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湯小小老師的《輕鬆高效寫作》一書中,看到兩段印象深刻地、自我肯定的話:
「我還是那個沒有多少職場技能、不漂亮、沒有高學歷,普通話也不標準的人,但因為寫作,這些短板都不那麼重要了;因為寫作,我開拓了另一條通向理想生活的路。」
「一直很感激自己,即使在最灰暗的生活裡,依然為自己保留了一份熱愛,並且不遺餘力去把它打磨成專業技能,而不是隨波逐流、怨天尤人。」
這和昨晚看的愛情喜劇電影《做次有錢人》裡的唐耀正好相反。作為一個地產大亨,明裡做著慈善事業的他,暗地裡卻為了錢財而不擇手段,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唐耀曾在自己的自傳《我的成功是真的》一書中寫過:
「人的本性中蘊藏著兩股力量,一是利益,一是關愛他人,人的成功,財富的極大獲取,不只是可以買來名車、豪宅,或許獲得什麼絕世美女,用自己的財富去改善環境、改善教育,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更讓人有成就感,所以我創立了耀鵬慈善基金,更努力地獲取財富,不只是為了享受,也是為了關愛他人。」
可是後來,他卻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只記得利益,忘記了關愛他人。
唐耀所寫的那兩股力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很多人卻也如唐耀一樣,只記得利益,忘記了關愛他人,從而丟掉了自己可以獲得快樂的初心。
所以今天在這裡,小吳劇影雜說的勸解和「阻攔」來了:站住!那些忘卻了初心的朋友們,你連自己都弄丟了,還賺錢幹什麼!
黎巴嫩裔美國詩人、畫家紀伯倫有句名言是這麼說的:「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在你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時,請記得李孟(唐耀的替身)在被問道:「像您這樣有身份的人,經常來這兒(養老院)嗎?」所答的那句話:「有身份怎麼了,老人就得跟他們多待一會兒,誰家還沒個爸媽呀,老人是全社會的財富啊!」
雖然這話和我們的初心扯不上關係,但是當初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給自己定了一個叫「理想」的目標。然而當理想真的實現以後,我們卻發現自己沒那麼開心了,因為我們走岔了路。
影片中的唐耀就是如此。
年輕有為的他是這樣走岔路的:把獲得錢財和獲得絕世美女當成了第一位,因此在談錢的時候,他的「奸商」嘴臉暴露無遺;在看到漂亮美女時,他飄飄然到對其它的事情都顯得十分的不耐煩。
直到他因為情緒太過激動而犯病住院,那個替代他的李孟的種種作為,就像他的一面鏡子,很真實的「照」出了他的醜陋,讓他反省,他才明白原來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變了個人,變得和曾經的自己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面對替身李孟,唐耀的老婆胡蝶說:「一點也不複雜,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變得像以前的你了,新聞我看了,沒想到你會為那些孩子捐款……
「以前沒有那麼有錢,你會關心我,會跟我說真話,就像你去農村一樣,也會關心孩子,會給他們造學校,似乎回到了從前,你能夠關心他人,為什麼就不能關心關心我呢?」
雖然胡蝶不知道李孟只是個替身,真正的唐耀這個時候還沒有醒悟過來,但是她的話足以說明原來的唐耀是一個本性不錯、會關心他人的好人。
是什麼讓唐耀變了?是利益和美女嗎?或許吧!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可是我們卻知道,這樣的自己是不快樂的,按照以前的唐耀的說法就是:「這當中充滿了虛偽還有謊言,越有錢越這樣。」
什麼地產黑幕、慈善醜聞以及商人們在資本運作時的種種劣跡,確實說明變了之後的唐耀就是這樣。忘記了當初的理想,只想著眼前那自以為是的快感,看上去如魚得水,事實上卻弄丟了自己,失去了原本該有的快樂靈魂。
你們願意做這樣的唐耀嗎?失去了快樂的靈魂,會在「迷魂陣」中忽然倒地的唐耀!有財富沒有快樂的唐耀!
與其出賣初心獲取利益,倒不如「只做一次有錢人」,在財富中明白生活的意義,在精神上知曉人生的真諦。
《做次有錢人》裡的李孟告訴你,別為了賺錢而弄丟了自己,平凡快樂,真正的慈善也快樂;唐耀告訴你,別忘了「照鏡子」,忘了看看曾經的自己;林培告訴你,靠山山要倒,靠人人要跑,靠自己最好;胡蝶告訴你,以前的我們很快樂,現在的我們如果回到從前,也一樣很快樂。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樣才能不會弄丟了自己呢?這裡引用一句影片中,林培要跳樓時被唐耀攔下,唐耀勸解林培的話:「我攔住了你,也就像是攔住了自己,人不能只靠自己活著,還得為別人活著。」
這話前半句我們可以忽略,後半句卻值得我們思考。這和唐耀在自傳中所寫的那句「不只是為了享受,也是為了關愛他人」如出一轍,我們如果只想著自己,不考慮他人,那也是很容易弄丟自己的。如果你弄丟了自己,賺錢幹什麼?!
以上就是鄙人對《做次有錢人》這部電影的觀後感悟,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讚吧!我是小吳劇影雜說的筆者,喜歡寫有愛的文字,關注我,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