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漫畫,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從鐵臂阿童木,到名偵探柯南,接著死神、銀魂、火影忍者。日本的動漫和漫畫,卻是會比中國早一些起步,甚至還會超過中國一些。但是最近幾年,中國的國漫也一直在崛起,從《大聖歸來》到《白蛇緣起》,經歷了《大魚海棠》的等等,國漫也被越來越多人認可。
許多時候,國漫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就如同中國的文化,是靠時間來積累的,費一朝一夕完成的。在國漫的裡面,夾雜著很多主流中華文化,就如同前一陣子大火的得《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個反主流,反英雄的故事。
講哪吒從《封神演義》裡面抽離出來,變成了一個單獨的個體。這個角色塑造,顛覆了人們對於哪吒的傳統印象。可這樣的顛覆,必然不是胡編亂造,一定有它自己的理由。那麼,哪吒究竟是生而為魔,還是那個為救陳塘關百姓,不惜割肉剔骨的孝子哪?這就要從,哪吒的出處開始聊起。
哪吒本來出自於印度,是印度佛教的一個神,原本追溯梵語意譯,應該是叫「那吒」。可後來到了元代,因為音譯的叫法,便更名為「哪吒」。從那時候起,哪吒也變得廣為人知。
雖然哪吒原本出自佛教,但是隨著中華文化和佛教的融合,哪吒見見被道教什麼化。其實真正來看中國一些文化,佛道儒,三教合一,才是最主流的狀態。也正是因為在中國佛教儒三者合一,所以佛教會被漸漸的道教並且神魔化。
而《封神演義》便是道教神魔化的具體體現,其中的種種情節,從東海三太子,到玉帝龍王。上達天聽,下至土地,都有道教的影子。太上老君二郎神,王母娘娘蟠桃會,中國的文化,雖然沒離開佛,但也是在道教上面紮根。
這也不能怪當時的人們,分不清道教和佛教,只是當時佛道融合以及神魔小說。經歷志怪小說,傳奇小說,還有話本講史等等的演變,新的文化娛樂方式就在眼前。一切,都是順勢而為,不得不改罷了。
哪吒經過佛教典籍的脫胎,逐漸變得本土化,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情況。文化,有人喜歡,就好了,何必追根溯源,吹毛求疵。我們喜歡哪吒雙手插兜的炫酷勁頭,更喜歡哪吒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衝勁。
至於是否生而為魔,重要嗎?後世的修煉才是影響的根本。
佛陀故事:魔王勸請佛陀入滅,阿難尊者緘默不言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佛陀放下執著的決心,值得所有人學習
佛陀為什麼不允許女性出家呢?對阿難尊者的一番話,道出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