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和田玉是指「軟玉」,狹義是指產自新疆和田地區產出的玉石,以新疆和田「籽料」聞名於世。
但無論是廣義或是狹義的定義,中國寶石學明確定義出了判定依據,即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透閃石成分佔98%以上,則可定義為和田玉。
理論上講,和田玉是產自崑崙山脈的玉石,但是崑崙山脈橫跨多個地區,且由於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差異,因此在通俗意義上,針對產地產狀的不同,大家又將其人為的進行了分類,基本可歸納為新疆和田籽玉,和田玉山料,俄料,青海料和韓料。這裡我們主要針對和田籽玉進行相關討論。
和田玉籽料並非是玉種,而是和田玉依產出形態不同而劃分的一個類別。
關於籽料的由來,目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有兩種;一是籽料就是來自玉龍喀什河,與山料沒有任何關係;一是崑崙山上的玉石經地殼運動,風化,酸蝕等等,風霜雪雨一路崩落下來,磕絆,磨礪,落入玉龍喀什河中;但是不論哪種,都會經歷河水的搬運,衝刷,長年累月,日夜不停,這種混雜著歲月的變遷與地質力量的作用,讓她日益溫潤剔透,綿糯有房,去粗取精,留下料質最細膩結實的精髓:「籽玉」。
和田籽玉為何廣受藏家追捧?
第一是物依稀為貴;第二是籽玉特有的油潤的觸感是視覺感受,人們常說的玉會戴活就是指籽玉在貼身佩戴後會越來越潤。
籽玉的潤,是因為在經過大自然的分選,千萬次的碰撞之後,結構不緊密,微裂隙的部分破碎,剝落成了細沙,留下的部分由於長期在河床下,且在河流的環境中,比較容易有游離的Fe2+離子的存在。
經年累月下來,Fe2+離子會慢慢沁入透閃石的分子結構中,並在其二維結構中形成交織點,使其成為三維結構。
有著Fe2+離子的結構則成為閃石家族中的陽起石,它的主要作用就好似混凝土中的鋼筋,這也是籽玉的韌性高於其他的關鍵所在!
而因為其晶體的交織排列,在佩戴盤完時,人體油脂的侵入就好像毛氈吸水的效果一樣,且因為結構的特點,侵入的油脂亦容易被鎖住。
所以和田籽玉會有越戴越活的感覺。
什麼是籽玉的「潤」
「珠圓玉潤」「溫潤如玉」就是形容和田玉的「潤」
《詩經》中的一首詩《國風·秦風·小戎》裡有「溫其如玉」
「潤」是一種軟指標
「潤」體現在光澤上是:面上是油脂光澤,面下是精光內斂。
「潤」體現在質感上是:晶瑩感、凝脂感、糯性(脂粉度)
「潤」體現在質地上是:細膩度、緻密度、結構。
「油」和「水」
「油」
和田玉不同於沉香,和田玉不含油,油脂光澤是看得見摸不到的。
有人說摸的油,其實你摸的是細膩度和緻密度。
就是說,手感順滑的玉,細膩度和緻密度一定很好。
「水」
和田玉含水(看不見卻可以感覺到的水潤)
「水頭」是形容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越高,說明水頭好(褒義)
但和田玉透明度過高,形容為料子水(貶義)這裡的水不是潤的意思,水頭大的料子不好,但一點都不水的料子也不好,失去晶瑩感,失去玉的靈性。
「水潤」
和田玉中「水」的另一個含義的水潤的意思,沒有水的料子顯乾澀,
水潤度很低的為「僵」(僵的形成和對玉質的影響以後再說)
水潤度極低的為「石」就是石性重。
雞骨白就是一個「脫水」嚴重的例子。
關於籽玉的「潤」文字描述非常困難,只能意會不能言表。
「潤」沒有指標,只有對比。
下面看一些羊脂級質感的圖片,感受一下籽玉的溫潤質感。
你見過的好玉越多,對「潤」的理解就越透徹越準確。
當你真正理解什麼是籽玉的「潤」,那麼恭喜你,這就算開始入門了。
我是藏玉小哥-新疆本地人,專注精品和田玉收藏,分享和田玉收藏和鑑別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