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阿貓。
這兩天感冒,實在沒心情看書,決定看部電影來打發生病的日子。
今天分享3部我近兩個月看過不錯的電影。
01《我家買了動物園》
這部純粹是我個人的偏好,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動物,養過倉鼠、巴西龜、鱷魚龜、金魚、龍蝦、甲魚、小狗等等。
以至於我一畢業就養了一隻英短,實現我多年以來的心願,因為父母一直都不同意養貓養狗。
養貓多了一點經濟上的負擔,看病特別貴!但也在能力承受範圍之內,人總是要做點任性的事情,況且我平時特別節省。
正打算要不要多養一隻陪伴我家的英短,結果竟然一不小心在小區撿到了一隻美短,顏值還很高,太幸運了!詳細看這篇撿到一隻流浪品種貓是什麼體驗?
這部電影一看到名字就想看,我的家就是動物園,看看老虎、獅子、長頸鹿,那是多麼一件幸福的事情,果然不出所料,非常暖心簡單的一部電影。
其中一個「改變一生的20秒尷尬勇氣」值得一提。
做任何事情都要在20秒內行動,一旦你錯過了20秒,可能這輩子也就錯過了。
男主角就是鼓起勇氣20秒內搭訕了姑娘,最後才有機會脫離單身。
回想起過去比較大的收穫都是因為有了這20秒的勇氣,例如戀愛、讀研、自由職業。
如果你下次還在糾結要做的事情,記住20秒法則,必須要在20秒內行動,人生才會有新的可能。
02《大空頭 》
講述美國房地產泡沫及次按危機,最後如何演變成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
電影對於金融小白特別友好,用各種花哨的方式給你講述枯燥和專業的金融知識。
電影給我3個啟發:
1. 當某樣投資品上漲後,人們更傾向於他會繼續上漲,當大部分有這個共識後,泡沫就開始形成,最典型的就是股票和房地產,還要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包括最近的「炒鞋」。
2. 雖然你知道過度上漲後已經開始形成泡沫,但泡沫爆破的時間點是非常難預測,也許上升的時間和幅度都遠遠超過你的估計,反之跌也是同樣,穩健的投資者最好不要加槓桿。
3. 少碰太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和現代各種幣,記住「不懂不碰」這個原則,就大大減少了被割韭菜和收智商稅的機會了。
如果你有投資,一定要看看!
這部電影也有書,看書更好,描述地更加細緻。
03《浪潮》
特別深刻的一部電影,和我最近看的《動物農場》和《烏合之眾》有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是在學校課堂模擬一周「獨裁」的實驗,要求學生無條件服從老師的指令,最後的結局是...自己看吧。
一些啟發:
1. 缺乏愛的人,越傾向於在集體中尋找安全感。
2. 一旦群體數量足夠龐大,再強的人也會喪失自我。
3. 權力容易改變一個人,忘掉初心。
4. 群體有利有弊,利:讓人變得更團結,有力量、高效,弊:扼殺個性、獨立、自由
5. 融入群體可以放棄思考,聽從組織安排。
6. 培養獨立思考可能需要10年,慫恿無理行為只要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