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前打雷意味著什麼

2020-12-22 文運書生

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驚蟄,即驚醒蟄伏中的動物。這時候天氣開始漸暖,冬眠了一個季節的動物們在滾滾的春雷中逐漸甦醒,大地回春,一片生機勃勃,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春耕季節。

一般來說,驚蟄是在每年的3月5~6日,而驚蟄之前一般是不會打雷的。這個也很好理解,根據雷電的成因,產生雷電必須要充足的水汽和劇烈的對流運動。冬天,由於空氣寒冷乾燥,加之太陽輻射較弱,空氣中不易形成對流,因而很少有雷電。而驚蟄後,氣溫回暖,暖溼氣流和乾冷氣流交匯,對流開始加強。

根據勞動人民的長期經驗,驚蟄打雷才是正常的,才是風調雨順的標誌,或早或晚都屬於異常,而一旦氣象異常,就容易導致一些災害,比如乾旱或者洪澇等。甚至在一些地方還流傳著一些俗語,比如:未驚蟄,先打雷,人死沒人埋。即要是在驚蟄前打雷,便意味著不祥。很可能這一年就會發生比較嚴重的氣象災害,從而導致人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在古代,收也憑天荒也憑天,突發的氣象災害是很有可能讓百姓受到毀滅性打擊的。但是在當今這個時代,人類改造自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已經大大提高了,一般的氣象災害,哪怕是突發,對我們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只要我們發動腦筋,勤勞肯幹,齊心協力,再大的困難都會過去,一切終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當前疫情肆虐,引起了不少民眾的恐慌,再加上氣象異常,那面會胡想連篇。但我們應該始終相信科學,相信今時不同往日,只要我們同心同德,我們的國家有能力處理好一切麻煩。

相關焦點

  • 驚蟄到,「驚蟄聞雷米似泥」什麼意思?驚蟄打雷好不好?答案來了
    摘要:今日驚蟄,俗語「驚蟄聞雷米似泥」是啥意思?驚蟄打雷好不好? 文/農夫也瘋狂 今天是3月5日,農曆二月十二日,迎來了今年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 聽老人說:「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是在暗示什麼嗎?
    驚蟄在陽曆3月5號,前幾天全國多數地區卻都迎來了冷空氣,還有不少地區下了雪和冰雹。雖然,已經立春了,天氣也在逐漸變暖,但是從氣候來看,還是處於冬季的,還沒有到春天,一般到了驚蟄節氣前後才會真正的進入到春天。
  • 農村老話講「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是什麼原因?
    正是農曆和一月和二月交接的日子裡,按說不應該出現打雷的現象,對此村裡的老人講,「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今年的年頭不好呀,應該多做一些準備。那么正月打雷和二月打雷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在過去,人們對於閃電有著盲目的崇拜,若不是正常的時節打雷,總以為有著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正月裡打雷預示著和節氣不符合,很容易影響莊稼的生長。
  • 老農常說:「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
    所以驚蟄這一天陽氣上升,氣溫開始回暖,與之相伴的則是春雷乍動,萬物復甦的景象。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雖然早就過了立春節氣,但從現階段溫度層面來說,依然屬於冬天的範圍。
  • 驚蟄未到雷先響是什麼意思 臨沂今年春雷來早了?
    驚蟄打雷是常見的事,在我們臨沂驚蟄這天也是如此,但是明天才是驚蟄,我們臨沂今天就打雷了,這是有什麼說法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驚蟄與春雷的那些事。   從民俗角度,驚蟄前響雷與天氣有所連接的說法也得到印證。民俗專家介紹:「諺語從總結農事、生活觀察而來,凝聚民間智慧,如果我們去對照會發現很準。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一個村子來說也是如此。很多村子裡都有一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懂得很多古人傳下來的老規矩、老禮儀,還懂得不少富有哲理的俗語、老話。
  • 冬天下雪還打雷,意味著什麼?
    冬天打雷很少見,一邊下雪一邊打雷更少見了。雷電是雲中的放電,產生條件有兩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有使溼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強烈的對流。有了對流作用,雲上下運動,雲內的冰晶相互摩擦,雲與雲、雲與地面之間形成電位差,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發生放電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電閃雷鳴。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早在2000多年前人們就根據各個時節的不同,制定出來二十四節氣曆法,成為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驚蟄是一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驚蟄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已經穩定在10度之上,真正地進入了春季。這個時候農民要開始忙碌了,所以人們常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明驚蟄的時節千萬不能誤了農時,要開始下地耕種了。
  • 驚蟄細雨下連綿,春雷滾滾送春來,驚蟄的習俗知原來還有這寓意
    驚蟄驚雷驚破天,民間習俗其實在今天,下午的時候下了很大的雨水,傍晚的時候不僅下雨還打雷。家裡的漏電保護開關都跳閘了。驚雷滾滾真的是驚破天了,那麼民間在我們這邊的習俗是什麼呢?其實這些年在外面奔波,這些習俗基本都忘了。在早上老爹去山上摘樹葉,我才突然記得明天是驚蟄。驚蟄的習俗第一個就是要上香,上香的時候還要放這個驚蟄樹葉。
  • 俗語為何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古人有智慧
    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其實,在漢朝以前,驚蟄被稱為「啟蟄」。漢朝時期編撰的禮制著作《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就記載:「正月啟蟄,言發蟄也。」可是,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叫劉啟,為了避諱,人們將「啟蟄」改成了「驚蟄」。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有無科學依據
    「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這句諺語意思是正月打雷年景不好,饑荒四起;二月打雷,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農村裡把天象跟收成關聯在一起的諺語有很多種,因為緯度的不同,每個地區的打雷的情況不同,所以諺語也各不相同。越往北方,緯度越高,打雷的時間越推遲。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諺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通過對自然的深入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來具有一定實踐指導意義的言語,所謂「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也是一句農業生產諺語,不過這涉及到農業生產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正月裡也就是新春佳節期間,正是臘盡春回的時節,是天氣逐漸轉暖的時節,這個時候如果出現打雷的現象,那就說明節令不正常,春天是春風送暖,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是一個生發的季節,而不是瘋長的季節。
  • 夢見打雷聲音特別大預示著什麼 夢見打雷聲音很響是什麼意思
    夢見打雷聲音特別大預示著什麼 夢見打雷聲音很響是什麼意思夢見狂風暴雨,所從事的工作會有好收入。夢見狂風暴雨將要到來,則吉利之兆接二連三來臨。商人夢見雷聲大作,意味著夢者會發大財;病人夢見大雨瓢潑、雷聲轟鳴,預示夢者身體很快會康復。
  • 同樣是烏雲密布,為什麼夏天會打雷,冬天不會打雷?
    所以在冬天不會出現打雷。但是,冬天也並不是絕對不打雷。只要符合閃電形成的條件,首先就會放電,然後就會聽到隆隆的雷聲。只是這種現象在冬天極少。在地球上越靠近兩極,雷電發生的概率越少。南緯65度以南,北緯82度以北,就很少聽到雷聲了。
  • 夢見打雷閃電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 原版周公解夢
    夢見打雷閃電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打雷閃電是一種自然現象,非常常見在夏季居多。
  • 俗語:「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古人的話,道理何在
    「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三月打雷稻穀堆」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不同的版本,但意思大致一樣。有說「正月打雷墳谷堆」、「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等等。總體意思是說,春雷在驚蟄前後出現比較好,如果春雷提前出現,可能春天來得更快,氣溫升得更快,氣候反常,可能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
  • 「正月打雷,墳谷堆堆」你知道這句諺語嗎?有何科學依據?
    例如關於「正月打雷」的問題就有很多種說法: 「正月打雷,墳谷堆」 「正月打雷,土谷堆」 「正月打雷,遍地是賊」 「正月雷聲發,大旱一百八」
  •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時節邂逅十五首最美的驚蟄詩詞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韋應物《觀田家》),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
  • 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
    已過驚蟄兩天了,本來當天想寫篇關於驚蟄的短文,結果忙著防疫的事情,撂下了。今天恰好有點時間,給大家介紹一下驚蟄季節的農活和各地的習俗。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太陽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通常在每年的3月4日至7日。
  • 今天驚蟄,聽說大家都去香港鵝頸橋打小人
    有人要問,什麼是打小人呢?又應該怎麼打,什麼時候打,去到哪裡打最好呢?別急,且聽才子慢慢道來。首先我們翻開今天的日曆,你會發現今天不僅是是學雷鋒日,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是的,今天的故事就得從驚蟄說起。驚蟄,古稱「啟蟄」。蟄,是指動物入冬蟄伏土中,不飲不食的狀態。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冬眠動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