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從香港登機的李女士帶著兩個未成年孩子回到北京。飛機一落地,李女士就按照防控要求被接到入境進京人員大興集中觀察點。因為對疫情防控政策還不了解,她情緒激動,還投訴了隔離點。但是,隨著隔離生活的開始,她很快就有了轉變……
「來到這裡以後,工作人員耐心跟我溝通,給我疏導,尤其是孩子生病後,他們每天都會打電話問我孩子的情況,有沒有什麼想吃的東西,讓我覺得挺溫暖的。」李女士說,這裡隔離的不是只有我,也不是只有一個航班,我們可能經歷的只是這14天,但他們可能要經歷N個14天,每天貼心問候,真的挺不容易。
作為境外直航北京開通後全市首個承接入境進京人員接收工作的區,自9月3日起,大興區嚴格落實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工作部署,形成「黨建引領、全區統籌、專班指導、壓實責任、明晰流程、溫情服務」的大興模式,全情全力做好入境進京人員的接收管理和服務,努力將疫情阻斷,將愛和溫暖傳遞。
「作為共產黨員,我們真是做到了『有事兒您說話』,孩子小,挑食,我們給訂製兒童餐;學生要上網課,網絡信號不好,我們趕緊向相關部門反映,解決網速問題;有隔離人員過生日,我們還特意給他做了長壽麵……總之,就是讓被隔離人員感受到關懷和溫暖,把這裡當成一個臨時大家庭一樣。」隔離點工作人員黃衝說道。
在大興外研社集中觀察點,臨時黨支部第五階段工作組共有16名黨員,另外一組作為支援共有8名黨員。而這一期的被隔離人員有352人,分別來自希臘、卡達、巴基斯坦、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其中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只有3個月。隔離人員中還有孕婦、病人需要隨時照料。面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24名共產黨員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4個小時以上,他們用行動把黨員的旗幟豎立在隔離觀察點的最前沿,讓隔離人員安心、舒心、放心配合隔離觀察工作。
已出國35年的於女士不小心扭傷了腳,在大興隔離期間,醫療團隊每天為她做康復治療,讓她非常感動。於女士眼含熱淚地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隔離點的工作人員、醫療團隊給了我幫助,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回到祖國懷抱的溫暖,特別感謝!」
劉先生剛入住大興隔離點時非常焦慮,通過工作人員耐心的政策講解,暖心關懷,讓他逐漸打開了心結。劉先生說:「一線人員的兢兢業業、服務到位,給人帶來極大溫暖。有位每天通過微信開導我的姑娘特別貼心,我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她,但她溫暖的聲音會永遠記在我的心裡。」
這位溫暖的姑娘叫王晶,她說:「隔離人員每天在房間裡肯定會很煩悶,通過與他們聊聊天,分享一下生活日常,可以緩解心理壓力,我們把能想到的都做了,希望他們能夠愉快的度過隔離期。」同事燕非也說:「入境進京人員回到祖國就是到家了,就要讓他們睡一個踏實覺,喝上熱乎的水,吃上可口的飯菜。既然來到這裡,就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盡我們的力量做好。」
針對入境進京觀察人員老年人多、孕婦及兒童多、外籍人員多的「三多」特點。大興區抽調12名外語專長幹部,24小時駐點提供語言服務,保障溝通順暢;建立「24小時樓層管家」機制,採取「快效親和」人文關懷法,在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個性化服務;主動與觀察人員對接需求,通過基礎病篩查、每日問診、服藥提醒、心理疏導、生日禮物、節日祝福等舉措溫暖人心。
自9月3日至11月30日,大興區已圓滿完成四個階段入境進京人員接收管理工作,累計接收入境進京人員3610人、涉及航班48架次,其中中國籍3288人,外國籍322人,實現在觀人員零傳播、工作人員零感染、整體工作零事故。工作人員以實際行動將「大興溫度」落實到最細微處,共收到觀察人員送來的感謝信、錦旗等300餘件。
在這成績的背後,是200餘名駐點幹部的辛苦付出,是全區上下聯動的結果,是黨建引領、凝心聚力「大興模式」的成效。下一步,大興區將繼續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增強黨組織凝聚力,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及時組織培訓演練,提高工作人員戰鬥力和工作效能,不斷提高入境進京人員接收管理服務保障水平,展現「新國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