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小島,位於祖國的東南邊陲,從經濟最弱縣一躍成為國家發展的實驗區;有這麼一個中隊,駐紮於斯,從創立初期的百廢待興到現在的欣欣向榮;有這麼一群戰士,堅守在此,從抽組成立時的「不被看好」到如今奮勇爭先、愛警精武的「嵐島衛士」。這巨大的變化卻囊括在那短短的兩年裡——2015年3月1日,武警福州支隊在平潭島成立33中隊,自此平潭島吹起不平凡的風。
下士管業傑是第一批來到33中隊的骨幹,面對陌生的環境、並不如意的生活條件,以及來自老中隊戰友的議論,他和其他來到這裡的戰士一樣,有點心灰意冷,只想著「混完」剩下的服役期。但突如其來的一次「事故」卻讓他主動選擇改變。
他在組織一次400米障礙訓練時,班裡的一名義務兵不慎左腿骨折了。雖然這只是普通的訓練事故,但是作為新組建的單位,所有的問題都會被放大,支隊也派出調查組進駐中隊。瞬間,管業傑感覺跌落無底深淵,躺在床上也無法合眼。直到深夜,中隊長黃建安把他叫了過去,說:「你的問題我已經和領導講清楚了,你不要有包袱,把受傷的同志照顧好,把工作幹好!」說完轉身走了,只留下曾經以為自己的軍旅生涯完蛋了的管業傑在平潭漫天的星空下竟不自覺地留下了兩行清淚。
從那以後,管業傑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先是主動參加支隊組織的「四小工」(電工、水工、木工、瓦工)集訓,並獲得優秀學員,而後回到單位主動帶領大家投身到中隊建設中。中隊幹部這樣評價他:「管業傑,這名字取得特別好,管理什麼家業都能管好。中隊只要出了什麼問題,只要叫一聲管業傑,就能搞定。」
平潭島缺乏淡水,單位用水需要抽取一口距離中隊幾公裡遠的深井。起初條件有限,只能和當地東昆小學共用一口井,但小學靠近井水,往往其用水量大的時候,中隊就無水可用,而且會導致中隊方向的水管因為無水而進入空氣。這樣一來即使後面來水也會因為管內的空氣而無法流向中隊。這時,就只有一個笨方法可以解決,那就是守在水管的氣閥處放氣。但這就好像平潭島四季的風一樣無法捉摸,有時可能放幾分鐘就搞定了,有時卻要好幾個小時。這樣棘手的事,總是管業傑第一個站出來解決。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隊長的妻子來隊。就在嫂子來了沒幾分鐘,中隊停水了,儲備用水只能堅持一個小時,管業傑心想嫂子好不容易來隊,必須儘快來水!此刻,平潭島海風凜冽,似乎一心想把這零上僅有的幾度吹跑。他二話沒說裹著軍大衣,獨自一人來到幾公裡外的氣閥處,開始放氣。蹲在崎嶇的田埂上,他真心希望下一秒聽到的不是滋滋的氣流聲而是涓涓的流水聲。可未曾想,這一蹲就是一宿,水來的時候東方既白。他站起來,揉揉酸麻的腿,迎面吹來不平凡的風。
管業傑似的戰士在33中隊還有很多,他們並不突出,來自各個中隊,最後在這個不平凡的小島上堅守崗位,默默奉獻,最終鑄就這支年輕部隊的軍魂。眾所周知,平潭綜合實驗區是對臺自貿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的新興開發區,是即將全面開發建設的國際旅遊島,同時也是中國大陸對臺的貿易窗口。33中隊作為平潭方向的唯一一支機動力量,執行過多次臨時警衛勤務,以及包括「海洋杯」中國平潭國際自行車公開賽、兩岸馬拉松、海峽論壇•閩臺體育交流論壇等在內的國際、國內重大活動安保勤務,無一紕漏,得到了領導的肯定。
「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平潭海風常年不歇,武警福州支隊33中隊也將作為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守護祖國改革發展的成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