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是:心理疾病,人們說我是個壞孩子,說我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上,給人們帶來痛苦。
面對這些指責我也很抱歉,但經常看到有些人本身沒有心理疾病,卻總來找我碰瓷,這讓我很尷尬;而有些不了解我的人,也總是詆毀和忽視我,這讓我不能忍。
下面,帶大家真正認識一下真正的我(心理疾病)。
不要再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
這一點也不酷
熬夜玩手機時我有「失眠症」睡不著;
學習聽課時我有「健忘症」記不住;
上班工作時我有「拖延症」幹不動;
追的劇爛尾,讓我「抑鬱」;做的事暫停,讓我「焦慮」;
不想和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我有「社交恐懼」;
麻煩進門先脫鞋,我有「強迫症」!
因為我有心理疾病,你們要忍著我、讓著我、寵著我、順著我。
你身邊是否也有很多像上文所得的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在為自己貼上心理疾病的標籤,難道這些心理疾病的普及率高到人人都有的地步了嗎?
其實這些人並不是真的有心理疾病,之所以瘋狂碰瓷心理疾病,大致有以下的幾類原因:
1、對心理疾病不了解
很多人對相關心理疾病的定義及診斷標準並不了解,通過自己簡單粗暴的理解,就聲稱自己得了心理疾病。
心情抑鬱,不一定就是「抑鬱症」
一人獨處,不一定就是「自閉症」
重複做事,不一定就是「強迫症」
2、對自己的保護
很多人給自己貼上心理疾病的標籤,動機在於自我保護。
大肉嘴裡塞,蔬菜一邊靠,零食吃不少,減肥減不了,就說自己得了「暴食症」,完全控制不住大腦。
晚上把夜熬,早上起不了,上班要遲到,聲稱自己得了「嗜睡症」,無法做到正常開機啟動。
這種心理自我保護式的貼標籤,通常是為了達到推卸責任、逃避責罰、博取同情等效果,「我承認,都是心理疾病惹的禍」。
在心理學上,當人的動機或行為不被社會所接受,或因其它而受挫時,為了減輕因動機衝突或失敗挫折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而找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護以自圓其說,當然這些理由是經不起推敲的,並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一定的時候可起到心理保護作用。
其實,心理自我保護機制普遍存在於人的心理活動中,其功能類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統。當人們由於某種原因將要或已經陷入緊張焦慮狀態時,就可藉助心理自我保護機制來減輕或免除內心的不安與痛苦以更好地適應生活。
3、從眾心理,感覺這樣很酷
看到電影電視裡有的心理病人很酷,看到許多名人或藝術家都有心理疾病,隨著身邊的人都在自嘲式的貼心理疾病標籤時,心理疾病的標籤漸漸演變成一種潮流、時尚,是一種很酷的體驗,於是在從眾效應的推動下,大家都爭先模仿。感覺沒點心理疾病都low得不好意思出門交朋友!
我周圍的人個個病得不輕啊……可是萬一別人我覺得太正常了被針對被排擠怎麼辦,對了,我有潔癖,這些人有病,我要遠離他們,免得自己也被傳染了。
在心理學上,人們除了追求獨特性,還追求認同感,人類學家就曾經提過,人們會選擇在當下時代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衝突與痛苦。所以當媒體、影視作品或專家們把某個心理疾病的症狀引入公眾的視野時候,很多人就會選擇這個時代流行文化所能接受的新形式,也就是聲稱自己患有某種心理疾病,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從而獲得在特定文化圈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以上三點原因,造成身邊出現越來越多的「假心理疾病患者」的誕生。
對於真的病人
也千萬不要忽視和詆毀
你的抑鬱症就是矯情;
你的拖延症就是懶惰;
你的強迫症是閒的發慌;
你的失眠症是根本不困;
你的選擇恐懼症是因為窮。
沒有親身體驗,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
山雨欲來風滿樓,其實很多心理疾病的出現,也會有一些前兆,但是很少有人去關注。
當發現心理疾病已經侵入自己的生活時,再去調整卻發現已經無法自我調整。
如果你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身體出現以下症狀,就要倍加小心了。
1、說話顛三倒四,難以正常溝通
當人體精神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大腦的活動會發生紊亂,在於別人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雖然能夠滔滔不絕的講話,但是所講的內容沒有邏輯性,說話顛三倒四,前後講話沒有明顯的關聯,普通人聽了以後,很難正常與他們進行溝通。
2、經常出現幻覺,總覺得周圍有人關注自己
一般來說當人體精神出現異常的時候,心理上會有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對於周圍事物的觀察會變得非常敏感,總覺得身邊有人在監視自己,有人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幻覺,幻想出一些不存在的人或者事物,但是自己堅定不移的相信那些幻想都是真實的。
比如,有的精神病患者,患有被害妄想症,在半夜不願意睡覺,因為總幻想出有人要傷害自己,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拿起武器傷及無辜,若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家人一定要及時控制好患者,將他帶往醫院去接受治療,否則病情可能會繼續加重。
3、行為舉止異常,情感冷漠
不少精神出現異常的人,由於丘腦功能下降,腦部神經出現紊亂,情感上會變得很冷漠,原本活潑愛笑的人,會變得冷漠脾氣暴躁。對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他們往往存在一種敵對的心理,總覺得身邊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認為自己被大家孤立了。
時間長了,在這樣消極心理的影響下,他們的行為舉止會出現明顯的異常,經常做出一些周圍人沒有辦法理解的事情。但是由於大多數精神異常的人,缺乏自知力,因此他們從心理上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家人要帶他們去就醫,很多人心理會產生牴觸,行為上會抗拒,這個時候家人要給予充分的耐心,必要的時候採取強制的手段,幫助精神病患者進行相關的治療。
人體出現精神方面的疾病,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生活中受到了極大的刺激,遭受了多種事件的打擊,以及先天性基因有問題,引發的精神異常等等。但是大多數精神病患者,往往沒有辦法主動意識到,自己精神方面有問題,反而會覺得自己遭受到了陷害,只有自己的是清醒的,周圍人都被蒙在鼓裡,因此大多數精神病患者,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才會去醫院接受相關的治療。
總的來說,對於真的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們,準確地使用心理疾病標籤會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幫助。但是以隨意的態度聲稱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將心理疾病作為玩笑或談資,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後果:隨意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會強化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浪漫想像,使得人們對於心理疾病的理解過度簡單化。隨意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籤,也會讓大眾對於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所應採用的應對方式產生理解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