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4年,投入3個億,因為特殊原因,最後放棄院線,轉戰網絡。遊戲改編的IP大片《徵途》成為了有史以來耗資最高的「網大」。
影片自上線以前就頗受關注,但「生不逢時」,有點耗不起的《徵途》剛宣布網絡上映,影院就得到了重啟的機會。
「覆水難收」,某平臺花費超過1億元的巨資購買了網絡獨家播放的版權。近日上線後,國內影評網站上僅收穫5.6分,反響平平,有點對不起這樣的頂級投資。
《徵途》的確是一部花了錢的大片,一開始瞄準院線,後來無奈宣布線上播放,光看特效場面,錯過了大銀幕的確可惜,但再看看乏善可陳的故事,又覺得只能如此。
其實,《徵途》的製作團隊來頭不小。由《十月圍城》的導演陳德森執導,請來了鄭保瑞做監製,演員陣容則有小鮮肉劉憲華、新人林辰涵,還有老熟人何潤東。
鄭保瑞的監製並非掛個牌子那麼簡單,片中多場戲尺度太挺大,無論是最後的「甕中捉鱉」,火燒全城,還是中間金剛小妹受刑慘死,都可以看到鄭保瑞的夾帶私貨,凜冽風格的cult電影元素。
另外,影片的特效來自《流浪地球》的製作班底,整個《徵途》的陣容基地是非常穩固的,但大投資也意味著高限制,為了迎合投資者,保全票房成績(現在是流量變現),影片在故事上做的相當保守,很難看到什麼新意。
故事講述南趙國與北燕國之間的地域爭霸,戰爭之中,陰謀陽謀並出。南趙國為了防止北燕國的入侵,開展了比武大賽,以此選出兵馬大元帥,守衛國土。
東一龍、楚魂、金剛小妹意外結盟,三人一起參加了比武大賽。但他們參加比賽的原因各不相同,年輕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楚魂這是為了復仇,抹平戰爭帶來的傷痛。
可這場比武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是滲透入南趙國的國師,為了離間家族,同時設計殺害君王的計謀。決賽那天,就是起兵之時。東一龍、楚魂、金剛小妹看穿了國師的陰謀,準備借著比賽,捍衛國家,除去奸臣。
因為根據遊戲改編,《徵途》還有不少魔幻元素。比如影片中出現的惡龍,以及具有異域風情的城市,但不知為何,影片中的人物並沒有像遊戲中一樣,具有魔法技能,而是普通俠客,雖然身手矯健,但估計很難讓遊戲迷滿意。
《徵途》最值得稱讚的地方,還是香港製作班底帶來的港式武打元素。多個動作場面,都讓人看到了傳統港式功夫片的痕跡,比如飛簷走壁,硬橋硬馬,還有驚豔的格鬥場廝殺,這些設計看得出來花了心思,即便是年輕的金剛小妹,在剪輯的加持下,功夫依然看起來有模有樣,絲毫沒有破綻。
另外,砸了巨資的特效的確賞心悅目。無論是多個不同風格的城市外貌,一條巨龍和一頭猛獸,甚至上沙漠裡的巨型蠍子,製作地非常逼真。內地電影有這樣的特技效果,實屬不易,這就是資本的力量了。
但《徵途》的好,就停留在以上這些地方而已,故事老套,人物單薄,轉折敷衍,讓影片的整體質量實在有些對不起3億元的大投入。
比如影片中,東一龍、楚魂、金剛小妹三人從陌生人到建立起深厚的兄妹情,感情進展的速度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上一秒感組隊成功,下一秒就願意為彼此肝腦塗地,這種俠義心腸太過稚嫩。
倒是蔣璐霞飾演的碧奴一角,從奴隸到追求自由,最後放下仇恨,徹底超脫的人物形象還較為飽滿,相比三位主角的心理變化更經得起推敲。
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的扁平化並非演員的演技問題,的確是劇本拖了後腿,加上劇情太趕,導致人物不夠深入,大量時間放在了場面和推進劇情上,這些毛病都是以往香港導演北上後遭遇的老問題。加上《徵途》的人物又多,所以處理起來就更為棘手了。
最後想提一點,《徵途》的意義其實還是在於網絡首播。之前,投入3億元的影片選擇網絡首播,的確讓人難以想像。但因為這次特殊原因,《徵途》最終尋求穩妥,賣給了網絡平臺,放棄了院線。這和之前,由湯姆·漢克斯自編自演的二戰片《灰獵犬號》一樣,本來計劃院線,最後賣給了Apple Tv。
眼看國外網絡平臺,如Netflix和迪士尼、亞馬遜等紛紛壯大,建立了從生產到發售的完整生態體系,並且還出了不少精品。國內的網絡平臺雖然也在努力,偶有精品,但都集中在電視劇上,電影方面發展較慢。
也許,《徵途》這樣的頂級投資大片上線網絡,會進一步刺激國內投資者和製作團隊加入到流媒體平臺的電影製作中,讓優秀電影衝破大銀幕的限制,進入到更多的熒幕和平臺上,進一步拉低觀影的門檻,讓電影成為更多人的普通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