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民間習俗:冥婚

2020-12-28 白易傳媒

冥婚又稱鬼婚,陰婚,這種習俗始於漢代,在宋代最為流行,清代隨著女子對丈夫的忠貞名譽,風俗也愈演愈烈。直到晚清新思想的入侵改革,冥婚這種封建迷信的習俗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古人認為生者若訂婚後早逝或年齡太小因故身亡者鬼魂會對自己的家宅不利,影響家宅後代的昌盛,畢竟舊時代人們常迷信於墳地就是「風水」再加上當時的風水大師為了多掙錢,也會竭盡全力慫恿舉行一個冥婚儀式,最後將雙方合葬,成為「夫妻」。 為了避免男、女兩家的塋地裡出現孤墳,影響家族後代的繁榮昌盛,所以大多貴族和富強便成為了風水大師的「金主」,貧寒家門一般不會舉辦。

圖源網絡,侵刪

當然,現如今的社會也會有舊時代冥婚留下來的罪惡習俗,2013年的延安孕婦被殺屍體被賣配陰婚的慘案讓人毛骨悚然,如果沒有迷信貪婪的買屍思想,就不會有任何的犯罪殺人賣屍行為,拋掉法律道德的約束,去做一些傷天害理之事。

圖源網絡,侵刪

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打擊陋俗。作為生活在新時代文明,大數據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弘揚科學文明理念,追求樂觀的真理和知識。這樣才會讓自己和社會都有更加宏達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婚配與喪禮之間—冥婚習俗探析
    冥婚又稱嫁殤,娶會,遷葬。民間多稱為陰親,陰婚,鬼親,冥配等。其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商代貴族為去世殷王娶冥婦的故事,《周禮.地官.媒氏》記載:「禁遷葬與嫁殤者」,這裡的「殤」即指十九歲以下,未嫁而死者。其帶有早期殷商族人的祖先崇拜與殉葬思想,而在周禮中是明令禁止的,然而發展至今冥婚習俗依舊在民間有廣泛的存在。
  • 民間恐怖民俗——冥婚陰葬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冥婚的習俗,如果未婚男女不幸夭折,父母出於對子女的疼愛,會去尋找另一位死去的少年異性與之合葬,辦一個儀式,完成冥婚,以免一個人在下面悽苦。
  • 冥婚
    中國一互以來地大物博, 民俗很多, 但其中有個很恐怖的民俗,跟冥婚密切相關的,但不是盜女屍、騙殺活人之類的,而是更加陰毒、更加詭異的一種配婚方式。那就是活人配冥婚,也就是被娶鬼新娘,對,你沒看錯,就是被迫!中國民間迷信相信,如果男女未到娶或未嫁而亡就不能進入輪迴,必須由原生家庭在祭祀的時候, 擺設女兒亭,另外祭拜。所以,很多家裡面死去了單身子女的父母們,相信這一習俗的,家裡人就會想辦法,尋找另一方有意圖且差不多年紀男性屍體來組成冥婚,一來,讓雙方在黃泉路上走也不至千孤零零的;二來,了卻 亡人者的父母看著孩子成冢的心願。
  • 冥婚這個習俗和道教有關係嗎?
    冥婚算是一項頗有名氣的「習俗」了,有很多人覺得這類玄幻的東西肯定和道教是有關係的,其實嚴格來說也算是一個充滿玄學的民俗活動,不算是道教的產物,那麼冥婚的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活動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01什麼是冥婚?
  • 恐怖冥婚,紅白雙喜,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圖片源自網絡首先這肯定不是中國人獨有的習俗,全世界每一個民族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傳統!警方也確定是意外死亡,同年10月24日舉行葬禮,葉世榮就在靈堂與許韻姍舉行冥婚,當年在香港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只是後來曹操這麼一弄,就讓這個習俗有了非常具體的參照。逐漸在民間流傳演變,又因此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條!出現了專業操辦冥婚的職業叫做「陰媒或者鬼媒人」,她能把這生意整合到什麼程度?認識方圓幾十裡各縣村鎮的郎中,隨時知道哪門哪戶有少男少女夭折,於是上門牽線搭橋,這就已經不存在什麼門當戶對了,請來算命先生只要生肖八字匹配即可,富戶多出錢,男聘禮、女陪嫁,窮人家也願意配合。
  • 猛男,你結冥婚嗎?
    上面這是最普通的冥婚習俗,殤女配殤男。中國自古以來地大物博,隨著時間以及地區的變化,廣大勞動人民在歷史長河的演進中,自然會發展出不同的冥婚形式來。其中最常見的變式有以下三種。迎茅娘抱主成親娶孤娘(這幾種這裡不展開講了,以後的回答應該會涉獵,喜歡的可以點一波關注)今天要講的,不是上面這幾種冥婚,而是另一種形式的。
  • 異說益樂----民間習俗「配陰婚」
    異說益樂----民間習俗「配陰婚」陰婚,簡單的說就是死了之後結婚,通常都是在人間不能夠結婚的,就想死了之後結婚,又稱「冥婚」。
  • 「冥婚」登上熱搜,現代社會竟然還有人搞這個?
    冥婚是什麼意思呢?最近微博和貼吧經常出現這個詞彙,引發了不小的社會輿論。冥婚聽起來很恐怖,但實際上就是很恐怖,這是一個封建習俗,跟所謂的家族風水有關係。據悉,冥婚指的是為死去的人找配偶。所以一定要舉行一個冥婚,最後將他(她)們埋在一起,成為夫妻,併骨合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風水問題,舊時人們普遍迷信於所謂墳地「風水」,以為出現一座孤墳,會影響家宅後代的昌盛。所以一些所謂的「風水家」,就想趁機多撈幾個錢,竭力慫恿搞這種冥婚。
  • 冥婚視頻瘋傳男子迎娶已故女友催人淚下 葉世榮曾為女友舉行冥婚引唏噓
    今日(13日),冥婚上熱搜第一讓不少網友都嚇一跳,但看到網上熱傳的視頻,網友們紛紛被視頻中男子為女友舉辦的盛大冥婚儀式所感動。據悉,舉辦冥婚臺灣男子姓賴,他與女友本來是羨煞旁人的恩愛情侶,但是沒想到的是女方卻在今年不幸去世。
  • 古代民間為什麼盛行冥婚?其背後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最早與冥婚有關的文獻,可見於《周禮.地官.媒氏》:「掌萬民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禁遷葬者,與嫁殤者」,可見周代時人們已有冥婚行為,儘管朝廷以「違禮」、「亂人倫」等方式禁止,但其在民間依然盛行。 漢代經學家鄭玄對《周禮》注釋說明:「遷葬,謂生時非夫婦,死既葬,遷之,使相從也。
  • 扒一扒「冥婚」陋習的黑歷史
    冥婚又稱嫁殤、遷葬、陰親、陰配、陰婚、鬼親等等。「殤」的意思是十九歲之前去世的人,「嫁殤」指的就是嫁給早死的人。從冥婚的幾種稱呼中不難看出,冥婚就是為已死的男女舉行的婚禮。冥婚並非簡單直接埋葬,它的操辦程序和活人之間的婚姻一樣。通常有鬼媒人作媒、主婚,並且需要雙方家長同意。二是冥婚不符合當時的禮法,這是邴原能夠拒絕曹操的主要原因。以司空陳群為首的儒家士人指出冥婚不符合傳統禮法,引《周禮》認為冥婚是亂倫的行為。後來曹操的孫子曹睿想要為殤女結冥婚,同樣遭到了反對。到了唐代,冥婚的現象變多了。
  • 為死去的人辦婚禮,冥婚的恐怖操作,你知道多少?
    冥婚,顧名思義,就是所謂的讓死人找配偶,而這個恐怖的習俗,不單單的存在於在以前社會中,現代社會仍然存在,那麼冥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冥婚:臺灣的冥婚是什麼樣的,一個跟活人結婚的故事
    突然大師想到一個問題,他問我:「你是不是在寫恐怖故事?」我點點頭。大師說:「對了,我記得你好像在寫冥婚吧?」我又點點頭,是的,前幾年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寫出了一本以冥婚為題材的懸疑的小說,通過這部書也讓我認識了不少讀者。雖然起初文筆很差,但還是很感激那些讀者的支持。大師呵呵一笑,說:「那你知道臺灣的冥婚是什麼樣的嗎?」
  • 古代冥婚是怎麼進行的?至21世紀仍存在,催生出一個可怕的行業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聳人聽聞的陋習,比如活人殉葬,閹割成太監,以及冥婚,前面兩種許多人可能知道,唯獨冥婚很少聽說,就更別說建過了。事實上活人殉葬和閹割這兩種陋習可能徹底消滅了,唯獨冥婚這種陋習至今存在,許多人誤解這是一種,並非如此,冥婚是一種封建習俗,屬於保存至今的陋習。
  • 還有比「叫魂儀式」比「娶鬼新娘」更恐怖的民宿嗎?
    大家好,大家知道在中國民間有哪些恐怖的傳統民俗麼?民俗又叫做民間文化,百科的解釋說民宿呢指的是一個民族或者是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當中逐漸形成的,而且呢會是在鄉村那一種比較穩定的文化思想,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呢就是民間流傳的一些風尚和習俗。
  • 古代詭異的冥婚事件
    近年山西省陽泉市偶有冥婚習俗!這地方的冥婚也主要發生在兩個死者之間。不過並不限於未成年的死者,當地人也把單身死者做冥婚視為必須的事情。既有不怕挫折,為死者撮合親事的,也有不惜重金買女子屍骨的,甚至有的人會為配冥婚盜墓,殺人犯事的。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惡性案件。近年不時的發出報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由於女子屍骨價格高漲。買女子屍骨做冥婚花費不菲。有的人家就用麵粉捏成人偶。或者在蘿蔔上刻出人形。亦或者買回來一個布娃娃穿上女人的衣服。用來配搭冥婚。
  • 冥婚的背後,是迷信和利益
    同時代,關於民間冥婚的記載則更多,在敦煌出土的《大唐吉兇書儀》中就有夭殤男女家長所寫的冥婚書、答冥婚書、冥婚祭文等。到了宋代,冥婚更為興盛,甚至衍生出專門為已死的未婚男女說媒的職業,稱為「鬼媒」。 這段時期,冥婚逐漸與「殉葬」掛鈎,成為加諸於人身上的道德枷鎖。直到清末,受到外來文化衝擊,這一情況才逐漸好轉。 民國初年,冥婚也未絕跡。蔣介石的弟弟蔣瑞青年僅四歲時夭折,死後也曾辦過冥婚。近現代,雖然冥婚並沒有正大光明出現在社會生活中但依舊可以窺見它的影子。
  • 求婚 訂婚 結婚 最怕冥婚
    當年的七月初一,寅申相衝,陰七的涼氣直滲進來,我和學生們搭了一個草棚,造了草轎,紙紮品,大量法科用品,他們做賓客,見證一場簡陋而莊嚴的「冥婚」儀式。 冥婚,在東南亞一帶是常見的,它屬於民間婚姻習俗的一種,只不過整個儀式都是陰沉沉,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筆者是資深玄學家,主持過「冥婚」儀式,對於蠱咒降絕對不陌生。
  • 陰森之「囍」:當代中國「冥婚」大起底
    唐宋以後,冥婚之風漸盛。結了「冥婚」,還可以「離婚」。唐初的韋後給自己的兒子、弟弟均籌辦過「冥婚」。其中她的亡弟韋洵與大臣簫至忠的亡女「成婚」。後來韋氏自我膨脹妄圖篡奪國家最高領導權,兵變失敗。簫至忠一看靠山倒了,第一反應是去把女兒的墳墓打開,把他女兒的棺槨搬走,以此宣布這樁「冥婚」已經「離婚」。乾淨利落,不需要冷靜期。從《史記》到「聊齋」,從民間傳說到官修正史,冥婚始終「陰魂不散」。
  • 劉桂秋:古代的「冥婚」陋俗
    古代的「冥婚」陋俗劉桂秋劉桂秋,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師,副教授。在我國古代的婚姻形式中,有一中頗為特殊的、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形式——冥婚。所謂冥婚,就是替已死的男女結成婚姻關係併合葬在一起。「冥婚」之俗起於何時?《周禮·地官·媒氏》載:「禁遷葬與嫁殤者。」鄭玄注曰:「遷葬,謂生時非夫婦,死既葬,遷之使相從也。殤,十九以下未嫁而死者。生不以禮相接,死而合之,是亦亂人倫者也。」《周禮》是部記載西周時代社會政治制度的著作,由此可見冥婚的風俗早在西周時代就已產生了,但在當時又是被禁止的,因為它被看作是一種「亂人倫」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