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來襲,完全擾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使得人們不得不用口罩隔開彼此的呼吸,但經過這場災難,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團結、幫助、力量與愛!
在黃河水務公司,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雖不是戰「疫」病魔的白衣天使,卻用愛和責任詮釋著城投人的擔當,他們雖沒有學者專家的防疫成果,卻用初心和匠心續寫著奮鬥者的詩篇。「抗疫」警報拉響後,黃河水務的黨員幹部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以初心暖民心,吹響抗疫「衝鋒號」,奮戰疫情防控最前沿。張垚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疫情當前,他是衝鋒在前的「逆行者」。危急關頭,主動請戰,連夜驅車60公裡趕往蒲城龍陽項目現場,1月31日起,一直堅守工地一線,紮實開展現場布控、消殺、檢查工作,確保公司前沿陣地抗擊疫情工作安全有序。疫情防控值守期間,又逢市級防疫志願者報名,他再次第一個報名請戰,返渭南後顧不上與家人團聚,立即加入到林機社區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又一心撲在社區的疫情防控崗位上參與工作。
疫情當前,他是小區192戶群眾安全的」守門員」。 該檢查點內有2個小區、1處醫院、3家加工廠,情況複雜,人員出入頻繁,管控難度大,同時面對小區人員的不理解、不配合,他沒有退縮,迎難而上,堅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主動拉近群眾距離,堅持做到耐心勸導、廣泛宣傳,登記、測溫、消殺、排查,每一項工作都力求精細化。他總是說,「我們現在就是守門員,就是要把門守好,把風險抵擋在小區門外,只要大家平安,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一聲聲問候,一次次排查,一例例的勸返,道出對小區業主的關懷,更道出了疫情防控期間「守門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當前,他是熱心服務的「店小二」。該小區內有一名湖北襄陽返渭人員居家進行隔離,給隔離戶送生活物品是很多人都不願意幹的事情,他沒有退縮,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秉承隔離不隔心的方針,主動承擔起這項工作,倒垃圾、購物、送水…細緻做好每一項服務;2月18日工作期間,在得知小區獨居老人購買生活物資存在困難時,自駕車輛幫助老人購買麵粉,並主動幫助老人扛回家中,該小區沒有電梯,厚重的防護服密不透風,返回後身上衣服早已溼透;2月28日,降雨後的路面仍有大量積水,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又要出門,他主動詢問,得知昨日老人家中唯一做飯的電飯鍋插線燒壞,吃了一天方便麵時,他心裡特別不是滋味,讓老人在家等候,拿起壞掉的插線駕車離去,由於疫情管控期間大部門店面沒有開門,一條街一條街跑,經多方聯繫,終於找到合適的插線,安裝調試好後轉身離去。張垚家對門兩口子都是醫護人員,自年30起一直奮戰一線,孩子吃飯都成了問題,他主動把孩子喊來家裡吃飯,義務承擔起一線抗疫醫務人員家屬後勤保障工作。嚴謹的工作態度,紮實的工作作風,點點滴滴真誠的服務,換來了了小區業主的理解與支持,也獲得了社區及物業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他常說:「我們志願者是來給大家看大門、保平安來的,也是給大家服務來的,特別是出行管控解除後,咱們的疫情防控檢查點也改為諮詢服務點,理應做好全方位的服務」。走近群眾,貼近群眾,點點善舉暖人心,曾經「氣勢洶洶」的業主竟和他成了好朋友,幫助買麵粉的阿姨給他送來一大把糖,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候。
疫情當前,他是妻子「不稱職」的丈夫、孩子「狠心」的爸爸。由於工作原因,他長期奮戰在渭南市「引黃入渭」項目一線,與家人也是聚少離多,他是一名90後,也是兩個嚶嚶學語孩子的父親,公司疫情防控值班回家後,看著年前還踉蹌學步的小兒子已張開懷抱穩穩向他走來時,他激動的熱淚盈眶,在報名志願者後,擔心工作忙孩子無人照顧,「狠心」安排將大兒子送回丈人家裡,本應家人團聚時,與孩子兩地分隔。她的妻子是獨生女,從小家人沒讓她受過一點苦,由於工作忙顧不上家,帶孩子、洗衣、做飯、幹家務…由一個「嬌嬌女」活脫脫的變成了一個「女漢子」,但妻子仍義無反顧的支持著她的工作,一句「去吧,家裡有我,等疫情過去了咱們把孩子接回來」成了他最堅實的保障,願一切小別離換來大團圓。
明知徵途有艱險,「疫」無反顧勇逆行。大戰正至酣處,我們把決心刻進骨髓,不退不休。螢火微光,聚之成燭;災難無情,人間有愛,讓我們共待「春暖花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