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0斤的佩琪寶寶,還可愛嗎?
這個叫佩琪的一歲半寶寶,隨著電視裡的畫面跳舞。
這個萌噠噠胖嘟嘟的樣子,實在是太可愛了。
點擊播放 GIF 2.0M
這是2年前,佩琪媽媽發到網上的第一條視頻。
媽媽給佩琪寶寶建了一個帳號,寫道:記錄胖娃娃的生活日記。
一切看起來都是媽媽日常寵娃的姿勢。
粉絲不算多,但很多家長都喜歡這個胖娃娃,也有很多人留言,覺得佩琪寶寶吃東西的樣子,實在是太讓人有食慾了。
愛吃飯會吃的小寶寶,總是讓人感到有趣又軟萌。
但一年後,兩歲半的佩琪再出現時,體重已經達到了50斤,媽媽發出來的視頻寫著「兩歲半50斤天天抱的(得)我們痛死」。
此後,寶寶的體重更是見風漲:
3歲時,體重超過了60斤,生日在17年3月的佩琪寶寶,至今體重突破了70斤,關注到佩琪的網友們開始發現不對勁的地方。
點擊播放 GIF 2.3M
有位心理諮詢師媽媽,細心的告訴佩琪媽媽,別叫寶寶胖子,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不良影響,寶寶太胖以後難減肥,太胖腿變形,一定要趁小減肥。
佩琪媽媽點完贊後回復「感覺太好養」,大家的關心,佩琪父母並不在意,仍舊興奮宣布:「馬上突破100斤!」
孩子真吃得了這麼多嗎?事實上一個才3歲的寶寶,怎麼可能有這麼大胃口。在一個視頻裡,孩子不斷的央求媽媽,別弄了別弄了,她的父母卻一邊嘴上答應著一邊把吃空的盤子加滿。
當網友質疑佩琪的父母利用孩子做吃播賺錢時,媽媽回復「她爸爸的,一個沒用的男人,也不賺錢。」
有問題總是推到爸爸身上。至此,利用孩子做吃播賺錢的意圖,激起了大家的憤怒,在大家舉報投訴後,這個帳號裡的視頻與動態也基本都被刪除。
面對眾人的質疑,小佩琪的父母說,只是為了好玩,現在也只賺了幾百塊錢。但這樣的辯解,並不能平息大家的怒火。
這種利用未成年人來賺錢的人,真的枉為父母。
這麼小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做法,在未來身心受到傷害,這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情。
二、對女兒「疼愛有加」,所以打她就是愛她
去年,轟動一時的媽媽腳踹女兒妞妞的事,引起很多人注目與指責。
點擊播放 GIF 1.0M
3月份的浙江,氣溫很低,3歲的小童模妞妞卻穿著一件夏天的小裙子在拍照,連續拍了一下午,妞妞很疲勞,看到沒有配合好的妞妞,媽媽衝上前,一腳踹了過去。
妞妞晃了晃,愣住了。這段視頻很快引起大家的聲討,在壓力下,媽媽發布了一條聲明,表示自己並非虐童,對待兒女,肯定是「疼愛有加」,會給予女兒最好的關護與疼愛。
並且表示,老公有工作,我們並不靠妞妞來養。。。我怎麼打她了,我們都是在旁邊各種哄她,逗她。
可是,很多視頻裡表現出來的,媽媽的做法是這樣的:
孩子不想拍照,姿勢擺不好,媽媽拿起衣架威脅,不聽話就要打!
妞妞藏在角落裡哭泣,一轉眼拍出照片來,卻是一個萌萌可愛的孩子。
在孩子的身上,總有不少淤青和傷痕,這些是孩子不小心磕碰到的嗎?如果是的話,也許說明孩子拍照的這個環境,充滿了危險。媽媽更需要好好保護好孩子。
對於妞妞做童模這件事情,媽媽是很有成就感的,
「她出來已經半年了。她很可愛,嘴巴特別會講,很多商家拍完她第1次會用它第2次。他一直以來走的很順利。
其實來這邊的童模很多很多,真正紅的沒有幾個。
記者問:來這裡的童模有多少個啊?
妞妞媽說:「有上千個童模,商家喜歡你才會來拍。」
在浙江某城市,當地甚至形成了產業鏈,有專門的童模培訓班,而童模拍一套衣服,收入可以達到80-150元不等。
一個紅的童模,不僅拍一套的價格達到行業內的頂尖,而且如果一天拍上百套,收入達上萬都有可能,年收入幾十萬上百萬也能做到。
妞妞媽媽向著不聽話的孩子舉起衣架時,想起來的,是孩子累了困了需要休息,還是再多拍一套又能賺更多錢,我們無從得知她的真實想法。
但是,一個不到3歲的小姑娘,是喜歡漂亮的衣服吧?喜歡拍美美的照片吧?
當有人問她,「你喜歡拍照嗎?」妞妞的回答是「不喜歡。」
「那喜歡穿漂亮衣服嗎?」「不喜歡。」
這樣的回答,令人心痛,但願經過媒體曝光後,妞妞能如願滿3歲入讀幼兒園。
被父母當成賺錢的機器,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很多時候,賺錢與讓孩子入學,是一個矛盾。
拍攝商業照片的出發點,是商業行為,自然以商業的規則來看待,籤了合同,不論孩子願意不願意,都得拍。
約定好的數量,不論什麼情況,都得執行,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孩子的感受不重要,情緒不重要,聽話最重要,賺錢最重要。
長期處於這種氛圍中,孩子過早體會到成年人世界裡的冷酷和功利,這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極大的影響。
三、張峻豪、林妙可和楊沛宜:成名後的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小童星張峻豪3歲時,就因在《我是大明星》裡的呆萌表現,被大家稱為「最萌舞神」,此後一路上春晚,拍快樂大本營,年入百萬,因為拍戲和學習衝突,索性一度退學,一心賺錢,父母更是雙雙辭職,做起小峻豪的經紀人。
舞臺上的小峻豪,表現得毫不怯場,但這樣的表現,在一個孩子身上,顯得太成熟了點。在這樣的氛圍下,以大明星自居,沒有同齡小夥伴,不想讀書,覺得不用上學,都成了孩子刻在內心的印記。
如今繼續在舞臺上活躍著的張峻豪,會想念自己的童年時光嗎?
更加有名的,就是林妙可了,08年北京奧運會,9歲的林妙可登上舞臺,一唱成名,雖然最後為導演張藝謀證實,這是假唱,真正發出天籟之音的,是8歲的楊沛宜。
但這,並不妨礙林妙可的成名,媽媽更是利用孩子的名氣,開始炒作賺錢。
導演王為念也曾在某個節目中感嘆,媽媽當著孩子的面要加錢,這樣的影響下,孩子絕對好不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聚焦在林妙可身上的話題,越來越負面:
有新聞這樣寫:14歲林妙可學習成績倒數,懂得主動結識名人。
14歲時和37歲男演員在影片裡上演感情戲。
陳小藝評價一同在某個影片裡出演的小演員林妙可的演技,這樣說到:「說話太嗲,我讓她以後別這麼說話,但是她改不了。」
漸漸的,長成少女的林妙可,仍舊帶著「世故」、「做作」、「早熟」等等的標籤,在世人的評價中,慢慢滑向一個負面的形象之中。
林妙可的成長,與媽媽的做法有直接關係,談起這些,媽媽是這樣辯解的:
「奧運結束後,找上來的特別特別多,加上妙可本身還是喜歡表演、拍廣告這些,我們也就沒有完全推掉,周末之類會讓她去參加一些。
她到了拍攝現場,都是馬上會特別開心,特別興奮,你看著孩子那麼滿足,你也很難不讓她(做這個事情)。
不知道妙可走到今天,媽媽會後悔,還是會慶幸,通過這些年的炒作,收益存厚呢?
我們說了這麼多的童星,他們無不因為父母的功利誘惑,捲入了成年人的功利世界之中,正如盧梭所說: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與林妙可相反,因為牙套而無法登上舞臺唱歌,只能躲在幕後發出天籟之音的林沛宜,卻因為父母的做法,走出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當年同樣走紅的小沛宜,爸爸面對雪花般的商演和片約,很冷靜的拒絕了:
「小孩子看到的世界,應該在小孩子範圍內,不要涉及成人的世界,會對心靈造成衝擊。
有一些信息,別人的議論,小孩的理解和成人完全不一樣,如果有偏差,或者大人開導不夠及時,對孩子的後續發展很不好。」
不得不說,楊父委實有大智慧,在他的呵護下,一閃而過的星光,不僅沒有徹底改變了孩子的一生,還讓這個星光,照亮了小沛宜的成才之路,她的成長,與金錢無關,與天賦和興趣有關,低調又耀眼:
09年,小沛宜考入七大童聲合唱團的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
初中時,以學霸身份,從人大附中實驗班考入北京八中國際部,彼時林妙可成績墊底。
19年,代表北京八中參加全美經濟挑戰賽,斬獲個人金牌、滿分第一名的個人和團體佳績。
四、父母是愛的代稱,卻不是所有父母都真愛孩子
過度早熟,受到功利的影響而成為賺錢工具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盛開,還沒有長到足夠成熟時,卻因為太優秀,而成為斂財的渠道和工具。
一邊是孩子的童年,一邊是抓住機會就能獲取的豐厚利潤,很多父母也許並非沒有意識到這麼做對孩子有多不好的影響。
但最終,賺錢的欲望戰勝理性的思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出發,卻沒有想到就此陷入一個又一個的陷阱中,不能自拔,直到迷失在裡面。
成年人如此,更不要說孩子了。可是孩子沒機會選擇,無從反抗。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令庭爸印象深刻:
「這個世界有很多愚昧、貪婪、歹毒、心胸狹隘、狡詐多疑、好高騖遠、膽小怕事、魯莽暴躁、仗勢欺人的人……
難道他們做了父母,這些劣行和缺陷就一夜之間消失了嗎?
不。不僅不會消失,反而在自己孩子面前真實地展現著,身體力行地傳遞著。」
父母這個稱呼,是愛的代稱,但總是有人,能夠讓父母成為某種威逼利誘的天然身份。
成為你的孩子,這是你和孩子修來的福分,還記得那個8歲,名叫朱爾的孩子寫的詩嗎?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懷胎十月,牽手同行,能成父母和孩子,是我們前世帶來的好運。
希望作為父母的我們,善待我們的孩子,童年彌足珍貴,吾必盡我所能,讓兒女健康快樂的成長。
這是我們父母的責任。
我是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