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紫羅蘭永恆花園》
歡迎關注Anitama訂閱號!
日本多地昨天都下起了大雪,東京更是發出了時隔約四年的大雪警報。雖然政府和新聞媒體表現得非常緊張,但是推特上的創作者們倒是各個都開心得像小孩子一樣,分享起了自己和家人、寵物玩雪的照片。
聲優古川登志夫指出,《POP TEAM EPIC》裡 POP 子和 PIPI 美由不同聲優來演出相同內容,可以明確展現出每一位聲優演技論的差異,在某種含義上,可以為演員教育、聲優教育帶來很大的反響。
雖然聲優們接受的都是相同的基礎訓練,但在這相同的基礎上,卻可以建立起多彩的演技論。說極端一點,甚至可以說,「有多少個專業表演者,就有多少種演技論」。
過去,人們曾經擔憂過「用相同的教材和訓練方法會培養出千篇一律的演員」,甚至爭論過演員教育應不應該存在。古川記得,有人告訴過自己,著名演出家、演員千田是也曾經指出過:「『教』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很大問題。教師的工作,應該停留在引導出學生與生俱來的長處。」
(https://twitter.com/TOSHIO_FURUKAWA)
漫畫家大童澄瞳的獨立動畫製作題材作品《映像研には手を出すな!》獲得漫畫大獎 2018 提名。大童說,他在入行之前,曾經看到大獎討論串之類的地方,有人說漫畫大獎獲獎作品「不是暢銷也不是牛,只是業界強推自己想賣的漫畫而已,真沒意思」,並且信以為真。
然而進入漫畫界之後,大童才知道,出版社壓根沒有能強推作品的預算。獲獎總是突如其來的。
決定漫畫印數的,和編輯部不是同一個部門。保障不了暢銷的作品,都會被削減印數。而編輯部為了阻止印數削減,每次都要在會議上奮戰:「如果在書店裡多擺一些,一定可以火起來的!」他們真的是拼了命地在製作漫畫。如果作品能夠拿到獎,那編輯部也會喜出望外的。
大童說,在看似深諳業界的人靠推測大談特談權力關係的時候,最好對他們說的話多打幾個問號。他想要成為漫畫家的時候,也是帶著「對漫畫界的內情取個材看看」的心情開始的,結果卻發現實際的構造和世間人們所說的截然不同。
(https://twitter.com/dennou319)
Bushiroad 的木谷高明忽然在推特上談論起製作人(P)。他說,對於娛樂作品,P 分成兩種,分別是商業上的 P 和現場的製作 P。他要講的主要是擁有各種權限的商業 P。
打造一部娛樂產品的 P 也有兩種類型,就是「調整型」P 和「突破型」P。偶爾會有兼具二者才能的偉人存在。
所謂「調整型」製作人,知識和經驗豐富,掌握必要的技術技能,對打造人脈也很熱心。這些製作人往往是在學校學習成績也很好的那種人。他們大多通過市場營銷和調查來打造產品,人緣又好,能拉到別人支持。但是這種人雖然容易做出暢銷作品,卻做不到大紅大紫的地步。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立的項目,都是通過分析過去數據、尋求最優解,所以就只是模仿已有的成功作品,把人物、故事和 Staff 換一換而已。這樣一來,他們的產品當然容易暢銷,卻做不出石破天驚的東西。
當然,這種調整型製作人偶爾也會碰到大紅大紫的作品。那是因為主創人員兼具了突破型製作人的才能。具體例子他不好寫,建議大家想像各種事例,來閱讀他的這些推文。
木谷還預告將在今晚講解突破型 P,也請大家期待。
(https://twitter.com/kidanit)
動畫製作人裡見哲朗指出,動畫業界的現狀,在正面和負面的意義上,都是木谷所說的調整型 P——或者說,就是一群公司員工用公司員工的做法來當製片人,長年締造的結果。
裡見哲朗自己,也是這種調整型 P。他們以音像製品第一世代的那些橫衝直撞的開拓者製片人為反面教材,成了循規蹈矩的一代人,耕耘出了現在的業界。而接下來,又該到了橫衝直撞的時代了,他相信,各位愣頭青們一定可以照亮更有希望的未來。
(https://twitter.com/satomit)
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