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全國低風險地區的部分影院陸續復工,短短的7天裡,單日票房從首日的350萬元增加到3500萬元,一周總票房突破了一個億,這極大提振了中國電影人的信心。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各大論壇上,「票房提速」成為電影人熱議的話題。
|三天完成100萬張退票工作
今年1月23日,全國影院關閉。突如其來的打擊並沒有讓電影人沉淪,很快,他們就作出了應對措施。阿里巴巴副總裁李捷表示,阿里巴巴在線票務平臺「淘票票」在三天的時間裡完成了100萬張電影票的退票工作,「票務平臺在這個時間裡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退票是從平臺直接退給觀眾,這也替所有的電影院承擔了很大的壓力。」4月中旬,在預測疫情防控可能會在一段時間裡常態化後,平臺很快開發出了「隔座售票」的功能,「這也為7月20日影院能夠正常恢復營業提供了技術保證。」
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透露,上影集團在3月初發起了十億元的「紓困基金」,幫助相關影視企業共渡難關。據王健兒預測:「電影院重啟之後,線下的這些重資產影院也好,影視基地也好,主題樂園也好,會加大兼併收購重組的力度,那麼線下的業務會加速和線上的渠道和流媒體的融合整合置換。所以我們也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布局。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表示「雖然電影不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但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再度重申了騰訊影業「不孤立做影視」的理念,在內部體系,騰訊影業經過近三個月的調整,形成了上下遊更緊密的合作機制,上遊方面包括有閱文集團、騰訊動漫、新麗傳媒等,下遊方面也將與貓眼娛樂形成更緊密的合作。更重要的,騰訊影業也會在體系外去積極地與更多優質創作者連結合作可能性。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分享,光線首先是穩定隊伍保持信心,「疫情期間,公司沒有裁員,沒有減薪,今年要繼續招聘50多個應屆畢業生,同時繼續籤約編劇,在這期間還推出了員工激勵計劃。員工是未來的發展要素,穩定和保持他們對未來的信心,是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其次是重新梳理現在正在進行的項目,提高標準。再就是全面全力的幫扶中小企業,因為影視行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是整個行業的基礎,所以對與我們投資和合作的企業,有的是派出了我們主要的管理者去到他們公司去工作,有的是派出了我們的編劇和項目管理人員來幫他們去發展項目,包括解決資金的問題。到現在這些被幫扶的小企業目前還都是比較健康地在推進。
|全國片源能支撐到明年三四月
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說:「我是院線電影的堅持者和堅守者,面對影院困難的時候,我們所有創作者都很著急,都想儘快恢復生產。」他透露,目前全國的新片片源大概有四五百部,「能支撐到明年的三四月份,明年暑期可能會有一批獻禮電影出來,但接下來的檔期是比較空的。我們應該加快恢復電影的創作,這是現在比較著急的事情。」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總裁李寧發言,「整個產業鏈每一端在疫情中都受到了影響,但票房的恢復狀況比想像得快。接下來就是要提振整個電影產業鏈的信心,迅速恢復整個產業鏈的規模和模式。包括我們的國家電影局和製片公司、發行公司、院線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影院終端公司,大家要擰成一股繩,儘快恢復電影整個從業者的信心。」
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講武生回憶,「我每天都讓辦公室的燈開著,有燈就有人,不能丟了信心」。7月20日部分影院可以恢復營業的消息公布後,身邊有人持悲觀態度,認為影院要想恢復人氣很難,但講武生非常有信心,事實也證明了他的看法,「我預測,8月份全國的日票房能夠恢復到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到了國慶檔,基本能完全恢復,甚至還會有所增加。」
貓眼娛樂CEO鄭志昊坦言「貓眼娛樂平臺三天退票超過500萬張,涉及金額超過2億。漫長的六個月我們沒有丟棄夢想,我們對創作者的恆心和耐心也沒有丟失。這幾個月裡面我們持續和主控、發行方和主控出品方持續溝通,想想我們的影片下一步怎麼辦。我覺得疫情給了我們機會重新思考這個行業。」
電影院的關閉讓網絡電影和流媒體平臺火了一把,未來電影發行的出路在哪裡?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表示,要有好作品才能讓觀眾走進電影院:進入影院有非常重的儀式感,我們如何把儀式感和社交屬性給他發展好。我覺得這是差異化其他視聽產品非常重要的。要讓觀眾有理由不在家裡看電影,而是要去影院。我們影院就必須要提供這樣的上對得起創作者,下對得起觀眾的放映環境和放映質量。未來除了線下影院的發行外,我們還要大踏步地推進線上電影的發行工作,要差異化的和「愛優騰」共同成長,使得電影能夠保持它獨特的魅力。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談及流媒體對院線電影帶來的挑戰,較為樂觀。他認為,在至少5年內,也可能更長時間內,這麼大體量的電影還是離不開電影院,這也是投資者的利益所要求的。同時也希望電影院在政策方面也能夠根據形勢發展要有一些突破。
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講武生表示「這次疫情讓我們痛定思痛,我們要在發行的多樣化方面作一些培育和嘗試。」他認為,整個電影產業的盈利模式單一化是非常危險的,「雲發行」也是未來電影多樣化經營的一個重要途徑。
英皇電影製作和項目發展總經理梁琳透露,「現在觀眾對於娛樂的選擇真的太多了。我們用什麼樣的理由能夠讓觀眾來到電影院坐在這裡90分鐘,跟我們去觀看這個電影,用什麼去拉動他們,這個其實是我和我的團隊這半年一直在思考的事情。」英皇電影會嘗試推出午夜場和午餐場,來看午餐場的觀眾我們會提供一份午餐。
|各大公司紛紛推出新片計劃
面對迅速恢復元氣的電影院線,各大電影公司紛紛推出了新片計劃。李捷透露,阿里影業近期作為出品方的電影就有脫貧公益主題電影《一點就到家》和將於今年國慶期間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此外,由阿里影業主投主控的影片有三部,其中《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定檔七夕節,劉德華監製和主演的《拆彈專家2》定檔於12月24日,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也將於今年推出。
王長田透露,光線傳媒目前正在籌備的項目有六七十個,即將要拍攝的有反映李大釗生平的影片《革命者》,抗疫題材電影《火神山》,基本拍完的電影有《你的婚禮》等。
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透露,上影集團接下來將發布25部影視作品,其中有12部故事片,包括《1921》和《陳望道》。
傳奇東方執行長劉思汝坦言,公司接下來準備拍攝針對本土觀眾的電影,疫情加速了中國電影市場超越北美市場的進程,中國市場票房超過北美市場的日子要提前到來了。
-END-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王金躍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文中嘉賓觀點未按實際發言順序整理,
行業探索,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