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會」,這是韓國瑜氣勢最旺時,在韓國瑜的鋼鐵粉中廣泛流傳的一句話。
韓國瑜在2018年高雄市長的選舉中打了綠營一個措手不及,創造了所謂「韓流奇蹟」,他和他的女兒韓冰一時間成為寶島上家喻戶曉的人物。韓冰也因此成為臺版伊萬卡。
但是在2020年角逐臺灣最高權力大位時,韓國瑜硬懟媒體,「民調蓋牌」(就是告訴粉絲不要相信民調數據),熱衷於大規模熱火朝天的集會,但是在表面的氣勢如虹之下,是黨內大佬貌合神離,地方派系各懷鬼胎,嚴重缺乏本黨內部團結,缺乏地方派系和基層樁腳抱團支持的致命短板。
與韓國瑜類似,川普雖然在2016年打了民主黨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在2020年的選戰中,韓國瑜的短板也是川普的短板。川普鋼鐵粉的熱鬧集會,同樣掩蓋不了川普陣營的致命缺陷,只是可以蒙蔽不懂選戰技術的外行而已。
筆者早在美國選戰過程中,就多次提醒過在北美的朋友,判斷選戰前景絕對不能單純地看誰的集會是否熱鬧,這種東西僅僅是「外虛」(外在的虛張聲勢)而已。判斷西式選戰的結果,我們必須更多地依據「內實」(真正的綜合實力)。
筆者在今年10月20日發表的《為什麼氣勢如虹的現場不一定預示勝選?》以及11月1日在關聯的Zine專欄發表的《美選觀察之七:「熱火朝天」對陣「水滴石穿」》(參見本文附錄)中,都強調了「外虛」決定不了選戰勝負,只是會誤導鋼鐵粉而已。
一場西式選戰不是光靠熱情就能打贏的,它的勝敗結果更是無法靠主觀激情所能左右的,沒有一點西式選戰的分析技術,只是一切聽從偶像的指引,他說什麼信息不可信,就不去接觸一點那方面的信息;他說「穩贏」,就真的以為自己一方「必勝」,這是韓粉和川粉共同的特點。
韓粉和川粉的第二個特點是缺乏一些選戰基礎知識,比如不懂得什麼是幅度民調,什麼是概率民調(筆者曾經在關聯專欄中介紹過這方面的知識),所以一看538概率民調,川普得分僅僅10%左右,就大肆嘲笑,其實是自己沒有搞清楚幅度民調和概率民調的區別,而偶像也往往利用了粉絲對於選戰技術的無知,而對民調「蓋牌」。
我們暫且不談川普和拜登兩個陣營的其它方面,暫且不作任何價值判斷,僅僅從單純的選戰技術層面分析,川普重蹈韓國瑜的覆轍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
首先,是美國的紅藍基本盤對比,總體上藍方已經佔優(這也類似寶島的基本盤失衡情況)。
其次,共和黨內部大佬,比如小布希和羅姆尼等人與川普基本上是貌合神離,小布希時代的一些高官,比如鮑威爾將軍則公然為拜登站臺。
其三,川普不是資深政客,與很多共和黨地方政治人物並無深交,而美國的選舉政治,正如裡根總統過去所說,本質上是地方政治。政客如果沒有在地方上深耕細作,與地方政治派系有盤根錯節的利益關聯,很難讓對方為你賣命輔選。這也就是不但亞利桑那州在麥凱恩遺孀鼓動下「倒戈」,喬治亞州等同樣只是川普自己賣力辦集會,基層動員方面他的本黨同仁僅僅是敷衍了事而已。
與之相反,拜登哈裡斯陣營集民主黨全黨之力,又結合共和黨建制派的助攻,還有Deep State(事務官精英集團)的暗中幫忙,不但有汽車集會,更有眾多輔選人員深入小市鎮,挨家挨戶做基層動員,從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基本做到了團結一致,奮力拼搏。
只在鋼鐵粉人數方面佔優的川普在一場全方位的選戰對抗中,實際上一直處於一種「一對多」的被動局面,他的勝面可想而知。
任何一場西式選戰,單靠鋼鐵粉優勢,只能是在對方疏忽大意的情況下「奇襲」成功,比如韓國瑜在高雄,川普在2016。
一旦對手覺醒,單一的鋼鐵粉優勢就不足以在綜合對抗中取勝了。
2020年的美國大選,在某些打醬油水平的美國華人川粉看來不可理解的很多事情,從選戰技術層面來講,其實都有答案,川普的失敗是再合情合理不過的結果。
但是,和韓粉一樣,因為事先腦子裡已經被偶像灌輸了很多「穩贏」,填充了很多「必勝」,再加上自己沒有選戰技術分析能力,看不懂「內實」與「外虛」,所以巨大的現實落差往往會將鋼鐵粉的精神一下子擊垮,心理層面或許容易受到某種創傷,這種創傷單靠漫天飛舞、鋪天蓋地的小圖片恐怕是很難療愈的。
備註:除了一直提示川普選戰贏面不大之外,在美國大選投票前夜,筆者在《是遊戲,也是一場嘉年華會》中,寫了一句:
「就算是最後的榮光
也應該優雅地離場」
這是對川普選後行為的預感。這種預感的產生既是基於選前川普對記者提問的模稜兩可的回應,也和閱讀過幾本與川普相關的英文著作有關,這些書,筆者或許將在即將推出的《西書漫讀》系列中給予介紹。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