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祭祀祖先?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不要再迷信了!

2020-12-24 每天新故事

每逢清明節,冬至,春節,我們都會祭祀祖先、追憶先人,為什麼我們會把祭祀祖先這樁事看得很隆重?因為敬祖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的好:「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為什麼要祭祀祖先?意義何在?

在《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讓我們的心養成一個厚道、孝順、感恩的心,而祭祀祖先是知恩報恩。祭祀祖先,是為了報本反始,緬懷祖德。我們都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孝道」跟「悌道」。而孝、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

「孝」是個會意字,意思是上面一半是個「老」字,下面一半是個「子」字,表示指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的,分不開的。上一代還有上一代,表示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表示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

祭祀祖先是表達我們對祖先的孝敬,對祖先的感恩與懷念;是不忘根本,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的高尚德行的具體表現。對於千百年來的祖先我們永遠不忘,感恩戴德。同時,我們知道了祭祀祖先的重要性,那麼,對於我們眼前的父母和師長們哪有不孝敬的道理呢?

為什麼要大力提倡孝道呢?意義又何在?因為「孝」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我們要把這個根培植好,對於小娃娃們從小就要開始教好。一個人有孝,而從孝當中衍出來的是敬,自自然然誠敬心就能現前,才能對待老師真誠的恭敬。「孝」對父母,「敬」對老師。然後我們把它發揚光大,推廣開來,對待一切眾生。看到跟我父母年齡差不多的,以孝來對待他們;看到跟我老師年齡差不多的,用敬來對待他們。對待長輩、對待老人要孝敬。只要人人都懂得孝敬,這個社會多麼美好、多麼祥和!

孝與敬不但是人倫的根本,甚至也是各個宗教神聖、是諸佛如來大道的根基。假若一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人,即使孔子、釋迦牟尼佛來教,都不會有所成就,就算這個人修的善法再多,那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不可能成就德行。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沒有根、沒有本。也就是沒有了根本。就好比,你摘下一朵鮮花,放到一個沒有裝水和泥土養分的瓶子裡,花看起來很美,但是過了幾天就會凋謝枯死。所以真正想成就聖賢君子,一定要從孝敬的根本開始修起。

而祭祀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祭祖是以家庭、家族以及國家在弘揚孝道文化時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活動,藉由緬懷祖先,我們得以回顧自己的根源,體會到歷代先人們對於我們的愛與期盼。我們要記住祖宗的恩德,一定要發揚光大,這個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無論是祭祖、還是祭神都要非常嚴肅,那不是在開玩笑,也不是為了看熱鬧,湊熱鬧,它不是唱戲表演。要很嚴肅,祭神如神在,好比祖宗在面前,這個才真正有意義。把祭祀看成是一堂功課,要這樣來做才是正確的。

最後,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真正了解祭祖的意義和目的,把孝敬發揚光大。在古時候,祭祀是世間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重要的了。知道祭祀的目的是「慎終追遠」,而它體現的效果是「民德歸厚」,培養社會非常樸實厚道的風氣。人心只要真誠、厚道,這個社會怎麼會不祥和的呢?大同之世界,指日可待!祖德浩蕩,福庇無疆,功雖有盡,歷遠彌光,願世界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要祭祀祖先?
    為什麼人們要追思自己的親人甚至是隔了幾代的祖先?它是怎麼來的?這大概要從古人做夢開始說起。1.靈魂不死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也和我們一樣,睡著以後會做各種各樣的夢,在夢中,人們可以做一些清醒時無法辦到的事,比如從懸崖上摔下來死不了,能夠像鳥兒一樣飛翔,甚至是一些難以啟齒不可思議之事也能夠在夢中得到回應和滿足。這在今天看來,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即是如此。
  • 祭祀祖先和迷信沒有關係。凡是做給死人看的事,都是做給活人看的
    紅頂商人:胡雪巖祭祀,是中國傳統重要的禮儀。祭祀死者是為了讓亡魂安息。祭祀祖先,是為表示我們不忘本。祭祀天地,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還不算什麼,領了還去賣,簡直氣死人。老實講做好事也是很難做的。底下的人就說「這樣還得了,這樣不公平。」年輕力壯的人整天在排隊,別人想要的也得不到。這樣就失去意義了。所以他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說「凡是來領米的人,把眉毛剃掉」。來一個剃一個。有一個很窮的秀才去排隊領了米,然後就把眉毛剃掉了。
  • 祭祀「燒紙」的真正意義!
    想像我們康復的狀態,想像我們自愈後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正面的事情也是想,負面的事情也是想,為什麼不想好的呢?想正面的事又不會失去什麼。樂觀的心態可降低心臟病風險,促進心臟病康復,降低血壓,減少呼吸系統感染並提升總體健康水平。光有正面想法還不行,還要用正面想法指導行為。
  • 三根香代表什麼?燒香為什麼要燒三根?並非迷信,古人的美好寓意
    三根香代表什麼?那麼他們燒香時為什麼要燒三根呢?專家解釋:背後學問大著呢,其實並非迷信,而是古人的美好寓意。按照佛教的說法「三」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代表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見燒三根香正契合了佛教的因果輪迴理念。燒香的目的或作用是為了禮佛,而禮佛的真實內涵或意義,則是表達對佛祖、菩薩的尊敬、感激與懷念,進而實現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的目的。三根香既是對前世、今生、來生的體現,同時也彰顯出了佛性永在的光輝。
  • 中元節(又稱鬼節)祭祀,祭祀可以改變運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中元節祭神祭祖祭野鬼,祭祀為什麼這麼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電影中的這段念白:「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真正的死去,整個宇宙都不再和你有關,從此以後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傳說該日地府還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要進行祭祀孤魂野鬼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都要上新墳;有的地方還作興點「鬼燈」。在中元節這個季節裡,由於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所以,自古以來,中元節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一直沿襲至今不渝。
  • 華夏文明的傳統文化清明節祭祖及祭祀改運功德和禁忌
    祭祀祖先本就是一個莊嚴肅穆的活動,要十分的嚴肅,保持嚴肅的表情也是對先祖的尊敬。這一點忌諱在小孩子身上觸犯的比較多,畢竟孩子天性就是貪玩,他並不能理解祭祀這件事情的嚴肅,有的孩子就有可能在上墳的時候嬉笑打鬧,所以這也是有些家庭祭祀的時候不帶小孩子去的原因。
  • 清明,拿什麼祭奠我們的祖先?
    清明,拿什麼祭奠我們的祖先?清明節前,泉州一家網店推出代客掃墓,可以代為磕頭、哭墳。墳前一陌生人在悲情哭泣,不知道祖先會怎麼想?而在瀋陽,一位80後姑娘每天發微博陪亡母聊天,戳中了無數網友的淚點。  從這兩個事件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懷念和祭奠,是要從「心」出發的。本期熱點看透透,一起來看看這些年清明節祭祀的新變化。
  •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燒紙,到底是民俗還是迷信
    那麼在這一天祭祀燒紙,是屬於民俗還是迷信呢?我個人覺得在7月半這一天,祭祀先人燒紙,可能確實是在現今不太妥當,有更文明、更安全的方法。但要講祭祀先人,是迷信就有些過了,應該是屬於民俗才對。原因下面我給您們講下:在我們眾多的傳統節日當中,對於祭祀先人的節日有清明節、重陽節、冬至節(我們當地有幾個鄉鎮,他們給先人掃墓,不是在清明,而是在冬至)。至於為何要祭祀先人呢?我覺得是因多數的人,都有著追根溯源的思想。並且很多人對於現今所能過的生活,都應懷有感恩的心。
  • 鴨子和鬼有什麼仇?為什麼七月半一定要吃鴨?老平樂人都不懂!
    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遊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節日的人情味極為濃厚,仿佛聯起了地上和地下的情份,充滿了人們對祖先的緬懷方情。那麼,永福人在鬼節這天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 若有輪迴轉世,那為什麼還要祭祀上墳,祖先能收到嗎?
    但一些外教與人士並不懂華夏族眾千年以來為何如此,隨意就給燒紙上香扣上一頂迷信的帽子;更有一些教派偶持輪迴論,認為人類去世之後,亡靈贖清罪過,自當輪迴,隨後自然就會轉世投胎,這種說法雖然講清楚了輪迴,但是並未講得通祭祀一節。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暫且不管這些說法對錯與否。
  • 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你要論名字,跟你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你為什麼發財了?他就倒黴了?包括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命運也各不相同,這就是祖宗積德護佑。要真明白這個道理,就會長時間思念祖宗之德。     所以我們有沒有想過,真正的風水在什麼地方?我們要從根上找。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往往,超亡度孤法會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一場法會下來很多人的運勢和現實情況得以改變?往往道理就在這裡:懂得感恩圖報,才可以獲得祖先的護佑和眷顧,家族的運勢才會更好。如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沒有顯露紀念祖先的心意,那就是不孝的一種表現。紙就用那種傳統的黃紙,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發心如何,是否真誠祭祖,是否感念祖先之福澤庇佑。
  • 七大闢邪迷信
    天然礦石自然形成,怎麼和「闢邪」扯上關係了呢?自古以來,不管風水大師開光起靈,還是民間百姓祛病納福,總是把硃砂作為闢邪第一聖物。誰家孩子有病了,就會用硃砂包個紅紙包放在小孩身上,據說可以安神鎮煞,再灑一些硃砂在灶臺旁,可以讓宅子受護佑而不沾邪氣。哪有什麼邪氣?
  • 為什麼祭祖要燒紙錢?
    這個和遠古時的祭祀活動有關係。祭祀是供奉神鬼或祖先的,是與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有密切相聯的一種儀式。這個也和中國的巫術文化有關係,但隨著儒家文化影響,因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祭祖禮儀中巫術色彩已經相當淡化,統治階層與士大夫階層對祭祖的理解是維持統治秩序與道德關係的一種倫理手段。其目的就是提高整個社會的凝聚力,「百善孝為先」,所謂「報本反始,民德歸厚也」。
  • 「祭祀」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但這個活動往往太殘忍
    民族的不同,構成各具風格的祭祀文化。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門歷史文化。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每年此時,很多人會習慣焚香、燒紙錢祭拜祖先。然而,露天焚燒冥紙冥幣導致街道煙霧繚繞、氣味刺鼻,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人人都了解這樣的方式會導致空氣汙染,影響市民身體健康。同時,燃燒紙錢、燃放孔明燈等不文明祭祀行為也會造成消防隱患,每年因此而引發的安全事故都讓人觸目驚心。現如今,傳統的燒香、焚紙祭祀方式已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
  • 壯族民間信仰=迷信?
    雖然它曾被視為「迷信」而受到抵制和批判。壯族民間信仰真正意義上的復興應該是在199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以後,《通知》明確提出了要「動員全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進一步重視、關心和做好宗教工作,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更多壯族傳奇關注微信公眾號:根貝儂。
  • 梁冬 | 當我們在燒香磕頭布施的時候,我們在拜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呢?既然不認為有,為什麼要做出好像有的樣子呢?就像很多人都認為,我們去布施,布施了之後錢就會回來;我們去放生,放生了之後就能消災免難。布施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你把它當作一個很功利的投資——我今天在街上給了人家一百元,下輩子這個人會連本帶利給我一萬元,在孔子看來,這太庸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