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宣示得《法華經》之四法,普賢菩薩說神咒護佑持經者

2020-12-23 樂豐老師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此品為勸化眾生當奉持《法華經》。普賢啟問如來滅度後,如何能得《法華經》,佛陀宣示若能成就四法,當得斯經。普賢菩薩說陀羅尼神咒,並發願當於未來護持此經,及受持眾生。

接經文;這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無礙的神通之力及威得名望,與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大菩薩一起,從東方出發前來此法會,途中所經諸國,大地皆震動,空中散下如雨一般密集的寶蓮花,並奏響百千萬億種歌舞與音樂。還有天龍、神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天龍八部,以及人與非人等,他們圍繞在普賢菩薩周圍,各自都是現出威德神通之力。

普賢菩薩率領這些大眾來到娑婆世界的耆闍崛山中,以頭面頂禮釋迦摩尼佛足,又圍繞釋迦牟尼佛右繞7周,然後對佛說:我在寶威德上王佛的國土中,遙聞此娑婆世界正在演說《法華經》,於是,我便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的菩薩大眾一同前來聽聞受持,還懇請師尊為我們演說這部經典。如果在如來滅度之後,善男子、善女子如何才能得到這部法華經呢?釋迦牟尼佛告訴普賢菩薩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夠成就四種方法,那麼在如來滅後,他們就可得到這部《法華經》,這四種法是;第一得到諸佛的愛護與關懷,第二,培植根本的諸種福德;第三,入於正定;第四,發起救度一切眾生的誓願。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成就這四種法,那麼在如來滅度後,他們必定能夠得到這部經典。

這時,普賢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在您滅度之後,末法時期的500年裡,在五濁惡世中,如果有受持這部經典的眾生,我就會守護他,消除他的衰敗與禍患,使他得到安穩,使得諸惡魔人沒有可乘之機去損害他。如魔王、魔子、魔民、為魔所附著者、夜叉鬼、羅剎鬼、鳩槃荼鬼,毗舍闍鬼、毗舍闍鬼、吉遮鬼、富單那鬼、韋陀羅鬼等惱人的妖魔怪鬼,都沒有機會去傷害受持《法華經》的眾生。

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

五濁惡世中受持《法華經》的人,不論他是在行走中讀誦此經,或是站立讀誦此經,我與其時就會騎著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一起來到他的跟前,現出我的身相,供養守護她,安慰她的心靈,這也是為了供養《法華經》的緣故,此人如果在打坐中思維此經,那時,我也會騎乘白象王,現身在他的面前,此人如果對《法華經》中的一句、一偈有所遺忘,我就會教他並與他一起讀誦,使他恢復到通達流利的程度,那時,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能夠看到我的身相,就會極其歡喜,由此更加精進,因為看見我的緣故,他便會得到禪定與諸陀羅尼,如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總而言之他能夠得到如此眾多的陀羅尼。

普賢菩薩之坐騎-六牙白象

世尊!如果在後世末法時期的500年間,在此惡濁之世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索《法華經》者,受持《法華經》者,讀誦《法華經》者,書寫《法華經》者,他們如果想要按照《法華經》修行,就應當在三個七日內,一心精進不怠。滿21天後,我將騎乘六牙白象,在無數菩薩的圍繞下,以一切眾生所喜歡看見的身相,現顯現在他們的面前,為他們開示獲得利益和喜樂的教法,又再給予他們陀羅尼神咒,他們因為獲得此神咒。因此不再有非人鬼怪能夠破壞它們,它們也不會被女人迷惑、擾亂。我的法身也會常常親自守護這些人,懇請世尊允許我說此陀羅尼咒。於是普賢菩薩在釋迦牟尼佛面前宣說此陀羅尼咒:

阿檀地(一)檀陀婆地(二)檀陀婆帝(三)檀陀鳩舍隸(四)檀陀修陀隸(五)修陀隸(六)修陀羅婆底(七)佛馱波羶禰(八)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九)薩婆婆沙阿婆多尼(十)修阿婆多尼(十一)僧伽婆履叉尼(十二)僧伽涅伽陀尼(十三)阿僧祇(十四)僧伽波伽地(十五)帝隸阿惰僧伽兜略阿羅帝婆羅帝(十六)薩婆僧伽三摩地伽蘭地(十七)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十八)薩婆薩埵樓馱舍略阿伽地(十九)辛阿毗吉利地帝(二十)。

這一講到此,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

#

相關焦點

  • 世尊法會的上首大菩薩,500位菩薩之首的「文殊普賢」有何深意?
    而〈安樂行品〉則記載了佛陀答覆文殊師利,在末法 時期,或後惡世期,如何推廣法華經的問題。至於參與釋迦世尊的說法會者,文殊幾乎是每會必到的,而且是會中的上首菩薩, 例如《佛說阿彌陀經》,經文一開頭述說佛在給孤獨園所聚會的人物,除了大阿羅漢的 名字之外,尚有:「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幹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梵因等。」
  • 四大菩薩,普賢菩薩聽聞較少,孝親不足難登峨眉金頂
    佛教的四大菩薩,對於教外人士而言,普賢菩薩的影響力相對少一些,大行普賢菩薩的道場應化在四川峨眉山。很多人都去過峨眉山旅遊,有位仁兄到了半山腰,卻因故急忙下山,無緣登臨金頂。六牙白象大行普賢菩薩,其實與其他菩薩沒有高下之分,但各自代表的意義有所不同,專業一點稱作「表法」不同。大行,字面意義即是廣大的行為,大到無有邊際,多到一言一行。
  • 佛教: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這尊佛教大菩薩還化現為……我們都知道,普賢菩薩的坐騎為「六牙白象」,這也成了我們辨認這尊佛教大菩薩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事實上,在早先的佛教裡,乘坐六牙白象的並不限於普賢菩薩。自古以來,全身純白之象由於既有大威力,又性情溫順,因而受到人們極高的尊崇。據《太子瑞應本起經》說,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時,就是乘坐六牙白象而入摩耶夫人母胎中的。
  • 法華經:佛所說的諸經典中,此經最為第一(57)
    那麼八地以下的菩薩,雖然忘記了自己的本願,但他們依本願而投生,故而在本願的加持下,依然能保持著往昔的修行習氣。所以,通過一個人的修行習氣,就可以推知他是否是菩薩再來。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前面的那幾段文字,佛陀告訴了眾生這個義理。所以,只要你有佛說的那些修行行為,則不必懷疑,你真的是菩薩再來。
  • 普賢菩薩造像沿革:端嚴示坐六牙象 大行大願顯神威
    從某種意義上說,早期的普賢菩薩像是以脅侍的身份,出現在「華嚴三聖」之類的群體像中的,以獨立的形象出現並不多見。普賢菩薩的早期形像,總是帶著一些撲朔迷離的色彩,是真是幻,令人心嚮往之。此後,直到約100年後的隋代,伴隨著《法華經》的興起成熟,普賢乘象的圖像才日漸豐富清晰起來。
  •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你知道是什麼嗎?
    《華嚴經》是經中之王、經中之海,但七十餘萬字的體量對於在家修學者而言卻過於浩瀚,少有機緣能夠完整誦持。有賴佛陀慈悲,將一部《華嚴經》在最後一品濃縮提煉,供廣大修行者受持讀誦。本篇文章,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的「普賢菩薩十大行願」。首先簡要介紹一下「普賢菩薩」。
  • 這個普通的孩童竟是普賢菩薩化現
    ……我所求法,皆為救護一切眾生。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與智光,普照世間(世間智),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十)。四十卷本華嚴,第四十卷,一般稱為《普賢行願品》。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先長行,次偈頌。長行中揭示了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
  • 經中之王《大乘妙法蓮華經》
    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
  • 明暘法師: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是什麼
    ……我所求法,皆為救護一切眾生。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與智光,普照世間(世間智),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十)。四十卷本華嚴,第四十卷,一般稱為《普賢行願品》。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先長行,次偈頌。
  • 佛教:除蓋障菩薩、普賢延命菩薩
    在《圓覺經》中,淨諸業障,除蓋障菩薩敬請世尊開示:「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眾生,迷悶不入?」 釋迦牟尼佛而後闡釋「我、人、眾生、壽者」 四相,指出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認四顛倒為實我體,錯認無明為己主宰,由此產生憎愛二境,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 【精彩推出】《法華經》英語朗誦,中文字幕全集
    「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一切聲聞闢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3。「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 普賢菩薩:佛門中的行者
    普賢菩薩的梵文名稱是「三曼多跋陀羅」,尊號是「大行普賢」,是菩薩最高行門的代表。 經中說菩薩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而且純一妙善,所以稱作普賢。 普賢菩薩,位居等覺,證同於佛。
  • 學佛:四大菩薩摩訶薩的傳說
    佛與眾生是平等的,佛、菩薩、羅漢等,只是職別稱呼不同而已。佛的含義即:釋迦牟尼、佛陀的簡稱,佛的意思是覺悟和智慧者。菩薩是梵文譯義,意思是「大士」,摩訶薩即:菩薩中的大菩薩,又指發大心願者,其宗旨是:「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 法華經:為什麼說此經難信難解,如何善行菩薩道(58)
    這時候,佛有告訴藥王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大菩薩)說:「我所說的經典有無量千萬億種,在這些過去已說、如今正說、將來當說的經典中,這個法華經是最為難信難解。」接著,佛陀說明了這個原因。他因為還不明白佛陀的指月之說,故而住在自己的是非相見中,攀緣出這樣的看法。看見他最後那句「認罪悔改吧」,我能從中感受到他留言時的真誠善意。只是可惜,由於他住相解讀,前提就已經背離了自性真覺。由此忽然進一步明白了,為什麼在《法華經》的開篇,佛陀遲遲不肯開講《法華經》,原因就是因為悲憫這類修行者。
  • 普賢十願 | 卑如江海,萬川歸集
    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因為我們學佛就是希望能夠由凡夫轉為聖人,但由於我們無始劫來對自我身心的執著,所以說我們一直無法深信佛法有大功德能救拔我們離開三界的牢獄,離苦得樂。但是佛陀告訴我們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就是說要具備清淨信心的人才能進入佛法大海,然後以智慧超越生死輪迴的煩惱。
  • 佛學: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若有眾生聞我者,願除滅眾生三種病苦
    在佛教的文化傳承中,大家只是熟知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常伴佛陀左右,但在佛教的歷史之中,亦有兩位菩薩相傳也常伴佛陀左右,今天就為大家分別介紹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藥王菩薩《法華經》亦載藥王菩薩為施與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之菩薩,為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之一。佛經有云: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佛號琉璃光照如來,其國名懸勝幡。彼佛涅槃後,於像法中,有日藏比丘,聰明多智,為大眾廣說大乘如來之無上清淨平等大慧。
  • 普賢菩薩聖誕日,願廣大佛子信守戒律,以清淨善法供養普賢
    南無普賢菩薩摩訶薩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賢菩薩的聖誕日。普賢菩薩,作為大乘佛法地位崇高的菩薩摩訶薩,歷來受到廣大佛子的信仰歸敬。普賢菩薩作為廣行大願的法身大士,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在佛門經典《大日經疏》中,讚嘆普賢菩薩說,普賢菩薩的「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高尚的普賢菩薩從發菩提心起,便開始廣大行願,他的身口意三業是無與倫比的妙善功德,因此作為廣大佛子至心供養的菩薩。
  • 科普佛教中菩薩的分類
    脅侍菩薩畫像和佛陀畫像一樣,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觀音菩薩手持淨瓶和楊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勢至菩薩手持蓮花,天冠中有寶瓶。文殊菩薩手持寶劍,身乘青色雄獅。
  • 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非菩薩也.亦復不得名聲聞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護法,外雖似忍純行魔業
    2,毒藥不能害及無貪yin、愚痴、嫉妒之佛陀。毒藥不能傷害至誠有經法之人。毒藥不能傷害修持正道之人。是故,毒藥不能害及無貪yin、愚痴、嫉妒之佛陀。毒藥不能傷害至誠有經法之人。毒藥不能傷害修持正道之人。故飯食中之毒皆消去。」👉👉👉可見,依法修持正法之人,可避除身內三毒及外部毒藥之害也。       《佛說陀羅尼集經》提及:「修持陀羅尼需斷十惡修十善行方顯大驗。」
  • 受持《法華經》的七個神奇感應事跡!
    又常常看見左右四個人侍候著他。年紀雖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讀經書。一直到死。晉有釋曇邃,未詳何許人。少出家,止河陰白馬寺。蔬食布衣,誦法華經,又釋達經旨,亦為人解說。常於夜中,忽聞扣戶云:「欲請法師九旬說法。」邃不許。固清,乃赴之。而猶是睡中,覺己身已在白馬島神祠中,並一弟子,日日密往,餘無知者。後寺僧經祠前過,見有兩高座,邃在北,弟子在南,如有講說聲。又聞有奇香之氣,於是道俗共傳神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