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買菜,遇到這5種「甲醛菜」要注意,不管多便宜,轉身就走

2020-12-24 奶茶拌飯君

去菜市場買菜時,遇到這5種「菜」要仔細挑選,不要只貪圖便宜

菜市場幾乎是大家每天必去的地方之一,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菜市場的菜品和肉類流通量大,所以新鮮程度也非常高,再加上很多菜市場的蔬菜提供批發,所以價格也比超市裡要便宜不少,因此很多老年人都喜歡趕早去菜市場瞅瞅什麼東西便宜了,多買一些回家慢慢吃。

菜市場的蔬菜種類繁多,品質也是良莠不齊,看似相同的食材,在不同的菜販子那裡價格相差也是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會圖便宜,買一些價格低廉的食材。但是,這些低廉的食材很有可能是大家口中的「甲醛菜」!去菜市場買菜時,遇到這5種「菜」要仔細挑選,不要只貪圖便宜!

蝦仁

菜市場鮮蝦的價格通常是比較貴的,但是去皮之後的蝦仁價格卻比較便宜,如果大家遇到白胖紅潤,質地飽滿,富有彈性,而且一點蝦的腥味都沒有的蝦仁時,一定要注意了,這種很有可能是「甲醛蝦」,無論價格多便宜,也不要購買!

挑選技巧:買蝦仁的時候,應該挑選那些蝦體呈現青灰色,捏起來非常柔軟,聞起來有淡淡的水產腥味的蝦仁。

豆芽

豆芽由於價格便宜,味道鮮美深受大家的喜愛,所以很多人去菜市場的時候,都會順手買上2元錢的豆芽回家炒肉吃。大家都知道,通常情況下豆芽的保質期是非常短的,比如我們早上買回家的豆芽,下午可能就蔫了。但是,有時候我們晚上去菜市場買到的豆芽還跟新鮮的一樣,如果遇到這種豆芽,很有可能就是「甲醛菜」了!

挑選技巧:正常的豆芽通常個頭都比較細小,而且非常容易發蔫。而用甲醛和添加劑浸泡過的豆芽看起來特別的漂亮,個頭比較粗長,沒有根部,而且存放時間也特別的長。

紅薯粉條

每年到了冬天,北方的家家戶戶都會買上幾十斤的紅薯粉條,這些紅薯粉條和大白菜、豬肉、豆腐放在一起燉成大燴菜,別提多香了。很多菜市場都有賣紅薯粉條,便宜的三四塊一斤,貴的則需要十幾塊錢一斤!很多朋友認為差別不大,就會貪圖便宜買便宜的,殊不知這便宜粉條極有可能就是饞了明膠的「甲醛粉條」!

挑選技巧:所謂的「甲醛粉條」也就是添加了明膠的粉條,所以我們只要注意區分紅薯粉條是否含膠就可以了。優質的紅薯粉條質地勁道,顏色呈現白色,有點發黃,纏繞在手指上基本上3圈就會斷裂,用火燒之後,會有淡淡的焦糊味,不會有其它的異味,通常這一類的粉條價格每斤在8元以上!

小白菜

小白菜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娃娃菜」,娃娃菜吃起來口感鮮嫩,無論是炒菜還是涮火鍋都特別的好吃,所以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娃娃菜是大家的必買菜之一!細心的朋友肯定發現了,有時候買的娃娃菜幾天就壞了,而有時候買的娃娃菜放了半個月還是特別的新鮮,如果遇到了經久耐放的娃娃菜,趕緊丟掉吧,這是名副其實的「甲醛菜」!

挑選技巧:我們在購買娃娃菜的時候,可以先聞一聞是否有異味,其次觀察一下娃娃菜的根部,如果根部有點變色,但是娃娃菜的葉子依然十分水靈,建議不要購買。另外,買回家長時間不變質的娃娃菜也不要購買,正常儲存環境下,娃娃菜一般只能存放3天左右!

雞爪

雞爪也被大家稱為「鳳爪」,是很多年輕女性特別愛吃的一種食材,正常的雞爪售價通常比較高,所以去菜市場時,如果遇到了便宜的雞爪,總是忍不住要買上一些回家滷著吃。但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你愛吃的這些廉價雞爪,很有可能就是浸泡過甲醛的「毒雞爪」!

挑選技巧:我們在購買雞爪的時候,應該如何辨別呢?看顏色,通常甲醛浸泡過的雞爪顏色發白,沒有浸泡過的顏色則是略微發黃的正常顏色;聞氣味,甲醛浸泡過的雞爪聞起來有明顯的防腐劑味道,而正常的則有淡淡的腥味;品口感,正常的雞爪煮熟之後吃起來非常有韌性,而甲醛浸泡過的雞爪吃起來非常的脆!

菜市場買菜,遇到這5種「甲醛菜」要注意,不管多便宜,轉身就走!朋友們,現在正值年關,是大家去菜市場最頻繁的時候,大家在買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辨別,千萬不要只圖便宜,而忽視了食品安全!你還知道哪些「甲醛菜」,歡迎留言討論!

關於甲醛菜就分享到這裡了,我是小劉,一位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90後吃貨,如果您對家庭美食感興趣,歡迎留言、轉發、分享、關注哦!如果有什麼想吃的家庭美食,也歡迎留言,我將儘可能給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這3種「甲醛菜」,菜販子從來都不吃,對健康無益,再便宜也別買
    但是一些黑心菜販子,為了延長蔬菜的保質期,會偷偷的會噴少許的甲醛到蔬菜上,從而使蔬菜一直像是剛採摘的。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甲醛是一類致癌物,所以我們在買菜時,一定要避免甲醛蔬菜。雖然現在99%的菜販子都是誠信做生意,但是還是有少許黑心菜販子會噴甲醛,而甲醛蔬菜只限定在一些特別的蔬菜中,而且甲醛蔬菜我們是可以分辨出來的,接下來胡師傅就把這3種可能含有甲醛的菜詳細的講給大家聽,這些甲醛菜菜販子從來都不吃,對健康無益,在超市,再便宜也別買。
  • 醫生:這3種蔬菜裡或含有甲醛,怎麼也洗不乾淨,快別吃了
    但是很多人都喜歡購買一些種子在大棚裡面的蔬菜,大棚裡面的蔬菜雖然種類很多,但是因為這些並非是應季蔬菜,有些蔬菜可能還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所以我們在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菜市場的一切菜可能不是太健康的,裡面還有可能含有甲醛,如果我們不注意使用了甲醛,就會導致我們患白血病,但是蔬菜裡面的甲醛往往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
  • 為何人們寧願去家樂福買菜,也不願在路邊買老人賣的便宜菜?答案來了
    新鮮的蔬菜是我們生活中生存必須要購買得,大多數時候為了新鮮每天都要出去買一次。但是我發現一個現象,越大的城市裡面的人和越年輕的人買菜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大型超市比如家樂福或者去蘇寧小店購買,都不願意買路邊老人售賣的便宜菜。
  • 菜市場裡門道多,牢記這5個挑菜的小技巧,再也不怕被坑,很實用
    導語:菜市場裡門道多,牢記這5個挑菜的小技巧,再也不怕被坑,很實用 對於每天要做飯的朋友來說,去菜市場買菜基本上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因為每天去買當天的菜,這樣才能保證菜新鮮。如果買一些囤著很容易壞掉,而且隨著環境變化,菜裡的水分和營養成分就會流失掉,不僅口感不飽滿爽脆了,看起來也蔫了。
  • 來自菜市場的浪漫!攀枝花大叔的鮮花菜攤走紅
    11月10日,王美成向記者表示,賣菜這麼一件普通的事,沒想到讓自己成了網紅,「生活中無論遇到好事還是壞事,都要充滿陽光地微笑,我覺得這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站在菜攤前,王成美穿著一身西裝,打著黑色領帶。「一般冬天才穿西裝打領帶,夏天太熱了,只有穿襯衣。」他認為,衣服不在於穿多好,但要乾淨整齊,「穿著要體面一點,這是對自身的追求,也是對顧客的一種尊重。」
  • 劉小一:菜市場,讓人一夜長大
    這是一對年輕夫妻,女人嘴甜熱情,男人老實勤快,而且還是我老鄉。走進菜市場,兩邊一路招呼我買菜的大叔大媽一概不回應,徑直走向道路盡頭的他們。女人看到我,清秀的臉龐頓時綻放,我飄忽的情緒馬上穩定下來。她扯下一個袋子,跟我聊著天,裝一些我經常吃的菜,男人稱重、算價格、抹去零頭,我付錢,他找錢,我回家。就這麼簡單,不需要任何比較選擇。
  • 閒人閒事之再說買菜
    買菜就不同了,它是生活之必需,只有你會不會討價還價,會不會淘到便宜菜,而絕無花錢肉疼的心靈拷問。心安理得地花錢給我帶來很好的感覺。 說到摳摳索索,說到淘便宜菜,我的記憶中有幾次大手筆,真值得大書特書。女兒小時候愛吃魚,尤其愛吃鱖魚。鱖魚很貴,這就不在買菜說事的範圍了,在我看來,就是淡水魚中的奢侈品牌。
  • 觀察| 社區團購買菜,這把羊毛你薅到了嗎?
    因為每家平臺送貨的時間不一樣,加上提貨的居民比較多,趕上平臺送貨,或者居民來取貨,夫妻倆經常忙的顧不上吃午飯。「平臺上有的東西確實是便宜,像一託雞蛋30個,大概三斤多,才賣8塊5;半斤大蔥9毛錢,一顆大白菜9毛錢……今年大家都知道大蔥漲價漲的厲害,菜市場的大蔥都得5塊錢一斤……老百姓可不就圖個實惠嘛!」李大姐告訴記者,平均一天下來奶站能接三四百單。
  • 網際網路買菜,會擠垮菜市場嗎?
    菜市場的優勢,網際網路做得到嗎? 出門去菜市場現場挑,還是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動動手指選?今年受疫情影響,似乎越來越多的人在考慮後者。難道,未來菜市場的生存空間將會被不可逆轉地擠佔嗎?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菜市場的獨特魅力,網際網路是「復刻」不來的。 從體驗上來講,與在小商販處買菜相比,「雲買菜」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無法帶來「可觸可感」的體驗。
  • 無印良品在中國開菜市場,買菜要年輕化、品牌化了?
    無印良品要在上海開菜市場,準備賣菜了。這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其實,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並且成為熱門的網紅打卡地點。 業內人士認為,無印良品很早就開始嘗試拓寬業務板塊,不斷嘗試新的商業機會,這和近幾年無印良品遇到的市場挫折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是無印良品推崇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是否具備廣泛的、無差異的地域接受度,這個目前是備受質疑的。
  • 這菜在農村沒人要,城裡5塊1斤,吃1次就給腸子洗次澡,多吃多瘦
    這菜在農村沒人要,城裡5塊1斤,吃1次就是給腸子洗次澡,多吃多瘦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這菜在農村沒人要,城裡5塊1斤,吃1次就是給腸子洗次澡,多吃多瘦!』買菜要趁早,超市還好一點,尤其是去菜市場,一定要去早一些,都是菜農們剛從地裡採摘的,非常新鮮。
  • 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全網就開始發揮想像力,把社區團購當作資本大佬們用來搞壟斷的工具,覺得會造成菜市場倒閉、菜販子失業、夫妻店倒閉,超市體量變小賣菜翁被裁。人類社會凜冬將至。好,讓咱來一場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社區團購會是一種新型生鮮供應鏈,在市場上普及。社區團購會便宜很多是因為供應鏈的縮短,運輸存儲成本損耗減少。
  • 在「盒馬」上搶不到菜?你還可以試試這些線上買菜 App
    盒馬的蔬果雖然品質好一點,但價格就不太美麗,大概是菜市場的兩倍。由於我經常是一次性買齊一星期要吃的菜(後面也會講到如何儲存),所以日日鮮對我的吸引力並不大。 盒馬覆蓋全國 22 個城市,但是配送範圍一般只覆蓋門店周邊,適用範圍並不廣。每天的第一單免配送費,之後的每單都要5元的配送費。
  • 煙臺某市場買菜遇「缺斤少兩」!你是不是也遇到過?
    現在的菜市場缺斤少兩已司空見慣,菜販們的各種招式層出不窮,一不小心就被短了秤。最近,芝罘區一網友就經歷了買菜不夠秤的事。據網友描述事情是這樣的,網友今早和妻子去幸福河市場買了五種菜,當時每家都是夠秤多給的,結果回家一秤,可把夫妻倆氣得夠嗆。
  • 謝楠在菜市場買菜,吳京秒變「小跟班」,全程提菜男友力十足
    有人在菜市場偶遇了吳京謝楠夫婦兩個人一起在菜市場買菜的畫面,當天的天氣不是很好,似乎剛下過雨,吳京的手裡面還拿著一把傘,兩個人的狀態看起來都很好,據說是在錄製夫妻類的綜藝節目。兩個人在買菜的時候謝楠走在前面,還在不斷地和菜攤的老闆講價,吳京像是一個小跟班一樣一直默默的跟在老婆的後面,
  • 菜市場裡的本味生活
    趕集那天媽媽一手牽著我,一手攥著裝菜袋子,一會兒就走到了人聲鼎沸的集市上,必然是先要去賣菜那一片兒的,最新鮮的菜就得趕早來買,等到大中午再晃悠過去,就只有蔫不拉幾的「剩菜」了。那時候的菜大家都吃的很放心,鄉裡鄉親的,大多是拿自家種了吃不了的菜出來賣,換些家用補貼。媽媽喜歡一邊挑菜一邊小聲教我什麼樣的菜才算好。剛開始也不懂,只一心捧著張姨給的米花糕啃,後來聽多了買多了也就記住了。
  • 巨頭們正攻佔菜市場,這就是傳說的社區團購?說好的產地直採呢?
    近日,在筆者家樓下經常買菜的菜市場裡,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很多身穿黃色、藍色衣服的外賣小哥,開始穿梭於菜市場裡,而菜販的攤位上,也多了一打厚厚的外賣平臺的塑膠袋,一小部分人們此刻,正躺在家裡,用手機遙控著小哥們送菜上門。
  • 菜市場裡長滿了快樂的人!
    畢竟買賣味兒最濃的菜市場,可是千差萬別的。廣州菜市場:淌著油的燒臘——雞嫩鴨肥,「埋嚟睇睇啊,又平又正!」食補煲湯材料——玉竹、川貝、廣藿香、海馬……一袋袋一捆捆,泛著異香。「牛肝菌多拿兩袋,便宜些咯,一個禮拜要燉一次的。」
  • 在長沙這幾個菜市場,別和老闆聊網際網路!
    今年疫情以來,家裡人買菜的方式出現很大的變化,幾乎是同一時間,身邊的人都開始線上買菜。隔著屏幕,摸不到菜品,看不到新鮮度,也感官不到顏色味道,但能送到家,價格便宜,品類多樣化的優勢也能顯見。
  • 70歲TVB甘草男演員,住家好男人,一個人去菜市場買菜很熟絡
    早些時候,就有某網友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分享了他在香港街頭遇到的羅蘭姐,貌似是在拍戲吧,可以看到她略微有些步履闌珊,但並不需要別人攙扶,在那麼多人擁堵的道路上,她依然面帶笑容,慢慢走著。走到網友面前,還對著他的鏡頭笑了笑,也對著旁邊的人一直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