所接觸到的狼犬為其最大的興趣(其他興趣尚有攝影與釣魚),並且成立了「林屯犬舍」,積極的從狼犬的繁殖著手,他的繁殖數量不多,早期一年為一到兩胎,前後到最近(目前他尚擁有德產種公與德產種母犬各一隻)也有30胎左右的繁殖數量,他的繁殖胎數雖然不算多,但是在繁殖的質量上卻都是最好的。從資料上顯示,他所繁殖的仔犬,幾乎胎胎都有在臺灣的大型犬展中獲得冠軍的紀錄,因此林屯犬舍所繁殖的仔犬,在臺灣可說是炙手可熱的。
1960年代中期林嘉哲不但積極的朝狼犬的繁殖發展,更以其豐富的學養與組織能力,朝狼犬的研究與犬協會的組織發展並為當時的臺灣犬協做出了貢獻,使得臺灣犬協順利地先後加入了世界狼犬聯盟(WUSV)。林嘉哲於1981年起當任PDA的第二屆理事長,在擔任PDA理事長之前的第一屆,為PDA的秘書長,從PDA成立之後,他就實際的參與與執行了整個PDA的會務運作,1980年PDA成為WUSV的正式會員之後,即聘請當時尚未成為SV繁殖部長的貝克博士(Dr. Beck,即Haus Beck的主人)前往PDA擔任評審,並且聘任貝克博士為PDA的永久顧問,每隔一至兩年,必須到PDA評審一次,而其中有所間隔的年份審查員,亦由貝克博士指定到PDA擔任評審,因此在近20年期間,現任的SV副會長歐斯樂(Erich Orschler)、前任的SV繁殖部長史懷克德(Leonhard Schweikert)、VA總冠軍名犬雅斯克(Yasko v. Farbenspiel)的主人威瑟(Erwin Wieser)、名繁殖犬舍威內納瓦(Wienerau)的主人華特·馬丁(Water Martin)、巴伯犬舍(Bad-Boll)的主人漢斯·彼得·雷克(Hans Peter Rieker)、德克斯爾犬舍(Dexel)的主人(Richard Dexel)、布雷門斯豪夫犬舍(Bergmannshof)的主人萊恩哈德·邁耶(Reinhardt Meyer)、詹豪赫犬舍(Jahnhohe)的主人約翰·邁雅(Johann Mayer)、及多次帶領德國代表隊參加世界狼犬訓練比賽的領隊卡爾·克魯戈(Karl Krug)等均曾多次到臺灣PDA擔任繁殖本部展及訓練比賽的評審工作,由於貝克博士與林嘉哲所建立的關係,使得PDA在SV名審查員與繁殖幹部的指導下,不但為PDA,也為臺灣的狼犬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正確的發展方針,當時的臺灣狼犬界,在此種狀況下的發展,幾乎可說是與德國SV同步。
當PDA的繁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後,林嘉哲注意到了狼犬訓練的重要性,在他喊出「警犬不加以訓練,則失去飼養的意義」的同時,他開始朝訓練方面擬定了方針,同時並且聘請了SV當時的訓練部長葛立克(Heing Glück)為PDA的永久訓練顧問,每年前來PDA擔任訓練比賽的評審與講解和指導,同時林嘉哲也注意到了要有好的訓練成果,必須要有好的捕咬手,因此也由葛立克帶領著當時德國最優秀的捕咬手威伯(Bernd Weber)到臺灣指導一群喜愛擔任捕咬手工作的訓犬師,同時林嘉哲更制訂了捕咬手的考試制度與資格證書,為臺灣的訓犬界建立了一套與SV同步的完整制度,此舉當時在亞洲也是第一創舉。
當1988年第一屆世界狼犬訓練比賽在德國進行時,PDA派出了代表隊,筆者當時為代領隊,兩隻代表犬則由環球警犬訓練學校的負責人沈啟東所指導,在25個國家與地區96隻出場犬中,獲得了76名與92名,成績雖然不盡理想,但是在往後的多年來,臺灣的訓犬界始終都有代表隊出場參加狼犬的世界訓練比賽,林嘉哲對臺灣訓犬界的啟動是絕對有其付出的一面。
筆者在林嘉哲接掌PDA之後,即在其指導下參與了PDA的各種會務的運作,由於筆者當時身為臺灣《狼犬周刊》的社長兼總編輯,1986年在林嘉哲的全力鼓勵下與當時臺灣的《犬世界》雜誌社社長蘇昭德,組織臺灣犬界新聞採訪團,聯合前往德國SV採訪SV本部展與德國SV總部和地方犬俱樂部、犬友等等的新聞,回到臺灣之後將有關德國的狼犬界一一的報導給臺灣的犬友知曉,此舉在亞洲實屬創舉,也開啟了德國狼犬界的一扇神秘之門,之後連續的十多年,筆者均前往SV做直接的採訪,使臺灣的狼犬界能隨時有效的取得有關SV方面的各種訊息,總括這都是林嘉哲的先知,他知道唯有利用專業的媒體來配合,方能使臺灣的犬界快速的達到理想的一面。
1987年的8月與9月,筆者以PDA審查員的資格由林嘉哲向SV推薦,前往SV考試,在此之前由於PDA的成功發展,使鄰近國家的相關狼犬協會均為之矚目,並且相繼的與PDA配合,利用PDA所聘請之審查員前往他們的協會評審,而且也相繼的聘請林嘉哲前往他們的協會指導,例如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均是,其中尤以菲律賓為最積極,當時菲律賓的各地犬協會正是各據山頭時期,互相排斥,在林嘉哲多次的指點之後,菲律賓成立了菲律賓畜犬聯盟,當時的菲律賓畜犬聯盟底下的狼犬協會會長馬利歐·馬賽賽(Mario Magsay-say)是與林嘉哲最為搭配的會長,在林嘉哲的指導下,菲律賓狼犬協會一直順利地發展到今天。
話說筆者於1987年8月與9月前往德國SV接受SV審查員的測試,同時與菲律賓狼犬協會的會長馬利歐·馬賽賽同場多次;1988年的年初,筆者與馬利歐·馬賽賽同時都被錄取了SV的境外審查員,筆者是直接的在林嘉哲的指導下前往考取的,馬利歐馬賽賽則是在林嘉哲間接的指導下前往考取的,雙雙的取得了SV審查員的資格,林嘉哲的指導功不可沒。
犬籍的完整,除了建立正確的檔案之外,如何「驗明正身」是有其絕對的必要性,德國SV執行「打耳號」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林嘉哲在辛苦的聘請了SV的最高層核心群前來指導PDA的同時,也著手制訂了「耳號」的制度,打耳號說起來簡單,實際實施則有其困難度,除了打耳號作業員的培訓是為重點之一,尤其是打耳號員的品德必須是不容置疑的,其次是打耳號員的分布地區的分配,最重要的是開始實施後,於犬展時的認定,第一年先要求特幼犬組(3個月~6個月)必須全部有耳號,第二年要求幼大組(12個月齡)以前必須要有耳號,第三年要求未大組(兩歲齡)以前必須要有耳號,如此繼續實施7年後才要求全部出場犬必須要都有耳號(因為第一年實施打耳號之前未打耳號的犬只可能在進入成犬後連續有5年的出場機會)從此PDA建立了完整的耳號制度,也為臺灣的犬界建立了完整的犬籍管理,此耳號制度的完整實施,在亞洲地區也是創舉。
林嘉哲的名言「在否定他人之前,先行肯定自己。在肯定自己之後,無需否定他人。」以及「以緘默代替申辯,以成果作為宣傳」是他的處事原則,他在位的期間,從不宣傳自己,今天他從PDA退休了,今天的PDA可能已經不再是與他領導的PDA一樣,可是他仍然對繁殖工作鍥而不捨,過去從來沒有人將其功績表露出來,今天筆者特別於此列出,讓國內的犬友知道,他為亞洲的狼犬界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他一手培育出了亞洲的三位SV審查員,他是亞洲第一個建立與SV訓練制度與耳號制度同步的領導者,他是第一個帶領專業媒體採訪德國SV的先知者。
撰文:林陽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