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1991年莫斯科紅場搖滾音樂節》

2020-12-22 江南西道小白龍

八十年代末,世界各地風雲變幻,柏林倒牆,東歐劇變,蘇聯大哥頂不住了,我國。

電閃雷鳴後,所有的憤怒化作思考,一切成為過去,我們更關心的還是哪裡能看到免費的韓劇日劇美劇。

搖滾樂等於革命?,搖滾樂拯救意識?永遠不會了,看看現在的搖滾樂吧。

我們這個社會面對各種不爽,或許那時的搖滾對這些不公和踐踏進行了反擊,雖然聲音微弱,卻振聾發聵。那是一個扭機因為暫住證而唱出《找回全家人的面子》,痛苦的信仰唱《國家的需要》,舌頭唱《油漆匠》的時代,那是一個讓無數人投身於搖滾樂的年代。

看看這場蘇聯意志最後的倔強:

莫斯科紅場搖滾音樂節

搖滾樂一直被視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洪水猛獸,在當時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舉行這樣的音樂節,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ACDC的大旗幟飄揚在莫斯科上空

無法描述這場演唱會多壯觀,據說:觀眾百萬人次以上。最終演唱會踩死32 人,踩傷400 多人(重傷27名),被政府軍打死幾十人,最後蘇聯出動上萬軍隊及直升機坦克重型武器鎮壓現場。

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搖滾音樂節

4個月後蘇聯解體!這場音樂節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時間是在91年,背景正是蘇聯解圌體前夕,5支金屬樂隊「AC/DC」、METALLICA、THE BLACK CROWES、PANTERA、E.S.T.來到紅場參加91年莫斯科搖滾音樂節。到現在我還沒搞懂蘇聯政府是怎麼想的,本來國家早已內憂外患,國內更是箭在弦上,隨時都可能發生暴動,騷亂,請了這幫讓人群隨時陷入瘋狂的樂隊擺明了就是火上澆油嘛?但不管怎麼說,向偉大的蘇聯政圌府致敬,沒有他們的愚蠢就沒有這樣一場超經典的Live。」

送上莫斯科音樂節80萬人全場記錄連結:打不開的請自行百度搜索1991年莫斯科紅場搖滾音樂節

相關焦點

  • 「四史」關鍵詞|紅場閱兵後蘇聯紅軍直接赴莫斯科保衛戰現場
    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34篇,關鍵詞是紅場閱兵與莫斯科保衛戰。
  • 壓垮開發商的是巨石,沒有什麼最後一根稻草的事情
    如果說,壓垮房企的可能是最後一棵稻草,其實,並不一定。因為房企的抗壓能力還是挺強的,一個稻草根本不可能把房企壓死,不管什麼時候。所謂的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是說,一頭駱駝身上背著很多的稻草,艱難前行,但是,負重總是有個極限,那麼,如果一根一根地給駱駝加壓稻草,可能就會積沙成丘,讓駱駝再也起不來了。 其寓意是說,不管駱駝多麼強大,如果不停地加壓,即使是一根看著不起眼的稻草。最後,可能就會成為兩邊引起質變的關鍵因素。
  •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麼?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麼?貴州安順公交墜湖致21死,竟然是報復社會惡性案件…… 公交車司機張某鋼因拆遷問題心生不滿,喝酒後蓄意駕車衝進湖中,已死亡。公交車並無機械性故障……
  • 克裡斯滕森的一筆學費,壓垮法夫爾的最後一根稻草。...
    克裡斯滕森的一筆學費,壓垮法夫爾的最後一根稻草。五年前的德甲第五輪,門興格拉德巴赫客場對陣死敵科隆,19歲的年輕中衛克裡斯滕森與老將布勞韋斯搭檔中衛。是役莫德斯特力壓克裡斯滕森回頭望月得分,這也成為了德比大戰的制勝球。年輕的丹麥人付出了學費的同時也讓門興吃到了六連敗,功勳教頭法夫爾隨後堅決地選擇辭職。
  • 時隔五年再戰紅場,解放軍儀仗隊飛抵莫斯科,非常時期,信號強烈
    2020年,是蘇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按照慣例,5月9日勝利日當日,俄羅斯要舉行盛大的紅場閱兵。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被迫推遲到了6月24日舉行。不過,儘管閱兵被迫推遲,但俄羅斯依然對此次閱兵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 請別放下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長期打罵或否定孩子,孩子的心理會越來越脆弱,當某一天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責罵或無意識地打孩子的動作,都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子女是債,或討債,或還債,有債方來,不管討債或還債,請善待您的孩子,不要放下那根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
  • 到底什麼才是壓垮範冰冰的最後一根稻草?
    到底什麼才是壓垮範冰冰的最後一根稻草?範冰冰的爭議好像從來都沒間斷過,網絡暴力的槍彈雨林對她來說似乎也是小菜一碟,她也一一迎上,從各種口誅筆伐中挺了過來。範冰冰沉寂幾年才出來會好很多,自從出事就一直想辦法付出,風浪還沒平息就又捲起風浪。她不是輸給了別人,是輸給了自己的強勢與不甘心明星生活在聚光燈下,就連她自己都說,承受多大的光環就要承受多大的打擊。遇事開懷一笑,生活越難越要迎刃而上,將每一份質疑和磨難當作生活的墊腳石,將每一次挫折和打擊化成前進的野心。
  • 紅場閱兵的第一方隊,來自莫斯科軍樂學校,校長是上校軍銜
    以蘇沃洛夫命名的莫斯科軍事音樂學校是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中唯一的中等職業音樂教育機構,其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1937年8月1日,根據蘇聯紅軍軍樂團視察員謝苗娜·切爾涅茨基(Семёна Чернецкого)的倡議,俄羅斯聯邦國防人民委員部和俄羅斯聯邦教育人民委員部聯合決定,成立了莫斯科紅軍第二軍事音樂學校,招收12歲及12歲以上的學生,入學條件是教育程度不低於3-4年級,學制3年,第一屆學員於1940年7月10日開班。
  • 壓垮蔡英文的最後稻草是什麼? 港媒:民意已不耐煩
    海外網6月27日電 蔡英文「執政」一年多,民調數字拾級而下,外界都在談論壓垮蔡英文當局的最後稻草。壓垮蔡當局的最後一根稻草真的來得如此之快?究竟是哪一根?中評社發文稱,兩岸、「外交」、「內政」都可能是壓垮蔡當局的最後稻草,如今民意已經不耐煩。根據民意基金會昨天(26日)公布民調,對於蔡當局大力推動的「8年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有高達5成的人不贊成。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26日說,「前瞻基礎計劃」不贊成過半,將成為壓垮蔡英文目前非常微弱聲望的最後一根稻草。
  • 壓垮你感情的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教皇-真正的問題是破壞你們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大多數現代人沒有房子、汽車、訂婚禮物和嫁妝就不能結婚,事實上一切都是為了錢東西,所以一旦你們的經濟狀況大不相同,就會非常麻煩,即使一開始就下定決心要一起面對,如果久而久之沒有進步,真的很容易恨對方而放棄。
  • 莫斯科紅場舉行新年煙花表演(2)
    新華社/衛星社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月2日 (外代二線)(5)莫斯科紅場舉行新年煙花表演 這是1月1日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拍攝的煙花。 當天凌晨,莫斯科紅場舉行2020年新年煙花表演。
  • 「N號房」事件:壓垮駱駝的,是對每一根稻草的麻木不仁
    「壓垮駱駝的,從來都不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對每一根稻草的麻木不仁。」「參與直播的26萬人,每一個人都是兇手。」最近幾天,韓國N號房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韓國演藝圈的眾多藝人紛紛為該事件公開請願,而韓國總統文在寅更是表示要將此案作為「重大犯罪事件」一查到底。
  • 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史達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並反敗為勝嗎?
    在1941年也就是蘇德戰爭的第一年的時候,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確實是命懸一線的戰役,由於在戰前史達林對軍隊實行了「大清洗」運動,軍隊中大量的指揮官被殺,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的非常厲害,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的蘇芬戰爭,在面對芬蘭這個只有20萬軍隊的小國的時候,蘇聯出動了百萬大軍,卻以傷亡37萬多人的代價才獲得了慘勝。
  • 快遞企業激烈競爭成壓垮基層營業網點的最後一根稻草
    快遞企業激烈競爭成壓垮基層營業網點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12-15 08:27: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眼下,劉喜祖面對近30萬元的罰款,被停工號的20名員工,以及車後箱還沒派送完的快遞無可奈何
  • 1941年11月7日,蘇聯軍民創造了一個冬天的神話
    1941年11月7日,大雪紛飛。這一天,蘇聯軍民創造了一個冬天的神話。這個神話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莫斯科紅場。上午8點整,一個盛大的閱兵式在這裡舉行。參加閱兵式的坦克、大炮、汽車和每一個蘇聯軍人的雙肩和後背都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雪。
  • 夢見掉粉,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會是什麼?
    迭代更新中變化莫測中渺茫浩瀚中一路找回自己…說到「放下」,放不下的是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要是能夠放下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就還能堅持走下去?筆者一貫不擅長爭搶,有時對著自己開玩笑,「再這樣讓下去就可以把自己讓到宇宙以外去了」。現實可沒有那麼簡單,自以為處在人生谷底一無所有的時候,卻驚現更多「妒忌」自己的存在。這股存在是那麼意料之外又那麼情理之中。
  • 持續不斷的疫情 會是壓垮異地戀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2018年的一次偶然工作機會,讓小朗接觸到了小楠。合作多了,兩人就培養出了默契感。和大多數老套的愛情故事一樣,男女雙方不由自主地掉入了「日久生情」的陷阱。2019年的元旦,成為了小朗來北京之後第一次有人陪的節日,小楠的出現讓他獲得了久違的歸屬感。至少在北京這個城市,還有個陪伴他的人。所以,回老家發展這件事就被小朗拋到腦後了。
  • 抗疫英雄攜子跳樓,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家庭矛盾!
    近日,湖北宜昌的馬某與其年僅6歲的兒子,從小區內樓上跳下,兩人當場死亡。馬某是當地一家醫院的一名醫師,曾參與抗疫一線的救治工作。經警方調查,他自殺的原因是,與妻子發生家庭矛盾。誰能想到,厚重的防護服,疲累的抗疫工作,都沒有壓垮這位醫生,而如今擊倒他的,竟然是家庭矛盾。他衝過了最艱難的關隘,卻沒有趟過涓涓細流。只能說大災大難有時候抵不過瑣碎日常,讓人灰心的不一定是暴雨狂風,有時只是連綿細雨。
  • 三軍儀仗隊亮相莫斯科紅場!
    三軍儀仗隊亮相莫斯科紅場!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6月24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
  • 蘇聯「末代元帥」去世,他試圖挽救蘇聯的「最後一戰」為何失敗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5日援引俄國防部消息,最後一名前蘇聯元帥、前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裡·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6歲。作為前蘇聯的「末代元帥」、「末代國防部長」,同時也是「八一九事件」的主要策劃人,亞佐夫曾經在蘇聯行將解體時試圖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而他的這一行動,也在蘇聯解體後招來了不同的評價:他曾被「改革派」以叛國罪投入監獄,但又被普京授予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