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不一樣 又怎樣 :關於同性戀愛群體

2022-01-05 Naomi所中意的

最近關注到消息說 蔡依林 的一首歌《不一樣又怎樣》入圍LGBT裡程碑大獎

沒有怎麼關注過Jolin這個人,但是印象裡她應該不是第一次為同性戀群體發聲了。

就我個人而言,目前沒有喜歡的男生或者是女生,性取向應該為男性😂

但是我來自成都,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腐都,所以身邊有一些朋友是這樣的群體,這個問題也就引起了我的關注。

《不一樣又怎樣》是由電影導演侯季然及陳正道跟Jolin提起的一段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MV裡的張淑月跟邱秀滿是化名,真實世界裡的她們,從相識到在一起的時間,將近30年。不幸的是2014年5月中邱秀滿在深夜裡因為癌症離開了人世,她的靈魂伴侶張淑月在身旁陪她走完人生中最後的一段路,最後張淑月用「至親」的身份,參加她人生另一半的喪禮。

三十餘年前,邱秀滿29歲,她遇見了31歲的張淑月。往後的時間裡,她們一直相伴在彼此的身旁,沒分開過,如果沒有被病魔所擊倒,相信她們會一直相守在一起,走過40年、50年。但無論如何,邱秀滿永遠住在張淑月的心中,直到永久。這是愛。應該被祝福的真愛。

MV裡的祝福婚禮,其實也是填補現實中的缺憾,因為現實中的她們沒有婚禮,這是她們未完成的夢想,但導演在MV中為她們實現了。

因為只能微信公眾平臺一篇文章只能推三支視頻,後面有三支我特別喜歡的視頻想分享,這支mv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網上關注。


MV裡面包含了兩個不同的結局,一個是現實狀態,一個是理想狀態,現實中在要醫院家屬籤字的時候,當時的社會而言並沒有給張淑月一個明確的身份,只好支支吾吾地說自己是邱秀滿的朋友、好朋友,最後是由侄子完成了家屬籤字一欄。相伴了三十年的人,應是至親摯愛,在戀人彌留之際,卻只能以朋友自稱,實為痛心。

但是臺灣在這方面比大陸要相對進步很多,如下面視頻中會提到,2015年10月31日亞洲最大的同性戀遊行在臺北舉行,不少臺灣年輕人走上街頭,呼籲人人生而平等,為同性愛發聲。而在一年多前臺灣歷史上首次在立法院公開討論婚姻平權的問題(婚姻平權:平等的婚姻權,可擴及同性戀、跨性別、變性等性別之間的婚姻關係)並已一審通過同性戀婚姻法案,但是臺灣地區的法案必須通過立法機關的「三讀」才有效,所以臺灣能否成為亞洲首個同性戀婚姻合法地有待觀望。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美國2015年6月同性婚姻合法化,愛爾蘭、芬蘭、盧森堡、法國等國家也紛紛在前幾年出臺了相關法律,而比利時、西班牙、挪威、加拿大等國早在十餘年前就已經同性婚姻合法化{記得當時我看新聞的時候,美國同性戀婚姻法立法的反對派(特別是宗教右派)揚言如果美國通過此法律,自己將移民加拿大==真是孤陋寡聞}

我認為同性戀婚姻法律的制定是對人權的肯定。首先,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可能是因為遺傳因素,也可能是因為心理因素(例如不幸福的家庭等等),特別是如果同性戀由遺傳導致,即攜帶了同性戀細胞的話,是本人所不能逆的。所以我們應該對這個群體採取接納的態度,因為存在即合理,每一個個體都存在都是造物者獨一無二的傑作,我們不能人為地去糾正他(她),靜待花開,他(她)必會綻放出別樣的風採。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我發現有一部分年輕人本身的性取向是正常的,但是他們居然把同性戀當作一種潮流,為了找刺激去尋找同性伴侶,這種行為讓我咋舌。同性戀人之間的愛,從我膚淺的理解而言,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愛,而並不是為了追求一時歡愉。這些人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到真正的同性戀群體,也會傷害到自己的家人朋友,當然也包括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夠正確地看待同性戀這件事,這個群體不是異類,也並不潮流,他們跟我們異性戀一樣,都是普通人,渴望在這個平凡世界追求到偉大真愛的人。

然後突然想起以前看的朋友推薦過的一部les電影 Tipping the Velvet。這部電影的中文翻譯名是《南茜的情史》,我覺得過於簡單粗暴😃。不過說到電影本身,我真的還蠻欣賞Nancy這個姑娘。影片主要分為三部分,情竇初開愛上了舞臺表演夥伴Kitty,墮落生活屈從於有錢的夫人Diana,最後一個主流的結局:頑強地克服重重困難,找到人生方向,與Florance共度餘生。結局稍爛俗,卻很勵志,南茜經歷過背叛,經歷過流落街頭,甚至時時沒有了自尊,但是她堅定誠實的勇敢人生態度讓她自己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特別是影片結尾一句:「走,我們見父母去。」道出了經歷過無數滄桑的甜蜜。話說回來,正如Jolin的mv種所演繹的那樣,穿上婚紗的兩個美人攜手真的很純美。

「尋找最愛是誰的答案

庸俗地海枯石爛

世俗又憑什麼為難

不一樣 都一樣 有各樣的患難

不一樣 也一樣 有分合有聚散」

值得一提的是Jolin的mv相伴推出的三支視頻,講述了三個被社會的眼光異化,卻實為平凡人的例子,其實有的時候不是他們不夠勇敢,而是世界不夠公道,他們和我們 就算有一些地方不一樣又怎樣,他們一樣應該得到作為平凡人應享有的幸福。

1.葉永志 從小行為偏女性,被同學們欺負恥笑,最後死於校園

2.曾愷芯:變性做回真我

3.曾英齊:患肌肉萎縮症卻打破紀錄頑強活到2

相關焦點

  • 現實版《不一樣又怎樣》 楊麗萍徒弟水月和同性愛人結婚
    現實版《不一樣又怎樣》 楊麗萍徒弟水月和同性愛人結婚時間:2020-06-01 12: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現實版《不一樣又怎樣》 楊麗萍徒弟水月和同性愛人結婚 歌壇天后蔡依林有一首 的歌曲《不一樣又怎樣》,只聽這首歌,或許覺得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若搭配這首歌的
  • 不一樣的同性電影,太甜了
    而婊姐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同性題材的爆款電影,卻和絕大多數文藝風格的同性電影不同—— 它將同性之愛與校園青春喜劇相結合,講述了關於出櫃這件小事。 從十三歲進入青春期之後,西蒙突然發現自己的性別取向與身邊人不一樣。
  • 關於性取向,世人都誤解了張國榮!在中國同性戀群體到底有多少人
    張國榮答,一點都不介意。於是攝影師問他,關於GAY這個身份,他是否認同?張國榮搖了搖頭,說道:「準確地講,我不是GAY。我並不在意對方是異性還是同性,我的愛範圍很廣,只要我喜歡,同性異性都可以。為什麼愛只能愛一種就不能愛另一種呢?應該允許戀愛的空間更寬廣一些嘛。」
  • 《不一樣又怎樣》
    不一樣又怎樣 - 蔡依林 (Jolin Tsai)詞:林夕曲:Vikeborg/Christoffer Thomas Viktor Aiten/Hayley Michelle Strange Dahl/Sten Iggy Johan Moraeus編曲:梁思樺/陳星翰製作人:陳星翰
  • 炎亞綸出櫃道歉,其實同性戀愛真的沒有什麼!
    炎亞綸也是呼籲平權的藝人之一,他呼籲捍衛婚姻平權、兩性平權及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實說回同性戀愛這件事,已經真沒有什麼好稀奇的了。>「我只有一次生命我不想隱瞞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看到更多在同性戀愛中,他們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笑容後,你就會覺得
  • 為什麼反對關於「制定同性婚姻法」的網絡投票
    臺灣知名律師呂秋遠10月24日在Facebook發表文章,反對關於「制定同性婚姻法」的網絡投票,因為基本人權不該由投票決定,而且另立一套特別法屬於隔離對待。五十年前,黑人要進某些學校也要公民投票,我拒絕人權作為公民投票的選項,遑論這是網絡投票。」  呂秋遠進一步指出:「平權,就是與異性戀相同的權利。」他支持對現有法規中的婚姻定義進行修訂,不同意制定特別法,因為特別法等於落實「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的可怕概念。  「同志不需要施捨,而是還同志本來就應有的權利。」
  • 如果生活的核心是同性友誼而非婚姻,會怎樣?
    那個時期的作品,甚至是那些關於戀愛關係的作品,通常都缺乏對性接觸的描述。也許有些人是利用浪漫式友誼的說法作為性愛關係的掩護。事實上,一些學者懷疑某幾對友侶發生過性關係,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歷史學家對這個話題的研究主要局限於中產階級的白人友侶,他們無法明確斷言這些友侶的臥室裡發生過什麼。
  • 不一樣,又怎樣?
    ▲《不一樣又怎樣》MV截圖後來,蔡依林以這首歌的名字製作了一系列紀錄片,用作她的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的串場影片——分別講述了四位很「不一樣」的粉絲的故事。即使和別人不一樣,即使要依靠輪椅每天在135公分的視覺看世界,她也可以和正常人那樣追求一樣的快樂,去看不同的世界,認識不同膚色的朋友,去追求一段甜蜜的戀愛。她的生活還有很多精彩可以去追尋。 紀念 曾英齊1984-2011 ▼如果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你會選擇怎麼過?
  • 一場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首次公共討論的背後
    在明年2月14日情人節之前,北愛的同性伴侶們就可以登記結婚了。」接下來北愛官員將對法律法規中的「夫妻」等用語進行修訂,以確保新婚配偶在婚姻福利、醫保、養老金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平等對待。與此同時,中國的同志也正在經歷一場關於當前與未來的討論。
  • 不一樣又怎樣 看甘道夫 伊恩·麥克萊恩與他的出櫃人生
    下面的內容是在演出籌備階段英國媒體對伊恩的一段訪談,期間,老爺子也談起了關於個人出櫃和LGBT平權運動的感想。伊恩說:「其實在娛樂圈,很多人都是gay或lesbian,但是敢於公開性向的卻少之又少,這和迄今為止從未有英超聯賽的球星出櫃大同小異。
  • 路越走越「彎」,同性社交的金礦好挖嗎?
    但是活躍用戶數不再增長,同性社交存在明顯的用戶天花板,也讓市場對藍城兄弟存有疑慮。藍城兄弟上市不到半年,股價已經腰斬。用戶不增長,已近天花板藍城兄弟主要的收入,來源於Blued這款主應用,江湖戲稱「不擼帝」。
  • 原來,瓊恩·雪諾是同性群體的性啟蒙對象
    這種商業性,已經不僅僅體現於它可以在全美2400多家劇院放映,而在於影片以青春屬性成功替換掉了其同性標籤。電影中那些充滿小心思的對青春光線的捕捉強調,使得「同性」喪失自己一貫以來的奪目光環,完全成為青春的有機構成之一,正如「同性」在《月光男孩》中,被徹底處理為「成長」的內驅元素。但《月光男孩》因為其敘事與光影具有明顯的藝術化創作,所以它並非一部商業電影。
  • 不一樣又怎樣
    他們跟別人不一樣嗎?近幾年來性別平權的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美國今年通過的同性婚姻法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裡程碑;而在臺灣也有一群人不斷努力著,希望能推動性別平等的觀念和法律。臺灣樂壇天后蔡依林在臺北舉辦《2015年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當中最大特色,莫過於將數個被社會異樣眼光標籤為「不正常者」的催淚真實故事,配合《不一樣又怎樣》這首歌,搬上演唱會舞臺,引起極大共鳴。
  • 不一樣,又怎樣
    其實這些話題很早之前就在臺灣備受關注,許多藝人更用自己的行動為這些群體發聲。像是歌手蔡依林就一直致力於性別多元與同志人權的捍衛與推廣,讓音樂也多了這一份對於社會的正義與責任感。蔡依林(Jolin)2014年發行的專輯《呸》,第四波主打歌《不一樣又怎樣》 就探討了多元成家議題。
  • 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關我們什麼事?為何要關注這個群體?
    婚姻平權大平臺和伴侶盟也同聲呼籲,希望「立委」不要用同性伴侶法或另立專法的方式,這樣是隔離且不平等,也期盼「立法院」能儘速完成「民法」修正案,讓同志真正享有平等成家的權利。 反同派怒不接受 約百人聚集抗議 臺灣「幸福盟」「安定力量」等反同團體則對此反應激烈。
  • 我為同性伴侶辦的這些公證,被他們當做結婚證明 | 口述
    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和法律困境的 LGBT 群體,希望藉此證明賦予同性伴侶對自己人身和財產的監護權。但同性伴侶申請辦理意定監護公證時並不順利,全國能辦理的公證處不多,願意接受同性伴侶的更少。這意味著,同性伴侶也成為了適用人群之一。但那時候,公證行業還沒注意到LGBT群體的需求,也不知道公證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2018年下半年,有位公益人士針對同性伴侶做了一份匿名調研,詢問受訪者,如果發生意外,希望由誰幫忙處理?死後財產給誰?調研顯示,80%的人希望由同性伴侶幫忙處理意外造成的醫療等問題,遺產也是希望交給伴侶。那時,我才意識這個並不熟悉的群體和我的工作產生了聯繫。
  • 同性結婚合法化投票的結果是什麼?性取向測試完,讓你大跌眼鏡!
    從百度搜索的指數來看,很多人對同性結婚在我國合法嗎、同性結婚合法嗎、同性結婚哪個國家合法、同性結婚提案2019等熱點問題比較關注。本文就針對這個社會問題,來做一些分享。 不過,據2019年社交媒體關於同性戀結婚的投票活動,以及同性結婚寫入法典的問題,只是參與度比較高,最終,中國什麼時候可以同性結婚,還得理性去看待。因為這畢竟涉及到中國千年文化傳統的傳承,而且,同姓結婚有什麼忌諱,會產生什麼樣的社會影響都是需要考慮的。那麼,同性結婚要合法了嗎?
  • 我測評了世面上所有主流的同性交友軟體
    那個時候,和書裡寫的一樣,基佬們都愛到公園公廁,增進友誼; 10年前,當硬糖君把白先勇的《孽子》套著人教版語文書在自習課徜徉的時候,尚是處男。那個時候,真不明白主人公們為何當了男妓; 1年前,當硬糖君和眾多迷妹迷弟一起追《上癮》舔著黃景瑜的顏、討論著許魏洲的雙眼皮的時候,已是一枚老司機。
  • 楊麗萍徒弟水月結婚,同性婚姻合法嗎?
    人們好像有一套關於婚戀關係的標準,凡是超出這個標準的,還想要光明正大的暴露在陽光下,確實需要勇氣,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兩個年輕的小夥子從大城市定居到鄉下的一些日常,可見這一部分群體的艱難。經過幾年的洗禮,隨著自己的成熟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越來越能理解和接納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據英國的調查,同性戀群體佔據4%,雙性戀4%,未分化1%,異性戀91%,存在即合理。這個社會確實會有多種形態存在,沒有辦法規定只有一種存在形式,相信可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國內「同性婚姻」合法化,也不是不可能。
  • 展現同性家庭生活、女女戀愛日常,臺媒盤點這些彩虹視頻博主
    臺灣同性婚姻專法自2019年通過後,社會上有許多同性情侶登記結婚,開始了他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