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惹是生非的人,切記王陽明這段語錄,能讓你避免很多禍端!

2020-12-21 啟路文學

活在這個世間的人,絕大部分人都不想惹是生非。而喜歡惹是生非的人,也無外乎兩種人,一種人是自己有靠山或是家庭條件好,父母很有本事,他喜歡惹是生非,覺得好玩,特別是看到別人怕他,明明別人錯了,最後還要跑來給自己道歉,他覺得這樣的事兒好刺激,更感嘆自己生了一個好爸媽,真好,自己做錯了事,也是對的。

而另一種人,就是喜歡欺負別人,從別人身上找到成就感。或是他經常被別人欺負,他也想找個比他還沒有用的人欺負,來找成就感。這樣的人,現實中也很多。我鬥不過他,我還鬥不過你。是啊,把鬥不過他的氣,全部釋放在另一個比他弱小的人身上。

大多數人都不想惹是生非,一是為了自己,二是不想連累身邊人,或是家人。特別是看到父母雙親和自己心愛的人,很多人即便被人欺負了,他都選擇忍著,因為他知道,一旦自己沒有忍住,可能就得罪了別人,別人不敢找自己,但敢去為難自己父母或是自己心愛的人,所以他情願自己受點委屈,來保護身邊人周全。

但自己受了委屈,那些人依舊還為難他家裡人,他就會站起來反抗,就不會再忍,最後哪怕惹是生非了,他也覺得在理,這也是先禮後兵,其實禮也算不上,有些人活著,可以忍受別人的欺負,但不能忍受別人欺負自己親人。

就像《海賊王》裡紅髮香克斯一樣,自己被人打了,還傻笑,但是別人卻欺負自己朋友了,就立馬露出自己真實可怕的一面。其實先表現的軟弱,真的可以避免一些災難,但有些人喜歡自不量力,非要把人真面目逼出來,那就真沒有辦法了。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王明陽的一段語錄,他的這段語錄,就道出了一個好的方法,可以讓人避免禍端,文字如下:

耳朵不能聽是非,省了多少閒是非;口不能說是非,又省了多少閒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夠了。——王陽明#王陽明語錄#

讀完王陽明的這段語錄,意思是說,讓大家去做一個耳朵不能聽是非,口也不去說是非,做一個心裡知道是非就夠了的人。我們現實中很多人就喜歡湊熱鬧,喜歡聽是非,也喜歡去議論是非,最後就惹禍上身,也只有儘量避免不去看,不去聽,不去說是非,自己就能避免很多是非。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王陽明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耳朵不能聽是非,省了多少閒是非;

一個人能做到耳朵不去聽是非,真的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對新鮮事好奇的心,特別是哪裡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別人知道,在說這件事,自己耳朵就會情不自禁湊過去。

或是聽到有些人在說一些新鮮事,也會情不自禁去聽。很多時候,不是你的是,你也去聽,就會惹禍上身。就會被人抓住,狠狠暴打一頓都有可能。別人理由是,「關你什麼事,你也跑來聽。」

是的,你聽到了,別人怕你多嘴,讓更多人知道,就會打你,打得你發誓不把聽到的說出去,才會放過你,你一旦不守承諾,你會被他們打的更慘。所以,從今往後,不是自己的事,儘量不要去聽,也不要去了解。

因為你多聽一句,多了解一句,可能就對自己不利一點,你知道越多,對自己越是不利。也只有不去聽別人的閒事,過好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的事,才能避免很多是非發生。

口不能說是非,又省了多少閒是非;

記得海明威就說過,「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這是真的,一個人說話多了很多時候,就會給自己帶來是非。

有句話說得好,禍從口出,說得多,很多時候,你自己都無法分辨出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甚至很多不該說的話,也說出來了,就會遭到別人的厭惡,就會得罪人,就會惹事端。

人也只有學會了閉嘴,少說話,能不說話,儘量不說,這樣才能保自己安全。古話有雲,「智者寡言。」是有一定道理的,聰明的人,都喜歡少說話,說也只會說重點,不會說廢話,廢話說多了,很多時候,就會引起別人的不滿。

更何況,現實中,我們聽到別人在議論別人的不是,在旁邊很難做啞巴,很多人也會選擇插幾句,「那個人,真的是這樣,我見過,我也很討厭他。」往往就是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那個人就聽到了,他就記恨你。甚至他可以忍讓任何人討厭他,就是不能忍讓你也討厭他,他覺得你沒有資格,所以他會跟你沒完,會讓你日子不好過。

所以說不想惹是生非的人,切記王陽明這段語錄,能讓你避免很多禍端!

維根斯坦的一句反問話,卻揭露了現實中很多人愛撒謊的原因!

假使你也喜歡誇讚別人很有錢,讀完蘇格拉底這段語錄,你會沉默!

找不到人愛的時候,讀下饒雪漫的這段語錄,心裡會暖暖的,很幸福

面對23歲忽然截癱了的兒子,母親的心情如何?史鐵生描寫得很詳細

相關焦點

  • 「千古第一等人」王陽明的3句經典語錄:句句醍醐灌頂,值得收藏
    02.越不想看書,越要硬著頭皮看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藥而病。——王陽明  平常修身養性的工夫,如果覺得煩擾,不妨就靜坐,如果覺得精神疲懶,不想看書,則偏要去看書,這也是對症下藥。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身上大多有這三個特徵,一眼便能識破
    一、「賊眉鼠眼」之人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往往賊眉鼠眼,一眼便能識破,皆因相由心生。」「賊眉鼠眼」之人一般形容神情鬼鬼祟祟,往往面相為眼白露出和兩腮無肉。這樣的人眼神中透露出狡猾,與人交流時眼神閃爍。
  • 王陽明:操心之人累一生,若想幸福,這3件事你別「瞎操心」
    生而為人,最忌諱的便是胡思亂想,通常只有經歷過操勞的人,他們才知道無事是多麼的幸福,唯有心靜神寧的人,他們才知道多心是多麼的勞累。」忙「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假若太忙,內心則亡。所以一切痛苦、操勞、疲憊,實際上皆是來源於內心,假若修煉好內心,人則能心曠神怡,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個道理,因此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想要成為很有錢的人,不妨讀一下馬克吐溫這段語錄,便不想要了!
    別人曬什麼,自己也曬一張,分分秒秒就讓別人羨慕自己,很多人就喜歡這樣,因為這樣能讓他感覺很有面子,很有有成就感。可見如今的朋友圈微博裡,很多人再也不是刷心情和存在感,多數都是在炫耀。倘若有錢,那自己也就會成為炫耀一族,榮耀一族,手機一個月換一個,車也一年換一臺,甚至有錢的沒有結婚的男人,一個星期換一個女朋友也是他的自由。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而很多人哪怕到了40歲,依舊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感到迷茫,其實王陽明在很早之前就給我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他是明代集百家思想大成者對於為人處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結合了千百年來古人總結的許多至理名言,而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經歷了數代人的反覆驗證,可以說對我們的為人處世有極大的幫助。包括馬雲、劉強東都對王陽明語錄讚不絕口。
  • 感到痛苦和孤寂的人,讀完大仲馬這段語錄,會讓你重獲新生!
    獨處,無疑又是寂寞的另一種解釋,只是心甘情願這樣寂寞而已,找不到彼此真心相愛的,情願這樣寂寞下去,不將就,不想被傷害,也不想傷害別人。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是感到痛苦和孤寂的人,讀完大仲馬這段語錄,會讓你重獲新生!文字如下痛苦和孤寂對年輕人是一劑良藥,它們不僅使靈魂更美好,更崇高,還保持了它青春的色澤。
  • 分手時候,請大聲對他說大仲馬這段語錄吧,能幫你挽回愛情!
    或是,「你跟我分手,你會無法生活,會餓死。因為你離不開我,這麼多年你也習慣了我,沒有我,你生活肯定過不好。」這兩種回答,是否能挽回愛情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很難。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大仲馬的一段語錄,你會發現,大仲馬這段語錄,真的適合在分手時候說,勝過千言萬語,文字如下:假如我們分手的話,絕不是出於我的意思,要知道,樹是不願離開花的,是花離開樹。
  • 王陽明: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惹人厭,希望你沒有
    王陽明在他的心學體系中,就曾提到:人品差的人,往往張口閉口都會說這3句話,惹人厭煩!說是非古人云「愛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現在來看,這句話是真的非常有道理,若是在你身邊有這種整天和自己談論他人是非的人,那不僅會很惹人厭煩,還很容易招惹是非禍端,畢竟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若是一個人經常與人是非,那是非也總有一天會找上門來。
  • 王陽明:嘴巴太笨怎麼辦?牢記3句話,或許能讓你反敗為勝
    能力次之,關鍵是要不斷超越自己,而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克制自己的內心,牢記3句話,或許能讓你反敗為勝第一、與貧者言,依于謙。這句話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當你和貧困的人交談或者是相處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對於對方的尊重,保持自己的謙遜有禮才可以。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王陽明(1472-1529),明朝人,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年輕時築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洞,遂號陽明。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年代達到了別人難以及其的高度。
  • 陸小曼很無奈的語錄,讓很多人讀完,感到同命相連!
    就好比我們不想好不容易出社會,就如讀幼兒園一樣天天去公司打卡上班,但都不得不這樣,因為公司的人都這樣。就好比我們也想在適合的年齡,結婚,生孩子,可眼見就要奔三了,女朋友影子都沒有看到,這讓人感到多麼無奈。面對高昂的房價,很多沒有錢,很多農村小夥子,也會感到很無奈,因為靠不了父母,只能靠自己十年如一日去打工掙錢買房子。
  • 王陽明:氣大難成事,很多人意不定、心不正,錯在沒做好這3件事
    不知道是這個社會太浮躁,還是人心太急功近利,很多人遇事對人總是易怒易暴躁,到最後也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的陽明學說對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都有很大影響。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說「,越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人生在世,少不了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打交道就離不開說話,說話方式和聊天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會說話的人總能讓人如沐春風,可很多人卻是不善言談的,經常讓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那我們到底該如何與人交談呢?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早在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諫言。王陽明曾提到:與人交談時,少說三件事,越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 王陽明: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
    王陽明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人生智慧,他的一生是堅定地、堅持的,也是特立獨行的!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找回自己的心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能看清別人是一種智慧,能看清自己可以稱為聖明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回自己的心,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事才會量力而行。歷史上真正能夠認清自己並且戰勝自己的人寥寥無幾,但王陽明絕對算得上其中一個。
  • 冰心很諷刺人的語錄,揭露了很多人醜陋的一面,讓人感到嘆息!
    很多人為了錢,可以跟親人翻臉,很多人為了財產可以跟自己的親兄弟反目成仇,如有些家庭父母去世,留下了很多財產,兄弟幾個就為了爭奪更多財產,翻臉不認人,甚至反目成仇,這是很多人都不想看到的一幕,但在現實中,就發生過,讓人感到錢是萬惡之源,導致人心也變得極其醜陋。
  • 安妮寶貝很經典的語錄,讓很多人讀完後,都能過上想要過的生活!
    處處都是機油味、汗臭味、垃圾食品的燒香味,雖然好吃,雖然饞人,但吃一次拉一次,好比瀉藥。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安妮寶貝很經典的語錄,讓很多人讀完後,都能過上想要過的生活!文字如下: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勇於放棄一些東西。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王陽明作為世間一等的聰明人,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就曾給後人留下3不爭」的教誨。不爭口舌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但王陽明卻選擇了「不爭」。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行得正做得直,無需與這些小人爭執。
  • 想要重新再活一次的人,一定要讀完餘華這段語錄,會改變你一生!
    是啊,很多人可能就不會選擇像如今這樣活。很多人都感覺自己活錯了人生,可惜人生錯了,就錯了,不會再有重來的機會。倘若人生還有重來的機會?誰還會選擇在讀書的時候肆意去玩呢?估計都會克制自己不去玩遊戲,不去網吧通宵,不睡覺,一心一意聽講,聽老師話,好好備考,好好考試,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如果人生有重來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堅信只要自己努力,也能考上北大清華。
  • 王陽明:「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一句更經典,道出男性缺點
    王陽明:」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一句更加經典,說中男性缺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可以說這句話是非常反映現實的,說出了一個男人的無奈。一個男人到了四十歲的年紀,早已經成家立業,每天奔波在工作崗位上,而且肩上承擔了很多的負擔。
  • 王陽明:不成功並不是你不努力,關鍵是你有沒有做到這幾點
    相反,如果你考慮很多,看到有人掉河裡了,你想,萬一我跳下去救他,我可能也上不來了,得不償失啊,所以你選擇袖手旁觀,這就是知行不一。例如,你意識到多看書對自己有好處,可是自己卻很少去看書,甚至一看到書就犯困,這就不是知行合一了。做人要做到心無雜念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