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書法啥水平?真跡深陷「代筆」風雲!然而真相只有一個

2021-01-09 咬文嚼字的曹鏡明

文丨曹鏡明

題丨慈禧太后的書法啥水平?真跡深陷「代筆」風雲!然而真相只有一個

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慈谿太后書法的印象!

提起清朝,難免讓人想起慈禧太后,甭管是備受推崇也好,還是非議不斷也罷!

作為一個女人,尤其是封建社會中的女人,能夠混成慈禧太后當年的境地,無疑也是一種莫大的本領,甚至成為晚清時期的幕後統治者。

在這方面,相當於「小一號」的武則天!只是甭管是為人處世,還是謀略手段,較之武則天小的太多,但也不失為一個奇女子,從鹹豐駕崩,到發動辛酉政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乃至後來的「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獨掌大權,直到去世前都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為權勢的女人之一,只是這個「權勢」在那個年代要大打折扣。

現在,在網絡上有很多給皇帝翻案的,說皇帝也不好做,甭管是後宮佳麗多少,幾乎都是歪瓜裂棗,沒啥好看的,甚至還動用什麼高科技啥的,將一些妃子的屍骨進行進一步還原,重塑出生前的相貌!

然而,在這方面慈禧太后就沒什麼困擾了。因為在她翻雲覆雨的年代,就已經發明出來了照相機。故而,還是可以直接看到慈禧太后的模樣的。

在這方面,是絕對做不了假的!那麼,慈禧太后本身的才華又是怎樣的呢?畢竟,相貌已經在這裡擺著了,足以證明出鹹豐皇帝不是一個顏控。或者說是,慈禧太后是憑什麼成為後宮之主的呢?難道真是外戚的勢力?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的就是慈禧太后才華這方面的因素,準確的說是書法是啥水平!

慈禧太后的書法作品,並不罕見,尤其是在清朝,幾乎但凡是皇親國戚,都對「舞文弄墨」情有獨鍾,甚至乾隆皇帝一生創作出三萬多首詩詞,什麼概念?

全唐詩也一共不到四萬首,合著乾隆皇帝一輩子創作的詩詞,在數量上都快趕上整個唐朝289年的創作總和了,至於留下的墨寶更是不計其數,尤其是以「錯別字」出名。上行下效,既然歷代皇帝都好這口,作為後來人的慈禧太后,當然也不甘示弱,雖然沒有留下什麼詩詞,但也不能證明她沒啥才華。

大家對比分析文章中,穿插的一些慈禧太后的書法作品,不難發現,現在「江湖流」的那些大師深得精髓,準確是說,深得清人書法特點:

用墨濃厚,飽滿廟堂氣,雖然出不了大師,但連不了兩年就可以出去唬人!

不過,慈禧太后的書法作品,還是與那些江湖流大師,存在一定差別的,至少在功底方面,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

如若那些江湖流大師的書法作品,是靠著濃墨和大,來硬撐起「貴氣」的話;那麼慈禧太后的作品,至少是從結構中,讓這股「貴氣」立住了。

如若將書法比做一道門,顯然慈禧太后已經走了進去,至於她能夠走多遠,還是個未知數,但至少也不是那些還入不了門的江湖流大師可比的!

然而,事實的真相併非如此!慈禧太后的代表,就有好些個!

如今可以確認的是清末女書畫家繆嘉蕙、阮玉芬等人,均在紫禁城的福昌殿當過值,是慈禧太后慣用的代筆人員。也正是由此,誰也不能保證,哪篇作品,是慈禧太后自己寫的,而不是這些其他人給代筆。故而,慈禧太后的書法水平,一直都是飽受爭議的。

但是,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幅由慈禧太后用硃砂筆手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上,落款為光緒三十年。

注意,和其他書法作品相比,佛經這類作品,一般都不會用他人代筆的:一方面,是為表自己的虔誠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怕沒有啥效果。

這幅作品的書法水平,顯然是和其他作品沒有可比性,結構鬆散,筆力孱弱,實在是談不上多麼的優秀,甚至連一些江湖流的大師都比不得!

當然,就這水平,如若放在如今的一些愛豆身上,一樣會被吹爆的。這裡的對比,僅是將慈禧太后本人之間的書法作品,進行對比,不涉及到和其他人書法作品的對比。

畢竟,書法這東西,一般是不會出現多大變動的,即便是出現,也會是隨著時間線而越來越好。不可能在同一時期,出現質量相差特別大的作品的。

顯然,慈禧太后本人的書法水平,絕談不上「才女」之稱,只能說是勉強夠用!

作者自薦:

1)教授在「裸照」上練書法:人體是美的,書法是深沉的,作品是藝術

2)孫儷曬書法《千字文》改良隸書?引發粉絲怒贊!是炒作,還是才華

3)侯耀華書法:從53萬,跌到1萬,在線乞討!被無數投資者跪求收手

4)姜昆為啥練書法?直言,沒錢弄幾幅字賣!網友:確實比說相聲賺錢

5)90後美女:不練書法,要搞人體藝術,在紙上打滾,究竟意味著什麼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書法##國學#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的80幅國畫,大開眼界!
    據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支運亭介紹:「大家都知道西太后慈禧是清末一個政治家,卻鮮有人知道她還是一個出色的書畫作家,我曾經看過她批閱的一些奏摺,字跡很漂亮。」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龍志航,曾保存過一幅慈禧太后的書法,是她送給母親70歲大壽的禮物。 其內容是一首慈禧太后自己所寫的詩歌:「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想到,流傳至今、家喻戶曉的這句名言「可憐天下父母心」,竟然還是出自慈禧太后筆下!據龍志航說,這幅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仍毀於「文革」。
  • 慈禧獨自一人生活四十餘年,孤獨寂寞的時候怎麼辦
    歷史上,統治一個國家的兩個女子,一個慈禧太后,一個武則天,武則天的能力和功過大家都知道,以一女子之身,掌管天下,放到現代就是女強人,女總統級別的人物,但是提到慈谿這個女人,大家都狠得牙痒痒,中華民族的落敗,與封建社會制度脫不了干係,慈禧的垂簾聽政也是很大的關係,宮鬥,權鬥是一把好手,但是說起管理國家
  • 此書記錄了慈禧太后一生的秘密,由慈禧的內侄曾孫所寫
    這本書的書名叫《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孫口述實錄》,書籍的作者是慈禧的內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他的曾祖父葉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親弟弟。     葉赫那拉·根正是我國當前唯一的一位代表皇家書法藝術的書法大家,現為中央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院士,著有《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孫口述實錄》、《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兩部書籍,兩部書籍以葉赫那拉家族記憶為切入點
  • 揭秘慈禧的風流一生,一個細節看其不為人知的真相
    二十六歲守寡,三十九歲喪子,如果一個女人的際遇忐忑到如此,大概有許多人同情,但是,如果這個女人是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換言之,是慈禧太后,大概所有同情的目光都會變的冰冷。是的,在無數國人眼中,慈禧太后代表的是封建專制主義,是為了六十大壽不顧天下興亡的禍害,也是不守婦道,守寡多年風流韻事不斷的代表。
  • 少女慈禧:慈禧太后16歲照片,看了以後明白皇帝為什麼這麼喜歡她
    慈禧太后生平簡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鹹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 「兩宮垂簾」時,跋扈的慈禧是否壓制了正統太后慈安?
    封建時代,中國最後一個長期控制政權的威權統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是同治、光緒年間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如果算上前面與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統治清王朝長達四十七年,後期幾乎是權勢燻天,當然,慈禧本人並不是大權獨攬,光緒皇帝後來也能行使一些權力,但只要是忤逆了慈禧太后,那帝黨便會一觸即潰,正如同在後期戊戌變法時一樣。
  • 慈禧一生只寫了1首詩卻流傳至今,最後一句是經典,你肯定也說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常常不能理解他們的苦心,甚至和他們大吵大鬧,但父母仍然會義無反顧地對我們好,真是不由得讓人感慨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相信人人張口就能說出,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的創作者
  • 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最後,聰明的慈禧想到了重金賄賂鹹豐身邊的御前太監安德海。慈禧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鹹豐在安德海的隱晦引導下,散步到了慈禧所在的地方。瞬間被年輕貌美的慈禧所吸引,意亂情迷。年輕時的慈禧,雖稱不上傾國傾城,但也是後宮的佼佼者。據德齡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所記,古稀之年的慈禧「還是一個很美麗動人的女性」。而在自己不具備優勢時,就懂得擴充人脈,藉助外力來展現自己的優勢,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慈禧不禁讓人驚訝。
  • 慈禧太后的御用翻譯驚豔網友!我的英語水平比不上一個清朝公主
    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裕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德齡公主英文演講全文↓該視頻拍攝於1930年,當時德齡公主44歲。在演講中她表示,當今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她希望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世界的和平。
  • 鹹豐皇帝18個妻妾,為何只有慈禧太后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鹹豐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他的一生先後立過皇后四位,皇貴妃兩位,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四位,常在三位,總共18位妻妾,但臨死之時,卻只有慈禧太后一人的所生的大阿哥能夠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為何其他妃嬪都沒有為他生兒子呢?是鹹豐皇帝的原因還是妃嬪的原因呢?
  • 洪秀全書法偽作頻出,僅故宮的這件是真跡,水平如何?
    文 | 王呈祥洪秀全是一個怎樣的歷史人物?用今天開放的眼光看,是晚清農民起義軍的首領;用昨日封建的眼光看,是以下犯上的賊頭。對於起義軍,是可愛的領袖,正領著他們走向光明;對於清政府,是可怕的猛獸,正試圖推翻他們的政權;對於我們,只是一個曾建立太平天國的歷史人物而已。但是,如今有些自詡三觀正直者卻不這麼認為。近日在網上看到一篇批評太平天國的文章,讓人納悶:都什麼年代了,人們怎麼還有這種思想?
  • 慈禧太后巡遊賒店軼事
    慈谿太后迅即命內務府查得賒店地方有一個在朝廷供侍衛職,叫孫連甲的人。孫連甲被召,覲見慈谿太后。太后問詢,為何賒店被諸多官員提及,該地的風土人情如何,孫連甲一一從容作答。太后笑顏遂展。並說:「自今日起,你就在壽康宮走動,由本宮親自差遣。在此期間,你盡情說家鄉土話。」
  • 慈禧太后到底怎麼死的?真實死因,讓人不得不嘆服
    根據後世對光緒皇帝的死因研究表明,光緒皇帝極有可能死於砒霜中毒,而當時能將堂堂一國之君毒殺的人物只有一個,那就是慈禧太后。對於這一說法,諸多時人筆記、歷史資料也給出過相關說明:《國聞備乘》有載:「光緒先慈禧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
  • 慈禧一生有一個最喜歡的男人,若沒有他,就沒慈禧後來的權傾天下
    論身份,她們算不得王公貴族,其父親只是一個四品道員,家族中官職最高的也不過是刑部員外郎;論才藝,恐怕除了會點漢文之外,並未特別出眾之處,完全比不了那些王公貴族的女兒。然而,她們姐妹倆怎麼也不會想到,正是這次選秀改變了二人命運,甚至,成為影響清朝命運的人物,為中國歷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慈安太后的手段不亞於慈禧
  •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早上還在處理光緒後事,傍晚時就嘴含夜明珠閉目
    慈禧太后於1835年,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事實上關於慈禧太后的身世,史學界還存在著許多的爭議。一般認為慈禧是滿洲鑲藍旗人,有明確記載表示她是「葉赫那拉氏惠徵之女」。
  • 和慈禧太后保持了四年情人關係的英國人
    他稱自己只有一個異性情人,此人就是中國的慈禧太后。巴克思的朋友說他性格古怪,言語陰柔,彬彬有禮,待人接物謙恭平和,風度迷人,大凡見過他的人,都說他健談風趣。但他卻又是隱士,在北京生活的45年,他遠離使館區保護,摒棄早年衣冠楚楚的作派,穿衣打扮和生活習慣完全中式,竭力避免與西方人接觸,前往某地之前,總遣僕人先行打探,確保沒有洋人在,他才起步。
  • 歷史上真實的麗妃:慈禧太后最大情敵,憑什麼得到慈禧的優待?
    ,因為她是鹹豐帝的寵妃,也是慈禧太后最大的情敵,在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中,將麗妃描寫成了爭風吃醋的美女,是慈禧的眼中釘和肉中刺,還有傳聞說慈禧太后效仿呂后對待戚夫人的手段,下令將麗妃做成「人彘」,麗妃受盡凌辱,最後慘死,然而真實的歷史上,慈禧和麗妃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糟糕。
  • 為齊白石背書的「省部級」高官:慈禧太后紅人、文壇領袖樊樊山
    齊白石書法1902年陰曆十月,齊應夏壽田和郭葆生之邀,首次遠離故土,開始了他的「一出一歸」。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到達西安時已是陰曆十二月底。貳 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齊白石見到樊時,他正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樊増祥(1846—1931年)是湖北恩施人,字嘉父,別字樊山,晚號天琴老人,世人多按其別字稱他為樊樊山。樊樊山的貴人是張之洞。樊樊山於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考上進士,次年秋入荊州幕府,幾個月後到了武昌投靠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為其充當幕僚。
  • 墓被盜,慈禧太后的屍體被怎樣處理了?真相難以想像!
    慈禧的陵墓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清東陵,諡號簡稱為「孝欽顯皇后」。北京到清東陵有75英裡的路程,這75英裡,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這條路雖然已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還是要走整整五天。慈禧太后在北京西苑儀鸞殿病逝後,其葬禮安排在1908年11月9日舉行。