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算得上是國內的「漫威宇宙」,從電視劇到電影,不同的導演都能讓那些主角的故事變得絢麗非凡。
要說起《倚天屠龍記》,稍微上點年齡的人會懷念01年吳啟華的版本,而絕大多少年輕人看的是03年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至於電影,那讓所有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王晶的那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當年拍這部電影的時候,王晶可謂是拉攏了一大幫明星,除了男主李連杰、還有張三丰(洪金寶)、趙敏(張敏)、小昭(邱淑貞)這些當時非常有名的演員。除了這些戲份很多的明星外,其實在該片中還有很多大牌,貢獻了他們的演技。
就比如說在經典版《西遊記》中飾演沙僧的演員劉大剛就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演了一個和尚。而另一位在《西遊記》中飾演沙僧的閆懷禮也有客串出演。
另外在這部電影中,飾演滅絕師太的演員也是一位大咖,她曾在87版《紅樓夢》中飾演李紈。除了上面的這些演員,《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在當年可謂是演員陣容超級豪華的大片,僅拍攝就耗費了5000萬。
可如此大的製作,得到的結果讓導演王晶的「心兒涼涼」,因為它最後才賣了1043萬的票房。
對於這個結果,可能又會有網友說,票房不多,但它口碑好呀。要不然誰會盼它出續集,一盼就是20年。說實話有這種心態的網友不在少數,之前說《大話西遊》、《我的團長我的團》是爛片,就搞得群情激昂。
很多的觀眾在看待影視作品的價值時,標準很簡單,那就是自己喜不喜歡。而確定自己喜不喜歡的參考很大程度上是被別人的影評影響的。像《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大話西遊》這種後期口碑才逐漸翻紅的電影,在當年就連王晶都不敢再碰!
原因很簡單:觀眾口頭說「欠你一張電影票」,誰要真信了那就太幼稚的。
這例子就像買車,網友都說某國產好,結果某人真買了問題一大堆,結果評論區的高贊是:我們都是口頭說說,你真買啊?
當年《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上映時,被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票房4000萬,張國榮,關之琳的《花田喜事》票房3500萬,成龍,黎明的《城市獵人》票房3080萬全面包抄。再加上《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的魔改,那是真正的口碑票房雙爆冷。
後來翻紅,也是因為網友沒優質的新片看了,加上大家的觀影口味被周星馳的無釐頭「撐開」不少,才覺得花心的張無忌、老頑童的張三丰、撩人的趙敏有意思。這才風評有了變化。
20年後,王晶的《新倚天屠龍記》來了,追捧它的人可以去還那張電影票了。是經典還是「口頭表揚」也是時候檢驗了。
也許又有人會把這兩部分開看待,但誰又能肯定今年上映的《新倚天屠龍記》不會在2040年口碑翻紅?
每日心選原創內容,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