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復工|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啟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2021-02-08 澎湃新聞

五月來臨,蟄伏一個季度的畫廊行業顯示線下重啟跡象。近百天來,畫廊在生存線上掙扎是事實,調整季節性經營習慣是事實,畫廊之間聯動互助是事實,甚至非營利機構突破慣例援助商業畫廊也將發生。在由實體轉向線上、由獨立轉向合作,一切重啟背後最關鍵的依然是創造力。

正如從新冠肺炎康復後的佩斯畫廊總裁馬克·格裡姆徹所說:「輸贏與否,將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抗拒那些破壞和侵蝕我們創造力的事物,去擁抱和保護真實,去堅持和啟發我們的生活和藝術。」

卓納線上展廳「立夏」截圖

5月5日「立夏」當天,卓納畫廊重新開放了位於香港中環的香港畫廊空間,中英雙語線上展覽「立夏」同步呈現。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預示夏日開始。受新冠疫情影響的中國香港和海外畫廊,是否熬完了最難的冬春?

包括卓納、豪瑟沃斯、高古軒、厲為閣等在內的國際一線畫廊均設有香港空間,它們在疫情中頻頻出擊,表現亮眼,在這些高光背後,畫廊在生存線上掙扎是事實,調整季節性經營習慣是事實,畫廊之間聯動互助是事實,甚至非營利機構突破慣例援助商業畫廊也將發生。畫廊主大衛·卓納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我認為,人類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創造力,對從事創造類工作的人來說,今年是異常困難的一年。」 豪瑟沃斯資深總監菲奧娜則告訴記者,在這一艱難時期,畫廊與代理藝術家保持著密切聯繫,「與廣大的社會相連非常重要。我們相信公眾對於文化活動的需求將很快回歸——事實上,現在在香港已經是這樣。」

艱難時刻:從畫廊主到全行業

4月下旬,《洛杉磯時報》針對當地畫廊發起調查,共35家畫廊回應,其中四分之一的畫廊(9家)稱如果短期內疫情無法好轉,畫廊將在年內面臨永久性關閉,另5家稱有可能關閉畫廊。

一位香港畫廊業者告訴澎湃新聞,1月底疫情爆發以來,除春節假期外,香港本土畫廊就其所知有一半以上保持開業又或是採取預約參觀,部分畫廊臨時關閉期均不足一個月。「在和我交流的約10家本土畫廊中,有畫廊減薪了20%,有畫廊實施短暫無薪休假,一周內放假一兩天,暫時沒有聽說裁員。」這位業者透露。

據ARTnews網站報導,4月9日下午,「超過25名紐約佩斯畫廊職員收到通知,因新冠疫情影響藝術市場,該日起至8月中旬執行無薪休假。無薪休假職員人數約佔紐約旗艦畫廊職員的四分之一。」此外,佩斯大幅削減了最高級人員的薪水。佩斯畫廊是全球頂級畫廊,在三大洲設立6處空間,香港是其中之一。ARTnews報導稱,其他畫廊也開始裁員、無薪休假和減薪。厲為閣畫廊在紐約、香港、倫敦和蘇黎世設有空間,一名員工向ARTnews證實了厲為閣的休假措施。

佩斯畫廊主席兼執行總裁馬克·格裡姆徹(Marc Glimcher)本人在3月出現新冠病毒症狀,一度「呼吸變得非常困難」,直到與病毒抗爭32天後才感到基本恢復。

線上交易:深挖客戶還是挑戰傳統?

採訪中,大衛·卓納告訴澎湃新聞,3月「線上巴塞爾」期間,畫廊創下了史上最高在線銷售記錄260萬美元,作品出自1953年出生的女性藝術家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女性、種族、病態、死亡是杜馬斯經常涉獵的題材。「線上巴塞爾」銷售中,卓納畫廊共取得620萬美元成交額。

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如同堂吉訶德》,2012年 馬琳·杜馬斯

在疫情催化下,幾乎所有畫廊都上線發力。高古軒最新一屆「線上展廳」對接線上版弗裡茲紐約藝術博覽會;豪瑟沃斯投遞「H&W快件」,除了常規線上內容,還推出「線上虛擬實境展覽」(Online VR Exhibition),誓把VR玩轉的還有倫敦畫廊主Victoria Miro之子Oliver Miro和裡森畫廊,此外Massimo De Carlo也發布了VR展廳。

高古軒線上展廳截圖

有評論稱:「線上的戰場是一個強者更強、贏家通吃的遊戲,擁有更多資源及更快反應速度的畫廊能夠更快搶佔藏家資源。」

卓納線上銷售總監埃琳娜·索博列娃(Elena Soboleva)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大約超過40%的線上問詢來自畫廊的新客戶。畫廊在線上賣出的最貴的15件作品的買家全部來自畫廊不具備實體空間的地區,包括阿姆斯特丹、東京、布魯塞爾、休斯敦、馬德裡、邁阿密、慕尼黑、舊金山和多倫多。」豪瑟沃斯總裁伊萬·沃斯(Iwan Wirth)則向澎湃新聞透露,隨著其線上展覽的舉辦,喬治·康多(George Condo)與拉希德·詹森(Rashid Johnson)的作品在數分鐘內便售出,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紀念世界地球日的限量版畫同樣如此,畫廊將這件作品的10萬美元收益捐給了慈善組織。

卓納線上展廳《論繪畫:線上巴塞爾藝術展》2020年3月20日至25日 圖片由卓納畫廊提供

大衛·卓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大約四五年前,他已經感到網絡銷售大有前景,除了巴塞爾、弗裡茲等大型展會,一般的地區型展會很難吸引全球客戶,創造六間畫廊以外的第七個藝術空間「網上畫廊」便成為必然。不過,他用「至關重要」描述實體空間,「毫無疑問,我希望有實體空間,未來實體與網絡空間的關係是肩並肩。」

對於豪瑟沃斯來說,「線上」並不局限於交易平臺。「事實上,它在我們超過80%的業務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沃斯在郵件中告訴澎湃新聞,「許多決定的準備和做出都是基於數位化體驗。」去年,豪瑟沃斯成立了全球數位化團隊,嘗試將網際網路作為自己的又一個「全球空間」。不久前,畫廊啟動了「藝研室」項目,探索藝術與技術的交匯。其首項舉措便是引入VR展覽模式。這些探索都早於新冠爆發前,「『藝研室』始於2018年,旨在減少畫廊全球辦展所留下的碳排放足跡,並且讓觀眾能夠在各自所在的語境下體驗展覽,而不必出行。」這一項目無疑在疫情期間獲得了更大的意義和必要性。

「最佳的線上體驗是補充,而非替代人們走入畫廊面對面交流的過程,」沃斯補充道。

藝研室項目,虛擬實境展覽HWVR中的豪瑟沃斯梅諾卡(Menorca)外部視圖,圖片:豪瑟沃斯

香港畫廊協會名譽主席、李安姿當代空間總監李安姿向澎湃新聞表示,任何網絡平臺都無以替代實體畫廊,網絡是必要的也是輔助。目前她的畫廊網上銷售均價在2萬至3萬美元,網上最高售價約為7萬美元。

數據顯示,目前線上畫廊作品售價在2000美元至200多萬美元不等。關於網絡帶來的價格透明優勢是否將挑戰傳統畫廊業的操作,還需繼續觀察。

同業互助:界限的突破

隨著香港限制社交措施或將結束,畫廊正在醞釀新動作。

國際一線畫廊雲集的H Queen's大樓 圖源:網絡

李安姿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香港畫廊協會有45家畫廊會員,包括本地及國際畫廊,「自2月初,協會開始與本地非盈利機構溝通,這些機構與商業畫廊的合作過去僅限於教育性項目,但考慮到今年的困難,非盈利機構這次也非常支持畫廊。限制社交政策(編註:目前「限聚令」截止日為5月7日)結束後,亞洲中心將重新開放,為畫廊提供20多個室外展位擺放雕塑,近一段時間的網上宣傳收效不錯。6月中下旬,畫廊協會還將與香港大館合作,大館將提供2個場館,畫廊將推出小型藝術展覽和銷售,目前畫廊正在申請參展。因為有香港畫廊協會協調,香港本地畫廊形成了共同體來應對疫情。」李安姿還表示,每年暑假畫廊通常休息,但考慮到今年無法外出,她將調整季節性經營習慣,在七八月持續推出展覽和活動。

疫情期間,卓納畫廊推出全新《平臺》(Platform)項目,為不同城市中的中小型畫廊提供展出藝術家作品的機會,目前已先後推出《平臺:紐約》,《平臺:倫敦》和《平臺:洛杉磯》,未來還有一系列規劃。在《平臺:紐約》中,12家地處紐約的畫廊免費「入駐」卓納平臺,每間畫廊展出1位藝術家的2件作品,稍顯克制的畫廊和作品數量「讓訪問者不至於被信息淹沒,也能容易看到作品」卓納對澎湃新聞說。

《平臺:紐約》網站截圖

12間入駐畫廊共享卓納客戶,但卓納不收取費用及佣金。卓納告訴澎湃新聞,「《平臺:紐約》期間銷售強勁,網站訪問量在開幕的周末達到2萬人次。」

他還告訴《紐約時報》,邀請畫廊入駐的想法來自他在畫廊工作的兒子盧卡斯(Lucas)、女兒馬琳(Marlene)以及其他年輕員工,「就好像,『嗨,朋友們,到這兒把畫掛上牆』。」

平臺成員之一,47 Canal創始人奧利佛·牛頓(Oliver Newton)對《紐約時報》說:「在此困難時期,我們對所有團結一致的做法表示感激。」

據《紐約時報》報導,在洛杉磯,一些畫廊自發組建營銷網站galleryplatform.la.,並成立洛杉磯畫廊協會,作為該地區唯一的藝術經營者聯盟,誕生於疫情的協會計劃長期發展。洛杉磯畫廊協會現有60家畫廊,既包括高古軒、豪瑟沃斯這樣的藍籌畫廊,也有本地小型畫廊。5月15日起,每家畫廊將每隔6周在網站展出一小批作品。網站不提供商務功能,但顯示價格並連結到各自畫廊。在Instagram上,也將發布重點展品和虛擬參觀。洛杉磯畫廊協會不會收取會費,網站已籌集到5萬美元的創建及運營費,入會的畫廊也將派出員工參與工作。

Helen Johnson的作品《Myth clouds history》,將由Chateau Shatto 畫廊在galleryplatform.la.上呈現

「這一聯盟讓更多的洛杉磯畫廊聚集起來,而非從中挑選若干。」沃斯在採訪中說道,「這一項目與我們的城市與藝術家有著長遠關係,我們很高興成為一份子,這讓我們聯想到畫廊的早期。」

從香港到洛杉磯,從藍籌畫廊到中小型畫廊,可以看到所有畫廊都在努力自救和突圍,無論是掙扎,互助還是打破傳統格局,都在漫長疫情中創造機會,蓄勢待發。

厲為閣認為,2008年的危機刺破超漲泡沫,回歸原本價值,2020年此刻,表面哀鴻遍野,但藝術品價格並沒有調整,需求只是暫時不踴躍,現在彷佛是藝術圈的大長假。

佩斯畫廊總裁格裡姆徹在4月初的一篇公開文章《馬克·格裡姆徹(Marc Glimcher):與COVID-19相處的一個月》中說:「目前,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讓一切基於當下,並重新考慮某些並不太可持續發展的做法的可行性:新的定價、過度營銷、迎合投機商、相互破壞的競爭、精心設計的拍賣記錄以及絕望地尋找資金並花掉它們,只為了證明自己有錢可花。」

「我始終相信藝術與生活不可分割。面對充滿挑戰的時刻,人們總會從藝術家與其他有創造力的人那裡尋獲得鼓舞。」談及疫情的影響, 沃斯這樣回復道,「我相信市場會在適當的時候恢復,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改進方法,讓藝術更易親近。」

大衛·卓納、格裡姆徹與沃斯都提到了「創造力」一詞,這是藝術家、藝術工作者的本質之一。正如格裡姆徹所說:「在這場危機中,許多寶貴的生命消逝了,而更多的生命被巨大的悲痛永久地留下了傷痕。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康復有所意義。這種康復——我們的康復——可能是漫長而複雜的,但輸贏與否,將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抗拒那些破壞和侵蝕我們創造力的事物,去擁抱和保護真實,去堅持和啟發我們的生活和藝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洛杉磯藝術周末!
    嘉賓:貝緹娜•可列克,布萊恩•勒廷格19:00【重點推薦】UCCA首映:《洛杉磯影話》嘉賓:湯姆•安德森(導演)9.1414:00-16:00【重點推薦】講座:美國加州錄像藝術談:從1960年代到現在)費用: 10元(成人) 0元(學生憑有效學生證、1.3米以下兒童、每周四、UCCA 會員、殘疾人、60歲以上老年人)「洛杉磯計劃」覆蓋UCCA的全部展廳空間,推出由七位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各自打造的獨立項目,呈現這座西方藝術重鎮的創作圖景。
  • 畫廊周北京2020困境下的重啟 畫廊展向架上繪畫回歸
    畫廊周北京2020年原計劃在今年舉辦500人的大型Gala晚宴,將是四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這些VIP客人的邀請遍布全球各地,這不僅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更直接關係到每一家參展機構及畫廊在接下來的運營、展覽及銷售。在缺乏國內外重要VIP藏家團及嘉賓的情況下,今年的畫廊周如何繼續發揮其影響力,參展畫廊的銷售如何持續?
  • 揭秘香港巴塞爾最隱秘的畫廊成交數據|畫廊|藝術|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3月13日下午6時,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正式拉開了帷幕,全球3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共233間頂級畫廊組成的畫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藝聚空間、光映現場五大專區,以及它們帶來的橫跨二十世紀初至當代的藝術作品開始公之於眾
  • 當藝術遇上美食,開在豪瑟沃斯&舒密爾畫廊裡的曼努埃拉餐廳(Manuela)成為洛杉磯藝術區新寵 H&W新聞
    曼努埃拉(Manuela),一家坐落於洛杉磯豪瑟沃斯&舒密爾畫廊裡的餐廳,於10月19日正式對外開張,即刻成為了洛杉磯藝術區的新寵
  • 《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公布參展畫廊和藝術家名單
    定於2011年1月12日在標誌性的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開幕,藝術登陸新加坡將有國際上100多家著名或正在崛起的畫廊參加,展示亞洲藝術創作中最精彩和令人興奮的部分。定位於一個國際性展會,與此同時,兼顧亞太地區畫廊與經過精心選擇的西方畫廊的數量平衡,Art Stage Singapore (藝術登陸新加坡)的參展畫廊來自十九個國家。
  • 歡迎來到Frieze LA洛杉磯藝術博覽會
    >建議,到位於電影外景地的「湯姆·克魯斯之門」,我們告訴你在Frieze LA洛杉磯藝術博覽會有什麼好看、好吃、好玩。━「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畫廊,加入位於洛杉磯派拉蒙影業工作室的獨特藝術空間,一起來慶祝這座城市,作為全球藝術中心和藝術目的地的重要地位。
  • 香港的正確打開方式:用一天時間探索香港名家畫廊、個性塗鴉、街頭藝術……
    今天,少女就帶你來一場HK藝術之旅~~·       為了在一天時間內多玩些地方,早早來到香港。到中環下車直奔IFC,想去參觀樓上的金融管理局,結果人家十點上班才開門……於是轉戰畢打街尋找畫廊。       為什麼要去香港看畫廊?本來自己喜歡畫畫,剛好有相關的攻略(具體可搜索:如何用6小時逛遍香港20個極具特色的畫廊)。
  • 藝術即生活:藝術與美食碰撞出的靈感,走進洛杉磯最別具一格的藝術餐廳
    豪瑟沃斯洛杉磯藝術中心於2016年3月開放,為當地藝術區的快速更新和發展帶來了更多動力,迄今為止已吸引了超過20萬名觀眾。藝術中心佔據洛杉磯下城區的面積多達9000多平米的「世界磨坊」(Globe Mills)建築群,跨越東2至東3街之間的一整片街區,內由一條400英尺的帶屋頂通道連接。
  • 香港回歸19載,當代藝術在香港的發展
    -藝術篇|一級市場-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市場之一。在這裡藝術品進出口全部免稅,吸引了不少畫廊進駐香港,事實上,2006年,香港現當代畫廊總數不超過10家,而如今已增加到100家左右。Gagosian Gallery(高古軒)   高古軒畫廊是一家在全球現代和當代藝術方面具領導地位的畫廊之一,由Larry Gagosian創立,目前已發展至共十一間畫廊,分別設於紐約、洛杉磯、倫敦、羅馬、雅典、巴黎和日內瓦。它的首間亞洲區畫廊將於2011年1月在香港開業。
  • 徐錦熹│香港畫廊業發展的經驗及啟示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的古董街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並於八九十年代走向輝煌的。因為香港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對中國古董出口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巨大。因此,蘇富比和佳士得等國際級拍賣行也欣然進駐香港並一直發展至今。從2010年開始,因為內地開始打擊藝術品逃稅,官方為追討藝術品交易稅的款項,導致很多內地藏家暫停了在國內的消費。
  • 「藝術畫廊酒店」東京銀座東方快捷酒店盛大開業
    東京銀座東方快捷酒店以「藝術畫廊酒店」為設計概念。這家新酒店與位於藝術地標 -- 銀座 -- 的畫廊合作,在所有內部空間上充分展現牆壁藝術,用新秀藝術家創作的表現日本四季特點的畫作為裝飾,很自然地激發起入住客人的創造力。此外,附近也有多家本地畫廊可供參觀。
  • TANC丨51家畫廊三月新開58場展覽,勾勒京滬港深臺五城藝術輪廓
    3月,北京畫廊周、香港巴塞爾的開幕令藝術市場景象繁榮:豪瑟沃斯在香港開幕,帶來馬克·布拉德福特亞洲首個個展;上海香格納在西岸空間呈現特納獎提名藝術家麥可·迪恩新作;以798、草場地藝術區為代表的北京畫廊也在3月紛紛推出展覽
  • 鳳凰藝術 專訪 許劍龍:第二屆香港「水墨藝博」進入最關鍵的一年
    林司長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致力建設香港成為亞洲文化創意都會,培養豐富而多元的藝術文化。就以水墨藝術為例,香港藝術館挑選了不少高質量的水墨作品,納入我們的館藏。從傳統的國畫、書法到新派的大型裝置藝術都有,並且不時展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她更認為國際藝壇對去年第一次舉辦的水墨藝博反響非常熱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水墨藝博也會像典亞藝博一樣,成為享譽世界的香港藝術品牌。
  • 西岸博覽會畫廊與特展單元亮點搶先看!
    同時,打造線上畫廊單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世界帶來一場多元形態的藝術盛事。西岸博覽會的藝術能量輻射全城近40家美術館及城市空間,聯動起整個上海的藝術生態。、倫敦、洛杉磯、紐約、巴黎、羅馬、舊金山) Gene Gallery 彌金畫廊(上海) Ginkgo Space 今格空間(北京) Hanyang Art Gallery 瀚陽藝術中心(杭州) Hauser & Wirth
  • 2019 Frieze LA 洛杉磯藝術博覽會現場回顧
    FRIEZE WEEK2019 Frieze LA 洛杉磯藝術博覽會精彩時刻
  • 深度|寒冬過境 香港畫廊面臨重新洗牌?
    香港經歷了過去九個月的混亂,從貿易戰到社會運動,緊接著就是疫情,對香港畫廊來講,據我了解,除了國際頂尖畫廊,基本上都遭遇了一些困境。」方由美術創始人梁徐錦熹談到。畫廊透露,越是在這個時候,她們越希望,香港人在這座城市,和藝術有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
  • 這些超級畫廊全藏在了香港這棟樓裡
    H Queen’s是聚焦香港藝術及生活時尚的中環地標建築,國際和本地畫廊、展覽空間,以及餐廳、創意零售、高級鐘錶店紛紛進駐其內,形成了一個自下而上的生活時尚和藝術生態圈。昨日,即是2018香港巴塞爾藝術周的開幕之夜,與之前不同的是,此刻,香港中環H Queen’s將成為香港的藝術新地標……
  • 東京畫廊+BTAP七十年:亞洲藝術的自我覺醒
    日本普通的工薪階層當時能夠拿到的工資是一個月5000日元,就有銷售額一幅畫可以賣到100萬日元。這個現象非常有意思。」50年代東京畫廊(東京)街景在東京畫廊+BTAP總監田畑幸人的認識裡,不是因國家富裕才產生藝術,而是因為在貧窮的時候大家都有一個夢想,人們在實現這個藝術夢想過程中,國力才逐漸增強了。
  • 黃竹坑-從香港的「文化沙漠」到「藝術江湖」
    國際畫廊不斷進駐的同時,本土的藝術空間與畫廊亦在未曾料想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位於香港島南區的黃竹坑大約是近幾年來最受香港藝術界青睞的新興之地。在黃褐灰暗的工廈外牆之內,眾多畫廊、設計和時裝工作室之間,夾雜著格調時尚的餐廳、咖啡店和精品酒店,吸引創作人駐地停留。
  • 傑伊·喬普林:英國白立方畫廊的創建者
    Marlow稱Jopling的成功有一部分是因為白立方畫廊擁有自己的房產,也就是說Jopling負債很少。「保持這種動力的持續是很關鍵的,」Jopling說。「對某些人來說,在經濟衰退期間還要保持擴張的勢頭是一種妄自尊大,但實際上我們是立足於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