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7年生人,雖說不是「80後」,但總自認為和1975~1985年之間出生的算同代人,因為我們的童年經歷比較接近。小時候男孩放學後都是到處瘋跑、打電子遊戲、玩變形金剛、看動漫;女孩大概是跳皮筋吧……「街機廳」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CAPCOM」(音譯名:卡普空)是日本著名遊戲製作公司,旗下擁有《街頭霸王》、《生化危機》、《怪物獵人》、《鬼泣》、《鬼武者》等諸多著名的系列遊戲IP。前兩天我發了一篇「香港版PS4遊戲《街頭霸王●30周年紀念版》」的碟報,那是一張我去年「忘買」的遊戲碟,雖說是一盤冷飯,但出於對《街霸》系列的童年感情,我還是入了這款早已能在模擬器上玩到的12款《街霸》遊戲合集,它也可以說成是以前一直玩D版(模擬器ROM),這次就算購買正版「贖罪」啦~~那張遊戲盤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除了12款經典格鬥遊戲以外,最意外的是裡面特別收錄了「《街霸》博物館」,我認為就算是盤中沒有遊戲、只有「博物館」,這碟也值那個價兒!買《街霸》的時候我就知道卡社還推過另一盤「冷飯」,也就是今天碟報的《卡普空經典動作街機合集》!據買過的碟友說這張碟中也有「設定集」。想來橫捲軸街機遊戲,卡社也確實出過很多經典作品,此次的PS4合集中收錄了其中的七款,我覺得除了《恐龍快打》(小黃帽)以外,其餘的經典也差不多都收錄進來了,本著對「街霸博物館」的好感,我決定把這張碟也收入囊中。
由於「淘寶」對遊戲光碟的限制很多,所以我通常買遊戲盤都是去本地相熟的實體店,現在由於停車不方便也換成微信要貨再同城快遞了。因為以前寄過來的都是港版遊戲,所以我平時不會特意指定版本,這次寄來我也沒認真看,拍成小視頻發到群裡才有人提醒我買的是「日版」,害得我緊張了半天,怕不支持中文。直到回家放入PS4運行我才放心,日版同樣有「簡體中文」字幕。
下面我們開始看圖說話,先從「外包裝」開始吧 ——
實物圖秀
封面
封底
七款遊戲,分別是:快打旋風(Final Fight)、龍王(The King of Dragns)、名將(Captain Commando)、圓桌武士(Knights of the Round)、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戰(天地を喰らうII 赤壁の戦い)、鎧甲勇士(Armored Warriors)【初次移植】、初次移植!戰鬥迴路(Battle Circuit)【初次移植】
中脊
打開盤盒
日文說明書
完全看不懂
光碟
遊戲圖標
自動更新為目前最新版本:1.01
1.01版更新內容
進入遊戲(如果系統語言設置成「簡體中文」則遊戲會自動匹配簡中顯示)
主菜單
選項
系統
聲音
網絡(本遊戲支持網絡合作攻關)
本作並不像《街霸30周年版》那樣設有「博物館」,它僅僅是做了一個「畫廊」
還成,一共提供了八組圖片,其中最上面的對應本次出品的「動作街機合集」;另外七組分別對應七款街機遊戲,這是語言被設置為「簡體中文」時的遊戲名稱
這是將語言設置成「日文」時的遊戲名稱
「畫廊模式」。與《街霸30周年》一樣,這裡的圖片解析度也很高,可以放大看更多的細節。也可以按「□」鍵隱藏菜單欄,顯示「無遮檔版圖片」
我隨機挑選了幾幅我認為好看的圖片。出於美觀考慮,我在截圖時隱藏了菜單欄,並只截取了圖片的有效部分,供大家欣賞。想看完整版圖片,那就只能自己買張碟嘍~~~
我不是PS+會員,故只能玩「離線」模式。俺手頭還不趁兩支手柄,因此在測試過程中我只試驗了單人模式,我並不確定這些街機遊戲是否支持在本地多人共同攻關,如果做了這方便測試的同學,不妨留言告知。默認狀態下,遊戲選單是從《快打旋風》(Final Fight)開始的,排序順序是以出品年代為主。我是為了對比遊戲「英文版、日文版」的名稱差異才把圖標停在了「三國志」(赤壁之戰)上
日版遊戲名稱(《戰鬥迴路》也有變化)
遊戲設置
控制器設置。這裡在默認狀況下只有「攻擊」、「跳躍」兩個鍵位(三國志),另外兩個鍵是我自己義的,玩起來方便一些。至於「攻擊(增強)」,其實就是「連發攻擊」,倒是挺方便
進入遊戲以後的「暫停菜單」,裡面有更多設置項
比如屏幕設置項。當年遊戲的解析度都比較低,而且用的都是CRT顯像館電視,和現在的液晶電視成像原理不同,所以如果不加以「過濾」直接顯示的話,會讓遊戲畫面顯得很粗糙,所以遊戲提供了「六種過濾模式」,喜歡哪個大家自己選吧。如果都不喜歡,那就設成「無」好嘍~~~
由於要趕在12點前發稿,所以這篇就暫時寫到這裡吧,明天我會把七款遊戲逐一秀圖,敬請期待!
聯繫高人
本文首發日:2019年3月18日
如果寫得還成,勞煩您點個「好看」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