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特效組
A 特效風格青春且唯美:20個特效師加班7個月
記者:「無心」的特效基調是?
特效組:因為它改編自網絡小說,針對的年齡層偏80、90後,所以我們也按照這個方向,針對年齡層和當下的潮流趨勢,讓特效出來的效果與其能夠協調。另外我們這部劇雖然是玄幻劇,但追求的也是唯美、浪漫的風格,因此特效也是走這個路線。
記者:特效工作是從什麼時候介入的?
特效組:我們在收到劇本之後便跟導演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比如劇中的怪獸,光效等我們會前期做一些設定,然後再按照這些設定去執行。
記者:特效的周期有多長?
特效組:我們這部劇的特效鏡頭大概有200多分鐘。如果按整個周期來算,從前期投入到整個項目結束應該超過了7個月。另外我們特效團隊大概20多人,基本上都在加班,平均一個禮拜加班的時間量都有3-5天。
B 追求精益求精,毛髮特效最耗時,告別「五毛時代」
記者:網劇的節奏可能跟傳統電視劇不太一樣,那後期特效的時間充裕麼?
特效組:其實不算充裕,我們都是精益求精,之前我們也有返工。但我們只要一天還沒把特效交出去,都會儘量把它做好。
記者:哪塊特效的製作最耗時?無心由手變人的過程難做嗎?
特效組:特效耗費時間最長的應該是青蛇,以及劇中有毛髮的動物,毛髮它比較難,你很難控制其自然動畫的部分,畫的時間會比較長。無心的那個變化還可以,不是特別難。
記者:為何市面上一些劇的特效老被說成「五毛」,參差不齊?
特效組:可能是出在成本控制方面,所以特效的花費上不去,加上時間投入較短,便會做成五毛特效的惡性循環。
記者:這部劇特效網友的反饋都很好,你覺得能值「多少錢」?
特效組:交給觀眾評判吧,畢竟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五大特效全揭秘
一、6米長的「青蛇」如何產生?真蛇加人性化表情
特效組:我們有拿真實的蛇做參考,包括蛇的柔韌度等,但我們也進行了適當放大。然後一般我們先是建模,然後開始做模型、材質、動畫綁定、骨骼設定、甚至這裡面也包含了表情。因為普通的蛇的表情,是有些僵硬的,為了凸顯其兇狠的一面,我們也加入了人性化的表情,比如它的嘴是上揚的,也會加入了聲效等。
二、無心眼前那道光由何而來?小清新風「開天眼」
特效組:中國人都有種說法,叫「開天眼」,我們就是根據這個來設定的,這部分的特效主要集中於無心眼睛的部分,在色調風格上,我們儘量保持清新的感覺,不想把他搞得太花哨。
三、特效毛髮的工程量有多大?過千萬過億
特效組:毛髮工程量,如果超過幾千萬,甚至超過上億的話,對其的渲染時間就很多,而這其實對電腦的硬體要求也很高,而對於毛髮的部分,主要還是整體動畫的調整,包括它的擺動時間,這方面比較難把控,所以我們也儘量精修優化毛髮的部分。
四、無心的半頭是如何做的?綠布三維相結合
特效組:拍之前我們做了道具,剛好可以蓋住無心的一部分頭,當然也是用綠布的技術,到後期便把綠布擦掉,再進行三維跟蹤,後景填補等,但其實也挺費工的,因為要配合演員的表演,頭的轉向等,另外我們這部分出來的效果也不是做得很噁心很血腥,畢竟網劇也有自審的尺度。
五、嶽綺羅身邊的紙人?促進新技術的產生
特效組:紙人的部分,其實是我們碰到的比較有挑戰的特效。因為它出現的數量很多,但有時候又是個別紙人在表演,所以我們不能統一地用一套程序去完成。單個紙人只能做單個動畫,而且我們在特效的時候,也儘量把紙的質感與人的感覺融合一起。另外,這裡面大量紙人飛的鏡頭,其實也是很難控制的。不過整個特效製作的時候,我們也升級開發了一些硬體和軟體,像紙人這塊,我們便做了一套類似的模板,等這套模板優化後,它不止可以做紙人這樣的動物,甚至可以做類似紙鳶,小昆蟲,飛鳥之類的動作。
來自搜狐娛樂 文: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