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期間,有好幾部大片同時上榜。而在這些電影的角逐中,有一部小成本電影卻異軍突起,跑成了國慶檔黑馬,它就是《一點就到家》。
這部電影的劇情有點俗套,講述的是三個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的故事,與我們很熟悉的《中國合伙人》劇情相似之處頗多。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劇情簡單的小成本電影,卻給我們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官體驗,讓我們為之歡笑,為之流淚,為之動容。
這部電影大火的背後是我們回不去的鄉愁。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特別觸動我們的心靈:「北京這座城市太乾淨了,乾淨得留不下我們的腳印」。許許多多的北漂應該會對這句話感同身受,他們從千裡之外離開家鄉,來到這座城市,為了夢想,為了心中的那份渴望。然而這座城市太大了,沒有人能看見他們住在郊區不見陽光的地下室裡艱苦的住宿環境;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加班到深夜的疲憊神情;也沒有人在意他們在上班高峰期擠不上地鐵時的焦灼心情……
他們是這座城市的螞蟻。每天忙忙忙碌碌卻毫不起眼,每天心懷夢想而實現夢想卻遙不可及。他們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智慧,創造了價值。然而十幾年的奮鬥,他們終究無法在這個城市找到自己的棲身之所。
若干年之後漂泊無依的他們有的選擇了回到家鄉,有的卻依舊倔強的留在這裡。但是家鄉的那方水土卻依舊是他們心中的港灣,他們知道等自己有一天無法在這個城市待下去的時候,家鄉依舊在那裡迎接他們。
故事中其中一個男主人公由於多次創業失敗深受打擊,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他每天無法入睡,吃再多的安眠藥也無濟於事。去尋找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建議他遠離城市,找到一個鄉村,或許能夠治癒他的焦慮症。
於是在機緣巧合之下,他跟著準備回家鄉創業的快遞員,來到了快遞員的雲南老家。在這裡住宿環境是簡陋的,在一個大炕上整整齊齊的躺著七八個人,睡覺時還要忍受蚊蟲叮咬,在睡覺的屋子裡,豬、羊、雞等動物隨時可以出入。
然而就是這樣艱苦的環境竟然治癒了男主人公的焦慮症,有一天早上他驚喜的發現自己竟然睡了一個整覺。
也是在這個鄉村裡,他明白了人應該白天做事,晚上做夢,這樣才是一個正確的人生。
對於這句話,楊二車娜姆應該最有發言權的。曾經瀘沽湖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摩梭人世世代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不與外界接觸,外界也無從探知他們神秘的習俗和絕美的風景。
然而從瀘沽湖畔卻走出了一個有著百靈鳥歌喉的女子,那就是楊二車娜姆。她從瀘沽湖畔九死一生走向了大城市讓世人所熟知,也正是因為她的介紹,瀘沽湖才被大眾所熟知。通過楊二車娜姆的自傳《走出瀘沽湖》,我們知道了原來在這樣一個桃花源般的地方,竟然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信仰佛教,沿襲著古老的走婚制度。
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瀘沽湖隨即成為了國家著名的景點,隨著遊人的到來,這裡的人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卻也帶走了原本的淳樸面貌,外界文化的衝擊改變了這裡走婚的習俗,這裡的人開始像外界一樣實行一夫一妻的結婚制度。
同時形形色色的網絡文化也吸引了這裡年輕人的目光,讓他們開始丟掉了自己世世代代的宗教信仰。這裡的風景依舊秀麗,但卻沒有了往日的淳樸民風。
據說有一次楊二車娜姆回到家鄉時看到這種情景,不禁潸然淚下,她不明白自己帶給家鄉的究竟是好的還是不好。
在電影中,三個男主人公在雲南鄉村裡種植普洱咖啡,最後大獲成功。這裡的村民們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隨著網絡的普及,他們也學會了網購。
然而卻也帶走了更多珍貴的回憶,原本村民們每個月去趕集,好像是一種儀式般的生活,但是隨著網絡的普及,網上的東西購買越來越方便,村民們不再去趕集,所謂的集也消失在老一輩的記憶中。或許若干年之後年輕人都不知道趕集是一種是什麼狀況。
或許有一天的那些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們回到家鄉的時候,發現原來自己的家鄉也和大城市一般過著網購、閉門不出的生活。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遺憾?
每一個走出鄉村的年輕人對鄉村都是一種暖暖的回憶,在那裡有自己的歡樂童年,有鄉親們的歡聲笑語,也有著一成不變的貧窮與落後。
隨著時代的發展,那裡的面貌終將會有所改變,只是我們希望他們不會改變太多,在經濟條件有所提高的同時,我們希望還能看到鄉親們的笑臉,還能在每個月的特殊時間相邀著去趕個集,還能在某家遇到困難的時候全村人趕來幫忙。我們不希望他們在經濟提高的同時,變得如城市中的人一般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冷漠而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