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相機和微單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1-02-13 單反攝影技巧

什麼是單反

單反的全稱是「單鏡頭反光相機」。單反並非數碼時代的產物,早在膠片時代就已經存在。隨著照片載體走向數碼化,單反也隨同進入數碼時代,現在我們所說的單反通常都是說數碼單眼相機。

單反的特點就在「單」和「反」上,其實隨著主流相機普遍採用單鏡頭取景成像,「單」的概念已經不是那麼重要,而「反」則體現了這種相機和其他相機產品的本質差異。

在單反的內部結構中,有一個反光鏡和用於反射各種光線的五稜鏡,這些將外部光線通過物理反射送達取景器的反光鏡和五稜鏡成為單眼相機取景的主要部件,也是單反與無反或其他可攜式數位相機的最大差別。

通過鏡面反射最終讓人眼能夠在相機的取景器中觀察到被攝物體,這種取景器被稱作光學取景器。是否擁有光學取景器也可以認為是單反與其他消費級可攜式數位相機的最大差異之一。

至於單反的這個「單」字,它所體現的意義也很好理解。這得從相機的成像原理說起——大部分初中物理都及格的朋友應該對小孔成像原理有個大概的了解。相機的成像與小孔成像基本相似,只是相機在構造上更為複雜一些,但整體框架是一致的。

從示意圖不難看出,單反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前方有反光鏡遮擋,所以如果要讓畫面在感光元件上產生投影(或更準確地說是接收光信號),那麼反光鏡必須首先抬起——也就是說,當反光鏡放下時,這面反光鏡將被攝景物的光線反射到上方的五稜鏡,並最終到達光學取景器和人眼,此時反光鏡起著取景的作用;當反光鏡抬起時,光線直接抵達感光元件,此時可以完成相機的成像過程——雖然取景和成像在單反上是兩套系統,但它們都是通過一個鏡頭進行的,光線只有在通過這個鏡頭後,相機才能進行取景和成像。

所以我們將利用單個鏡頭完成取景、成像過程,存在反光板和光學取景器的數位相機稱作數碼單眼相機。

了解其他機種

有朋友可能會問,既然有單眼相機,那有沒有雙反相機呢?還真是有。早期單反尚未成為主流的時候,還有雙反、旁軸等多種相機。比如雙反就在相機正面配備了兩個鏡頭,其中一個鏡頭用於取景,另一個鏡頭用於成像;旁軸也是如此,不過旁軸相機並不存在反光板結構。這也是為什麼當把單反的鏡頭蓋蓋上時,取景器什麼也看不到的原因。而旁軸,即便主鏡頭被擋住,也不影響取景器觀察,因為光路不同。

後期單反成為主流的根本原因在於,單眼相機基本做到了所見即所得,通常人眼在光學取景器中觀察到的景物,即是最終成像的景物,因為取景和成像完全通過一個鏡頭完成。而雙反和旁軸等相機,由於取景、成像光路有差異,最終成像往往與人們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有出入,逐漸被時代所淘汰。目前雙反相機已經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旁軸聯動測距相機則依然有一些貴族品牌在生產,如德國的徠卡。這類相機在改革後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視差,而且還擁有單反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例如對焦精度更高,機身更小巧,且拍攝時沒有反光板抬起放下的動作,不會產生反光板升抬噪音,也減少了相機抖動等。

電子取景的發展

2006年,著名相機品牌奧林巴斯發布了一款型號E-330的單眼相機,這是一款具備劃時代意義的相機。內部反光板採用非傳統側翻結構,另一方面這款單反還支持電子取景。不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E-330並非首款支持電子取景的相機,電子取景相機的出現比E-330早了十多年,但電子取景器出現在單反上還是首次。

前面我們提到,單反是一種支持光學取景的相機,這也是單反與無反、可攜式數位相機最大的差異所在,並且也談到了單反取景和成像所見即所得的特性。那麼無反和可攜式數位相機是如何取景的呢?什麼是電子取景呢?

2008年,奧林巴斯和松下聯合發布了一種名為Micro 4/3格式(簡稱M4/3)的相機標準。松下在當年年底推出首款M4/3標準的相機G1,這臺相機的特色在於大膽地去除了反光板和五稜鏡結構,但相機鏡頭仍然是可以更換的。這款相機由於去除反光板,已經不具備單反的特點,因此無法再稱作單眼相機。

既然沒有了反光板,如何實現取景呢?在取消反光板之後,光線可直接照射到感光元件上,G1就通過實時讀取感光元件的圖像數據實現在相機後背LCD屏幕上取景。這種直接使用感光元件將光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並實時輸出到屏幕(或電子取景器)上的取景方式就是電子取景。G1的這一取景形式也是基於奧林巴斯E-330單反的前期準備。

隨後的幾年中,多家相機製造商紛紛推出類似結構的可更換鏡頭電子取景數位相機。

2010年,索尼對原有單眼相機的結構進行了改造,首先在保留反光板的前提下去除了上方的五稜鏡,反光板改用半透明半反射材料,當被攝物體光線入射後,一部分光線可被反射到對焦系統,另一部分則直接透射到感光元件上,進而實現電子取景。另外這塊半透反光板是固定結構,按下快門時無需再抬起反光板,因為反光板本身就透光——索尼將這種結構的相機稱作單電。

同年,索尼也和其他廠商一樣推出了去除反光板與五稜鏡的可更換鏡頭數位相機,索尼將之命名為微型單電,簡稱微單。其他廠商也紛紛將自家這種不含反光板、五稜鏡,但支持鏡頭更換和電子取景的相機稱為微單。

後來,民間和媒體對「微單」、「單電"這兩個詞彙進行了混用,微單和單電一度可以同時用來稱呼這種可更換鏡頭但沒有反光結構的數位相機。另外索尼的單電相機仍在市場上流通。

不同機型在結構上的差別

當代幾乎所有主流的消費級可攜式數位相機,以及手機攝像頭都採用電子取景的形式。從理論上來說,電子取景才真正達到了所見即所得,而光學取景仍然存在視差,並且無法觀察白平衡、亮度等實時情況。下面在談到兩種取景形式的優劣時,我們還會談得更多。

通常,對相機有所了解的人都認為單反和無反的差異根本就在如上所述的取景方式上,這話說得沒錯,但實際上單反和無反在主要結構方面仍有各種差異,構成這些差異的本質直接體現在相機的體積上。

相機的本質工作是拍照,拍照所要達到的目標自然是越來越好的圖像質量。但要獲得較好的圖像質量,往往要以犧牲相機體積和便攜性為代價的。當相機出現在家庭、旅遊、生活紀錄等場合時,便攜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無反正是試圖平衡便攜性和成像質量二者狀態的中庸之道。

業界如此迫切地將單反內部反光板和五稜鏡結構去除,正是基於消費用戶對便攜性和圖像質量的共同追求,單眼相機中最累贅的結構無非就是五稜鏡和反光板。

無反的這種變革帶來取景方式的差異化。那麼電子取景相較光學取景是否處於弱勢呢?至少就現在的形勢來看,並不盡然。實際上我們在討論電子取景和光學取景的優劣問題時,並不僅僅是針對無反和單反兩種相機進行的探討,也可視作對單反與消費級可攜式數位相機差異的探討,並且從這一點也可基本了解相機未來的發展趨勢。

電子取景發展早期的劣勢比較明顯,由於電子取景需要相機內部的感光元件與圖像處理器實時工作,並且需要在屏幕上較為迅速地顯示給用戶看,這對感光元件和圖像處理器來說本身就是個不小的任務,所以我們不難發現早期的電子取景數位相機及手機在取景時存在較為嚴重的時滯問題,甚至嚴重到可能發生幾秒的延遲,取景屏幕上的圖像卡頓無比。

不過自無反崛起後,這一問題已經幾乎不存在,但內部電子器件的取景過程仍為不停工作狀態,所以在耗電方面是比較厲害的,至少單反光學取景是完全的物理結構,理論上不存在耗電的情況。而且屏幕顯示質量的好壞實際上也會影響拍攝者對圖像取景的判斷,在外界過亮的環境下,LCD屏幕的不可讀性也是電子取景的弱點,之後無反相機在單反光學取景器的位置換上EVF取景器,用眼睛靠近才能觀察電子取景內容,有效地避免了這一問題。

但電子取景也有光學取景無法比擬的優勢,首先去除反光板和五稜鏡顯然可以讓相機變得更小。重點優勢還在於進行照片拍攝時沒有反光板升抬的機械動作,既不會產生噪音,也不會產生因反光板升抬導致的機器震動。

機背屏幕取景時,無需用眼睛靠近取景器就能看到整個取景內容,另外特別的可翻轉屏幕設計,更是讓拍攝者可將相機置於任何特殊角度進行拍攝,查看取景屏幕上的內容毫無壓力。

另一方面,電子取景在直觀性上更到位,除了能實時地觀察取景效果,了解色彩、亮度、白平衡,還能在屏幕上顯示直方圖、輔助線等方便用戶構圖、測光的參考內容,有預見地拍到用戶預想中的畫面,這些是單反的光學取景無法達成的。

實時電子取景的潛在優勢遠不止這些,在取景過程中完成對焦和測光才是電子取景存在的根本之道。

單反與無反測光方式的差異

我們經常聽到拍照的人說「曝光」一詞,比如「這張照片過曝了」「這張照片曝光不足」。曝光即是說,感光元件(或早期的膠片)接收到外界光線入射的量,這個量多了少了都不好。曝光過度會讓整個畫面太亮,而曝光不足則會讓畫面過暗,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畫面的細節過分丟失。

曝光量是由許多不同參數組合而成的,比如外界光線的強弱、快門的速度、光圈的大小、焦段的長短、感光元件本身感光的能力等。確定這些參數應當如何設置,測定光量的多少,這個過程就是測光。

對於不是特別崇尚構圖效果的普通用戶來說,如何將畫面真實地紀錄下來是拍照的首要任務。要做到這一點,測光和對焦是照相過程中最需要關心的問題。

要做到這一點,測光和對焦是照相過程中最需要關心的問題。

對於消費級可攜式數位相機來說,測光過程可由相機傻瓜式的完成,無需用戶幹預,所有曝光參數的設置也無需用戶關心。但許多情況下,這種智能的拍攝方式會讓手動拍攝的樂趣大減,而且對某些場景也將無能為力,比如逆光拍攝,可能讓前景中的人物一片死黑。

要拍出令人滿意的作品,獲得合適的曝光量是第一步,否則無從談起照片的藝術性。當用戶嘗試自行對光圈、快門速度等參數進行調節時,相機內部的測光系統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了,即便曝光參數的設置由相機自動完成,測光的準確性也尤為關鍵。

單反的測光系統

相機出現的早期,測光是個相對人工化的過程,攝影師要了解所需拍攝場景的光線亮度,就要用到外部的測光儀器,通過測光儀器的示數結合攝影師的經驗,得到正確的曝光參數,並且設置最終的光圈、快門等值。這種測光方法不僅麻煩,而且相當不準確,畢竟所測光線是進入鏡頭的層層鏡片後才最終抵達膠片的,外部測光器顯然無法考慮鏡頭對進光量的影響。

後來,單眼相機中出現了TTL內測光系統,即是在五稜鏡後方位置安上一個專用的測光感應器。前面我們已經談到,五稜鏡的作用是將被攝物體的反射光線經多次反射後送達光學取景器。在這裡,五稜鏡還起到了分光的作用,一部分光送至光學取景器,另一部分則送達測光感應器。測光感應器的原理可類比為現在手機正面普遍都有的光線感應器,通過光線感應器對環境光亮度的測量,手機屏幕的亮度也能智能化地調節。

TTL測光系統通過類似的方式,推算出相機主感光元件的受光量,以便用戶能夠以測光系統的示數作為參考,手動調整曝光的各項參數。所以單反數位相機的光學取景器(或者肩屏和主顯示屏)中,圖像下方總有一個曝光參考讀數,此讀數根據進入鏡頭影像的不同亮度實時發生變化,熱愛體驗手動操控相機樂趣的用戶即是以測光表為參考確定曝光所需的正確設置,確保不會過曝或曝光不足。

TTL測光方式相較早期的外部測光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由於測光感應器位於相機內部,不僅方便,而且是對光線經過鏡頭後的測光過程,加上測光感應器所處的環境與相機的主感光元件所處環境相同,得到的測光結果更為準確。

但這種測光機制實際上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測光系統獨立於成像、對焦甚至取景系統之外,導致單反整體的內部構造變得更為複雜。其次測光感應器和光學取景器之間離得很近,光學取景器實際上是個透光的小框,這些漏光可能影響測光感應器的工作。當然,現在的單反大多同時具備光學取景和電子取景的能力,為了讓測光系統工作更準確,當相機使用電子取景照相時,用戶可手動關閉光學取景器,避免漏光的問題。

另外,許多單反的測光感應器只能感知亮度,無法識別色彩,所得結果很容易造成最終成像某些色彩的高光溢出。最後測光感應器和主感光元件畢竟還是不同的個體,所測光量和最終主感光元件受光量總會有所出入,導致可能存在的曝光誤差。

無反的測光系統

其實就無反和普通可攜式數位相機來說,測光並沒有單獨成為一套系統,內部也沒有像單反那樣複雜的測光感應器裝置。測光過程完全由相機主感光元件和圖像處理器完成。

這一點與無反內部沒有反光板結構和自身取景方式有很大關聯。在沒有反光板結構的情況下,光線直接照射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將光信號轉換為圖像信號實時輸出到屏幕及圖像處理器中,由圖像處理器對這些圖像信號進行分析,並且最終得到正確的曝光設置——這就是無反測光的整個過程。

由此可見,結合我們上面所說的內容,無反的測光、成像以及取景實際都是同一套系統。那麼這種測光方式除了系統邏輯更為簡單外,相較單反的TTL測光有何優劣呢?

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要獲得較為平均的測光結果,也就是最終所得照片每個位置都有較好的光亮及細節表現,那麼就要求測光系統對畫面分塊測光。單反的TTL測光可以實現對整個畫面進行分區測光,但即便是高端單反,測光感應器所能分配的區域也不過區區幾十個;而無反相機由於採用主感光元件測光,理論上這種全數位化的測光方式可將測光區域細分到上千個,並且是可以實現的,索尼的NEX-5N就能實現1200區測光。

另外,用圖像處理器對圖像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可獲得一些額外的參考數據,例如實時顯示直方圖,相較單反的曝光參考讀數,這對用戶手動控制曝光參數而言具有更好的參考價值。再者,由於採用感光元件測光,而感光元件又是最終的成像組件,所以所測得的光量也就完全等於最終成像的光量。

不過採用感光元件測光,主要缺陷與其電子取景缺陷相同。因為整個測光過程是感光元件和圖像處理器反覆不停轉換數據、採樣、分析數據、輸出的實時過程,所以耗電情況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圖像處理器的性能不佳,也足以影響測光的實時性,造成對拍攝過程的影響,這一點有時甚至是致命的。

就目前來看,在實際應用中,TTL測光方式已經相當成熟,而主感光器測光未來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已有高端單反對TTL測光的缺陷進行了彌補。例如將傳統測光感應器換為RGB測光感應器,使之實現對顏色的感應,配合圖像處理器進行數據分析。

單反攝影技巧

①複製"dfsyjq",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標題下面的藍色「單反攝影技巧」即可關注。(以上圖文轉自網際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單反、微單?微單和單反的區別
    微單和單反的區別微單和單反的區別是什麼?微單和單反的區別不僅只是取景方式上的不同,同時微單和單反的區別更體現在結構、性能方面的差異以及優勢和劣勢上的不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對比介紹。相機的本質工作是拍照,拍照所要達到的目標自然是越來越好的圖像質量。
  • 微單相機與單眼相機對比,有什麼優勢?
    雖然現在的手機像素都很高,能拍攝出非常高清的照片,但是手機還是無法取代數位相機的地位,數位相機作為專注拍照的設備,還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數位相機的分類。一般我們會按用途將數位相機分類,單眼相機,微單相機,卡片相機,長焦相機和家用相機等都是數位相機的一種,而我們一般人常用的是家用相機。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2、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的區別與購買建議這裡因為單反、無反相機都屬於數位相機,所以只對比膠片和數位相機。在售柯達膠捲3、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與購買建議概述:單反就是指單鏡頭反光,是一種取景系統,通過反光板的設計使我們使用單眼相機的人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投射出來的影像
  • 現在買相機 選擇單眼相機還是微單相機
    現在用戶選擇相機,無外乎單眼相機和微單相機。很多人認為單眼相機老了,微單相機才是更值得選購的,你同意嗎?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現在購買相機是選擇單眼相機還是微單相機。01 單眼相機和微單相機有何區別?
  • 微單和單反究竟有哪些區別?攝影新手究竟該怎麼選?
    作者微博:@拾步與弗生Q:微單和單反的差別體現在哪裡?A:微單雖然聽起來像縮小版的單眼相機,但是它們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微單的出現也遠遠晚於單眼相機。其實單反和微單之間並沒有誰好誰不好,現在很多微單也都做了很多優化,大家還是根據自己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相機。
  • 入門級微單和單眼相機有哪些值得購買?
    一般是很多攝影小白剛剛進入攝影圈的5000左右元預算,值得推薦的器材有以下好幾款!單眼相機和微單相機。單反普遍要比微單重一點,正是因為相機重,很多嘴上說喜歡攝影的人卻很少帶相機出門,看你是女孩子還是男孩子,根據你自己的需要,去選擇是入手單反還是微單。
  • 微單和單反,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相信很多朋友在入手第一部相機時都糾結過,微單和單反,我選哪個? 今天梅子就來告訴你,這兩者之間的不同吧 什麼是微單? 微單,顧名思義就是「微」的單反。
  • 單反與微單有什麼不同?
    單反與微單有什麼不同?單反機身中內置反光鏡,使用光學取景器取景時反光鏡反射從鏡頭進入的光線到五稜鏡,五稜鏡再將光線反射到取景器上,使用者在取景器中就可以看到和鏡頭視角一樣的畫面。按動快門反光鏡升起,快門帘開合光線照射到傳感器上形成影像。  微單相機和單反一樣可以更換鏡頭,但是不具備單眼相機中的反光鏡、五稜鏡等光學和機械結構,光線通過鏡頭直接作用於影像傳感器,使用者通過屏幕或者EVF(電子取景器)取景拍攝。
  • 只認識單反和微單? 還有哪些相機值得買
    目前數位相機的銷售不如前幾年火爆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拍攝性能越來越強,一般日常的拍攝已經不再需要當年很火爆的卡片相機了。另外隨著單反和微單相機的價格逐漸走低,想要購買一部相機的消費者都會在單反和微單兩大類機型中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但是購買相機真的只有單反和微單可以選擇嗎?又或者說,單反和微單真的是相機中的「萬金油」可以滿足大家的各種拍攝需要嗎?
  • 單眼相機與微單的區別,新手應該如何選擇自己人生的第一臺相機?
    單眼相機之所以稱之為單反,是因為它內部有一個反光板,並且快門也是機械機構,高端機型還配備了五稜鏡取景。單眼相機可以用光學取景器,可以達到與人肉眼一致的視覺體驗。由於是光學取景所以也更加的省電。微單相機則取消了反光板結構,機身體積和重量大大降低,沒有機械快門,也沒有五稜鏡,快門可以實現更高的速度和壽命,微單相機取景一般使用屏幕取景,所見即所得,非常方便。那究竟咱們新手同學應該購買單反還是微單呢?我覺得應該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買全新的還是買二手的?
  • 單眼相機和微單哪個錄像效果好
    現在隨著小視頻的崛起,不管是商業視頻還是個人視頻都成為了主流,隨著科技的發展錄像的工具也是越來越多,錄像現在不只是專業的攝影機可以錄製了,比如現在的單眼相機和微單相機都是可以錄像的,而單眼相機和微單相機屬於高階的數位相機,那麼對於單眼相機和微單哪個錄像效果好呢?
  • 2020年二季度相機銷售榜出爐:微單和單反的大戰到底誰贏了?
    本文數據來自慢慢買大數據,點評來自慢慢買社區編輯——箱子「單反 VS 微單,到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前段時間佳能發布的R5/R6,被網友們稱為擠爆了牙膏,強行把微單之間的鬥爭拉高了一個檔位,不知道相機界的其他幾位巨頭內心是怎麼想的。
  • 長焦相機和單眼相機有什麼區別 長焦相機和單眼相機區別【介紹】
    長焦相機是擁有長焦鏡頭的數位相機,其鏡頭的焦距一般用毫米表示。單眼相機又稱作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它是一款使用單鏡頭並通過此鏡頭反光取景的相機。那麼, 長焦相機和單眼相機的區別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入門級單反和專業單反到底有何區別?攝影迷:差距很明顯!
    雖然如今的手機拍照越來越牛掰,而且還比單反方便,但是要論畫質和清晰度,還是單眼相機牛一些!一些旅遊迷和攝影迷都會有自己的一部單眼相機,來記錄身邊的美好。而相機圈也分入門級和專業級兩種,那麼入門級單反和專業單反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一萬元微單和一萬元單眼相機哪個好
    現在的相機種類不再單一了,在以前只有普通的數位相機,而現在有了專業的單眼相機和微單相機,雖然微單相機是後期才發展的,但由於它的性能和單眼相機相差的不大,也逐漸被攝影愛好者所接納,微單相機發展到現在可以說是和單眼相機越來越小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一萬元微單和一萬元單眼相機哪個好或是同等一萬元的微單和單眼相機哪個好呢
  • 買相機是買單反好還是微單好
    現在的人都喜歡上了拍照,現在人人都想買一臺相機,而在買相機的時候,除了單眼相機和卡片相機,還有另一個新物種相機那就是微單相機了,很多不了解微單相機的人都會誤以為微單相機就是微型單眼相機,其實微單相機並不是微型單眼相機,而是一種性能和單眼相機差不多,但具有很好的便攜性的新一類數位相機
  • 【新手入門相機推薦】(單反or微單)小白、學生黨
    使用相機自動模式,拿來即用,差不多就行了,還是深入進行攝影藝術的學習。您對相機有什麼經驗水平?是完全的小白,新手入門,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基礎,能夠區分單反和微單等。專業性與性價比花更多的錢買一個一步到位的專業性相機,還是花適當的錢買一個性價比最好的相機。相機顏值你主觀更喜歡哪個類型?復古造型旁軸造型卡片機單反體積大小要求尺寸和便攜性對您來說有多重要?你的預算是多少?
  • 2020年買相機,你還在糾結單反還是微單嗎?這裡給你答案
    2020年,在相機市場上,微單的佔有率已經超過了單反,經過多年發展,微單的性能和系統日漸成熟,獲得了市場認可,但兩者佔有率差距不大,功能也是各有特點。每一樣東西的存在都有自身的存在的意義,雖然無反相機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單反,成為2020年相機市場的大方向,但是也並不是沒有缺點,單反也並不是沒有優勢。那麼2020年到底應該選擇微單還是單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 (深度解讀)卡片相機、手機相機與單眼相機的本質區別在哪裡?
    ,甚至像佳能SX60這類65倍變焦的長焦機,還可以拍月亮,下圖為佳能SX60長焦機。、細節非常差、不清楚的原因,如下圖(用小感應器的手機相機在同樣環境下拍的樂高玩具)。再說WI-FI功能,現如今多數的卡片機、長焦機及單反都帶WI-FI傳輸功能,在不用路由器的前提下,可以和手機或電腦進行直連通信,將照片直接保存到手機或電腦裡。再說多曝光功能,單反和微單具有多重曝光的功能,在同一個場景裡將多次曝光的內容進行疊加,使得同一景物在場景中多次出現,如下圖。
  • 單反還是微單?新手入門不知如何選設備?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說說這兩者的區別。兩者最大的不同取景「單反」之所以叫「單反」就是其使用單支鏡頭,有反光鏡。而這反光鏡,就是現今「單反」和其他不同種類的相機最大分別。圖中可見,「單反」直接把進入鏡頭內的光,經過返光鏡反射到拍攝者的眼中,成功把人和相機所見的景像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