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可能不是所有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最好的,但絕對是唯一一部全景展現新中國成立戰爭的,目前評分8.5。
這部劇視野開闊,自毛主席訪蘇以來,國內經濟急需恢復,蔣氏父子偏居一隅,無法回天卻別有用心;國際局勢動蕩,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針鋒相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主義急於壓制新中國。
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都充滿了雄心壯志。退居臺灣的蔣介石和蔣經國別有用心。美國總統杜魯門強勢專橫,「遠東土皇帝」麥克阿瑟狂妄自大。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瘋狂偏執但機智狡猾,大全景高站位,把抗美援朝前後政治舞臺上的主要人物表現得非常清楚。
而且劇中大部分演員都是一線演員。唐國強飾演毛澤東,孫偉民飾演周恩來,王伍福飾演朱德,馬曉偉飾演蔣介石,姚剛飾演洪學智,其曾在2013年主演電視劇《上將洪學智》。
至於外國演員,史達林、杜魯門等角色也非常逼真,其中飾演史達林的演員古尊·伊戈爾也在2019年參加了電視劇《外交風雲》的建國70周年紀念,與真人幾乎無法區分。
客觀來說,這些演員演得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的感情,更像是帶著劇本念臺詞。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都是配角,場景很少。
可惜演麥克阿瑟的演員外貌太瘦,五官和人物相似度不高。表演也是失敗的,看起來像是面癱,完全沒有表現出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的囂張跋扈,這是《跨過鴨綠江》的一個重要減分項。
在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麥克阿瑟無疑是美軍將領中發揮最多的角色。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組織策劃仁川登陸切斷朝鮮人民軍。毛主席接受了金日成的要求,以志願軍的合法名義出兵朝鮮。在志願者進入朝鮮後的前三次戰鬥中,聯合國遭到重創。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由李奇微接任。在此期間,麥克阿瑟還兩次會見蔣介石及其兒子,並發表了聯合聲明。可惜這麼重要的角色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演員。
不幸的是,這麼重要的角色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演員。
有趣的是,在2000年拍攝的電視劇《抗美援朝》和電影《北緯三十八度線》中,扮演麥克阿瑟的演員是美國演員喬威爾。至少從劇照來看,演員的長相和氣質與原型人物非常吻合。其中《北緯三十八度線》中的部分片段被《跨過鴨綠江》和《彭德懷元帥》借用。
此外,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麥克阿瑟的張狂和仁川登陸後的自視甚高並沒有詳細呈現,戲份相對較小。
麥克阿瑟是一個地道的軍人,非常傲慢,也是一個戲精,善於抓住媒體的注意力。這個反派如果能刻畫好,會增強作品的戲劇性和可視性。塑造「麥克阿瑟」這一角色非常有利於突出彭德懷和志願軍的正面形象,這是電視劇創作規律所決定的。
《跨過鴨綠江》的出現是央視響應廣電總局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的號召而創作的。拍攝製作非常倉促,部分演員的選擇自然不是最好的,這也是這部劇的遺憾。
在中國,影視作品的創作往往受廣電總局的政策引導,所以往往會出現同一時期同一題材的影視作品堆積的「盛況」。這種模式雖然有其優勢,但也容易造成「趕工之作」,降低了產品優質性。
對於近20年來一直被影視行業「忽略」的抗美援朝題材,需要一部「大作」來引起觀眾對這個題材的青睞,通過文藝作品真正起到緬懷「最可愛的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