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夏穆
來源 |精讀(jingdu999)
01
前段時間,56歲香港女演員黎燕珊在個人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的工作照。
她還配文寫道:「看得出我已經近乎36小時沒休息嗎?」
照片中,黎燕珊略顯疲態,妝容也有些花了,但她依舊堅持一邊補充營養液,一邊看臺詞。
作為首屆「亞洲小姐」冠軍,黎燕珊也出演過一些頗有知名度的作品,如《西施》、《成吉思汗》。
看到如今早已中年的她,依舊不眠不休撲在工作上,不少粉絲紛紛留言讓她注意身體,不料黎燕珊卻沉浸其中,不以為然。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太多的人習慣了生活中只有工作。
每天醒來了就上班,做完事就倒頭睡覺,日復一日。
記得梁文道曾在《圓桌派》裡說過一段話:
勞動力這個東西不是無限供應的。
人不是機器,勞動力是需要再生產的,靠的就是我要有充足的睡眠,我要吃東西,我要休息,我要維持跟家人的健康關係,我有我的業餘愛好,我這個人才能源源不絕地生產出充沛的勞動力。」
深表贊同。
失去生活、失去自我的工作是沒有靈魂的,它只會像陀螺一樣讓你轉個不停,忙到麻木。
02
因《乘風破浪的姐姐》頻頻出鏡的經紀人杜華,曾分享過一段往事。
在被推進產房前,她當時接到了老闆的電話,讓她立馬處理一些工作。
為了保住工作,她懇求老闆給她幾個小時,讓她先把小孩生下來。
剛剛生完小孩,她馬上就轉身投入工作,沒有半點遲疑。
看完真是心酸又無奈。
人到成年,身上有太多的牽絆,讓我們一刻都不能停下,只能埋頭扎進永遠做不完的工作裡。
看過網上一句話,聽著十分刺耳: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因為他們身上背著房貸車貸,不敢隨便辭職。
越長大,越會發現:想要一份準點下班、周末雙休的工作,都成了一種奢望。
一組相關數據顯示:進入21世紀後,亞洲許多國家每周工作時長都超過了45小時。
在中國,有超過3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有近10%的人超過60小時。
換句話說,996不是說說而已,那早已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03
之前,有一份辭職信在網上爆火。
杭州一姑娘在辭職信中列舉了7條離職理由:
沒時間交男友,看個電影都要算好時間;
沒時間旅遊,原定去韓國,機票訂好了也只能退票;
沒有加班工資,上班無期限;
逢年過節要在崗留守;
沒有朋友,因為公司利益得罪了不少人,現在連一個一起逛街的朋友都沒有;
沒有前途,公司營業額逐年下降,卻無人管理、無人經營;
不想再和其他同事一起繼續混日子。
辭職信在網上傳開後,不少網友感同身受,從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做不完的工作,讓我們像是籤訂了賣身契,任由工作蹂躪。
只可惜,越是麻木的忙,越會讓你變得貧窮。
相反的,工作之餘,有點閒餘,才能有時間成長,有機會變富足。
學妹梅梅,畢業後到一家教育機構任職英語老師。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試過課的家長都對她的課反響平平,學生對她也總是不冷不熱。
下班後,梅梅花了大量時間鑽研課程的設計,課堂的時間安排,甚至不同年齡學生的興趣點。
一邊教學一邊試驗,多次反覆摸索後,她終於找到了一種適合她的教育風格。
不到3年時間,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老師,搖身變成了機構裡的新寵兒。
如今,她告訴我,她還想利用課餘時間去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方便更好地與學生交流。
一個人總要在工作之餘,留點時間,去思考,去成長。
工作之餘的時間,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你的成長速度。
04
2條建議,送給在工作忙到麻木的你。
①細化時間顆粒度
紀錄片《走近比爾:解碼比爾蓋茨》,記錄了比爾蓋茨的日程。
8點:人工智慧技術評論
9點:會見泰拉能源
10點半:微軟董事會
12點半:衛生會議
短短半天時間,比爾蓋茨竟然做了多件重要的事情。
其實,這就得益於比爾蓋茨所設定的時間顆粒度,也就是每個人管理、運用時間的基本單位。
時間顆粒度越細的人,往往越珍惜時間,越注重效率。
從客觀來看,我們每天都只擁有24小時;但從主觀來看,由於每個人看待時間的視角不同,時間顆粒度不同,產出也就不同。
想想有的人願意花上1天時間,只為完成一份簡單的報告,可想而知效率有多低了。
所以,學會細化自己的時間顆粒度,加速自己的成長。
②避免內捲化
1960年代,人類文化學家蓋爾茨在爪哇島生活,在研究當地的農耕生活後發現:
犁耙收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生態農業在維持著田園景色的同時,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複、沒有進步的輪迴狀態。
於是,蓋爾茨類比向內生長、不易長大的捲心菜,將這種農耕生活稱為「農業內捲化」。
職場中也常見內捲化現象。
例如,有些人工作多年,卻沒有絲毫進步,見識、能力和收入,都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
內捲化就像慢性毒藥一般,慢慢侵蝕你的靈魂,讓你變得盲目。
於宙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中說道:
「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
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要努力,但不要盲目努力。
共勉。
-------------------------------------------------------------
【銘科教育】國內首家心理學在線教育機構。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到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掌握各式各樣的心理學技能,並獲得專業人士的豐富知道。學心理學,有我一個就夠了。
海量心理課程,戳 → 來開啟你的心理諮詢師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