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丹灶君和街坊們介紹的「世界最大的竹籮」,勾起了許多丹灶街坊滿滿的回憶,也有街坊表示了疑惑:
編織這麼大的竹籮有什麼用處?
可以在哪裡看到這大竹籮呢?
……
今天,丹灶君將從羅行圩歷史、竹編手藝傳承等方面對竹編進行介紹,也許大家能從今天的故事裡,找到你們想要的答案。
羅行,位於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東部,東與下滘相連,南與中安相接,西臨南沙湧,北靠高海,轄區面積3.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662人。
羅行圩的形成時間大約是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羅行自古以來以竹器出名,曾與西樵繅絲、石灣陶瓷齊名的佛山主要手工業之一,鼎盛時期蜚聲中外。
在南海金沙羅行村裡,竹器編織歷史有多輝煌?
幾乎每一個上了年紀的羅行人,都能給你講述一段自己與竹器編織的故事。老人們說,「羅行」最早的寫法其實應為「籮行」,是由當地興盛的織籮業而來。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古代大文豪蘇軾十分鐘愛竹子,寧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這一點羅行人最有感觸。
三百年來風雲變幻,竹子和羅行人的生命早已融為一體了,「羅行」也成了一種精神向度了,儘管而今,竹器業已經步向黃昏,但是「羅行」的名字依舊長存於佛山人的記憶裡,綿延數個世紀。
今次編織「世界最大的竹籮」,我們專門向世界記錄協會申報「世界最大的竹籮」的世界記錄,這將會是丹灶鎮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安村村民、羅行圩、竹編人士的驕傲!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向全社會展示羅行竹編的工藝與傳承精神,讓更多的人知道,丹灶鎮羅行圩的竹編文化,不僅歷史悠久,還蘊含了當地居民對竹編的情懷。
由於竹籮的體積很大,編織竹籮的也是上了年紀的阿姨和伯伯,所以在編織過程中的艱難不言而喻。正是因為村民們兢兢業業的作業精神和對竹編文化的執著,才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竹籮。你還記得,他們編織竹籮時的畫面嗎?
裁竹、去節、儲籮底……
齊心協力,方成器
竹籮編織完成,下一步就是要把這個「大傢伙」搬到活動場地啦~
為了在「印象·羅行」丹灶鎮首屆竹編文化節系列活動期間,「世界最大的竹籮」能夠和各位街坊見面,今天早上,中村村民和羅行治安隊共20多人合力把大竹籮安全移動到羅行圩活動的主會場。
大竹籮底部寬度約為3米*3米,最大寬度約為3.5米*3.5米,高度約為4.3米
一路上,因為大竹籮太高了,中安村的村民很熱情的幫大竹籮開路,如果大竹籮也有心理活動的話,它應該是很感動的吧?
最後,大竹籮在各位街坊的「護送」下,成功來到了羅行圩。
我們將於2017年1月上旬,舉辦「印象·羅行」丹灶鎮首屆竹編文化節系列活動。
其中包括竹編塗鴉、3D牆繪畫展、世界最大的竹籮、創意市集、羅行歷史展覽、舊物件舊照片展示等等精彩活動,地點在丹灶鎮羅行舊圩哦,到時候期待你的到來!
想要一睹世界最大竹籮的身影,記得到時羅行見哦!
資料來源:丹灶翰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