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
下至七八歲的小孩兒,
都在通過微信、QQ等通訊軟體與親戚朋友聯絡!
於是,騙子也盯上了這塊蛋糕!
QQ上傳來一條消息,
"親人""好友"稱自己現在有困難,請幫忙轉一筆錢應急,
你轉還是不轉???
面對友情或親情的考驗,很多當事人選擇了仗義救急,殊不知錢財進的是騙子的口袋,等到反應過來,求助的「親人」「好友」早就不見了,轉出去的錢也很難收回……10月18日,內蒙古科技大學小劉正在上課,自己的一個多年不聯繫的「同學」通過QQ與他聯繫,稱有急事需要借錢。對方說的很著急,小劉也跟著著急起來,由於上課又不方便打電話,於是小劉就按對方提供的二維碼轉帳3300元,下課後劉同學電話聯繫借錢的同學,才發現該同學並沒有和自己借錢,而是QQ號被盜,所謂「同學」實際上是騙子。
冒充好友詐騙案件頻發,對此,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在校學生,要對此類詐騙提高警惕:好友QQ要轉帳,電話確認再幫忙!為什麼QQ成為詐騙媒介?一般情況下,登錄QQ聊天的人都不會刻意記住好友的QQ號碼,且大家聊天時都是習慣於找頭像或者看暱稱,騙子正是利用這一點行騙……詐騙團夥如何作案?詐騙團夥盜取帳號後,一般是向帳號內聯繫人群發虛假求助消息,收到聯繫人回復後再以著急用錢等理由步步引誘上套。由於學生的回覆率比較高,騙子發現規律後,常常選擇在特殊時間段(如上課時段)作案,以降低被電話、視頻等驗證的可能性。為什麼大學生頻繁被騙?主要是因為學生思想單純,防範意識較差。大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學校裡讀書,社會生活經驗少,分辨是非能力較差。有的學生感情用事,見到自稱是「落難者」就想「慷慨解囊」,結果疏於防範,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大學生如何提高防騙意識?大學生在用網絡社交平臺與好友聯繫時,若對方以緊急情況為由,發出幫忙付款、充值等請求時,要通過電話、視頻等渠道,對好友身份進行核對確認,不能僅憑文字信息就配合轉帳。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隨便洩露自己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以防騙子利用軟體生成虛假轉帳單實施詐騙。此外,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大額轉帳時,可以設置延遲到帳,為追回損失爭取時間。「遭遇詐騙一定要及時報案!」警方特別提醒,一方面,越早報案越有利於實現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最大程度減少財產損失;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警方快速掌握案情,為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贏得主動權。來源:鹿城警務在線
【來源:昭通網警巡查執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