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簡稱為《日/月》)是發售於 2016 年的系列作品,也讓該系列正式邁入第七世代。雖然與《X/Y》同為 3DS 作品,但《日/月》的人物比例變得更加正常,對戰時也可以看到訓練師的樣子。系統方面,《日/月》加入了「地區樣子」寶可夢,並在保留 Mega 進化的前提下加入了 Z 招式,兩種特殊系統的混用使對戰變得更加刺激(雖然被吃透後的環境挺無聊的)。《日/月》也是系列首個官方支持中文的作品,因此當時有不少人選擇支持本作。
得益於中文化,我們可以在《日/月》裡準確地查看寶可夢圖鑑,了解寶可夢生態。寶可夢圖鑑是系列傳統之一,特點是相同寶可夢在不同的遊戲版本中的描述並不相同。這種差異並非矛盾,而是介紹的側重點不同。每一個世代也會通過圖鑑來逐步完善對寶可夢的介紹。可惜的是《日/月》取消了全國圖鑑,只能查看 302 種被阿羅拉圖鑑收錄的寶可夢信息,不少寶可夢的介紹文本因此斷代。
寶可夢遊戲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每一部作品的圖鑑不可能都那麼充滿新意,同一件事情換一種說法在圖鑑史上很常見。雖然阿羅拉圖鑑收錄的寶可夢並不算多,但其更新的許多文本可以說是大幅度補足了寶可夢世界的生態,也是寶可夢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雖然這種做法不是被所有粉絲接受,但圖鑑文本確實會讓人看後震驚。
既然要還原生態,那麼與捕食相關的描述必不可少,以前的圖鑑也有涉及過,只是《日/月》和捕食相關的文本有點多了。
卡拉卡拉是從初代就存在的寶可夢,與它有關的圖鑑介紹幾乎都透露著悲傷。「頭上戴著與自己天人永隔的母親的頭骨。""據說在寂寞的時候會大聲哭泣。"初代不同版本的圖鑑中是這樣描述卡拉卡拉的。
針對進化後的和嘎啦嘎啦,圖鑑中很少會提及其悲慘的事情,多數圖鑑只會介紹說可以熟練地運用棒骨,性情兇暴。但唯獨在第二世代的圖鑑中提到了嘎啦嘎啦的墳場。《銀》:拿著不知從哪兒撿來的骨頭,有傳聞說世上某處存有嘎啦嘎啦專屬的墳地。《水晶》:好像在世界某處有嘎啦嘎啦專屬墳地,據說它手中持有的骨頭就是在那裡撿到的。
到了《日/月》,嘎啦嘎啦有了阿羅拉的樣子,但製作組卻沒忘記它原始的樣子,在圖鑑中讓其與另一個系列的寶可夢聯動。《日》版本的圖鑑是這樣介紹卡拉卡拉的:想起與自己天人永隔的母親而大聲哭泣。被聽到聲音的禿鷹娜從空中襲擊。《月》裡提到嘎啦嘎啦則有後續故事:將骨頭像回力鏢一樣扔出去,擊落天敵禿鷹娜來復仇。
理性的訓練師都清楚「骨棒」和「骨棒亂打」都屬於地面系招式,通常情況下是無法對禿鷹娜造成傷害的,但短短幾句的描述還是頗具畫面感的。而卡拉卡拉系和禿鷹娜都可以學會「骨棒亂打」這一招(畢竟都裝飾了骨頭),這種設定還是增添了二者間的宿命感。
反過來我們再看看禿鷹娜。禿鷹娜是第五世代加入的寶可夢,只存在雌性。在《白》圖鑑中有著「從空中觀察地面情況,襲擊弱小的獵物。有用骨頭做裝飾的習性。」的描述。這些骨頭是給禿鷹娜的寶寶禿鷹丫頭用的。
禿鷹丫頭,從名字就能看出它也只有雌性個體。禿鷹丫頭看起來肥肥的,胸部以下還包裹著一層殼,上面有一個心形圖案。有點像波克比,但禿鷹丫頭穿戴的並不是蛋殼,而是其他生物的頭骨。多個版本的圖鑑中都介紹禿鷹丫頭穿戴頭骨是為了保護屁股,在要進化時則會脫掉。《日》圖鑑則補充介紹:保護著軟乎乎屁股的是吃完的獵物的屍骨。會隨著每次生長丟棄更換哦。
在《月》版圖鑑中首次提到禿鷹娜最喜歡吃的是卡拉卡拉。這不免讓人猜測禿鷹丫頭穿戴的那塊骨頭到底屬於誰,畢竟我們也不知道卡拉卡拉面具下真實的樣貌。
在《日/月》圖鑑眾多關於食物鏈的描述中,卡拉卡拉系與禿鷹丫頭系是最精彩的,故事還涉及到復仇。配合一些第七世代新登場的寶可夢,官方還利用許多前輩來填補阿羅拉地區寶可夢的食物鏈。
阿羅拉人氣寶可夢好壞星、超壞星也和老前輩太陽珊瑚搭上了關係。之前太陽珊瑚就有著頭角脫落後可以再生的設定,《月》版圖鑑則告訴我們為什麼會脫落—— 好壞星追過來襲擊它頭頂枝條的時候,會果斷地自己折斷枝條逃生哦。
《月》版圖鑑直接指明生長在太陽珊瑚頭上的珊瑚是它非常喜歡吃的東西。至於它的進化超壞星,《日》版圖鑑則有著「在超壞星爬過的地方會散落太陽珊瑚的碎屑。」的記錄,讓人不寒而慄。
為證明一些寶可夢在設定上的強度,官方也會在《日/月》圖鑑中搞一些「比大小」的行為。在以往的圖鑑中,大舌貝的殼被描述為硬度超過鑽石,這種描述在《日》版中也被保留。為證明第七世代磨牙彩皮魚的實力,《月》版圖鑑則稱其能用念力讓獵物麻痺,用結實的牙齒將其咬碎。即使是大舌貝的殼也不在話下。
烈箭鷹是第六世代的寶可夢,當時的圖鑑只介紹它擁有 500 公裡的飛行時速,飛行時會冒出火花。《日》版圖鑑中則補充到烈箭鷹喜歡吃長翅鷗和小篤兒。會施展猛烈的踢腿,用銳利的爪子牢牢抓住。
同為第六世代的黏美兒也在《日》版圖鑑中被添加了同類相食的設定——食物和夥伴的區別模糊不清。即使關係很好,有時候也會淡定地將對方溶解吸食。
仙子伊布也沒能倖免。第六世代圖鑑分別對仙子伊布有著這樣的介紹:從緞帶般的觸角裡發送出令心情平和的波動來終止戰鬥;用緞帶般的觸角挽住非常喜愛的訓練家的手臂,一起步行。姣好的外觀結合自身實力讓仙子伊布在 2016 年日本寶可夢總選舉中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但《日/月》圖鑑則對它有著另類的解讀。
《日》:從蝴蝶結那樣的觸角裡釋放出削弱敵意的波動,令獵物大意後襲擊對方。
《月》:發現獵物後,就會搖晃蝴蝶結狀的觸角讓對方大意,一旦出現可趁之機就會猛撲過去。
第七世代難得針對同一種寶可夢在雙版本中都描述了有關捕獵的行為。但有關捕食的設定在《日/月》後就再也沒出現過了,即使《究極之日/究極之月》也分別將話題引到至對抗龍系寶可夢,以及與訓練師相處的話題上。
寶可夢界的美味代表呆呆獸也沒能在第七世代圖鑑中倖免,這次殘害它們的依舊是人類——把呆呆獸的尾巴曬乾後再用鹽水煮成的小菜,是阿羅拉的家常美味。雖然以往圖鑑中曾介紹到呆呆獸尾端會滲出甜甜的味道,咬到後會有幸福的感覺,火箭隊也為獲取呆呆獸尾巴展開過行動(第二世代遊戲劇情),可關於呆呆獸尾巴的具體食用方法還是第一次聽說。
寶可夢遊戲的圖鑑和情節不免會出現一些讓人不敢深想的設定,二十多年來官方也是在努力用各種方法構建寶可夢世界觀。對比同系列作品,《日/月》圖鑑或許是最激進的了,不知道在將來官方還會用什麼方法為粉絲展示一個全面而立體的寶可夢世界。
精彩內容
您要是喜歡,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