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之光熠熠生輝

2020-11-19 海南日報

《尼羅河上的慘案》海報

《陽光下的罪惡》劇照

《無人生還》海報

《東方快車謀殺案》海報

  文\本刊特約撰稿 嚴鑫超

  今年是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這位推理小說歷史上的祖母級人物生於1890年,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在5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她創作了100多部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劇本、詩集、自傳等。她的小說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代表作有《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等。

  影視改編的富礦

  對於偵探小說愛好者來說,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經典,粉絲們尊稱她為「阿婆」。她的小說具有典型古典懸疑推理風格,基本上都遵循了「犯罪—偵探—推理—破案」的傳統模式,故事多發生在火車、遊船以及孤島等封閉空間。這樣的情節套路非常有利於改編成影視作品,但也對作者的創作才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改編,絕非原封不動地對原著進行呈現,而是要在改編過程中實現由文學語言向視聽語言的轉變。如果沒有引人入勝的開端、匪夷所思的謎團、曲折離奇的進展、震人心魄的高潮以及出人意料的結局,很難真正打動觀眾。而這正是「阿婆」最擅長的。她的作品中經常出現海水、孤島、暮色等意象,往往都帶有強烈的象徵意味。這些小說作品改編成影視劇後,都會帶來強烈的情感衝擊。

  在阿加莎·克裡斯蒂眾多改編作品中,《無人生還》被公認為她最傑出的作品。這部小說自誕生之日起就一再被翻拍成影視劇,是阿加莎被改編最多的小說之一。小說中的孤島謀殺劇情,對後來很多懸疑片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後來的《致命ID》《禁閉島》等熱門影片都借鑑了這一推理模式。

  2015年是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25周年,BBC(英國廣播公司)為了紀念這位「推理小說女王」,推出了三集迷你劇《無人生還》。該片一開始就用一個遠景鏡頭,展現了詭異靜謐的孤島別墅,營造了令人恐怖的氛圍,讓觀眾為毫不知情的主人公們捏了一把冷汗。這部《無人生還》被許多人認為是最忠於原著的改編。電影改編有時長限制,三集迷你劇在敘事上會更加從容。導演採用閃回的方式,展現了每一個劇中人物所面臨的感情糾葛和道德拷問。在封閉空間內,所有人的結局,加之貫穿全片的童謠預言,更是將驚悚的氛圍推向了高潮。人物衝突與戲劇張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每個人在死之前都承認了自己所犯之罪,也契合了小說原著中所有罪惡之人都會得到懲罰的主題。

  生動鮮活的大偵探

  由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塑造了一批生動鮮活的偵探形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鬍子私家偵探波洛以及推理小說中罕見的女性偵探——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馬普爾小姐。

  作為故事主人公的偵探,往往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不同於警方中規中矩查案,阿加莎·克裡斯蒂影視作品中的偵探查案時帶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展現了獨特的魅力。比如,留著八字鬍的波洛,總是手拿拐杖邁著小碎步出場,他憑藉自己非凡的智慧和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破獲了眾多案件。在日常生活中,他對食物挑剔的習慣、古怪的口音常常成為故事中的笑料,這些小細節都讓波洛顯得更加真實可愛。馬普爾小姐則是一位對庸常生活時刻充滿好奇心的老太太。她經常一邊打著毛線一邊與人閒聊。老年女性身上獨有的親和力讓許多人放下戒備,與她一起分享秘密,讓她從中獲得破案線索。

  對於許多中國影迷來說,讓他們印象最深刻的阿婆影片莫過於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1978年版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以及1982年版的《陽光下的罪惡》,這三部影片在央視電影頻道曾多次播出,成為很多中國影迷津津樂道的回憶。在1974年版影片《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飾演名偵探波洛的阿爾伯特·芬尼還不到40歲,在現代化妝技術的加持下,他把劇中那個已經退休的偵探演繹得惟妙惟肖,深受觀眾喜愛與好評。把兩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偵探做比較可以看出,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更加強調科學理性精神,懂格鬥和擊劍,在破案過程中會藉助科技力量,儘量避免情感因素的羈絆。而阿加莎·克裡斯蒂筆下的偵探波洛,破案多靠心理分析,日常生活中待人親切,盡顯女性作家筆下特有的敏感與溫情。

  故事中的複雜人性

  在一部推理題材作品中,除了偵探,剩下最常見的人物就是受害者與加害者。在阿加莎的推理作品中,不是簡簡單單地懲惡揚善,而是把人性的複雜展現到觀眾面前。這些故事中,沒有誰是絕對單純的,受害者不是純然無辜的人,實施犯罪的人也不都是十惡不赦的人,相反他們可能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這些複雜的人物形象通過影視劇中演員的表演顯得更加立體生動。

  《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林內特從小養尊處優,十分任性。波洛在影片中忠告她:「你擁有的太多了,應該對身邊的人寬容一些。」林內特待人刻薄,最終引來了殺身之禍。兇手傑奎琳為了報復搶走自己未婚夫的林內特,精心制定了謀殺計劃。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留給觀眾的並非惡人除盡的快感,而是震驚於人性中超越理性的瘋狂。《東方快車謀殺案》中,行兇的十二個人一直背負著喪親的陰影和悲痛。而唯一的受害者則是一個窮兇極惡的人。這十二個人在東方快車上作案,在犯罪現場留下了大量假線索,並互相作證,每個人都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誰對誰錯?誰善誰惡?在電影的最後,波洛的闡述充滿溫情和人情味,也引發了觀眾對於法律與正義的思考。

  儘管阿加莎·克裡斯蒂推理小說的故事背景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但是世界各地不同時代的讀者一直沉迷於她的故事之中,影視工作者樂此不疲地翻拍她的作品。「推理小說女王」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她的作品中體現的主題:對正義的堅持、對人性的拷問、對真善美的追求。

相關焦點

  • 推理之光熠熠生輝_文化_中國西藏網
    這位推理小說歷史上的祖母級人物生於1890年,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在5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她創作了100多部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劇本、詩集、自傳等。她的小說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代表作有《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等。
  • 陳浩基:鮮為人知的「華語推理之光」
    陳浩基 鮮為人知的「華語推理之光」本刊記者/毛翊君發於2020.3.30總第941期《中國新聞周刊》香港作家陳浩基跟好友的聯絡基本靠電郵。作為香港推理小說作家,他的推理小說《13·67》曾讓內地讀者驚嘆,被稱為華語推理小說之光。憑藉那部作品,他拿下2015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推薦獎,售出美、英、法等十國版權,被王家衛買下了電影版權。但這個總說著粵語、戴著黑框眼鏡的消瘦作家,始終未曾被內地讀者真正了解。
  • 華語推理之光:陳浩基作品推薦
    2008年以童話推理作品〈傑克魔豆殺人事件〉入圍第六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但評審之一的景翔認為本作「是一篇翻譯作品,而非作者本身的創作」,陳浩基多次回信為自己辯護。2009年,以〈藍鬍子的密室〉、〈窺伺藍色的藍〉兩作同時入圍第七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並以前者贏得首獎。
  • 泱泱華夏熠熠生輝
    我站在華夏大地,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要從心出發,用愛國的情懷,強國的志向,報國的行動,讓泱泱華夏熠熠生輝。時間齒輪的轉動下,我們有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情;《詩經》中「與子同袍」的堅毅團結;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責任擔當。泱泱華夏,滿是愛國情。
  • 故事匣子 | 推理特輯——光之所向
    我坐在還殘留著激烈餘韻的推理社裡,暖風裹挾著獨特的夏日氣息吹起了攤在桌上的文件,此刻,陽光雖好,我卻無心欣賞。我在手機屏幕上敲打著熟悉的號碼,卻又將手指懸在了刪除鍵的上空。咬著牙,我轉而按下了通話鍵。「喂?是凌白原嗎?到南門外的咖啡廳吧,我想和你聊聊。」掛斷電話,起身出發。沿著熟悉的小道,想起封謀最後的話,解離性失憶?封謀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是什麼照亮了一座城市的光
    文/夢裡詩書《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是一部真正深諳於原著的作者電影,極高的劇情完成度使其不僅敘事緊湊流暢,同樣電影也用以暴制暴的社會問題構建了尤為發人深省的內核
  • 嘉倫做代言也是用心的——每時每刻 熠熠生輝
    # 在堅持熱愛的路上,有「香」伴無畏前行以香之名,用芬芳助力每一位嘉人無懼標籤任性熱愛,追逐屬於你的美麗。和鎖白小燈泡一起煥活牙齒水光白,大膽笑自帶光。接一次話筒,雙手含胸低頭,謙恭之心無需多言。對待接你上下班的嘉人,上車前必會禮貌揮手再見。每件小事都從細處著眼,盡力而為,凸顯你的大智慧。
  • 推理之絆
    今天我純粹只是為了發個動漫資源而已以後提到不錯的推理番這個可以又算一個02年的番 比較老動漫我沒看完不過只看了一點 感覺也很不錯漫畫結局比較虐劇情簡介:月臣學院高等部一年級的鳴海步(鈴村健一 配音)擁有著極高的智商和縝密的推理能力,但即使是這樣,小時候的他也一直都生活在哥哥鳴海清(井上和彥 配音)的陰影裡。
  • 《凜冬之棺》:古典密室推理的捍衛者
    上次錄製《QED可以的》的時候,陸秋槎就直言:「孫沁文是中國第一個遭到網絡暴力的推理作者。」可見出道之早,地位之高,作品之雕。我記得在我大學的時候,有一節課上,我無意間在雜誌上翻到一篇名為《斬首纜車》的短篇推理,看完後就覺得……還是應該認真上課才對呀!
  • 推理之絆 | 「推理之絆」活動圓滿結束
    第三彈「推理之絆」推理揭秘活動一等獎作品推理結果:兇手是張知府推理過程:首先明確本案的死者為我的侍從李兆安,本案的嫌疑人為:張知府,張夫人,丫鬟小紅,張知府手下捕快趙銘。可以推斷出,兇手令死者喝下特製的草藥(即文章最後所說「白鳳草、佛皮混合」)使被害人精神恍惚,將經密制手法變得堅硬的蠶絲一端固定在馬上,一端穿過死者房間牆壁上的氣孔,在死者精神恍惚之時,將蠶絲套在死者的脖子上,由於此種草藥能夠使人精神恍惚,所以在兇手完成準備之後,可以誘騙被害人將門關上製造出所謂的密室。
  • 唐澤壽明&渡部篤郎&及川光博 聯手醫療推理劇
    據悉,第15屆「這本推理了不起」大賞獲獎小說《癌症消失的圈套~完全治癒之謎》
  • 推理之絆 | 「推理之絆」第一期優秀作品
    第一彈的推理之絆已經審核完!各位偵探大人可真是大展身手,推理過程縝密而又精彩,優秀的作品也是層出不窮呢!原來我們身邊有這麼多優秀的偵探家呢!好了,話不多說,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彈的亮點作品吧!金融193 楊倩倩推理過程:氰酸鉀有如下對該案件推理有助益的性質:1、長時間與空氣接觸會轉化成碳酸鉀而失去毒性;2、氰酸鉀難溶於冷水,且溶於水中散發出苦杏仁氣味。
  • 亂步之獸:日本推理的起點,恐怖推理下的真實人性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日本當下那種腦洞突破天際,門類繁如星辰的推理小說群體,甚至讓我一度以為所有日本作家自帶的天賦技能點都加在了「寫推理小說」這一項上。這也是讓許多年前剛剛閱讀完福爾摩斯後想要更加深入領略這種邏輯之美的我,在新華書店面對滿書架的江戶川亂步和橫溝正史的小說後不僅想要哀嘆,「天下偵探小說出處唯二,其一在歐美,其二在日本。」
  • 警徽在疫情防控前沿熠熠生輝
    原標題:警徽在疫情防控前沿熠熠生輝 「我於2月1日在許崗子檢查站闖卡,深感愧疚和後悔,自願接受公安機關處罰……」安徽淮北籍男子縱某經過蕭縣永堌鎮許崗子檢查站時,不配合疫情檢查點人員工作,暴力恐嚇、毆打疫情檢查點執勤人員。蕭縣警方迅速展開調查,依法對縱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 《幻之光》:那是一道美麗又孤獨的光
    《幻之光》是枝裕和導演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叫《幻之光》,乍一看片名,會讓我誤以為是一部帶有魔幻色彩的電影,殊不知,卻是一部特別現實又清新的文藝範電影。景美,曲美,人美,加上人為的構圖美和劇本設定美,一部如夢如幻又發人深思的電影就出現在電影的長河之中熠熠生輝,歷久彌新,長久不衰。《幻之光》,就如此被定格在那個令人難忘的1995年,成了是枝裕和導演執導生涯的第一塊裡程碑,江角真紀子(美由子),淺野忠信(鬱夫),內藤剛志(民雄),稚嫩的青春容顏與氣息也被悄然定格。
  • 本格推理是一種青春之夢
    到了戰後經常有人說本格推理就被冷硬派取代了,但其實戰後還有不少人在寫推理。黃金時代結束之後,也有一些很優秀的作者一直在創作。比如國內出版過的克裡斯蒂安娜·布蘭德,《耶洗別之死》的作者,還有海倫·麥克羅伊,《猶在鏡中》的作者。
  • 什麼是本格派推理?「日本推理小說之神」為你解答!
    1981年,他所創作的《佔星術殺人魔法》(佔星術殺人事件)入圍了江戶川亂步獎,同時,他也以此作品出道,成為了推理小說家,並逐漸走到了「日本推理小說之神」的位置。所以我認為,本格推理是經歷過科學革命之後,具有科學性、邏輯性,產生了推理理論的小說,是帶有學術論文傾向的文學。我很喜歡論文,本格推理對我而言就像天職。知日:現在又出現了「新本格」的類別。與本格相比,新本格到底「新」在哪裡呢?
  • 推理破題,決勝中考英語之利器
    這一觀念,直接否定了在英語中練習邏輯推理的可能性。或者說,這是人類智慧無法在英語學習中施展威力的根本原因。這一觀念造成的結果有二:1,直接忽略漢語英語之差異,直接將漢語英語語法對等。2,即使敏感度極強的孩子,能發現漢語英語的巨大區別,也沒必要花精力時間仔細研究對策,畢竟看懂不拘形式,何必自找麻煩。
  • 女神節特輯|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你們每一個人都熠熠生輝啊!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這個此生不忘的春天我們見證了太多的勇士,太多的「逆行者」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堅毅品格築起了防疫的第一線SPRING在我們台州法院的隊伍裡也有許多堅定無畏、迎難而上的女幹警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審判工作她們都衝鋒一線SPRING因為有愛,所以有力因為責任,所以前行因為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
  •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國產犯罪片之光?還差點意思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導演徐紀周的第一部作品《中國刑警》就是警匪罪案題材,他的整個職業生涯幾乎都圍繞這類題材創作,另有一些軍旅劇抗戰劇也基本以個人英雄主義的男性戲為中心。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海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開片就是一場動作戲,劉詩詩飾演的米楠在遊樂場追捕嫌犯。說實話,一直到放映結束我都以為米楠是海清演的,上網搜演職員表時,看到網友在熱議劉詩詩的演技,我還納悶了一會。略微出戲的是,當嫌犯慌不擇路爬上了摩天輪,米楠竟然也跟著嫌犯爬了上去,兩個人就站在幾十米高的摩天輪鋼架上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