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特勤精英》,不僅完成了行業劇應具備的三個要素,而且還為我們展示了易被忽略的行業常識:每個行業的精英都是從菜鳥來的,菜鳥的「菜」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能上,還體現在心理素質上。
《特勤精英》由秦鵬、王佩晨、鄭十凝編劇,徐宗政執導,張丹峰、蘇青、李乃文、包文婧、丁野、趙兆、徐閣、康寧等主演。2017年10月16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現已播出15集。講述了來到消防特勤隊的林毅(張丹峰 飾)經過多重歷練,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消防戰士的故事。《特勤精英》是衛視螢屏上罕見的消防題材,總製片人羅勁松在項目前期採風、劇本創作、現場拍攝、後期製作環節中,一直被消防戰士的事跡和他們的奉獻精神所感染。因為消防題材的專業性強,火災場面拍攝難度大,所以劇組安排了比較合適的投資配比,把資金的主體用在了製作層面,增強了畫面的觀賞性。演員們也做了比較大的犧牲,不僅在拍攝前配合集訓、拍攝時危險場景親自上陣,在片酬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退讓。製作團隊和演員,懷著對消防兵戰士的敬仰之心完成了拍攝。
《特勤精英》總製片人羅勁松介紹了製作這個項目的初衷,「消防是一個值得敬佩的行業,出現在災害現場的第一批人是武警部隊,武警部隊中第一個出現的便是消防部隊。『養兵千日用兵千日』,大到關係生命的火災救援,小到為百姓們排憂解難的抓貓尋狗,他們出現在群眾中的頻次很高,但目前展現他們的作品太少了。」主創團隊深知,作品少是因為這個題材很難拍,因此他們保持著敬畏之心。專業的概念,其實就是「實況」。行業劇就是在戲劇的題材上加上實況的色彩。為加強這種實況的色彩,需要有專業人士不同程度地參與。
據羅勁松介紹,他和編劇為這個項目籌備了兩年,這期間他們輾轉天津、深圳、北京、重慶等多地消防部隊體驗生活,和消防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跟隨出警。不僅在專業技術上臨摹,也有意學習用消防兵的思維來考慮事情。在拍攝前,劇組專門組織演員進行軍訓,站軍姿、練體能、學習操作項目,完全按照消防員平時的強度來訓練。
拍攝階段,受公安部消防局的委託,重慶消防隊全程為拍攝保駕護航,提供技術和人力器械的支持。兩輛消防車、十個消防戰士24小時跟隨拍攝。另外,技術指導一直坐在導演徐宗政旁邊,全程嚴格監督。在拍攝過程中,經常突然被技術指導喊「停」。羅勁松笑道,「我們都以專業性為原則,技術參謀說不行的地方我們就肯定停下。有時候他們需要緊急出警了,他們人走了,我們就不敢拍了,要等他們回來。」
在拍攝過程中,製片人羅勁松和導演徐宗政也多次跟隨出警觀摩。羅勁松表示,「拍攝的這幾個月對消防戰士們的敬佩與日俱增,從心底裡感動。有一次在現場看到一位負責拍攝救火視頻的女警,她一邊拍攝,一邊流眼淚。後來才得知,她的老公就在裡邊救援,而這種場景她已經經歷了無數次。這些關於生死的考驗發生在消防兵戰士的每一天中。」說到這裡,羅勁松一度哽咽。消防員的工作是危險的,但拍攝時以「安全第一」為原則。「拍攝時的難度超越了我們的預期。」導演徐宗政雖然有過當兵的經歷,也有過多次執導戰爭題材的經驗(代表作品,《紅色黎明》《殺手鐧》《那時花開》等),但是戰爭中的帶火場面、爆炸場面只要提前埋好點,計算時間引爆就好。在拍攝火災時,火是要上身的,這個難度更大。
為了保障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劇組配備了專業的人員團隊和器械設備。特邀請了香港煙火師團隊,並在拍攝前進行了大規模演習。「我們在重慶一個廢棄的石膏廠進行放火滅火的試驗,煙火師在接到點火指令後,整棟樓半分鐘就全起火了,煙火師接到滅火指令後,10秒火就全停了。香港煙火師的器械是用開關控制的,用『氣體』補給燃料,原理類似於家裡的天然氣開關,很好控制,我們這才放心了。」
除了人員、技術的保障,劇組還特地從國外購置了耐高溫、防火的布料來製作救火服。「因為是夏天拍攝,演員進入火災拍攝現場前,都用水從頭澆到腳,演員的衣服、氧氣瓶、面罩、頭盔、腰帶等,這些加起來一個人要負重60-70斤。所以拍攝完,演員都暴瘦了。」
羅勁松打趣說道,「根本不是像大家常說的那樣『一擰就一地水』,不用擰,從火災拍攝現場出來,衣服一脫就譁啦一地水。」同時,他也自豪地表示,「全組沒有一個人受傷。」
觀賞性:四類服裝改造、實景拍攝、浸入式表演、CG加持
專業性是基礎,為了做到「好看」,劇組在視覺呈現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劇中「飛豹突擊隊」的原型為重慶消防隊中的「雲豹突擊隊」,他們的服裝分為作訓服(平時訓練穿的服裝)、救援服(非火災出警時穿的服裝)、救火服、編制服(開會、匯報工作等場合的正式服裝)四種。四款服裝除了基本色系沒有變,為達到更好的觀賞性,都做了改造。編制服只是做了「掐腰」的設計,改動最小。其他三款都是用進口面料全新定製的。橘黃色的救援服按照哈雷服的樣式改造,使之具有運動的速度感。深藍色的迷彩救火服特加了白色的圖案。作訓服也改成了迷彩服,「量體裁衣」,更顯演員身材。
除了操作專業器械由專業的消防員代替出鏡,火災現場都是真實場景、演員親自拍攝。「演員進入火災現場後,他們的反應很真實,捕捉到的鏡頭很自然。」力不從心時的疲憊、面對大火時的恐懼、救援時的焦急……實景拍攝能給演員提供浸入式表演的空間。羅勁松舉例,「有一場戲,林毅和班長李秀敏抬管子,抬了兩下沒抬起來,還一下子單膝跪地摔倒了,這是演員的真實表現,達到了更讓人驚喜的戲劇效果。」
「煙太濃的話就沒法拍攝,火太小的話又不能很好地營造氛圍,所以我們要找好這個度。為了拍攝的便利,濃煙效果都是後期CG加入的。現場真實的火焰都是稀稀拉拉的不好看,我們後期CG也對火焰進行了加強加大的調整。」在現實生活中,事無巨細,只要有災難,就有消防兵的身影。因此劇中案例的選擇也從兩方面入手。有展現救火的大場面,也有展現消防員細心的小事件。有化工廠爆炸、有綁架、有跳樓、有從洗衣機裡救人、有救狗……整部劇不僅通過雲梯水槍、深井救援等技術展示了消防員的專業技能,也為大眾做了一些自救知識的科普,比如用搖晃的可樂可以滅火等。
因為題材的特殊性,全劇的情感線無法得到充分展現(《部隊條令條例》規定,義務兵一律不準在部隊內部或駐地找對象,服現役期內不得結婚),因此這部劇的專業性,尤其救火場面的精彩程度便成為了全劇最大的看點。從已經播出的集數來看,無論是救援過程的曲折性還是最後一分鐘營救的驚險性、日常救助的生活實用性,主創在各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人文性:在「青春成長派」與「經驗輸出派」的博弈中關懷年輕一代
好的行業劇不僅要展示行業技能,也要深入行業環境,發現行業矛盾。比如,在專業問題方面,有時候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人的價值觀和做事方式各有不同而已。以林毅為代表的「成長派」勇往直前,自信甚至自負、以眼前性命為重;以鄭志勇(李乃文 飾)為代表的「經驗派」以大局為重、凡事三思而後行。他們的矛盾集中體現了新老消防員在處理案件上的價值觀不同。而在體制環境中,「成長派」免不了質疑自我、痛定思痛。改頭換面的過程中有否定自我的酸楚,也有不可挽回的遺憾。
又比如,相比一個行業的專業技能培養,其實心理素質的鍛造是更困難的。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在已播出部分中,有三集的筆墨都展現了林毅受此病的折磨。而鄭志勇,從第一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走出PTSD的陰影。
每個行業的精英都是從菜鳥而來的。林毅在前幾集中的表現讓隊友很生氣,他目中無人、專業技能不如「飛豹隊」老隊員、救災現場我行我素,釀成大錯。但是他卻不可恨,因為他帶著「必爭第一」的好勝之心,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倔強,也帶著考慮問題不全面的莽撞……這是年輕人的模樣。「年輕人希望自我價值得到體現,這部劇就是要展現90後一代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據羅勁松介紹,這部劇在拍攝過程中就被湖南衛視看中,其青春、熱血、正能量的氣質和湖南臺的氣質很契合。
李乃文飾演的鄭志勇隊長讓劇中的「老搭檔們」——周指導員(徐閣 飾)、嚴副支隊長(黃俊鵬 飾)很心疼,他在劇中是經驗教訓的輸出者,他反覆強調「自救」,卻是「自救」最失敗的一個。劇中不僅有張丹峰為代表的「青春成長派」肆意揮灑的姿態,也有李乃文為代表的「經驗輸出派」的言傳身教。全劇通過多元化地刻畫人物性格,展現行業矛盾點,挖掘人性的光輝與怯懦。
從專業性來看,主創有意規避了很多雷區。在做一部合格的行業劇基礎上,《特勤精英》以青春的名義為我們展現了「行業精英」的養成記,這也是行業劇對於年輕群體的關懷。羅勁松接下來的項目《我的檢察官女友》堪比女版的《特勤精英》,將繼續為青年一代代言。羅勁松是媒體人出身,而作為職業電視劇製作人,他說:「我心中總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想做一些現實主義的項目,訴說能被觸摸到的情感,給當代年輕人以激勵和關懷。不論是消防兵還是檢察官,在自我成長和奉獻的過程中他們能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
【文/孫麗穎】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主編的影視業垂直媒體。我們對行業感興趣,對新聞有動力,對思想光芒趨之若鶩,對審美高地心嚮往之。覆蓋微信公號,微博,新浪看點,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網易自媒體,搜狐自媒體等十大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