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姐姐們像是殺出了重重包圍,把獨立、自信、清醒通通展現在觀眾面前,關於女性成長話題的影視綜藝,絡繹不絕。
而最近一部熱播的主流聚焦題材都市女性劇火了,作為一部國產劇,《三十而已》開局就獲得了8.2的高分,口碑上目前看起來是穩了。
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從職場,初入婚姻,全職太太,從個人到家庭,從事業到感情,現實的寫照過於真實,讓每個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無所不能的全職媽媽,熱心平凡的房產銷售,八面玲瓏的奢侈品店高級銷售,三位姐姐奮鬥目標不同,所對應的生活軌跡也不同,但又同樣秉持著善良與智慧。
1
面面俱到的全職媽媽
背後都有道不盡的心酸
顧佳這個人設,可以說是全劇最帶感讓觀眾看得最舒爽的。精緻、雙商高、有魄力、敢做敢為、對於上流圈子的規則了如指掌。
她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全職太太,雖是為了家庭退居二線,但從在生活上從未懈怠過,即是在後方工作,但各種拼勁不輸前線。
為了孩子能夠受到好的教育,她努力卑微地爭取;為了老公的事業,為老公出頭談判。無論是孩子的幼兒園,還是老公的公司,她都能全方位carry。
她也是標準意義上的完美人妻,是一個高學歷學霸知識水平高的新女性。對一切盡在掌握,能屈能伸,上的了廳堂下的了廚房,對朋友的兩肋插刀,對丈夫的悉心照料,對兒子的百般呵護,為富太鞍前馬後。
她面面俱到幾乎完美到無可挑剔,完美到什麼程度呢?
先看看顧佳的時間管理表,每天照顧家人還能夠抽出時間練習普拉提、泰拳......活脫脫一位超能力時間管理者。
除了要幫老公維護公司內外關係,還能撕潛在小三。
在一開始播出的劇情中,顧佳從一個橘子就發現端倪,這可不是普通的橘子,而是25塊錢一個的進口橘子。一個月薪6千的員工,卻捨得買25塊錢一個的橘子來送給老闆,女下屬送男老闆橘子這件事本來就不正常,即使一個公司的氛圍再好,該女下屬的動機也是值得懷疑。
顧佳後面跑了N家超市買到橘子,拿去公司請所有員工吃,順便敲打綠茶,無奈綠茶還想著興風作浪,最後直接開除綠茶,妥妥的鑑婊達人。
再是近期引爆熱搜的關鍵詞「顧佳打人」。
顧佳因為主持正義,自己的兒子卻被欺負。自己家孩子被鎖在臥室裡哇哇大哭,門外的大人卻置若罔聞。
顧佳找到孩子後先是壓制怒火把兒子安撫好,不慌不忙的把包包、高跟鞋脫掉,二話不說把兩個惡人拽進屋裡就是一頓暴揍。
空手1V2爆錘倆壞娘們兒,這戰績我都想拿大喇叭邊喊邊掛宣傳條幅為她助威了!而且,就這樣她還考慮到了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別人的孩子看到暴力血腥,把倆人拖進房間打,真的面面俱到,滿分!
能帶娃,能賺錢,能混圈,能撕惡人,表面上看起來是靠老公養的小女人,實際上她才是撐起這個家的女戰神啊。
正因為顧佳做了很多媽媽們想做而不能做的事,這樣的顧佳,才更讓觀眾愛到不行。
但這樣一個運籌帷幄的十項全能主婦背後,卻也有著道不盡言不明的心酸。
她表面很強大,看起來卻讓人心疼又壓抑。為母則剛以至於大家都會覺得,剛是她的本能,沒有什麼是她做不到的。
不管做什麼,她都想追求完美,不管做什麼,都先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看起來完美人妻人母的樣子,卻一遍遍忽略自己的喜怒哀樂。
因為給老公許幻山「擦屁股」去找某位老闆被騷擾揩油一個人扛著,兒子在學校被欺負手撕完壞女人一個人扛著,為了挽救經濟危機忍辱負重混太太圈一個人扛著。她把生活裡太多的委屈都自己默默的消化掉了,老公回家還能安慰老公。
將壓力背在自己身上,一個女人又要顧家又要顧公司外加防綠茶一個人抗所有,而自己老公還在留戀年少,倘若他老公一旦不理解或承受不了,兩個人必將有分歧。
顧佳演繹了現實中真實母親的角色,既要做好事業的平衡,又要處理好孩子的問題,完全沒有了自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但是最終換來的卻是一場悲劇。
在大多數家庭裡,女性要付出的時間精力會更多,為了老公的事業、孩子的成長,不得不犧牲和讓步。哪有那麼多「為母則剛」,不過都是硬撐罷了。
這樣一個妥妥的職場女性的標杆的人物,有文化有腦子,有理講理,能動手時絕對不手軟,又不胡攪蠻纏,總讓人有種她被家庭禁錮住無法真正發揮才華的感覺。
顯而易見,顧佳的拼勁其實更適合釋放在職場,做全職太太的可惜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她這種人不管嫁不嫁人,不管嫁給誰,都能活得很好,都會過上她自己想要的生活。
2
生活中王漫妮式社畜
無不在過五關斬六將
劇中另一個最接地氣最讓人產生共鳴的角色,一定是櫃姐王漫妮。
王漫妮說:「世界這麼大,不該只有眼前的這麼一小塊光亮」「住的空間越小,人的格局就會越來越小。」
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獨自在大城市奮鬥打拼滬漂多年的人,正是千千萬萬異鄉社畜的縮影。渴望有自己的事業,但是無法紮根。沒有房,沒有車,也沒有男朋友,一無所有。
她只能選擇拼命,想方設法把工作幹好。
她上班不敢喝水,怕上廁所錯過客人,租房為了省錢而搬去遠離市中心的地方,喝水只能用壓泵的飲水器,一個人過日子,一個人住院,就連輸液,都是異地的媽媽來電提醒,想想看,多少人為王漫妮流淚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流淚呢?
一方面面對著家裡人催著回家,一方面倔強的留在上海,拼盡全力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於愛情,她很渴望但寧缺毋濫,對於生活,她一個人扛下所有。只是這一切於她來說,卻一直找不到歸屬感。
而王漫妮同樣也讓我們見識到了職場競爭的激烈性,面對職場競爭,她被同事誣陷,被同事陷害,客戶騷擾。
因為賣出了一套價值百萬的珠寶,王漫妮被提升為銷售主管。這個位置本來是另一個同事的,她揚言自己也像王漫妮一樣為工作拼命,每天站滿十個小時,旺季的時候也是三天無休。
「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這種說辭在職場裡也並不新鮮了,這個心機同事估計也不曾想,事實總是你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有的人其實比你更努力,所以結果也很重要,結果可以讓你知道自己的努力有沒有用。
很顯然,王漫妮的努力的結果和心機同事的大相逕庭。心機同事因為嫉妒這個百萬單子自己落選了,心裡不爽開始玩陷害,以王漫妮的帳戶兌了積分。
當時王漫妮拼命的尋找證人,可因為之前得罪了騷擾她的猥瑣男客戶,自己被陷害私兌積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還得委身去求那個騷擾她的男顧客。
這一波操作,差點搞得王漫妮不但升不了職還差點要失業,還好最後被證明了清白。
職場生存肉眼可見的不易,一個門店員工的各種爾虞我詐,現實生活的殘酷畫面躍然紙上。
當然,王曼妮這個被生活各種打壓的社畜,也有著對愛情最初始的浪漫幻想。
她的本質是追求精緻生活的,會為了一種浪漫但虛假的陽臺「歸屬感」敢花月薪的一半;寧願分期付款,回來還貸也要體驗一瞬間的升艙享受,而且她最終接受了那個郵輪豔遇後不遠千裡來找她的男人的邀請。
站在局外,我們可以一眼看出梁正賢是個套路男,可身在局中,與王漫妮博弈的這個套路男段位太高,她是很難走出局的。
莎士比亞說過,「當我們還買不起幸福的時候,我們絕不應該離櫥窗太近,盯著幸福出神。」
不少觀眾為王漫妮這樣的選擇難過,認為她飛蛾撲火,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還天真的以為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物質之外,他們也一定會出現極端的精神不對等。
但我覺得王漫妮的內心應該還是很堅定的,她會醒,只是比較晚。這個人設本質是個比較理智務實的人,短暫的激情迷失,或許只是成長中的一個插曲,我相信她不會走太偏。
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中沒人有上帝視角,無法得知自己選擇的結局好壞。大家來世上都是來體驗的,不過時間長短不同而已。
成長的道路上偶爾迷失沒關係,只是不要忘了自己精神世界真正的追求。
哪怕做著不切實際的夢過「精緻窮」的生活也罷,但還是要腳踏實地工作,不依靠別人,可以隨時做回那個搞事業的小強精神人設。
3
踏踏實實的安穩生活
也是多數普通人的奢望
最後一個姑娘,是鍾曉芹。
她是辦公室裡最常見最平凡的便利貼女孩,在職場裡平穩順和不願意得罪人,公司裡一個萬能的工具人,不會拒絕是她的標籤,甚至對於他人的指使,樂此不疲。
鍾曉芹在公司呆了6年,再過幾個月就要30歲了。眼瞅著比她年紀小的,比她來的晚的都升職加薪,她還是個基層員工。好在鍾曉芹沒追求,這樣普通的生活她也樂得接受。老好人的性格對工作沒什麼幫助,但也沒什麼壞處,頂多就是多做些雜事。
她毫無抱怨,在她的身上,你也能看到平凡生活的點滴。
在家庭上,她的生活也就是三點一線的按部就班,她和王漫妮不同,沒有遠大理想,但熱愛生活,只希望平平凡凡,擁有一個美滿的家。
可柴米油鹽的生活裡,消磨連一點小浪漫時間可能都沒了,她靠追劇打發時光,而她的老公把業餘生活全給了養魚,兩個人卻進入了婚姻失語的階段。
鍾曉芹這個角色,最讓人詬病的就是這段喪偶式婚姻。
成人世界的愛火退卻後,我們失望的發現,生活中好像只剩下長久的無聊,只是區別在於用什麼方式消磨時光,歌裡唱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只是誰又真的甘心完全平凡過這一生?
而冷靜下來後,發現兩個人的生活步調也不同,一個養貓一個養魚一個吃西式一個吃中式,分歧越來越大,最後只剩下沉默。
看劇的時候不少彈幕說鍾曉芹又蠢又不思進取,懷孕沒有危機感不怕被裁員,主管主動讓她升職她都拒絕。
但說實話,鍾曉芹的生活才是大多數人羨慕的生活。這世上很多人要拼搏的東西,她出生就有,人家確實有不努力的理由。
大城市的本地人,離家近,父母尚在,婚後有車有房,還有一個穩定但也不操勞的工作,沒有房貸壓力,可以享受城市設施,自然只想安逸的過生活。
最重要的是,在以上這些人的保護下,讓她依然相信美好相信愛,還是能夠每天開心快樂。
如果你有她這種條件依託,不思進取都會成了何樂而不為。
4
寫在最後
三十而已也賦予了新的主題,三十並不晚,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新的開始。
普通人的多數不會有劇中那樣驚心動魄的人生,但在誇張的電視作品中找找寄託,調整好心態,思考一下生活方式,是很值得的。
不必焦慮,不用嫉妒年輕的活力,也不用羨慕年長的智慧,因為當下就是最美好的年紀,張弛有度,按自己的節奏積極前行,才是生活的本質。
跳出這部劇,其實不難看出,女人的眼界格調追求在社會中常被定義得很狹隘,畢竟這世上,年過三十還獨立自強,熱愛生活,勇敢追尋自我的姐姐有那麼多,她們的乘風破浪與男人無關,她們的夢想也不一定是愛情。
聖經裡有一句話:請給我力量,接受那些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改變那些我可以改變的,賜予我智慧,看清這兩者的差別。
什麼時候拼事業的能夠無懼職場壁壘,混日子的不嫉妒別人腰纏萬貫,當家庭主婦的不會患得患失,懂得與稍縱即逝的欲望劃清界限的女人,就是最獨立自由的時刻。
很喜歡亦舒在《胭脂》裡說的:
我的歸宿就是健康與才幹,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麼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歸宿。
世間萬般皆是苦,你也可以是自己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