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還能放心嗎?41天9省市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

2020-12-23 澎湃新聞

8月13日,廣東省深圳市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同日,陝西省西安市1份厄瓜多進口凍蝦的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

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

1、7月3日,福建廈門,厄瓜多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兩個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2、7月3日,遼寧大連,厄瓜多生產的凍南美白蝦三個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3、7月14日,江西萍鄉,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和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4、7月14日,重慶沙坪垻區,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5、7月16日,雲南,凍南美白蝦包裝箱外表面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6、7月23日,遼寧大連,凱洋海鮮的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多份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7、8月11日,山東煙臺,進口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8、8月12日,安徽蕪湖,1家餐飲店進口的厄瓜多凍蝦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9、8月13日,深圳市龍崗區對進口冷鏈食品排查檢測,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10、8月13日,陝西西安,方欣海鮮市場海鮮產品一個批次的進口厄瓜多凍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

是否存在疫情傳播風險?

應如何預防疑似食品來源的病毒感染?

進口食品外包裝檢出的新冠病毒多來自南美洲

記者從深圳市龍崗區衛健局獲悉,外包裝帶有新冠病毒的巴西進口凍雞翅註冊號為SIF601,批號7720051522,系從位於平湖街道的海吉星市場發現。

8月11日,平湖衛生監督所對海吉星市場2個冷庫(D3067、D2052)6批次巴西冷凍雞全翼進行採樣,共採集樣品33份,其中在D2052號冷庫採集的兩份巴西冷凍雞全翼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8月12日,龍崗區疾控中心將可疑樣品送市疾控中心覆核,當日上午接到報告:經市疾控中心覆核,龍崗區疾控中心送檢的兩份巴西冷凍雞全翼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公開資料顯示,海吉星農貿批發市場屬於農產品物流園,是深圳市規劃的唯一農產品一級綜合批發市場。一期佔地面積30.3萬平方米,市場內設有蔬菜、水果、糧油、凍品等多個交易區域。作為深農集團旗下最大的「菜籃子」企業,海吉星的農副產品是供深、供港的主力軍,其經營的凍品佔深圳市民消費量的90%以上。

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的媒體報導中曾提到,為做好疫情防控,海吉星市場加大風險監抽力度,將檢測迅速覆蓋蔬菜、水果、副食品、凍品各大交易品類,抽檢總量100245批次,合格率99.72%。同時,將抽檢數據由實驗室通過系統無縫對接至各檔位誠信二維碼,進一步加強蔬菜快檢結果公示,讓採購商、消費者看得到相應的產品檢測數據。

海吉星市場官網7月20日發布的消息顯示,通過聯合平南市監所駐點海吉星監管組,組織物流園內42家經營進口肉製品及水產品的商戶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商戶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記錄製度,查驗留存進口食品出入境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對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貯藏、運輸、加工和銷售場所落實清潔消毒措施並做好記錄等措施。

目前,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已組織相關部門,對可能接觸相關產品的人員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並對陽性樣品密切接觸者納入健康管理;對全市相關庫存產品全部封存並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已售出產品全部追溯並通報相關機構進行處置;對相關產品外包裝及存放環境全部進行消殺。

目前,全國已有至少九省市在進口冷凍食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

從目前公布的情況來看,檢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的無論是進口凍白蝦還是凍雞翅,其來源大多為南美洲。而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截至8月13日,南美洲已有累計確診病例近500萬人,僅次於北美洲。其中,本次深圳凍雞翅的來源地巴西已有累計確診病例317萬餘人,居全球第二位。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認為,目前國內發現的進口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多來自南美洲,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海鮮產品的外包裝,對此梁宗安表示,「通過各地對於大量樣本的檢測發現,病毒並未在冷凍海鮮食品『體內』檢出,就說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汙染的機率非常小,也就說明病毒通過食品傳播的機率比較小。」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不難發現,無論是從厄瓜多進口的凍蝦,還是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其漂洋過海背後都離不開冷鏈保鮮技術的支持。

冷鏈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經過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的生物製品和藥品,在經過收購、加工、滅活後,用來保證產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藥品安全的特殊供應鏈系統。為減少損耗、防止汙染和變質,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使用過程中,各個環節始終處於產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溫環境下。

那麼,在進口生鮮外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是否與其採用冷鏈技術有關?

「關鍵問題在於冷凍這個溫度。」江南大學教授、博導,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所所長姚衛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冷凍產品在包裝後,通過長途運輸,再零售,最終到達消費者,溫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鏈過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會被凍死也不會生長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狀態。「類似於冷凍保藏菌種,冷鏈產品在解凍到室溫後,病毒就能恢復活性。」

姚衛蓉表示,在冷凍食品的包裝前後,只要食品加工環境、運輸、流通、銷售環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為交叉汙染或二次汙染而被汙染上新冠病毒。「具體來說,就是食品生產設備、工器具、加工臺面、手、手套、空氣、食品加工用水、加工區域的害蟲等存在新冠病毒,甚至在銷售交易的拆箱分銷過程,若交易人員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中存在的新冠病毒也會隨著呼吸或飛沫飄浮在空氣中,進而沉積在冷凍食品外包裝表面。」

在中國製冷學會副理事長兼冷藏凍結專業委員會主任劉長永看來,冷鏈技術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從海外進口食品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是因為進口產品包裝被汙染了,並不是新冠病毒產生於冷鏈,也不能說冷鏈技術助長了新冠病毒。「冷鏈技術是保證食品安全和新鮮度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其本身可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防止食品變質。」

「目前進口食品外包裝出現感染,最大的可能性來自產品在生產後的倉儲、冷鏈運輸、銷售過程中,外包裝被感染新冠的人員直接接觸到,或者整個過程的空氣中飄浮有新冠病毒而造成的。」姚衛蓉說,在整個冷鏈過程中,由於溫度的原因,上述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接觸面只要受到汙染,新冠病毒就一直存活。

記者注意到,雖然在進口食品的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CDC、美國FDA、歐盟CDC等機構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不會通過食品傳播。

在7月28日全國公共衛生學科發展院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稱,想要證明病毒通過食品感染,需要拿到活的病毒,但還沒有從食品表面陽性樣品分離培養出活的病毒。另一方面,食品感染也存在劑量因素,並不是碰到一兩個病毒就會感染,需要一定的病毒量,這方面同樣沒有任何劑量與感染的證據。「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特別是疑似食品來源的病毒感染,需要基於科學的角度出發。加強食品安全預防意識的同時,不要過於恐慌。」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範凱爾克霍弗回應深圳凍雞翅事件也表示,目前沒有人因食用某種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即使病毒確實存在於食物中,也可通過烹飪而殺死病毒。

多管齊下防範進口冷鏈食品疫情傳播風險

既然新冠肺炎疫情有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會否考慮暫時停止從疫情嚴重國家進口冷鏈物流食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此前曾回應稱,增加食品農產品進口是我國實施積極進口政策的重要內容。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與相關國家的溝通協調,從源頭上管控好進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

記者查閱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數據發現,2011年我國就成為全球第一大食品農產品進口市場。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各類肉進口總量484.1萬噸,水產品進口量62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8%和19.9%。今年受疫情影響,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價格,我國進口肉類仍保持快速增長。2020年1至6月,我國肉類(包括雜碎)進口475萬噸,相比上年同期增幅達73.5%。可見,進口食品已經成為我國消費者重要的食品來源。

受訪專家認為,防範進口冷鏈食品疫病傳播風險,需從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三方著手,確保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作為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近期以來,全國海關進一步嚴格口岸檢驗檢疫,針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風險監測。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透露,海關總署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源頭管控。一是堅持關口前移,要求向中國出口冷鏈食品的全部105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部門做好預防措施,保證輸華食品安全;二是開展遠程視頻檢查;三是針對近期一些國家肉類水產品企業發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採取暫停其產品進口等措施。

「在進口食品入關檢驗檢疫過程中加強病毒檢測是必須的,是預防新冠病毒從進口冷鏈食品渠道傳入的重要舉措。」姚衛蓉建議,一般檢測是抽樣檢測,做不到樣樣檢測,未來可以視情況考慮加大投入,做到類似武漢全民篩查那樣的核酸混樣檢測。

進口冷鏈食品入關後,在運輸、銷售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副司長黨倩英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專門發布公告,對提供冷藏冷凍食品貯存服務業務的機構提出了備案要求,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對冷藏冷凍食品貯存和運輸服務提供者進行審核、監督和過程管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督促落實主體責任,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執行進貨查驗、索證索票、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加工製作規範,以及餐飲具清洗消毒等要求,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

在選購和處理進口冷凍食品方面,消費者也需要做好自我防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建議公眾牢記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做好食品安全的五點要求,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

姚衛蓉提醒,在購買冷凍食品時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儘量避免用手直接觸碰;到家後,可以先放入具有殺菌功能的家電內進行殺菌,或者將冷凍食品用75%酒精消毒晾乾後再放入冰箱冷藏;在接觸和處理完進口冷凍食品後,立即洗手消毒。「只要防範得當,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享用進口食品。」

川報觀察APP 千萬讀者都在看

TOP1

TOP2

TOP3

點擊「閱讀原文」,來川報觀察APP看更多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進口食品還能放心嗎?41天9省市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冷凍食品總是檢出新冠病毒?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ID:DingXiangYiSheng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外的冷凍食品包裝已多次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昨日,西安一市場的進口蝦包裝又檢出陽性,引發公眾關注。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在央視一檔新聞節目中表示,北京、大連疫情均與海產品加工與銷售有關。
  • 新冠病毒頻頻在進口冷鏈食品「冒泡...
    華輿訊 據南美僑報網綜合報導 據中國海關總署25日消息,從巴西進口的一批凍帶魚內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近日,包括山東青島、吉林長春等多地都通報了進口冷凍水產包裝新冠檢測呈陽性的消息,引發輿論對輸入性疫情的關注。
  • 冷凍進口食品頻現新冠病毒,濱州市民如何放心吃?
    冷凍進口食品頻現新冠病毒,濱州市民如何放心吃?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在我國當前重點防範境外輸入感染者的同時,還需警惕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 重慶一冷庫牛肉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頻出,進口冷凍食品...
    近日網傳在重慶大渡口茄子溪街道的一個冷庫中,檢測出牛肉外包裝新冠病毒陽性。隨後大渡口區衛健委對這個消息給予了官方回復,位於當地陳家壩的一個冷庫,的確檢出新冠毒病毒陽性。 實際上,在這之前,北京、大連、青島等全國各地都曾出現與冷庫相關的新冠病毒陽性的案例。對此,不少網友認為有必要對進口冷凍食品進行暫時性的管控,甚至可以一段時期內對進口食品實行禁令措施。
  • 2天3起進口冷凍食品或外包裝檢測陽性,從巴西等三國進口,中疾控...
    「健康臨汾官微」微信公眾號12月4日消息,12月3日,山西侯馬市在主動對已封存的進口冷凍肉品進行新冠病毒常態化全面核酸檢測時,發現一份泰國進口的冷凍帶魚外包裝核酸檢測結果為弱陽性。經查,該批冷凍肉品未流入市場。
  • 從智利進口的1批冷凍帝王蟹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原標題:智利1批進口冷凍帝王蟹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因從智利進口1批冷凍帝王蟹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智利水產品生產企業PESQUERA ISLA DEL REY S A(註冊編號為10027)的進口申報1周,
  • 又有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因從智利進口1批冷凍帝王蟹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智利水產品生產企業PESQUERA ISLA DEL REY S A(註冊編號為10027)的進口申報1
  • 西安方欣市場暫停進口冷凍食品交易
    11月13日和14日,山東濟南、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等多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根據最新消息,西安方欣市場已經暫停進口冷凍食品交易。>濟南市衛健委消息,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新冠病毒趁「冷」而入?長沙這樣為進口冷鏈食品把守「三關」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相關部門和企業是如何保障其安全的?  道哥帶著這些疑問,走訪了長沙的市場監管部門和冷鏈企業。       進口冷鏈食品的風險在哪裡?  基本上,你家的餐桌難以繞開冷鏈食品,特別是在今年。
  • 進口冷凍雞翅海鮮發現新冠病毒,40天9地報告!專家:牢記這5點
    指揮部辦公室提醒廣大市民近期謹慎購買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同時注意做好個人防護,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風險。【相關新聞】8月10日,蕪湖市鏡湖區在對冷鏈食品及從業人員常規摸排檢測中發現,有1家餐飲店進口的厄瓜多凍蝦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疑似陽性。
  • 多地冷凍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病毒,均與天津...
    患者發病前14天有進口冷鏈食品接觸史、無外出史,無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接觸史、未接觸發熱或呼吸道症狀患者。患者11月4日參與公司進口冷凍食品搬運工作。 11月7日,山東省德州市通報該批冷凍食品發現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 冷鏈食品會攜帶病毒,為啥不直接禁止跨境冷鏈食品?
    43人集中隔離,109人居家隔離 武漢市在巴西進口冷凍豬肉和烏拉圭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一批涉疫進口冷凍牛肉從大連市銷往通遼市,未流入市場
  • 4天蔓延9地!揭開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地圖」
    通過對部分公開報導的梳理,近期以及曾受廣泛關注的冷鏈系統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事件如下:山東山東濟寧梁山縣11月12日 1份外地銷往梁山縣的進口冷凍牛肉製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山東濟南11月13日,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山東濟寧泗水縣11月14日,發現一份進口冷凍水產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進口冷鏈頻頻檢出新冠病毒,低溫消毒有多難?
    12月5日,武漢市疾控部門對洪山區昌晶冷鏈倉儲中心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在巴西進口冷凍豬肉和烏拉圭進口冷凍牛肉的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而這批產品在11月20日至12月4日期間,部分已通過美團優選、十薈團等網購平臺銷往湖北省內多個地市州。
  • 如何處理進口冷凍食品?看這一篇就夠了!
    然而,「冷凍食品外包裝新冠檢測為陽性」的事件離我們近在咫尺,你對食品的安全處理有足夠的把握嗎? Q1 進口冷凍食品及外包裝為何攜帶新冠病毒?
  • 冷凍帝王蟹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從智利進口
    11月28日早間,海關總署官方發布消息稱,因從智利進口1批冷凍帝王蟹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智利水產品生產企業PESQUERA ISLA DEL REY S
  • 南極36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被冰封嗎?為什麼不把冷凍食品停了?
    智利的南極基地暴發疫情,36人感染新冠病毒。 至此,七大洲全部被波及。之前很多人稱,就新冠疫情來說,南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病毒很難到達南極大陸,然而實際的結果是,南極也不過是一步之遙。03為什麼不把進口冷凍食品停了?
  • 深圳超市門店執行新規:凡有冷凍食品經營的,禁止提供堂食
    老百姓最擔心的是,冷凍海鮮產品還能買嗎?為何「中招」總是冷凍食品?僅僅是8月中旬,權威渠道公布新聞報導僅有幾起:8月11日,煙臺自大連口岸進口的3份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深圳市龍崗區一份從巴西進口的冷凍雞翅核酸檢測呈陽性;8月12日,蕪湖一家餐飲店的冷凍海鮮核酸檢測呈陽性;8月13日,西安方欣市場的厄瓜多進口蝦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
  • 頻繁檢出新冠病毒,冷凍生鮮產品還能吃嗎?高溫每天籤到!本周上海36...
    ■廣州16日發布通知要求,暫停進口來自疫區的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 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新冠病毒總在進口生鮮食品外包裝上檢測出?進口生鮮食品還能吃嗎?如何才能買得安心,吃得放心呢?
  • ...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
    2020-11-14 07:13:30來源:FX168 【濟南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檢出陽性】據濟南市衛健委,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