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多人知道沈騰應該是從春晚吧,確切地說,是郝健。
過了幾年,開心麻花團隊火了。
人們才反應過來郝健原來不叫郝健,他只是為了配合小品的梗,取名郝健。真名叫沈騰。
再後來,隨著《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還有《西虹市首富》《瘋狂外星人》等電影票房的高飛,人們記住了沈騰這個名字。
就這麼一個大家公認的笑星,一個隨便說句包袱話都能引起大家哄堂大笑的演員。竟然在近期一檔節目《笑起來真好看》裡,明顯讓人感受到尷尬,無所適從的。
其實該節目的演員們是有在用心的,只是這節目編排的腦洞有點怪,讓演員們在規定的主題下進行創作,而規定的主題不是科幻或者就是角色扮演之類。很狹窄的創作思路。
早幾年有一檔《喜劇總動員》就是這種類型的節目,當時那節目從編排還有剪輯都比《笑起來很好看》這個節目稍微好些。至少那些小品出來的效果能讓人感到驚訝,帶給別人從內心發出笑聲。而且當時不僅節目請的演員是當紅演員多些,助演也是多家小品團隊共同參與的。有:開心麻花,大碗娛樂,德雲社,遼寧趙本山的徒弟們,還有愛笑總動員的那些演員們;創作思路更廣闊些,不會那麼單一。就這樣的一個節目,在經過三季折騰後,也不再敢推新了。
而《笑起來真好看》全程靠的就是謝娜和李誕兩個人的無釐頭搞笑。這點我倒是挺佩服這二位的,不論這節目是否搞笑,他們都可以哈哈大笑。還有兩人可以動不動在那裡說那些每期必說的梗。比如:沈騰欠謝娜的錢,沈騰不認字,李誕眼睛小......
謝娜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錄製了《快樂大本營》幾百期節目,她也確實能讓那些原本很尬的東西,在她造作的表演和硬拗的話題下,而不讓上臺表演的演員們感覺到尷尬。畢竟作為觀眾的我們是看了幾期,而參加節目的演員們並不是期期都在。
還有李誕,脫口秀節目出來的人,腦袋轉的賊快。所以他能接住謝娜那些所謂的梗。而且為了推廣自己寫的一本書,每次開場都要來個送書環節的諧音梗。
而沈騰,作為一個職業搞笑人,他可能更偏向於通過創作來引起別人的笑點。所以每每另外二位拋出的梗,他不知所措。他在認真的點評節目或者演員時,結果發現這節目只是需要一碗水端平的點評。於是乎,他只能對謝娜投向略帶羨慕的眼神,他不明白這個節目:難道不是需要選出演小品的演員嗎?大家只要嘻嘻哈哈把節目錄製完成就好了?
帶著好奇,我把節目中配合的那些小品演員所在的歡樂傳媒搜索了一下,原來它的創始人還是有點能力的,是《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青春同學會》等節目的總製片人。
那麼我就有所悟了:這個節目《笑起來真好看》,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要推那些來參加比賽的演員。那些演員只是被邀請來陪練的,好讓歡樂傳媒的小品演員們能夠有施展表演的舞臺。所以節目請來的演員們並沒有當紅的明星們。都是些二線咖位。
整個節目咖位高的應該就是沈騰吧。
節目組為了能跟小品行業掛上鉤,所以把沈騰邀請來做資深玩家。而整個節目正如他們所定位的,就只是玩家,不存在比賽價值。如果不是因為要掩大眾之口,我倒感覺請楊迪來做資深玩家還更能做到自娛自樂。
希望路過的朋友留個言,並點點關注,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